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相当于地表几类水
为Ⅴ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污水处理排放等级水类等级扩展阅读:
污水处理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3、通过投加化学药剂形成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最终通过固液分离的方法使磷从污水中被去除。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化学药剂的优化选择上。
B. 污水三级排放标准
根据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污水三级排放标准如下:
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和GB3097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GB3097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根据污水来源的观点,污水可以定义为从住宅、机关、商业或者工业区排放的与地下水、地表水、暴风雪等混合的携带有废物的液体或者水。污水由许多类别,相应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也有许多技术和工艺。按照污水来源,污水可以分为这四类。
第一类:工业废水 来自制造采矿和工业生产活动的污水,包括来自与工业或者商业储藏、加工的径流活渗沥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废水。
第二类:生活污水 来自住宅、写字楼、机关或相类似的污水;卫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统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业废水。垃圾、各种大气颗粒物沉降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形式进入水体环境所造成。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潜伏性、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研究和防控的难度大。水污染物(waterpollutant)排入水体中引起污染的物质。
第三类:商业污水 来自商业设施而且某些成分超过生活污水的无毒、无害的污水。如餐饮污水。洗衣房污水、动物饲养污水,发廊产生的污水等。
第四类:表面径流 来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来自城市和工业地区的水等等,表面径流没有渗进土壤,沿街道和陆地进入地下水。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旅悔余,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前州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
⑴数量大;
⑵分布广;
⑶存活时间较长;
⑷繁殖速度快;
⑸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
⑹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理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0.5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起人体疾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拆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C. 污水一级二级三级排放标准
污水一级二级三级排放标准如下:
1、排入GB3838三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3838中五、六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前款规定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编制,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县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本地实际情况,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经批准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是防治水污染的基本依据,规划的修订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
污水处理的流程是什么
1、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悬浮物去除率达95%出水效果好;
3、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等。
D. 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要达到四类水的要求,那么按国家排放标准要达到几级排放标准一级二级三级
企业污水处理要达到行业或者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或者二级(IV、V类功能区)排放标准;有地方标准时,执行地方制订的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但是这只是对废水排放的最低要求,并不是说达到标准就可以排放。排放的废水,除了达到排放标准之外,还必须满足: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以及保证水体环境功能的要求。当受纳水体水质不能达到水体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时,根据第二个要求,就出现了“工业污水处理后的污水要达到四类水的要求”的特殊要求。
(4)污水处理排放等级水类等级扩展阅读
污水排放标准分级:
