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泡沫塑料的原材料是什么,怎么做出来的呢
1、环氧树脂
多选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值0.51~0.22mol/100g。黏度25℃时为20Pa·s;130℃时黏度为1Pa·s。
2、固化剂
可选用环氧树脂的各种固化剂。
3、发泡剂
环氧树脂用的发泡剂有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类。物理发泡剂主要为低沸点液体,如三氯氟甲烷(F11)、三氯三氟乙烷(F112)、二氯二氟甲烷(F12)等。利用环氧树脂的固化热使低沸点液体蒸发,释放气体而发泡,制得的产品密度小,热导率低。但是含氟碳氢化合物对大气环境有破坏作用,通常用于喷涂发泡工艺。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介绍,甲苯等可作为辅助发泡剂。除能发泡外,还起固化反应热吸收剂和稀释剂的作用。
化学发泡剂主要是偶氮类有机化合物,如偶氮二甲酰胺(ADCA或AC)、2,2’-偶氮二异丁腈(AIBN)重氮胺基苯(DAB)等。这种发泡剂价格便宜,分解产物无毒、无臭、无色。此外还有磺酰肼类,如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等。选用时应注意分解温度。常用化学发泡剂的性能简介如下:
偶氮二甲酰胺(AC,ADCA)。桔黄色结晶粉末。120℃以上分解产生大量气体(N2,CO及少量CO2),标准状态下发气量200~300mL/g,为高效泡剂。
2,2’-偶氮二异丁腈(AIBN,AZDN,ABN),白色结晶粉末,98~110℃分解放出N2,发气量(标准状态下)130~150mL/g。室温下缓慢分解,应在10℃以下存放。
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在树脂中120~140C分解放出N2和水蒸气。发气量约120 mL/g 100℃以下不分解,加工安全性好。碳酸氢钠可使它活化,降低分解温度。泡孔结构细微均匀。
4、表面活性剂(泡沫稳定剂)
能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的稳定泡孔均匀。环氧树脂发泡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月桂酸酯(吐温20),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氧化烯烃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L-64)。
5、填料
加入填料能降低成本,减小固化放热峰强度和收缩率,改善表观质量,提高耐化学性。常用的有滑石粉、石英粉、空心微球等。但滑石粉和石英粉会使泡沫塑料的密度增大,力学性能降低。松散密度很小的空心微球是一种理想的填料。分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类。无机微球如玻璃空心微球、陶瓷空心微球;有机微球如酚醛空心微球、脲甲醛实心微球,可发性聚苯乙烯微粒。一般地说,无机微球用作环氧泡沫塑料的填料更有效。它能提高泡沫塑料的强度、耐热性、尺寸稳定性和表面光滑性。在发泡固化过程中会发生微球上浮现象,所以需添加适量触变剂。
6、触变剂
常用的触变剂有膨润土、硅藻土、石棉、云母、有机络合物、金属皂粉和固体植物油等,可使泡沫及微球位置稳定,防止上浮,分层。
㈡ 什么是微孔发泡技术
氮气经高温高压成超临界流体再注入注塑机料筒内,经过螺杆剪切均入的混入塑料内,经注塑后塑料内的发泡剂膨胀成微细气孔,其气泡相较传统发泡成型小且均匀。
㈢ 什么叫超薇孔发泡技术
实际上就是微孔发泡抄技术。“超微孔发泡技术”不过是商家的宣传了,它只会出现在冰箱冰柜的宣传场合。
微孔发泡技术资料如下:
微孔发泡技术让微孔发泡(Microcellular Foamine)是指以热塑性材料为基体,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使制品中间层密布尺寸从十到几十微米的封闭微孔。微孔发泡注塑成型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塑的诸多局限,在基本保证制品性能不降低的基础上,可以明显减轻制件重量和成型周期,大大降低设备的锁模力,并具有内应力和翘曲小,平直度高,没有缩水,尺寸稳定,成型视窗大等优势。与常规注塑相比较,特别在生产高精密以及材料较贵的制品中,在许多方面都独具优势,成为近年来注塑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资料:
