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样的,也不能通用,逆止阀是防止储水桶的水倒流从废水口排出;废水比是控制废水流量达到纯水出水水量,现在好多都用智能冲洗阀
逆止阀安装在RO膜的纯水出口位置,就是一个小的弯头;废水比安装在机器的废水口,长圆柱形便是。具体安装厂宾不一样,安装位置也有所不一样,我也不知道你是家用机还是实验室用超纯水机
㈡ 净水器中 里大圆形的里面好像是沙子是什么名字 和下面扭开有个小圆柱形有叫什么 如果要换滤芯是换那个
下面3个圆筒,右边抄第一个是袭PP棉 第二个是颗粒活性碳(就是想傻子一样的东西,有的装的是树脂也是类似沙子)第三个是PP棉或烧结碳,一般第一个半年左右更换一次 第二个一年左右更换第三个也是一年左右更换,如果是中央净水器的话圆形里面是树脂,起到软化水的作用,小圆形是个吸盐阀,这个不需要更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㈢ 沁园净水机自带了一个水罐,这个水罐起什么作用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的净水机里面有没有储水罐?如果没有的话,那这东东的就是内起储容水的作用了。另外你说的那个类似气阀的东西,其实应该是用于排空水罐的水的。至于你水的制水少了,恐怕是你的净水机用久了,过滤效果低了,所以制水少了,是时候换滤芯了。
㈣ 饮水机的净水器里面的圆圆的小小的很多个的东西叫什么
只是普通的石头,起初过滤的作用,没什么特别的用处,下面黑色的东西是活性炭。特别提醒一下,过滤式饮水机要勤刷洗过滤芯,不然机芯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造成饮用水污染,喝这种水,还不如喝自来水。
望采纳
㈤ 净水机出来的水,水里总是飘着灰尘一样的、点点形状的东西,请问是怎么回事
烧开后,水面上仍有极细小的白色漂浮物。是原来水中的矿物质经滤芯过滤后,仍以小分子团形式保存了下来。这就是该水机生产出来的水是有营养的水。第二,锅中没洗净的油类溶解在小分子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㈥ 请问净水机带着的大桶有什么作用,是储水桶吗。
回答您的第一个问复题:
1)您好,制净水器的压力罐是用来储存纯净水而配置的,压力罐有铁制及塑料的,一般跟净水器相配的压力罐体积有2加仑、3加仑、4加仑、5加仑、11加仑等不同系列。压力罐内部有气囊,当纯净水进入压力桶到达一定的量时,气囊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压力,这个压力作用到与压力罐相连的高压开关,迫使高压开关启动从而整机停止制水,此时压力罐水满。您可以看参考资料。
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
2)有压力罐的一般都是逆渗透净水器,即RO净水器,行业内也叫纯水机。真是因为RO膜精度很高,所以水流量就比较小,水量太小难以一次性供应,于是就要用压力罐把其存起来。如果50加仑的净水器,那么制一罐水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压力罐水满后,净水器就停机。如果打开龙头放水,压力罐水压减小,净水器又开始工作了。
回答您的第三个问题:
3)家用净水器分为超滤净水器(即超滤机)与逆渗透净水器(即您下面提到的纯水器)。软水机不属于净水器的范畴,软水机只能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即取出水中硬度较高的钙镁等。不起到净化的作用。超滤净水器一般有壁挂与卧室两种。
㈦ 净水机里有压力桶、水龙头、进水口、浓水口都是什么意思
压力桶,是净水机过滤后的出水连接压力灌(桶),压力罐的出水连接水龙头,进水口连接自来水管,浓水口是自来水通过过滤后分离出来的不合格饮用的水(也就是废水)了,可以直接排走,也可以留冲马桶浇花洗东西用
㈧ 净水机压力桶是干什么用的
净水器的压力罐是用来储存纯净水而配置的,压力罐有铁制及塑料的,一般跟净水器相配的压专力罐体积有属2加仑、3加仑、4加仑、5加仑、11加仑等不同系列。压力罐内部有气囊,当纯净水进入压力桶到达一定的量时,气囊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压力,这个压力作用到与压力罐相连的高压开关,迫使高压开关启动从而整机停止制水,此时压力罐水满。
原理很简单的,利用里面的气囊充气,进水时挤压气囊,从而使进水受到反方向压力,当这个压力等于进水压力时,进水停止,此时机子停机,水方向相反往外流,产生向外压力,当水龙头打开后,水就出来了,当出水压力等于大气压力时又停止出水,由于此时纯水机开始造水,又有水往里面灌,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净水机压力桶原理:该装置内部为齿轮结构设计,随着水流的通过,齿轮旋转使得内部的一个轴向上运动,直到把 出水口堵住,水流不能通过,也就是通过设计好的行程来计算总的过净水器水量,从而保证出水是安全的。
