导航:首页 > 废水污水 > 如何让废水远离海洋

如何让废水远离海洋

发布时间:2022-05-12 19:51:57

1. 水污染的建议

加强企业与城市污水排放标准管理,兴建污水处理场,清理和保护好河道卫生.简单说起来就这么几件,办好了就治理好了!

2. 日本要将百万吨核废水排进太平洋,其它国家的核废水是怎么处理的

在处理这种具有辐射的核废料问题上,许多国家都遵循着国际安全基本原则,尽可能降低这些废料所带来的辐射风险,一般会采用深层掩埋或是将其密封后沉入海底的方式,而像日本这样直接将核废水排入海洋实际上会带来很多污染问题,不管是对于海洋生物还是人类自身都会造成一定影响。

相比起直接排放入海,建设处置库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影响绝对是小了很多,而福岛目前的地表已经不适宜居住,将这片区域用于建设处置库也是不错的选择,既然有更好的更合适的解决方法,日本再选择如此轻松却不计后果的解决方式自然也会受到国际环保组织的质疑。

3. 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十年来,在人类大规模向海洋进军的同时,海洋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海洋资源将减少,海洋自然灾害更难以防治。海洋环境的恶化,已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当前,海洋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水污染

海水中存在自然污染现象,如动植物尸体的腐败、有毒微生物的繁殖等。但是海水也有自净的能力,污染和自净之间保持着某种平衡。然而海水的自净能力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污染的速度,人为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海洋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航海业的发展,航船数量增多,船上大量垃圾倾入海中,这些都会造成海水污染。

石油污染是海水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海上油气井难免要产生油气泄漏,另外,油船在航运过程中有3%的石油漏入海中。油船卸油后要用海水压舱,装油前则要抽出海水,并要清洗,最后又把大量油水混合物排入海洋。据统计,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污染物多达1,000万吨。

海水污染不容忽视

核污染也不可小视。核动力舰船排出大量放射性废物;核动力舰艇及携带核武器的舰艇或者飞机失事沉入海底,都会造成可怕的核污染。有的国家在海洋珊瑚岛上或水下进行核试验,直接造成海水核污染。

最重要的污染源来自陆地,全球每年往海里倾倒的垃圾多达200亿吨以上,每年仅往北大西洋东部的北海倒入的垃圾就有1亿吨以上。垃圾中有玻璃制品、塑料制品、放射性废料、化学毒品、重金属等。濒海国家的沿海、沿河地带是人口密集、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带,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的排入河中,有的直接排入海中,这些水中有酚、水银、铅、磷、硝酸盐、铬、锌、铜等,排入河中使河流成为毒河,再流入海中又使海水受到污染。据调查,每年注入渤海的工业废水达28亿吨,各类污染杂物共70多万吨。1997年,渤海无机氮超标66%,无机磷超标68%,油类超标63%。近来,更有学者发出呼吁:如果再不对这些污染加以治理,渤海有成为“死海”的可能性!

海岸带环境受刭破坏

海岸带的湿地、滩涂,由于大量的围海造田、围海养殖等活动,其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一些重要经济鱼类、虾、蟹、贝类的生息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这也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

海岸环境受到破坏

由于长期的围垦和砍伐,许多沿岸红树林已经退化为残留次生林和灌木丛林。红树林的被破坏,不仅使一些珍贵的树种消失,也使林地的鱼、虾、蟹、贝减少,林中候鸟绝迹,还使海岸防潮、防浪、固岸、护岸功能降低。

海中珊瑚礁是一种观赏品,还可用来制药、烧制石灰,因而成为沿海地区采捞的对象。过度的开采,使岸边珊瑚礁迅速减少,其结果也使丰富多彩的珊瑚礁生物群落遭到破坏。更严重的后果是使岸滩抵御台风、风暴潮的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海岸后退、树倒房塌等灾害。

目前一些入海河流因为在上游建坝蓄水,入海水量减少,造成干旱地区的河流季节性断流,河口三角洲退化,河口渔场消失或外移,河口洄游生物失去通道而衰退或绝迹,导致生态环境大大地恶化。

