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废水脱氮原理是什么如何应用到废水的处理中
氮、磷是营养元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大量进入水体后,水生生物
特别回是藻类将大量繁殖,大量死答亡的水生生物被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
量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再转化为
硝酸盐,之后反硝化成氮气得以去除;除磷则是利用聚磷菌放磷后,更大量的吸
收磷,使磷富集在污泥中,通过排放剩余污泥去除磷.
Ⅱ 为何处理废水时,只要求降低氨氮,而对总氮要求不高
水中氨氮成分增加使水体溶氧量大幅减少,从而危害到水中生物。而其它成分对水产生污染比较小,又何必浪费人民财产呢
Ⅲ 污水处理如何脱氮
污水中的氨氮、总磷是分别两种指标同时存在的,因此在处理的时候应该分开来处理。因为有部分客户以为一种药剂就可以同时处理氨氮和总磷,但是根据我司多年来的案例分析及研究,如果一种药剂同时处理两种超标,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就好像我们生病一样,不同的病状需要不同的药物来处理的道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指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药剂是什么呢?
分别针对氨氮和总磷的两种药剂(即氨氮去除剂和除磷剂)。
一、“污水处理脱氮除磷”之 “氨氮去除剂”特点:
反应速度快,6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反应过程;
去除效率达96%以上;
无2次污染产生,真正的环保药剂
无需设备,直接投加,操作方便。
不改变原有工艺。
现场使用方法:
1、氨氮药剂投加点氨氮药剂的反应非常迅速,可在6分钟左右完成反应,可以直接对氨氮超标的废水进行处理,因此在沉淀池之后的砂滤池或者回调池进行投加即可,为了确保反应完全,需要有曝气或者搅拌。
2、投加量由于废水(原水)的氨氮值高低不一样,因此投加量会因氨氮高低而不同;废水的投加量建议通过实验确定,并最终在使用中进行调整。
二、“污水处理脱氮除磷”之 “除磷剂”特点:
使用范围广,针对各种铝氧化、化学抛光、涂装、磷化等高含磷废水;
具有除磷、混凝、调PH等多重功效,是一种多功能高效除磷剂;
使用pH值范围广;
除磷彻底,出水清澈。
现场使用方法:
1、投加方法:可配成5%-20%的溶液后投加,也可直接投加;
2、现场使用:可根据现有的处理流程,在反应池工序投加;3、使用条件:PH值使用范围为3-6。
Ⅳ 污废水为什么要脱氮除磷它具体有什么现实意义
氮、磷是营养元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大量进入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被微生物分解,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急剧下降,从而影响了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
苏州安川环保旗下COD废水达标处理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总磷,总氮,降低废水COD。
Ⅳ 为什么自来水厂预处理要生物氧化去除氨氮
为什么自来水厂预处理要生物氧化去除氨氮
去除氨氮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
物理法含反渗透、蒸馏、土壤灌溉等处理技术;化学法含离子交换、氨吹脱、折点加氯、焚烧、化学沉淀、催化裂解、电渗析、电化学等处理技术;生物法含藻类养殖、生物硝化、固定化生物技术等处理技术 。
目前比较实用的方法有:折点加氯法、选择性离子交换法、氨吹脱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沉淀法。
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
折点氯化法是将氯气或次氯酸钠通入废水中将废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学脱氮工艺。当氯气通入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氨的浓度降为零。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因此该点称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处理氨氮废水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气。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间,接触时间为0.5~2小时。 折点加氯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进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残留的氯。1mg残留氯大约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时会产生氢离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残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计)。折点氯化法除氨机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NHCl2+NaOH→N2+HOCl+H++Cl-
折点氯化法最突出的优点是可通过正确控制加氯量和对流量进行均化,使废水中全部氨氮降为零,同时使废水达到消毒的目的。对于氨氮浓度低(小于50mg/L)的废水来说,用这种方法较为经济。为了克服单独采用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点,常将此法与生物硝化连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残留氨氮。氯化法的处理率达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不受水温影响,在寒冷地区此法特别有吸引力。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化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Ⅵ 废水中脱氮除磷的意义
这个主要是从废水中的氮和磷能够与微生物反应生产对生物有害的物质,另一个方面是氮与磷发生反应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从而导致水体氧气浓度大幅度下降,使得水中的鱼虾等生存受到严重影响。
Ⅶ 污废水为什么要进行脱氮和脱磷处理
污水中富含大量的N、P元素等元素,这些化学微量元素都是藻类繁殖所需要的,藻类的大量繁殖会引起湖水的水华与海水的赤潮;另外,藻类的大量繁殖也会使得维持水质的其他微生物的数量下降。
Ⅷ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为何脱氮除磷之间存在矛盾在实际中如何解决