1,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排入GB 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3,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4,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5, GB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E. 一级A和准四类的区别
是两种概念:污水处理一级A标: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四类标准: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劣四类标准即指标超过四类指标。
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经处理过的准四类水质,与进水水质相比,水体变得清澈透明。经提标改造后排放的准四类水,与原一级B标准相比,其水质中含总磷、氨氮、悬浮物、石油类、色度、水化学需氧量等8项指标,比原一级B标准下降30%至70%。
F. 姹℃按涓绾т簩绾т笁绾ф帓鏀炬爣鍑
姹℃按鎺掓斁鍒嗕负涓绾с佷簩绾у拰涓夌骇鏍囧噯锛屽叿浣撳備笅锛
涓绾ф帓鏀炬爣鍑嗚佹眰锛
- 鎬绘爱锛圢锛夆墹 15 mg/L
- 姘ㄦ爱锛圢H3-N锛夆墹 5 mg/L
- 鎬荤7锛圥锛夆墹 0.5 mg/L
- 鍖栧﹂渶姘ч噺锛圕OD锛夆墹 60 mg/L
- 鐢熷寲闇姘ч噺锛圔OD5锛夆墹 20 mg/L
- 閰哥⒈搴︼紙pH锛夊湪 6锝9 鑼冨洿鍐
- 鎮娴鐗╋紙SS锛夆墹 10 mg/L
- 娌圭被 鈮 5 mg/L
浜岀骇鎺掓斁鏍囧噯瑕佹眰锛
- 鎬绘爱锛圢锛夆墹 20 mg/L
- 姘ㄦ爱锛圢H3-N锛夆墹 10 mg/L
- 鎬荤7锛圥锛夆墹 0.5 mg/L
- 鍖栧﹂渶姘ч噺锛圕OD锛夆墹 100 mg/L
- 鐢熷寲闇姘ч噺锛圔OD5锛夆墹 30 mg/L
- 閰哥⒈搴︼紙pH锛夊湪 6锝9 鑼冨洿鍐
- 鎮娴鐗╋紙SS锛夆墹 20 mg/L
- 娌圭被 鈮 10 mg/L
涓夌骇鎺掓斁鏍囧噯瑕佹眰锛
- 鎬绘爱锛圢锛夆墹 25 mg/L
- 姘ㄦ爱锛圢H3-N锛夆墹 15 mg/L
- 鎬荤7锛圥锛夆墹 0.5 mg/L
- 鍖栧﹂渶姘ч噺锛圕OD锛夆墹 150 mg/L
- 鐢熷寲闇姘ч噺锛圔OD5锛夆墹 40 mg/L
- 閰哥⒈搴︼紙pH锛夊湪 6锝9 鑼冨洿鍐
- 鎮娴鐗╋紙SS锛夆墹 30 mg/L
- 娌圭被 鈮 15 mg/L
鍒跺畾姹℃按鎺掓斁鏍囧噯鐨勬剰涔夊寘鎷锛
1. 淇濇姢姘翠綋鐢熸佺郴缁燂細
- 姹℃按涓鐨勬湁瀹崇墿璐ㄥ拰姹℃煋鐗╄嫢鏈缁忓勭悊鎺掑叆姘翠綋锛屼細鐮村潖姘寸敓鐢熺墿鏍栨伅鍦板拰姘翠綋鑷鍑鑳藉姏銆
- 鎺掓斁鏍囧噯鐨勮剧珛鏈夊姪浜庨檺鍒舵湁瀹崇墿璐ㄥ惈閲忥紝鍑忚交瀵规按浣撶殑璐熼潰褰卞搷銆
2. 淇濋殰姘磋祫婧愬畨鍏锛
- 姘磋祫婧愬逛汉绫荤ぞ浼氳嚦鍏抽噸瑕侊紝姹℃按鎺掓斁鍙鑳藉艰嚧姘磋川鎭跺寲銆
- 缁忚繃澶勭悊杈惧埌鏍囧噯鐨勬按鍙瀹夊叏鍥炵敤锛岀‘淇濇按璧勬簮鍙鎸佺画鍒╃敤銆
3. 缁存姢鍏鍏卞仴搴凤細
- 姹℃按涓鐨勭梾鍘熶綋鍜屾湁瀹崇墿璐ㄥ彲鑳藉嵄瀹充汉绫诲仴搴枫
- 涓ユ牸鐨勬帓鏀炬爣鍑嗘湁鍔╀簬闄嶄綆鎺ヨЕ姹℃煋鐗╅庨櫓锛屼繚鎶ゅ叕鍏卞畨鍏ㄤ笌鍋ュ悍銆
G. 污水一级二级三级排放标准
污水排放的管理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排放标准规定了严格的水质要求,包括总氮(N)不超过15毫克每升,氨氮(NH3-N)不超过5毫克每升,总磷(P)不高于0.5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COD)不得高于60毫克每升,生化需氧量(BOD5)不得超过20毫克每升,酸碱度需在6至9的范围内,悬浮物(SS)不得大于10毫克每升,油类含量需控制在5毫克每升以内。
二级排放标准相比一级,对总氮和氨氮的限制有所放宽,分别为20毫克每升和10毫克每升,化学需氧量(COD)上限提升到100毫克每升,BOD5限制为30毫克每升,悬浮物(SS)和油类的含量也相应增加。三级排放标准对总氮和氨氮的限制进一步放宽至25毫克每升和15毫克每升,COD和BOD5分别提升到150毫克每升和40毫克每升,悬浮物(SS)和油类的允许值分别为30毫克每升和15毫克每升。
制定这些排放标准的主要意义在于:首先,保护水体生态系统,通过限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其次,确保水资源安全,防止未经处理的污水污染水源,使经过处理的水能够安全回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后,维护公众健康,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降低接触污水中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H. 工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法律分析:
1. 工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标准。
2. 一级标准进一步分为A标准和B标准。
3. 一类重金属污染物和选择控制项目不分级。
4. 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
5. 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应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水污染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第二十一条规定,排放工业废水和医疗污水以及其他需取得排污许可证方可排放的废水、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取得排污许可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也应取得排污许可证。
3. 排污许可证应明确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总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
4. 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禁止无排污许可证或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废水、污水。
其他规定:
5. 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6.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7.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