㈨ 我家的桶装深洁纯净水里发现圆圆长长的,只有1~2厘米,身体是透明的,但是身上有一个个棕色的很细的圈圈,
成虫体长约1cm左右,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虫体前端较细,顶端有一发达的口囊,由坚韧的角质构成。因虫体前端向背面仰曲,口囊的上缘为腹面、下缘为背面。十二指肠钩虫的口囊呈扁卵圆形,其腹侧缘有钩齿2对,外齿一般较内齿略大,背侧中央有一半圆形深凹,两侧微呈突起。美洲钩虫口囊呈椭圆形。其腹侧缘有板齿1对,背侧缘则有1个呈圆锥状的尖齿(图16-9,16-10)。钩虫的咽管长度约为体长的1/6,其后端略膨大,咽管壁肌肉发达。肠管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壁有微细绒毛,利于氧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扩散。
钩虫体内有三种单细胞腺体:①头腺1对,位于虫体两侧,前端与头感器相连,开口于口囊两侧的头感器孔,后端可达虫体中横线前后。头腺主要分泌抗凝素及乙酰胆碱酯酶,抗凝素是一种耐热的非酶性多肽,具有抗凝血酶原作用,阻止宿主肠壁伤口的血液凝固,有利于钩虫的吸血,头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控制;②咽腺3个,位于咽管壁内,其主要分泌物为乙酰胆碱酯酶、蛋白酶及胶原酶。乙酰胆碱酯酶可破坏乙酰胆碱,而影响神经介质的传递作用,降低宿主肠壁的蠕动,有利于虫体的附着。经细胞酶化学定量分析,美洲钩虫乙酰胆碱酯酶含量比十二指肠钩虫高;③排泄腺1对,呈囊状,游离于原体腔的亚腹侧,长可达虫体后1/3处,腺体与排泄横管相连,分泌物主要为蛋白酶。
钩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雄虫末端膨大,即为角皮延伸形成的膜质交合伞。交合伞由2个侧叶和1个背叶组成,其内有肌性指状辐肋,依其部位分别称为背辐肋、侧辐肋和腹辐肋。背辐肋的分支特点是鉴定虫种的重要依据之一。雄虫有一对交合刺。雌虫末端呈圆锥型,有的虫种具有尾刺,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阴门位于虫体腹面中部或其前、后。
根据虫体外形、口囊特点,雄虫交合伞外形及其背辐肋分支、交合刺形状,雌虫尾刺的有无及阴门的位置等,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mm) ♀:10~13×0.6
♂:8~11×0.4~0,5 9~11×0.4
7~9×0.3
体形 前端与后端均向背面弯曲,体呈“C”形 前端向背面仰曲,后端向腹面弯曲,体呈“∫”形
口囊 腹侧前缘有两对钩齿 腹侧前缘有一对板齿
交合伞 撑开时略呈圆形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背辐肋 远端分两支,每支两分三小支 基部先分两支,每支远端再分两小支
交合刺 两刺呈长鬃状,末端分开 一刺末端呈钩状,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内
阴门 位于体中部略后 位于体中部略前
尾刺 有 无
幼虫通称钩蚴,分为杆状蚴和丝状蚴两个阶段。杆状蚴体壁透明,前端钝圆,后端尖细。口腔细长,有口孔,咽管前段较粗,中段细,后段则膨大呈球状。杆状蚴有两期,第一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23~0.4×0.017mm,第二期杆状蚴大小约为0.4×0.029mm。丝状蚴大小约为0.5~0.7×0.025mm,口腔封闭,在与咽管连接处的腔壁背面和腹面各有1个角质矛状结构,称为口矛或咽管矛。口矛既有助于虫体的穿刺作用,其形状也有助于丝状蚴虫种的鉴定。丝状蚴的咽管细长,约为虫体长的1/5,整条丝状蚴体表覆盖鞘膜,为第2期杆状蚴蜕皮时残留的旧角皮,对虫体有保护作用。丝状蚴具有感染能力,故又称为感染期蚴。当丝状蚴侵入人体皮肤时,鞘膜即被脱掉。
由于两种钩虫的分布、致病力及对驱虫药物的敏感程度均有差异。因此,鉴别钩蚴在流行病学、生态学及防治方面都有实际意义。
寄生人体两种钩虫丝状蚴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外形
圆柱形,虫体细长,头端略扁平,尾端较钝
长纺锤形,虫体较短粗,头端略圆,尾端较尖
鞘横纹
不显著
显著
口矛
透明丝状,背矛较粗,两矛间距宽
黑色杆状,前端稍分叉,两矛粗细相等,两矛间距窄
肠管
管腔较窄,为体宽的½,肠细胞颗粒丰富
管腔较宽,为体宽的3/5,肠细胞颗粒少