矛盾就是两种菌的适宜生长条件不同。解决可以采用序列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及其改良方法来处理。具体说明如下: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正是SBR工艺这些特殊性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 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2、 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3、 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4、 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5、 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6、 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7、 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8、 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9、 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占地面积省。
Ⅸ 黄浦江水污染的原因
原因分析:
水质变化主要受区域内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影响。另外,黄浦江水系承接约80%的太湖泄水量,上游来水水质对黄浦江水系水质变化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1) 工业及生活污染源
近20年来,上海市的废水总量基本稳定,但其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废水量不断下降,而生活污水量不断上升.
1.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是水体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6]。1991—1996年,工业废水量大于生活污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3.0%;1996—2005年,工业废水量小于生活污水量,呈快速下降趋势,年均下降8.5%,与水质污染指数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92,P≤0.01),即工业废水量的快速下降是该时期内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2010年,工业废水量占总废水量的比例开始小于25%,呈缓慢下降趋势
1996—2005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明显上升,未达标排放量逐年下降,成为水质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2005—2010年,达标排放率和未达标排放量基本稳定。
随着工业废水量的下降及废水处理能力的加强,工业对水体的污染贡献不断减小,黄浦江水系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2生活污水
1991—1996年,上海市生活污水量从6.33亿t激增至11.44亿t,年增长率达到12.6%,为
该阶段内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r=0.506,P>0.05);1996—2003年,生活污水量基本稳定,为该时期水质改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3—2010年,生活污水量再次快速上升,从12.11亿t上升至21.15亿t,加大了水质改善的难度。
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浓度较高,上海市的生活污水中,氨氮平均质量浓度可达30~50mg/L,总磷质量浓度可达3~5mg/L。虽然生活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相对于工业废水,上海市生活污水处理率相对偏低,生活污水量的增加使黄浦江水系的营养盐物质污染有加重趋势。
2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主要由农田化肥流失和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造成,可分别用化肥施用量和畜牧业产值来表征。畜牧业污染以高氮磷为特征,主要的污染载体为畜禽粪尿,为上海市首要的农业污染来源。1986—1996年,上海市畜牧业产值呈逐年增长趋势,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92,P≤0.01),即畜牧业污是造成该阶段内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1996年后畜牧业产值基本稳定,并在2003年后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为水质改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近20年来,化肥施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0%,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趋势无明显相关性,化肥施用量并非影响黄浦江水系水质的主要因素。
3上游来水
近年来,上游来水总体水质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年前),上游来水总体水质基本稳定,各条来水水质均优于杨浦大桥断面;第二阶段(2002—2004年),各条来水水质均急速恶化,拦路港、太浦河、大蒸港和胥浦塘来水的水质污染指数分别上升62.1%、62.6%、40.4%和40.3%,杨浦大桥断面与各条来水之间综合水质差异明显缩小,部分来水水质(胥浦塘来水)已劣于杨浦大桥断面;第三阶段(2004—2010年),水质呈缓慢改善趋势。
Ⅹ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什么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抄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 转化为 和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 (经反亚硝化)和 (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该过程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氨化作用,即水中的有机氮在氨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氨氮。(在普通活性污泥法中,氨化作用进行得很快,无需采取特殊的措施)
第二步是硝化作用,即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的氨氮首先在亚硝酸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然后再在硝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
三步是反硝化作用,即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硝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