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体污染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体污染的种类
一是水体感官性污染,包括色泽变化、浊度变化、泡状物、臭味等。
二是水体有机污染,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三是水体无机污染,指酸、碱和无机盐类和水体的污染,首先是使水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同时,还会增大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水体的有毒物质污染,各类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在高浓度时,会杀死水中生物;在低浓度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最后影响到人体。
五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
六是水体油污染,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等,而且当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响氧气进入水体,对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还破坏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景观与鸟类的生存。
七是水体的热污染,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还会使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可引起鱼类的种群改变与死亡。
八是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以及屠宰肉类加工等污水,含有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体会传播各种疾病。
㈡ 常见地下水污染类型
4.4.2.1 氮污染
氮污染是地下水最常见的无机污染,尤其是硝酸盐氮(NO3—N)。在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中,NO3—N浓度大多小于30mg/L,但在受污染的地下水中,其含量可从每升几十毫克到上百毫克。地下水中氮的来源较多,主要有化肥、农家肥、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施肥,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往往是造成农业区地下水NO3—N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城市污水管网的渗漏以及垃圾淋滤液的渗漏是造成城市地区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我国的北京、沈阳、西安等许多大城市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NO3—N污染,许多城市的地下水供水水源NO3—N都超过饮用水标准10mg/L,对城市供水安全构成了威胁。
4.4.2.2 盐污染
所谓地下水盐污染是指地下水受总硬度、Cl-和TDS的污染。这3个污染参数往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污染地区往往总是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古老的城镇所在地,其污染来源多半是城市的生活废水和垃圾。这是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种环境问题,也是地下水污染的一个普遍问题。地下水盐污染通常污染普遍且污染范围大,属面状污染,污染过程表现为总硬度不断升高,其他组分也升高,特别是Cl-,Na+,K+和TDS,它们相关性很好,有时
4.4.2.3 细菌污染
地下水的细菌污染主要由3类病原微生物引起,它们分别是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又以前两种为主。许多接触水引起的传染病(俗称水媒病)的爆发多数是由于供水系统的水污染引起。污染地下水的病原菌主要是肠道病原菌,如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索氏志贺氏菌、空肠弯曲杆菌、结肠耶氏菌等。它们主要来自化粪池、生活污水池、垃圾填埋场以及污水排放系统等污染源。地下水通常是清洁无病毒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地下水病毒污染。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存活期与地下水是否会遭受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水径流速度比较缓慢,如果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小于其从污染源运移到地下水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就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病原微生物的存活期的长短不仅与其种类有关,而且受温度、pH值、士壤含水量、其他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此外,病原微生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能力还受到机械过滤作用和吸附作用的控制。
4.4.2.4 有机污染
地下水有机污染常常具有种类多、含量低、危害大、难治理等特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尽管多数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很低,但许多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而且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很难通过自然降解过程去除,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发生累积。近年来,地下水有机污染给公众所造成巨大的健康风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环保局早在1979年就公布了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其中有机污染物达114种(USA EnvironmentProtection Agency,2008)。反映我国环境特征的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共有14类6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化合物12类58种,占总数的85.29%(周文敏等,1990)。
地下水有机污染除具有种类多、含量低、危害大的特点外,还有其复杂性。由于地下水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来自有机液体,它们与水是不混溶的,与无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存在形式及迁移有很大区别。因此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含水层中的运移十分复杂。此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低使得遭受污染的地下水很难被直接发现,常规的分析方法根本无法检测到,只有通过气相色谱等精密仪器的分析方能检出,这也使得地下水有机污染问题研究起来更加复杂、困难。