http://www.plassky.com/Mucell/index.htm
㈣ 轻集料微孔混凝土与泡沫混凝土的区别是什么
轻集料混凝土是采用较轻的骨料料(如陶粒、)代替普通砂石骨料,由于集料本身轻,所以混专凝属土自重较轻(800--1400kg/立方)、保温隔热性能较好,而且可以做到较高的强度;
泡沫混凝土没有骨料,一般用泡沫剂机械搅拌发泡和水泥净浆混合的方法,在混凝土中引入大量气泡,而使混凝土具有较轻的容重(600--800kg/立方),较低的导热系数等性能,但强度也相对较低。
㈤ 无机塑化微孔保温板,是什么类型的保温板刚接触到,听说是很高科技的产品,哪位知道的科普一下
是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优势明显,估计要取代传统的岩棉、挤压板等
㈥ 硬质PVC微孔发泡材料几种挤出发泡工艺
硬质PVC微孔发泡材料一般有三种挤出发泡工艺。
⑴自由发泡(free-foaming):自由发泡是熔体一离开口模就不受限制地自由膨胀,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再进入尺寸更大的定型装置。自由发泡使挤出物的截面上全部形成泡孔,通过冷却使表面泡孔的增长受到一定限制,最后形成连续密度的、表面硬质适中、平滑的制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适合于生产厚度为2~6mm、几何形状简单、表面无光泽的制品(如管材、片材和几何形状简单的型材等)。
⑵内部发泡法(inward-foaming):结皮发泡法或称塞卢卡法(Celuka法)。采用一个特殊、内有型芯的口模,使塑化的物料分流,定型装置与口模相连,其外轮廓与口模相同。当物料被送人口模前的定型套中时,含有发泡剂的熔体一离开口膜就进入冷却定型套中,在整个表面上经历快速的冷却,从而阻止表层泡孔的形成和挤出物截面上的任何胀大。从而在表面冷却形成皮层。同时,口模内的型芯使其在半成品中产生的空腔被其余熔体形成的泡沫物所填充,即在内部发泡。通过控制冷却强度,可获得表层厚度在0.1~10mm,制品壁厚大于6mm的制品。该法可生产具有复杂断面形状的异型材,制品具有表面光滑硬度高、芯部区域密度低的特点。另外,将方法与方法①相结合,可得到一面结皮、而另一侧为自自由状态的产品。
⑶共挤出法(coextrusion):通过一个组合机头,采用两合出机分别挤出不发泡的表层和发泡的芯层,可根据需要调整两层塑料的品种或配方,使制品达到标准所要求的密度和尺寸。国内生产的芯层发泡管大部分就是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
㈦ 实现微孔的纳米微发泡剂在哪个研究所可以买到
,希望对你有用
用作微孔泡沫塑料生产的发泡剂,一般可分成物理型和化学型两类,这是按气体的产生是物理过程(即挥发或升华),还是化学过程(即化学结构的破坏或其它化学反应)来划分的。
(1)物理发泡剂
物理发泡剂一般是能溶于于聚合物母体的低沸点液体或气体。当增加体系的温度和(或)降低体系的压力时,使物理发泡剂沸腾,从而发挥它们的发泡作用。
聚合物系统的化学性质和变形特性决定了可以采用的物理发抱剂的类型。
(2)化学发泡剂
在热同性材料中,化学发泡作用常常通过链增长和交联反应形成挥发性副产物而实现,如在聚氨酯、酚醛塑料和氨基塑料中。相反,对于热塑性塑料,化学发抱是借助于相容的或很细的分散的化学物质,在高于聚合物配料温度,但又在加工温度范围内的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按所要求的速率分解而完成的。
工业上采用的最重要化学发泡剂是以释放氮气作为主要气相成分的化合物。此外,分解反应有时可被催化或抑制,从而在一个已定的中、发泡速率可予调整以适应采用的特殊的加工条件(压力、温度和时间)。
双氰胺
分子式:C2H4N4
分子量:84.08
性状:白色结晶粉末,密度1.40g/cm3(25℃).209-212℃含量:99.5%,
含钙量:200
溶于水与乙醇,微溶于乙醚和苯。干燥时性能稳定,不可燃。
用途:主要用于生产胍盐.特种树脂.三聚氰二胺.阻火剂等.