海洋动物锐减

海洋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大量减少主要是由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引起的。海水污染是一些沿岸和滩涂海洋生物的灾难,污染致使一些重要的经济鱼、虾、蟹、贝类失去生存条件,数量和种类都大为减少。例如,我国有的沿海城市,三四十年前贝类论堆卖,现在贝类在这里不仅价格暴涨而且已很少能见到。美国的切萨皮克湾的水产原来十分丰富,尤其是蓝蟹最负盛名,然而,由于人们在海湾四周无休止地开发,滩涂面积减少,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或通过河流入湾,毒害湾中生物,蓝蟹现已近于消失。另外,流域农牧业的发展又使营养丰富的径流进入海湾,导致浮游藻类急剧增长,阻碍了水下光照,水下植物因失去光照而逐渐消失,同时藻类死亡和分解时又消耗水中氧气,使海洋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过度捕捞是海洋动物锐减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渔业发展迅速,1950年世界渔获量仅2000万吨,到1989年已达9000万吨。掠夺性的捕捞使鱼类大量减少,如美国新英格兰沿岸的鳕鱼、比目鱼减少了65%,北海已有50%的鱼种绝迹。有些国家在海上用流网捕鱼。这种流网被称为“死亡之墙”。一条船挂几十个流网,而且还使用细眼的“绝户网”,一网过去,大鱼小鱼一扫而光。

捕捞过度

污染加上过度捕捞,使许多海洋动物中的珍稀物种濒临绝种或在某些海区绝种,从而又使一些原来数量很多的物种成为了珍稀物种。

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刻不容缓

污染海洋,就是危害人类自己;保护海洋,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当前,全世界应当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保全人类共同依赖的海洋环境。目前应该在如下几方面采取行动:

保护海洋环境

①对海洋环境进行调查、监测,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的管理。海洋环境调查和监测是海洋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只有对海洋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摸清楚,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有力的措施,改善、保护和保全海洋生态环境。

②制订和执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我国对海洋环境保护十分重视,1982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相应颁布了《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防治法》等10多个条例,10余项部门规章和海水水质标准等,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有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③采取可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a.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海量。主要措施有调整沿海大中城市工业布局,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定期治理或关、停、并、转、迁,建设污水处理厂,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等。

b.对港口、运输船舶和钻井船装备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和含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

c.各油田配置围油栏、化学消油剂和溢油回收船。

d.建立海上疏浚物倾倒区、空中放油区,建立倾倒许可制度,并加强对倾倒区的环境质量监测,逐步停止在海上倾倒工业废物,禁止工业废物和阴沟污泥在海上焚烧。

e.严格禁止在海上处理一切放射性物质。

f.实行海岸带综合管理,如对以煤和油为燃料的船舶的海滨砂矿开采、近海油气开发、工业化的捕捞和养殖、海岸工程的建设、沿海地区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滩涂围垦和围海造地,过度抽取地下水,以及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活动实行综合管理。

g.限制捕捞数量、实行休渔制度和渔船报废制度,禁止使用各种围网捕鱼;投放人工渔礁,促进鱼类繁殖,保护水产资源。

h.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自然保护区、海洋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

④加强国际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世界海洋是一个整体,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资源宝库。国际上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一系列海洋法规的制订,各涉海国际组织的频繁活动,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这方面也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相继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等近20个涉海国际组织,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订工作,并于1996年批准了该公约。我国还参与许多国际协定的制订工作,并与几十个国家签订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定。我国在和各国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4. 污水中也有营养,但为什么不能直接把污水排到海洋中

污水海洋处置是指将露水由陆上处理设施经放流系统从水下排入海洋。合理利用海洋的环境容量,将经过处理(通常为一级处理)的污水通过海底管线输送到离岸一定距离处,由多孔扩散器排放的技术。防止和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资源,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

合理利用海洋的环境容量,将经过处理(通常为一级处理)的污水通过海底管线输送到离岸一定距离处,由多孔扩散器排放的技术[1]。

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反应进行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由于微生物具有多样性,能够分解多种污染物,所以其在水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与水处理工程的研究方向就是充分利用微生物控制、消除水体的有机物、营养盐类、重金属污染物及利用微生物进行水处理使水资源再生[2]。

5. 如何防止海水与海洋的污染

海水的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chemica oxygen demand,CODMn),是利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将海水中可氧化物质(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但主要是有机物)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单位为毫克/升。CODMn和生化需氧量(BOD)都是表示水质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CODMn的值越小,说明海水污染程度越轻,水质越好,CODMn的值越大,说明水体污染程度越严重。相应的,水中溶解氧含量越低,水中需氧生物将因缺氧而死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我国的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对CODMn浓度的限值要求分别为:2毫克/升(Ⅰ类),3毫克/升(Ⅱ类),4毫克/升(Ⅲ类),5毫克/升(Ⅳ类)。

