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坑下雨泡过后如何处理
还没来急排水,就下雨了
❷ 基坑被 水淹处理办法
1晾晒槽底,禁止踩踏
2挖集水沟,抽水
3井点降水,抽水
4及时栅盖,避免再次积水
5不良土质要全部清除,回填石屑
❸ 简述明挖基坑处理的通病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挖基坑处理的通病是明挖基坑有放坡施工和支撑施工,深度不深,周围无其他构筑物。
产生的原因是:
(1) 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挖方尺寸不够,将坡脚挖去;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使土层湿化,粘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 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车辆、施工机械等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❹ 基坑泡水应该如何处理
到了设计标高后,浇筑了的砼垫层泡水后,水抽干的时候用水冲干净砼表面的沉积泥后再抽干净水就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土坝四周要防止塌方,所以最好用木桩固定木板作为防护。
❺ 园林基础工程及土方工程基坑(槽)泡水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呢
1、现象:
基坑(槽)开挖后,基坑(槽)内有积水,地基土被水浸泡,造成地基松软,承载力降低,地基下陷。
2、原因分析:
(1)开挖基坑时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
(2)在潜水层或地下水位线以下挖土,未采取任何降、排水措施就进行开挖;
(3)在施工中受到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3、防治措施:
(1)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挖土放坡时,坡顶和坡脚至排水沟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为 0.5~1.0m;
(2)在潜水层或地下水位线以下开挖基坑(槽)时,根据水位的高度、潜水层的厚度和涌水量,做好降、排水工作,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一般0.5m),再进行开挖;
(3)施工中应保持连续的降、排水,直至基坑(槽)回填完毕;
(4)对已被水浸泡的基坑(槽),应立即检查降、排水设施,疏通排水沟,并采取措施将水引走、排净;
(5)对已被浸泡的土质,采取排水晾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或换土(3:7 灰土)夯实。
❻ 基坑被水淹后的处理措施
应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地质条件,周围建筑环境,工期,基坑存水情况,未来天气情况等因素综合来确定
❼ 独立基础垫层浇筑完成20小时后基坑泡水怎么处理
一般做法我再给你个建议:当然抄楼层标高的时候,比设计标高高出5mm,比较合适。此外,注意梁板起拱。浇筑完的楼注意复核一下层高。 可以可以
❽ 基坑挖出水怎么处理
进行降水。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深基坑,由于含水层被切断,在压差作用下,地下水必然会不断地渗流入基坑,如不进行基坑降排水工作,将会造成
基坑浸水,使现场施工条件变差,地基承载力下降,在动水压力作用下还可能引起流砂、管涌和边坡失稳等现象,因此,为确保基坑施工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
和排水措施, 亦称降水工程。
常见做法
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适用于岩土渗透系数为10**(-2)~10**(-5)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轻型井点为3~6m、多级轻型井点为6~12m。
喷射井点:适用于岩土渗透系数为10**(-3)~10**(-6)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8~20m。
电渗井点:适用于岩土渗透系数为<10**(-6)cm/s;电渗井点宜与其他形式配合使用;
深井降水:适用于岩土渗透系数为≥10**(-5)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10m。
一:井点降水
降水费用:1、凿井费用2、设备安装3、降水费用(抽水)
降水分两个阶段进行:
1、成井:多远一个,深多少。钻孔、下管、下料
2、安装排水设备,以排水效果一井一泵一出口管,周边设排水池根据涌水量确定泵的直径。
二:真空泵降水
所有井密闭,用总管连接,用泵抽水,排至市政管网。
三:明沟排水
费用:挖沟+引流+水泵抽水
❾ 1、当基坑在打垫层前遭受暴雨水浸,如何处理如何预防才能使损失降到最小
1、基坑垫层应该随挖随浇,出来接近一车混凝土的量就安排浇筑,如遇雨准备好塑料薄膜,收平后即覆盖;
2、自开挖起即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每隔一段距离在垫层中部留设排水沟(用木方拦断垫层即可),确保基坑排水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