由于地下水有机污染具有上述特点,使得其在调查与研究上存在很多困难。目前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在测试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地下水有机污染的调查评价、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包气带及含水层的防污性能研究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等各方面不断深入。
㈢ 典型水污染有哪些
病原微生物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垃圾及下雨时地面上汇集的污水等方面,是一种污染历史最久的污染类型。洁净的天然水一般细菌的含量很少,病原微生物更少,采用在城市水厂常用的消毒方法或煮沸后就可消除危害。受病原微生物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急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用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指数等指标来衡量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常见的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每升生活污水中细菌总数可达几百万个以上,其中包括霍乱、伤寒、痢疾等病菌。
19世纪,欧洲一些大城市因污水污染了地表水与地下水,造成多次霍乱暴发和蔓延。1832~1833年,英国伦敦霍乱暴发,死亡6779人。后来还暴发过多次,仅1854年下半年就死亡10675人。实际上,世界各国都有过此类水污染危害的惨痛教训。
需氧有机物污染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等等,它的成分非常复杂。需氧有机物在水中微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易于分解,在环境科学中称之为降解。需氧有机物在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着的氧气,这就是需氧有机物名称的由来。水体中需氧有机物愈多,耗氧也愈多,水质也就愈差。
在有需氧有机物存在的水体中,需氧有机物不断地降解着,消耗着水中溶解的氧气。当水中氧气的溶解量低于饱和浓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与水面接触溶解到水中,以补充水中损失的氧气。这种作用在环境科学中称为复氧作用。就这样,水中的氧气一边消耗着,一边又在补充着,总是在变化之中。这样的水体中到底有多少氧气,那就要看消耗和补充的快慢程度。污染严重的时候,水中的复氧作用远远赶不上水中氧气的消耗,这时就会使水中溶解着的氧气大大减少,严重时甚至水中几乎没有氧气。
需氧有机物造成水中氧气减少或缺氧,对水中的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目前水污染造成的死鱼事件,几乎绝大多数是由于这种类型的污染所致。在北方的冰冻期,由于水中原本就缺氧,加上污染物的作用,缺氧就更加严重;而在南方,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水中的溶解氧本来就少,补充也慢,但消耗得却很快,常造成死鱼。需氧有机物多来源于城市生活污水以及许多种工业废水,由于其排放量很大,所以污染范围很广,我国大多数水体都有这类污染物。实际上,这是我国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富营养化污染通常发生在湖泊以及海湾这些水流缓慢、更新期长的水体中。这些水体在接纳了大量人类抛弃的氮、磷、有机碳等物质以后,碰到合适的气象和水文条件,会使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急剧增殖。特别在积聚了大量营养物的海湾地区,通常在夏季雨过天晴之际,海中的一些特殊浮游生物——“赤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一夜之间,湛蓝色的海水为红色的海潮所代替,海面上犹如铺上一层红毡子一样。可就在这瑰丽的外表下面,对海洋生物孕育着一场灭顶之灾。
“赤潮”可导致水中缺氧。“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覆盖了整个海面,减少了水与氧气的接触机会,而且,死亡了的“赤潮”生物也极易分解,从而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可使海水极度缺氧甚至无氧,这必然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有些“赤潮”生物还排出大量的粘性物质,这些物质附着于贝类和鱼类的鳃上,也可使这些生物窒息致死。“赤潮”中的有些藻类,体内含有毒素,对多种海洋生物都有影响,有的能毒害生物的神经或肌肉,有的能对鱼类的呼吸中枢起阻碍作用,从而使鱼死亡。
“赤潮”不但危害渔业,其毒素还影响水上作业的人们,它还能使海滨浴场失去游泳价值或传染疾病,影响人体健康。
营养污染物质的来源广泛而大量,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洗涤剂,农业生产中用的化肥、农家肥,有些工业废水以及垃圾中都含有这类污染物。由于富营养化污染危害大,污染源多,是环境科学工作者们非常关心的一种污染类型。
恶臭也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人们嗅到的恶臭物有4000多种,危害大的有几十种。它们主要来源于金属冶炼、炼油、石油化工、造纸、农药等工厂的生产过程及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
有些河流,由于受有机物污染,水中长时间缺氧,也会导致河流发生恶臭。
恶臭使人憋气,妨碍正常的呼吸功能;可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使消化功能减退;也可使人精神烦躁不安,降低工作效率和判断力、记忆力;严重时可把人熏倒。长期在恶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会造成嗅觉障碍,损坏中枢神经以及大脑皮层的兴奋和调节功能。恶臭的水体当然不能作为旅游、游泳、养鱼等用途的水体,因此,恶臭破坏了水流的本来用途和价值。
毒污染是水体污染中很重要的一大类,它种类繁多,但共有的特点是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危害。水体中具有毒污染作用的污染物有金属、非金属,还有一些有机物等等,它们会对生物体或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潜在性中毒。
石油污染通常发生在河口和近海水域,主要是由工业废水排放、石油运输船只的清洗、意外的事故以及海上采油等等原因所引起的。
石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破坏了优美的滨海风景,降低了海滨的疗养、旅游价值。其次,它将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石油可以粘住鱼卵、幼鱼,而影响它们的活力;堵住鱼的鳃、鼻孔等使鱼窒息而死;石油在鱼体内积累,鱼肉会产生异味,降低食用价值。油膜厚度超过0.0001厘米时,就会妨碍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从而使海水中缺氧,导致大量的死鱼事件。它还可引起大火,危及桥梁和船只。