深海环境研究深海通常是指1000米以下的海洋,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不为人知的部分。那儿面临高压、低温或高温、黑暗及低营养水平等极端环境,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早在1960年,美国“的里雅斯特”号载人潜水探测器就在马里亚纳海沟下潜了10910米,并由此拉开了人类深海探险活动的序幕,而最早实施深海环境研究计划的国家却是日本。1971年成立的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JAMSTEC(2004年重组为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部)从1991年就开始实施了“深海之星(Deep Star)”项目,专注于研究深海环境的微生物。项目组成员建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深海科研设备,如载人深潜器“深海(SHINKAI)2000”、“深海(SHINKAI)6500”及1万米级遥控无人探测器“海沟”号,从深海获得了1000多株嗜压、嗜冷、嗜热(110℃~150℃)、嗜碱及耐有机溶剂的极端细菌。1995年,JAMSTEC研究人员成功地探测了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从传回的图像中可清晰地看到游动着数条小鱼。然而,此前人们一直以为鱼儿能生存的最深水深是8370米呢!在从1万米深海海底采回的泥浆中,科研人员检测到180种微生物。

近年来,新一轮的深海环境研究计划已经开始。

利用海水自净能力治理海洋污染城市生活污水通过适当方式向深海排放,在海洋的自净能力范围内,并不会对海洋水质和生态功能造成显著影响,还可节约大量治污资金。因此,污水深海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沿海城市,大约有80%的生活污水在进行浅度处理后进行深海排放。一些滨海城市采用岸边排放生活污水的方式是相当不合理的,因为近岸海域对污染物的降解速度远不如深海快,还会直接污染到海滩和近海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滨风景名胜区等重要保护对象,对保护近海海洋环境十分不利。

当然,为了防止海洋环境污染,深海排放必须经过充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将排污口进行深海设置,实行离岸排放。设置陆源污染物深海离岸排放的排污口,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海底工程设施的有关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我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污染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污水离岸排放工程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不得损害相邻海域的功能。污水离岸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的海域,不得超过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

绿牡蛎事件年1月,我国台湾省高雄县二仁溪口海域养殖户发现,自己养殖的牡蛎呈现奇怪的绿色,人称“绿牡蛎”事件。后经研究表明,附近的废五金处理厂排放的含铜废水,是导致牡蛎变绿的主要原因。二仁溪位于高雄县、台南县与台南市三个地区的交界处,这是人口稠密,工厂林立,废五金处理厂在对废电线电缆、电子零件、电路板等进行酸洗时,所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铜离子。这些废水与其他工业废水大都未经处理就直接排至二仁溪,顺流进入河口附近海域,长期的污染造成海水铜浓度过高,并被养殖牡蛎吸收富集。实测结果显示,该海域的牡蛎含铜量高达4410μg/g(干重),富集系数超标50万倍!一般当牡蛎体内累积的铜超过500μg(干重)时,肉眼看上去呈绿色,但是即使体内含铜量高达4500μg/g(干重),牡蛎的生长仍然不受影响。随后几年,台湾新竹香山、台南安平附近海域养殖的牡蛎也相继出现轻微变绿的现象,其铜含量大都介于600~8000μg/g(干重)之间,变绿原因亦和铜污染有关。

绿牡蛎事件并非台湾地区独有,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曾经因船舶污染或工业污染而使其附近海域的海水铜浓度增加,早在1886年兰克斯特(Lankester)就发现了肉体变绿的牡蛎,被称为“患绿色病(greensick)的牡蛎”。

五日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又称生化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溶解氧量(单位毫克/升),是评价水质的常用指标。生化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的需氧有机污染物质越多。

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即碳化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硝化阶段。第二阶段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废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是指第一阶段有机物生物进行化学氧化所需的氧量。

因为微生物活动与温度有关,所以测定生化需氧量时,一般以20℃作为测定时的标准温度。这时,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需要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即要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要20天时间,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比较困难。目前都以5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简称五日生化需氧量,用BOD5表示。

海洋中的生物泵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释放出氧气,并且成为海洋食物链中其他各级生物的有机质食物来源。海洋浮游生物同时产生各种钙质生物骨骼或壳体,死亡后的残骸逐渐沉降到洋底——这就犹如一个“泵“,将上层海水中的CO2最终”抽提“输送到洋底沉积物之中。这个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固定为有机物,之后在食物网内的转化、物理混合、输送及重力沉降等的综合过程被称为”生物泵”,其“引擎“受浮游植物吸收碳的速率(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它的初级生产力是生物泵运转的”发动机”。

