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坎普尔集团的团队领军介绍
工学博士 徐平
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1976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留学;1989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日本著名的膜公司——日东电工公司(美国海德能公司的母公司)研究高分子分离膜,该公司1987年收购了美国海德能公司;1996年回国,任美国海德能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2010年1月出任北京坎普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祝振鑫
1942年1月生,江苏省无锡市人,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化学系;1965年9月~1976年8月从事核仪器分析和铀同位素化学分离工作;1976年9月~1980年8月从事地震预报工作;1980年9月~1982年10月从事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工作;1982年11月~1984年9月从事对外技术交流(铀工艺技术培训和技术转让)工作;1984年10月至今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1988年5月~7月应国际著名膜专家T.Matsuura博士的邀请,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化学部膜界泰斗S.Sourirajan教授领衔的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室,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并在多伦多市召开的“反渗透和超滤新进展”国际研讨会上作大会报告,论文全文收录在随后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中;回国后即根据S.Sourirajan教授赠与的资料完成了一篇论文,对他提出的反渗透膜表面孔成孔机理进行了修正,并经T.Matsuura博士联署后以两人的名字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上;1993年起协助无锡万达集团公司先后开发成功了超细草酸钴、金属钴粉和电池用氧化亚钴、氢氧化钴、球形氢氧化镍、球形四氧化三钴和钴酸锂等产品,完成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863项目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并任技术顾问至今;2000年和北京迪克公司的周国云总工程师等人一起为中国蓝星集团公司中蓝膜公司设计、建造了一条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组件的生产线;2002年3月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退休;2003年和周国云高级工程师等人一起为上海蓝景膜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建造了1条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组件的生产线,并任技术顾问至今;2004年和周国云高级工程师一起帮助北京格兰特膜分离设备有限公司设计、建造了4条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组件的生产线,并任技术顾问至今;2006年起参与了北京格兰特膜分离设备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化工系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委为提高北京市企业市场竞争力而设立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及其应用”,并与孟广祯、周国云一起提出了“复合热致相分离法”的新概念,设计并建造了二条公司独创的“复合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中空纤维多孔膜”的生产线。对于膜分离中相转化膜的成膜机理、平板膜的铸膜机设计与操作、中空纤维超滤膜干-湿法纺丝机的设计与操作、中空纤维多孔膜复合热致相分离纺丝机的设计与操作、超滤膜的制备、超滤膜组件的研制与应用、超滤膜性能测量及膜生物反应器等拥有很深的造诣。主持的“平板膜铸膜机的制备及BRI-II型平板超滤组件的研制”通过部级鉴定;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相转化法制备的反渗透、超滤和微孔膜其表面孔形成机理的讨论”、“影响反渗透和超滤膜不对称结构的某些因素——表面张力的测量结果”、“用鸡蛋清中的卵清蛋白测定常用超滤膜的切割分子量”、“关于推荐使用“切割分子量”一词的建议”等论文20多篇;拥有“一种适用于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柱式PAN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一种具有永久亲水性的聚砜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造方法”、“一种超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发明专利3项,“复合热致相分离制膜方法”专利正在申请中。曾任北京市膜学会第一至三届常务理事、液体分离膜及其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水淡化和水再利用学会第四届副秘书长;现任《膜科学与技术》杂志编委,无锡万达集团公司、上海蓝景膜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格兰特膜分离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技术顾问。