㈣ 水体生物污染的污染水体的病原菌
一般只存在于菌痢患者和短时带菌者的粪便中,有时在污水中捕得的鱼体内也可检出,但在家畜的粪便中一般很少发现。志贺氏菌病主要通过食物或接触传染,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可引起水型痢疾暴发流行。引起痢疾的志贺氏菌主要是弗氏志贺氏菌(Shiellaflexneri)和宋内氏志贺氏菌 (Sh.sonnei),此外,还有痢疾志贺氏菌(Sh.dsenteriae)和鲍氏志贺氏菌(Sh.bodii)。
可引起霍乱和副霍乱疾病,这是通过饮水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存在于已受感染的动物如猪、马、牛、狗、鼠的尿液内,可以水为媒介,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引起出血性钩端螺旋体病。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一般细菌弱。
㈤ 水体污染分类有哪些
水体污染按污染物种类分为: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化肥和农药污染、热污染、石油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
有机污染:有机污染物有的有毒,如酚、酮、醛、硝基化合物、有机含氯化合物、多氯联苯(PCB)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染料等,直接污染水体;有的无毒,如生活及食品工业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时能产生有毒物质,如CH4、NH3和H2S等使水体污染。水体中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可为细菌所利用和分解,而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可使水中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受害、死亡,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水体失去自净能力。有些有机物还能在水中形成泡沫、浮垢,引起水质浑浊和恶臭。
重金属污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有汞(Hg)、镉(Cd)、铬(Cr)、镍(Ni)、铅(Pb)、锌(Zn)等,它们除溶解在水中外,还可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体。
化肥和农药污染:化肥中磷(P)、氮(N)大量进入水体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如DDT、六六六等,进入水体能直接杀害水中生物或通过水产品危害人类。
热污染:由工业排放的高温废水造成,主要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石油污染:多发生在海上,主要影响海洋生物。
放射性污染:水中放射性污染物可附着在生物体表面,也可被吸入生物体内积累起来。
病原微生物污染:来自生活污水、饲养场、制革工业、医院等的废水中的病毒、病菌、寄生虫等污染水体后,可传播疾病。
㈥ 城市污水的特点是什么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城市污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水温、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城市污水的化学指标很多,它包括酸碱度(PH)、碱度、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固体物质、氨氮(NH3-N)、总磷(TP)、重金属含量等。
城市污水中普遍含有有机污染物(用COD、BOD5表示),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油脂、酯类等物质。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SS=150mg/L~500mg/L),包含了有机物和无机物,SS也是构成COD、BOD5的主要贡献者。
(6)污水水体的常见的病原菌有哪些扩展阅读
方法:生物膜法工艺
生物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强化,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对废水中的氨氮还具有一定的硝化能力。生物膜法在处理工业废水中有着广泛应用。
1、微生物多样化,生物的食物链长,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单位面积的处理负荷。
2、优势菌群分段运行,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和增加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脱氮除磷效果。
3、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力增强。
4、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固液分离,剩余污泥产量少,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进而降低投资费用。
5、适合低浓度污水的处理。
6、易于维护,运行管理方便,耗能低。
㈦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有哪些
1、工业污染
工业废水及废弃物中含有2200多种化学物资,许多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表、沟渠、河流……成份非常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促癌物、疑似致癌物,导致人体突变物质,以及重金属等,导致地表、地下水源的严重污染,是目前疾病年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重要原因。
2、农业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催熟剂等等,以上的化学物质农作物只能吸收20-30%,70-80%直接渗入地下,或者挥发到空气,以后随着雨雪重新渗入地下。仅农药使用量每年就是200万吨以上,造成地下水有机磷超标,目前34%消化系统癌症是有机磷超标引发的。
3、生活污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洗涤用品、化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生活废水通过下水道渗入地下,也对地下水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4、医疗垃圾
医院排放的医学垃圾里面含有大量原生病毒和细菌。
5、高科技产品废弃物
化学物质渗入地下,如一节旧电池能够使1.5平方米的玉米死亡,寸草不生。
6、地质污染
土壤形成过程中含有大量碳酸盐类物质(水垢),还有氟化物是结石及骨病的重要原因。
或许在生活用水的无形当中,我们健康纯净的体魄喝了这么多“污水”,有木有被吓到啦?!那么,你知道水与日益增长的细菌、病毒、疾病有什么联系吗?