对于各种有机、无机形态碳之间的循环,以及碳从表层向深海的输送,除了生物泵的作用外,还有物理泵的作用。物理泵的驱动力来自海洋缓慢的环流及冷水中CO2溶解度高于温暖水体。在高纬度海域,特别是北大西洋和南大洋,冷的、密度较大的水团在沉降至海洋内部前吸收大气的CO2,这些沉降的水团伴随着其他海域的上升流流动。水团到达海洋表层时变暖,CO2溶解度降低,因而部分CO2会释放回大气中。但其综合效应的结果是将大气CO2泵入海洋内部。物理泵和生物泵共同作用,增加海洋内部的CO2浓度。

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质海洋生物的营养物质是指生物需要能促进细胞或生物体生长、保养、活动和繁殖的物质,这些物质除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水外,还包括无机盐等,我们都称之为营养物质。

在海洋中,许多元素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H、C、O、N、P、Si、Mg、Cl、K、S、Ca、Fe、Co、Cu、Zn、Se等。在天然海水介质中,CO2、SO2-、HBO3-、Mg2+、Cl-、K+、Ca2+等的含量很高,它们不会限制海洋生物的生长,通常不将其称为营养盐。而一些痕量元素,如Fe、Mn、Co、Zn、Se等,由于在海水中的含量很低,一般称为痕量营养盐。N、P、Si是海洋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最重要元素,也是海洋进行初级生产和食物链的基础,其在海水中的含量高低会影响海洋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结构,反过来,生物活动又会对其在海水中的含量和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故通常将N、P、Si称为主要营养盐(或生源要素)。

海水中营养盐的来源包括大陆径流的输入、大气沉降、海底热液作用、海洋生物的分解等。在海洋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营养盐,它们在代谢过程中的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经过细菌的分解,又将一些营养盐再生,重新回到海水中。从真光层沉降的颗粒组分,在中、深层水体部分中再次被分解,生成无机营养盐,之后通过垂直平流、扩散作用重新回到真光层,如此不断循环。

6. 日本为什么要把核废水倒入大海这样对海洋生物的威胁有哪些

记者:日本本次的核废水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急于排入大海?
蔡杰进:日本这次情况大不一样,与核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核废水有本质区别,其核废水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1)福岛核事故后,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冷却水用以冷却仍在释放衰变余热的堆芯;

(2)由于事故导致反应堆破损、不完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堆外进一步污染周边区域,而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地势的原因,很多地下水和雨水一直源源不断地往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冲刷进去,导致这些核废水的量越来越多,这是核废水的主要来源。

而关键的是,由于目前对反应物质状态未知,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暂时只能将其装在罐子里,这就是为什么福岛的海边排列了密密麻麻的储水罐。

目前日本急于要把核废水排到海里去的主要原因——储水罐和放置储水罐的地方开始不够用了,而核废水每天在以百吨级别的量持续增长。

7. 日本核废水或将排入大海,怎么排放最安全

日本的核废水只能够在储存几十年以后再进行排放,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日本随意排放和废水确实会给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日本之所以会选择随意排放核废水也属于无奈之举,因为日本的核废水储量已经达到了极限,继续进行存储的话,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核污染隐患。

一、核废水经过高强度稀释之后才能够进行排放。

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依然存在着辐射量超标的问题,很显然日本的核废水并没有经过高强度的稀释。只有经过高强度的稀释才能够让核污染的问题不至于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而这一次核废水对于全球造成的影响会具有长时间的持续性。

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行为已经提上了日程,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够阻止日本的这一行为的话,那么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因此我也希望全世界应该向日本政府表达诉求,千万不要让日本政府逆潮流而行。