虫卵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约为56~76×36~40μm,随粪便排出时,卵内细胞多为2~4个,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继续分裂为多细胞期。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生活史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后,在温暖(25~30℃)、潮湿(相对湿度为60%~80%)、荫蔽、含氧充足的疏松土壤中,卵内细胞不断分裂,24小时内第一期杆状蚴即可破壳孵出。此期幼虫以细菌及有机物为食,生长很快,在48小时内进行第一次蜕皮,发育为第二期杆状蚴。此后,虫体继续增长,并可将摄取的食物贮存于肠细胞内。经5~6天后,虫体口腔封闭,停止摄食,咽管变长,进行第二次蜕皮后发育为丝状蚴,即感染期蚴。绝大多数的感染期蚴生存于1~2cm深的表层土壤内,并常呈聚集性活动,在污染较重的一小块土中,有时常可检获数千条幼虫。此期幼虫还可借助覆盖体表水膜的表面张力,沿植物茎或草枝向上爬行,最高可达20cm左右。
感染期蚴具有明显的向温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强,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主动钻入人体,时间约需30分钟至1小时,感染期蚴侵入皮肤,除主要依靠虫体活跃的穿刺能力外,可能也与咽管腺分泌的胶原酶活性有关。钩蚴钻入皮肤后,在皮下组织移行并进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此后,幼虫沿肺泡并借助小支气管、支气管上皮细胞纤毛摆动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幼虫在小肠内迅速发育,并在感染后的第3~4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形成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进行第四次蜕皮后逐渐发育为成虫。自感染期蚴钻入皮肤至成虫交配产卵,一般约需时5~7周(图16-13)。成虫借虫囊内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粘膜上,以血液、组织液、肠粘膜为食。雌虫产卵数因虫种、虫数、虫龄而不同,每条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约为10000~30000个,美洲钩虫约为5000~1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可活7年,美洲钩虫可活15年。
钩虫生活史
钩虫除主要通过皮肤感染人体外,也存在经口感染的可能性,尤以十二指肠钩虫多见。被吞食而未被胃酸杀死的感染期蚴,有可能直接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若自口腔或食管粘膜侵入血管的丝状蚴,仍需循皮肤感染的途径移行。婴儿感染钩虫则主要是因为使用了被钩蚴污染的尿布,或因穿“土裤子”,或睡沙袋等方式。此外,国内已有多例出生10~12天的新生儿即发病的报道,可能是由于母体内的钩蚴经胎盘侵入胎儿体内所致。有学者曾从产妇乳汁中检获美洲钩虫丝状蚴,说明通过母乳也有可能受到感染。导致婴儿严重感染的多是十二指肠钩虫。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潜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有报道为253天)。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这种现象被称为钩蚴的迁延移行。Schad等曾用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人工感染兔、小牛、小羊、猪等动物,经26~34天后,在其肌肉内均能查出活的同期幼虫。提示,某些动物可作为十二指肠钩虫的转续宿主。人若生食这种肉类,也有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致病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十二指肠钩蚴引起皮炎者较多,成虫导致的贫血亦较严重,同时还是引起婴儿钩虫病的主要虫种,因此,十二指肠钩虫较美洲钩虫对人体的危害更大。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除与钩蚴侵入皮肤的数量及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外,也与人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密切关系。有的虽在粪便中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象者,称为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有的尽管寄生虫数不多,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1.幼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⑴钩蚴性皮炎:感染期蚴钻入皮肤后,数十分钟内患者局部皮肤即可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内出现红肿及水疱,搔破后可有浅黄色液体液出。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此过程俗称为“粪毒”。皮炎部位多见于与泥土接触的足趾、手指间等皮肤较薄处,也可见于手、足的背部。