周国云
周国云高级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系半导体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
周国云高工先后从事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研制及生产、膜分离技术的研究工作。承担过国家重点工程毛主席纪念堂的结型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地质部北京地质局和北京市科委的CMOS集成电路的研制任务,北京市科委的荷电、抗污染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的研制工作,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共混膜的开发任务,与祝振鑫研究员在国内首先开发出改性永久亲水性聚砜中空纤维膜,负责研制出国内最先进的可同时纺制八股中空纤维膜的纺丝机及其为核心的中空纤维膜生产线,在国内首先开发出细管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其内径分别为1.5mm、2.0mm及2.6mm)。
周国云高工编著了《场效应晶体管及其集成电路》一书,并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周国云高工获膜分离技术的国家专利四项,获地质部北京地质局先进科学工作者称号及全国科学大会奖状。周国云高工历任地质部地质仪器厂半导体分厂技术副厂长、厂长,北京迪克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蓝星迪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市膜学会监事、常务理事等职。
黄立州
黄立州先生1990年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工程师。黄立州先生曾在北京地质仪器厂曾参加ZSM-3型高精度重力仪的研制工作,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参加GS-1型24小时恒温自动连续大气采样器研制工作。参加BK-40采样泵研发,任机械设计。参加XDJ-1、XDJ-2型空心磁滞同步电机研发,任机械设计。参加DK系列空气净化器研制工作,任机械设计。
黄立州先生1994年进入中空心纤维膜生产领域,在北京地质仪器厂迪克公司曾参加聚乙烯熔融牵伸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8股内压式中空心纤维膜生产线的设计、开发。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承担北京科委项目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共混膜的开发。北京市科委的荷电抗污染取丙烯腈(PAN)中空心纤维膜项目的研制。负责试生产。参与开发改性永久亲水聚砜中空纤维膜的开发。
B. 苏州膜华科技真的能生产有这技术吗膜华科技超滤膜国内第一吗
膜华技术在国内还是很好的,但话说回来,国内的膜与国外的膜都没法说哪版个最好。只能说是哪权家比哪家的技术更为成熟些,应用更为好些。膜华的热致相的PVDF在国内据我了解是非常纯正的。不像国内其他公司宣传的那些所谓的热致相技术。膜华的产品用过,性价比相比国外的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C. 为什么热致相分离法的膜强度高
强度你指的是哪一个强度呢?有时候要看应用的
D. 哪本书上有详细介绍TIPS热致相分离(化学领域)
IBX:
邻碘苯甲酸,氧化剂,脱氢很好用。一级和二级醇氧化为相应的醛和酮,选择性很高,不饱和键,氨基都不氧化的。
个人觉得这个东西类似于沙瑞特试剂。
TMEDA:
N,N,Nˊ,Nˊ。四甲基乙二胺;N,N,Nˊ,Nˊ-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
分子式:(CH3)2NCH2CH2·N(CH3)2
性质:无色液体,有强烈胺臭。熔点-55℃。沸点120~122℃。折射率1.4196。能与水、醇和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由甲酸、乙二胺及甲醛回流制得。是极性非质子溶剂。也用作制备烯基炔化物等的有机合成试剂
TIPS:
tips是thermally inced phase separation的简称,中文意思是“热致相分离”。它是1981年由美国a.j.castro提出的一种新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并申请了专利。它的工艺过程及原理是在聚合物的熔点以上,将聚合物溶于高沸点,低挥发性的溶剂(又称稀释剂)中,形成均相溶液。然后降温冷却。在冷却过程中,体系会发生分相过程。这个过程分两类,一类是固-液相分离(简称s-l相分离),一类是液-液相分离(l-l相分离)。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在分相之后,体系形成以聚合物为连续相,溶剂为分散相的两相结构。这时再选择适当的挥发性试剂(即萃取剂)把溶剂萃取出来,从而获得一定结构形状的聚合物微孔膜。