8. 海洋污染与其他环境污染相比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广,难以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污染源广,不仅人类在海洋的活动可以污染海洋,而且人类在陆地和其他活动方面所产生的污染物,也将通过江河径流、大气扩散和雨雪等降水形式,最终都将汇入海洋。二是持续性强 ,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不可能像大气和江河那样,通过一次暴雨或一个汛期,使污染物转移或消除;一旦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很难再转移出去,不能溶解和不易分解的物质在海洋中越积越多,往往通过生物的浓缩作用和食物链传递,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三是扩散范围广,全球海洋是相互连通的一个整体,一个海域污染了,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四是防治难、危害大。海洋污染有很长和积累过程,不易及时发现,一旦形成污染,需要长期治理才能消除影响,且治理费用大,造成的危害会影响到各方面,特别是对人体产生的毒害,更是难以彻底清除干净
我国海洋污染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自197 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海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涉海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防止和控制沿海工业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一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行全过程清洁生产。三是按照“谁污染,谁负担”的原则,进行专业处理和就地处理,禁止工业污染源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四是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五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3)防止、减轻和控制沿海城市污染物污染沿岸海域环境。包括调整不合理的城镇规划,加强城镇绿化和城镇沿岸海防林建设,保护滨海湿地,加快沿海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增加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脱氮和脱磷能力。
4)防止、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污染海域环境。在渤海海域,启动船舶油类物质污染物“零排放”计划,实施船舶排污设备铅封制度。建立大型港口废水、废油、废渣回收与处理系统,实现交通运输和渔业船只排放的污染物集中回收,岸上处理,达标排放。
5)防止、减少突发性污染事故发生。制定海上船舶溢油和有毒化学品泄漏应急计划,制定港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建立应急响应系统。目前,《中国船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计划》已经完成。今后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国家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
6)防止和控制海上石油平台产生石油类污染物及生活垃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做到油气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符合该类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要求,不对邻近其他海洋功能区产生不利影响,开发过程中无重大溢油事故发生。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应制定溢油应急方案。

9.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是什么

(1)减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废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艺,减少甚至不排废水,或者降低有毒废水的毒性。其次重复利用废水。尽量采用重复用水及循环用水系统,使废水排放减至最少或将生产废水经适当处理后循环利用。

如电镀废水闭路循环,高炉煤气洗涤废水经沉淀、冷却后再用于洗涤。控制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回收有用产品。尽量使流失在废水中的原料和产品与水分离,就地回收,这样既可减少上产成本,又可降低废水浓度。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进行区域性综合治理。在制定区域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工业区规划时都要考虑水体污染问题,对可能出现的水体污染,要采取预防措施。

对水体污染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杜绝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规定标准。第四同行业废水应集中处理,以减少污染源的数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计划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

(3)加强监测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标准。设立国家级、地方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执行有关环保法律和控制标准,协调和监督各部门和工厂保护环境、保护水源。颁布有关法规、制定保护水体、控制和管理水体污染的具体条例。

(9)如何让废水远离海洋扩展阅读

对污染源的控制,通过有效控制和预防措施,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削减到最小量。

(1)
对工业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资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进的生产工艺。清洁生产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革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以无毒无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

改革生产工艺,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采用循环用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量;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浓度降低等。清洁生产提倡对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强调末端处理。

(2) 对生活污染源,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减少其排放量。如推广使用节水用具,提高民众节水意识,降低用水量,从而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3) 对农业污染源,为了有效地控制面污染源,更必须从“防”做起。提倡农田的科学施肥和农药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农田中残留的化肥和农药,进而减少农田径流中所含氮、磷和农药的量。

10. 日本政府要向海洋排放核废水,怎么样才能阻止他们的恶行

呼吁联合国组织他们的恶行,呼吁全世界人们阻止他们的恶行。国际社会和人民应该形成共识,阻止日本的恶劣行为,坚决制止日本再次故意造孽。

三、科学处理核废水

123万吨核废水,不是排放海洋就可以化解,可以解决问题的,除了排放海洋,其实还可以稀释、蒸发,或者研究更科学更环保的方法去解决。123万吨不是一点半点,可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核物力,但是科学环保的处理方法可以给保护了世界人们和环境,还是值得的。

日本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如何正确处理核废水,也可以寻求帮忙,一起研究出科学环保处理核废水的方法,完全没必要甩锅。日本核废水的处理已经不是日本一个国家的问题,已经上升到全世界的问题,请日本自重。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废水远离海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染废水中cod排放量是多少 浏览:245
冷干机的滤芯如何拆下来 浏览:552
海尔净水器出水管接口怎么拆 浏览:13
河北水垢漏斗 浏览:689
白云区农村ppp污水项目 浏览:498
安吉尔水壶滤芯怎么拆 浏览:318
电厂化学废水调整及注意事项 浏览:892
什么叫纳米微晶技术净化器 浏览:43
百佳境界净水器如何 浏览:695
甲醇蒸馏塔再沸器的原理 浏览:268
ro膜氯化 浏览:984
洁厕灵能除垢 浏览:459
油烟机净化器的价格多少钱一台 浏览:334
净化器电源怎么测量 浏览:332
wq污水提升泵 浏览:415
污水处理50户需多少立方池 浏览:656
树脂是不是ab胶 浏览:694
减压蒸馏怎么拆 浏览:544
饮水机为什么加热一会就保温 浏览:287
电解法处理污水基于什么原理 浏览: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