⑵呼吸道症状: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局部出血及炎性病变。患者可出现咳嗽、痰中带血,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重者可表现持续性干咳和哮喘。若一次性大量感染钩蚴,则有引起暴发性钩虫性哮喘的可能。
2.成虫所致病变及症状
⑴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成虫以口囊咬附肠粘膜,可造成散在性出血点及小溃疡,有时也可形成片状出血性瘀斑。病变深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一农民患者消化道大出血,输血10400ml,经3次服药驱出钩虫14907条后治愈。患者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显著增加,而体重却逐渐减轻。有少数患者出现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煤渣、破布等异常表现,称为“异嗜症”。发生原因可能是一种神经精神变态反应,似与患者体内铁的耗损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服铁剂后,此现象可自行消失。
⑵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故而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患者出现皮肤蜡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严重者作轻微活动都会引起心慌气促。部分病人有面部及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以及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肌肉松弛,反应迟钝,最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则可引起停经、流产等。
钩虫寄生引起患者慢性失血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虫体自身的吸血及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造成宿主的失血;钩虫吸血时,自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的血液,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相当;虫体更换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仍可继续渗出少量血液。此外,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的损伤,也可引起血液的流失。应用放射性同位素51Cr等标记红细胞或蛋白质,测得每条钩虫每天所致的失血量,美洲钩虫约为0.02~0.10ml。十二指肠钩虫可能因虫体较大,排卵量较多等原因,其所致失血量较美洲钩虫可高达6~7倍。
⑶婴儿钩虫病:最常见的症状为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等。体征有皮肤、粘膜苍白,心尖区可有收缩期杂音,肺偶可闻及罗音,肝、脾均有肿大等。此外,婴儿钩虫病还有以下特征:贫血严重,80%病例的红细胞计数在200万/mm3以下,血红蛋白低于5g%,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及直接计数值均有明显增高;患儿发育极差,合并症多(如支气管肺炎、肠出血等);病死率较高,在国外有报道钩虫引起的严重贫血及急性肠出血是造成1~5岁婴幼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为4%,1~5岁幼儿死亡率可达7%,应引起高度重视。
㈩ 净化水机有个罐是干什么用的
净水器在用水时会来制水产生源废水,这是如果停止用水,可水箱里面布满了,会自动进原水,同时净水器也会处理刚进入的原水,产生废水,这就会看到排污管有水流出了,但应该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水箱满后,原水停止排污关自动停止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