在人造革中用作填料,在粘合剂中用作添加剂。用于制取硝酸胍.磺胺嘧。
三氧化二锑
是一种纯净洁白的微细粉末,晶体结构主要为立方体型结晶。 广泛应用于PVC、PP、PE、PS、ABS、PU等塑料中作阻燃剂,阻燃效率高,
对基材力学性能影响小
(如:防火工作和手套、阻燃电子设备外壳、阻燃车厢、阻燃电线和电缆等)。
1、在橡胶塑料工业中作填充剂和阻燃剂。
2、在搪瓷、陶瓷制品中作搪瓷遮盖剂。
3、在电子工业中用于制作压敏陶瓷及磁头零件用的非磁性陶瓷。
4、在涂料工业中作为油漆的白色颜料及阻燃剂。
5、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高纯超细三氧化二锑是一种纯净洁白的微细结晶粉末,又名“锑白”,
细度>1200目(0.3-0.8μm),其立方晶体>96%,白度>98%,纯度>99.9%,
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橡胶油漆、化工塑料、医塑料、光学玻璃、高档搪瓷、电子声像、网络通信、纳米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做为无机阻燃助剂或增效剂。
环氧大豆油
[性能] 浅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是聚氯乙烯和部分氯丁橡胶增塑剂兼稳定剂,对光和热有良好的稳定作用,制品韧性优良,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无毒(可接触食品),在加工中,添加环氧大豆油能明显提高制品的物理性能和延长化时间,与钡镉锌等金属盐类稳定剂并用时,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产品质量与技术指标]
外
观
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碘值
≤6
色泽(铂-钻比色)
≤200
环氧值(%)
≥6
挥发物及水份(%)≤0.3
[125℃X3小时]
≤0.3
折光率nD)
1.4710±0.0006
凝固点(℃)
-10-5
闪点(开口式)
>280℃
[用途] 本品广泛用于PVC压延、挤出模塑制品的透明薄膜、片材、粒料等软、硬和半硬质制品。一般用量2-3份。[包装及贮运] 涂塑铁桶包装,每桶净重200kg,按一般化学品运输。保质期为生产后一年。[产地]:上海
AC发泡剂
是塑料加工业中最常用的发泡剂。分解时放出氮气,特别适用于气体流失少的闭空结构产品中。AC发泡剂不助燃且有自熄性,无毒,不污染,不变色,不溶于一般增塑剂。 性 能 发泡剂AC为黄色粉末,但分解残留物为白色,因此可以用语白色或浅色制品之中。发泡剂AC本身无臭,分解产物也无臭味。分解气体中含有N,CO,CO和少量氮气,发泡剂AC技术指标见下表: 指标 AC发泡剂 分解温度 (℃) 201-205 发气量 (ml/g) 215-225 水分含量 (%) 0.3max 平均细度 (μm) 14-17 AC发泡剂的分解温度较高,可以通过添加活化剂把分解温度从200℃降低至150-190℃。常用的活化剂包括含锌,铅,钡和镉的金属盐类,氧化锌,硬脂酸锌,有机金属化合物,二元醇及经过处理的尿素助剂。 应 用 AC发泡剂广泛应用于聚合物的发泡加工。可以用来制造工具手柄,家具,汽车零配件,闭孔皮革,地板,墙纸,地毯衬垫,密封件和鞋底。 存储和加工处理注意 AC发泡剂稳定性好,不助燃且有自熄性。置于通风,干燥,远离热源处保存。保存时间不宜超过12个月。否则会有结块现象。加工时易产生粉尘,加工场所应通风良好,避免吸入灰尘和长时间接触皮肤。只有遇到明火才会燃烧,离开火焰后,AC会自动熄灭,但较多量时会支持燃烧。可以用水,泡沫。CO2灭火。
4A沸石
助洗剂是无磷或低磷洗涤剂的主要助剂,以4A沸石为主,加适量的磷酸钠及少量聚羟酸钠三合一的助剂,具有与磷酸盐助剂相同的效果。4A沸石助剂可以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醇乙氧基化物(AE),a-烯基磺酸盐(AOS)等多种表面活性剂配伍效果更佳,是理想的新型高效代磷助剂。
ADC发泡剂说明书
化学名称:偶氮二甲酰胺 分子式: C2H4O2N4
分子量: 116
等级 优级品
外观:淡黄色粉末
发气量,Ml/g
≥215-235
细度筛余物(筛孔.38um)%
≤0.2-0.1
细度平均粒径(Dn),um
≤10-12
分解温度,
℃≥195-210
加热减量,%
≤0.15-0.25
灰分%
≤0.05
含量:%
≥95-97
用途:发泡剂ADC是发气量最大,性能最优越、用途广泛的发泡剂。它运用于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ABS及种橡胶等合成材料。广泛用于拖鞋、鞋底、鞋垫、塑料壁纸、天花板、地板革、人造革、绝热、隔音材料等发泡。发泡剂ADC具有性能稳定、不易燃、不污染、无毒无味、对模具不腐蚀对制品不染色,分解温度可调节,不影响固化和成型速度等特点。本品常压发泡、加压发泡均可,都能连发泡均匀,细孔结构理想。
用法:1、在常规下本品应根据制品性能,适量加入活化剂(如:氧化锌、硬脂酸盐、碳酸盐及磷酸盐)以调节分解温度、活化剂用量应视活化剂种类,ADC品质及制品性能,经试验而定。
2、ADC发泡剂的用量也视制品性能而定。一般从0.1-30份。如光多合物大约5份,压制泡沫海棉、软硬海棉大约定15-25份,而聚乙烯金属线约0.1份.
