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某一经纬仪测量水平角,一测回观测中误差为±15〃欲使测角精度达到±5〃,需要测 个测回。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15除以根号n等于5,可求出n为9,9个测回
2. 山大题求解3. 用6"经纬仪观测某角4测回,已知观测值中误差为 ,求其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第三题
6秒表示一测回测角中误差,所以平均值中误差为6/根号4 ,等于版3秒
第四题你说的不权够明确
第五题
H=(2488-2046)*cos(3°15′)² (H表示平距,斜距的话不需平方)
h=48.76+1.45+(2488-2046)*cos(3°15′)*sin(3°15′)-2.267
不过第五题我感觉你说的有问题,如果你说的是读取的水准尺,水准仪,怎么会有竖角呢?
如果用的是三角高程测量,就不应该有上中下丝啊,因为三角高程测量用的是棱镜。
难道你用的是经纬仪么?似乎没有这种测量方法吧?
3. 用经纬仪观测某水平角4个测回
根据误差传播定律 n个9的平方相加 再开方 再除以n 即为最后的观测误差 所以 n大于3 至少需观测4个测回
鱼在水里生活的八大要素
鱼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4. 用DJ3型光学经纬仪测量某水平角4个测回,各测回的观测值分别为248°32′18″,248°31′54″,248°31′42
四个角度源的平均值,即它的期望E(x)=248°32′00″。
所以方差D(△)=(1/n) * Σ[xi-E(x)]²=1/4 * (18²+6²+18²+6²)=180
中误差a=根号D=3*根号5.
算术平均值θ=Σ(|△i|/n)=8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b=θ*根号(π/2)≈10
5. 已知经纬仪一测回的测角中误差,怎么求五个测回平均值的中误差
中误差计算公式:m(算)=m(中)/根号n。
误差预计中的各项中误差,原则上采用本矿积累和分析的实际数据。现根据我矿××采区的同类测量导线的角度闭合差,求取井下测角中误差mβ,并进行相关误差分析,以提出适合于本矿(区)的井下测角中误差,为今后如何提高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精度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
选取的闭合导线数原则上为8~10个,并为同精度,施测的条件大致相同。××采区经纬仪导线采用蔡司010B经纬仪配合50 m大钢尺测边。以测回法进行角度测量,导线精度利用为15秒级。因各导线的所有角度是等精度观测,其闭合差fβ是内角和的真误差。
全站仪测角中误差及控制方法
全站仪测角包含测量水平角,水平角的中误差包含操作中误差和仪器本身中误差值与外界对测量的影响。施工中需要保证测量的精度,必须按照相应的规范及设计技术文件规定的测角和测距精度要求,选用测量所用的仪器。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照准误差、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仪器本身的测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6.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每测回的观测中误差为±6″,今要求测角精度达到±3″,需要观测几个测回
如果一次的标准差为a,n次的实验标准差就是a/根号n。所以答案是4次。
7. 经纬仪测量中,水平角观测,一测回角差怎么算什么是一测回角差
测回法,上半测回角值与下半测回角值相差多少秒,称为一个测回角度相差。这个作用就是检查读书误差大小的,误差大于规定,那么你观测的数据就没有用了。
8. 用经纬仪观测水平角,一测回的中误差m=±5″,若使测角精度达到m=±5″,需观测几个测回
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9″,那么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为5*根号2=12.728″,根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公式:回mx=m/√n得:12.728/√n=5″,n=(12.728/5)*(12.728/5)=6.48,故需答要7个测回.
9. 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对A、B两方向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观测,一测回的观测数据均注于图中,请将观测
盘左半测回角值是71°06′06 ″;盘右半测回角值是71°05′54″ 。全测回平均角值是71°06′00 ″。
10. 设某经纬仪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为±9″,欲使其一测回测角精度达到±5″,需要测多少个测回。
一测回测角中误抄差(精度)=半测袭回方向值中误差,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你的观测中误差)的平方=测角中误差的平方÷2,所以首先,你的2个误差顺序应该反过来。其次,测回次数跟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无关,各测回方向值中误差(该角精度)的平方=n一测回方向值中误差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