㈧ 污水中到底有哪些寄生虫
城市污水是的主要组成是各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城市降雨径流的混合水。城市污水中90%以上是水,其余是固体物质。除含有较高的有机物,以及氮、磷、等无机物,还含有病原微生物和较多的悬浮物及重金属等。
水中普遍含有以下各种污染物:
1、悬浮物:一般为200~500毫克/升,有时候可超过1000毫克/升。其中无机和胶体颗粒容易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农药、病原菌等,形成危害大的复合污染物。悬浮物可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与水分离,形成污泥而去除。
2、病原体:包括病菌、寄生虫、病毒三类。常见的病菌是肠道传染病菌,每升污水可达几百万个,可传播霍乱、伤寒、肠胃炎、婴儿腹泻、痢疾等疾病。常见的寄生虫有阿米巴、麦地那丝虫、蛔虫、鞭虫、血吸虫、肝吸虫等,可造成各种寄生虫病。病毒种类很多,仅人粪尿中就有百余种,常见的是肠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每升生活污水中病毒可达50万到7000万个。
3、需氧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氨基酸、脂肪酸、酯类等。其浓度常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来表示。也可用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常用BOD5与COD的比例来反映污水的可生化降解性,用微生物呼吸氧量随时间变化曲线来反映生化降解的快慢,据此选择处理方案(见图)。城市污水BOD5一般为每升300~500毫克,造纸、食品、纤维等工业废水可高达每升数千毫克。
4、植物营养素:生活污水、食品工业废水、城市地面径流污水中都含有植物的营养物质──氮和磷。城市污水中磷的含量原先每人每年不到1千克,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含量显著增加。来自洗涤剂的磷占生活污水中磷含量的30~75%,占地面径流污水中磷含量的17%左右。氮素的主要来源是食品、化肥、焦化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一些有机磷化合物都是植物营养素,能造成地面水体富营养化、海水赤潮和地下肥水。硝酸盐含量过高的饮水有一定的毒性,能在肠胃中还原成亚硝酸盐而引起肠原性青紫症。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与仲胺合成亚硝胺类物质可能有致畸作用、致癌作用。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城市污水中除含以上四类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外,随污染源的不同还可能含有多种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如氟、砷、重金属、酚、氰、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
㈨ 淡水中最常见的病原细菌是
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病毒、细菌、真菌等。以下要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原细菌进行阐述。
特点:产气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菌,发酵型产酸。极端单鞭毛,逗点状,无芽孢,染色均匀。
㈩ 水污染的污染类型有哪些
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等,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这类污水如不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流入水体后,即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起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及血吸虫病等。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这类物质随污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含氧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当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水中的有机物即产生厌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氢等,使水体出现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这类物质多呈红色,称“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覆盖水面,附在鱿类肋上,使它们呼吸困难。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替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鱼贝类中毒死亡,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4.石油污染物:多发生在海洋中,主要来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采油、油船压舱水以及陆上炼油厂和生化工厂的废水。
5.剧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大都来自矿山、冶炼废水,它们都富集在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水体的污染还有放射性污染,这是由于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盐类污染,各种酸碱盐无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使淡水含盐量增加,影响水质。热污染,发电站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大量热水排入水体,使水温增高,水体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的生存与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