这个我在网上找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TIPS,
E. 苏州膜华科技真的能生产有这技术吗膜华科技超滤膜国内第一吗
膜华技术在国内还是很好的,但话说回来,国内的膜与国外的膜都没法说哪个最好。只版能说是哪家权比哪家的技术更为成熟些,应用更为好些。膜华的热致相的PVDF在国内据我了解是非常纯正的。不像国内其他公司宣传的那些所谓的热致相技术。膜华的产品用过,性价比相比国外的还是有非常大的优势的。
F. 微滤膜的介绍
微滤膜能截留复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制滤膜允许大分子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会截留悬浮物,细菌,及大分子量胶体等物质。微滤膜的运行压力一般为:0.3-7bar。微滤膜过滤是世界上开发应用最早的膜技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膜材料。 对微滤膜而言,其分离机理主要是筛分截留。
G. 苏州膜华科技生产的PVDF合金超滤膜,热致相制膜技术据报道世界上只有日本旭化成和膜华真正产业化还有先进吗
你个问题建议你可以让砖家,学者,专业科技人员,以及教授们解释的更清楚。
H. 超滤膜有哪几种材料啊哪种材料最好
1、PAN(聚丙烯腈)超滤膜:
PAN(聚丙烯腈)超滤膜,亲水性材料,透水性能好,具有良好的耐光和耐气侯性,截留分子量稳定,耐酸碱程度适中(PH2-10),尤其适用于水中有机物含量低,水质较好的场合,截留分子量10万。
2、PVC(聚氯乙烯)超滤膜:
PVC材料即聚氯乙烯,它是世界上产量较大的塑料产品之一,价格便宜,应用广泛,聚氯乙烯树脂为白色或浅黄色粉末。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聚氯乙烯塑料可呈现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在聚氯乙烯树脂中加入适量的增塑剂,可制成多种硬质、软质和透明制品。
PVC材料由于其化学稳定性高, 耐强酸、耐强碱、使用寿命长的独特性能,因此在超滤膜的生产中,PVC也被作为制造超滤膜丝的优质原材料,PVC在生产时会加入稳定剂,稳定剂有无毒和有毒之分,也正是影响成品超滤膜丝安全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加入了铅盐之类有毒的稳定剂,才会对其产生隐患,但PVC在生产制造超滤膜时,其有毒稳定剂的使用量几乎为零,方可确保PVC(聚氯乙烯)超滤膜的安全性。现净水市场,PVC(聚氯乙烯)超滤膜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就足可以说明这一点。
3、PES(聚醚砜)超滤膜:
PES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适用于超滤膜的制备。PES(聚醚砜)超滤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点,可有效去除蛋白质等物质,并且使用寿命长。适用于污废水处理、市政给水净化处理、乳清蛋白和乳清分离蛋白的分离和浓缩以及食品、医药加工等领域。
4、PP(聚丙烯)超滤膜:
PP(聚丙烯)超滤膜是超滤膜的一种。它是超滤技术中先进的一种技术。中空纤维外径:450-460μm,内径:350-360μm,管壁厚50μm,是属热相拉伸膜。截留分子量5-10万。原水在中空纤维外侧或内腔加压流动,分别构成外压式与内压式。超滤是动态过滤过程,被截留物质可随浓缩排除,抗污性中等,可长期连续运行。聚丙稀超滤膜是高分子分离膜之一。
PP(聚丙烯)超滤膜技术是一种广泛用于水的净化,溶液分离、浓缩,以及从废水中提取有用物质,废水净化再利用领域的高新技术。特点是使用过程简单,不需加热,能源节约,低压运行,装置占地面积小。
5、PS(聚砜)超滤膜:
PS(聚砜)超滤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性能优良(PH2-13),透水性能较好,强度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膜中较高,(爆破压力>0.6Mpa),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在2年以上。聚砜外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截留分子量6000-20000),尤其适用于特种行业(如生化、医药、化工等)的浓缩、分离、提纯,截留性能稳定。
6、PVDF(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PVDF(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它是利用自动连续制膜机将聚偏氟乙烯树脂和溶剂、致孔添加剂构成的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而成。
该种滤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能耐受小于138℃的高压蒸汽消毒;能耐受强酸、脂肪族、芳香族以及酮、醚等多种有机、无机溶剂。孔形呈圆形及椭圆形,正反面孔型孔径一致,孔径范围分布窄。该膜有较强的负静电性及疏水性,是一种能够用于液体除菌、除微粒又可应用于气体除湿、除尘、除菌过滤的新型精密过滤介质,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工程下游产品分离用的较理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