对物理发泡剂的要求是 :无毒、无臭、无腐蚀作用、不燃烧、热稳定性好、气态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气态时在塑料熔体中的扩散速度低于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常用的物理发泡剂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利昂等 ;化学发泡剂是一种受热能释放出气体诸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的物质,对化学发泡剂的要求是 :其分解释放出的气体应为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对制品的成型及物理、化学性能无影响,释放气体的速度应能控制,发泡剂在塑料中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无机发泡剂如碳酸氢钠和碳酸铵,有机发泡剂如偶氮甲酰胺和偶氮二异丁腈。
㈧ 微孔发泡成型技术
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应用产品:
*工业电器、家用电器、办公及商业电子内类产品零部件也是微孔发容泡注塑成型技术应用极具潜力的
发展空间领域;
*汽车内外装饰件、发动机舱内零部件产品是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应用最广泛的空间领域,具有深远发展意义;
*TPV/TPE密封条、PVC型材、PP/PE/PS片材/管材更是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应用全面发展的空间领域。
㈨ 泡沫塑料的种类
泡沫塑料有硬质、软质两种。
一、硬质泡沫塑料即在室温下,构成泡沫塑料的聚合物属结晶态或无定形态,它们的玻璃化温度高于常温,因此,在常温下泡沫塑料的质地较硬。
二、软质泡沫塑料即构成泡沫塑料的聚合物的熔点小于常温或无定形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低于常温,材料在常温下质地柔软。
三、半硬质(或半软质)泡沫塑料是介于以上两类之间的泡沫体。
你说的是软质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还可分为低发泡和高发泡两类。通常将发泡倍率(发泡后比发泡前体积增大的倍数)小于5的称为低发泡,大于5的称为高发泡。
(9)轻质微孔环氧树脂微孔发泡材料扩展阅读:
泡沫塑料是由大量气体微孔分散于固体塑料中而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隔热、吸音、减震等特性,且介电性能优于基体树脂,用途很广。几乎各种塑料均可作成泡沫塑料,发泡成型已成为塑料加工中一个重要领域。
泡沫塑料也叫多孔塑料。以树脂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内部具有无数微孔的塑料。质轻、绝热、吸音、防震、耐腐蚀。有软质和硬质之分。广泛用做绝热、隔音、包装材料及制车船壳体等。
泡沫塑料与纯塑料相比,具有密度低,质轻,比强度高,其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大,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有优良的缓冲减震性能,隔音吸音性能,热导率低,隔热性能好,优良的电绝缘性能,具有耐腐蚀、耐霉菌性能。软质泡沫塑料具有弹性优良等性能。
内部具有很多微小气孔的塑料。用机械法(在进行机械搅拌的同时通入空气或二氧化碳使其发泡)或化学法(加入发泡剂)制得。分闭孔型和开孔型两类。闭孔型中的气孔互相隔离,有漂浮性;开孔型中的气孔互相连通,无漂浮性。可用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等树脂制成。可作绝热和隔音材料,用途很广。
(1)容重很低,可减轻包装重量,降低运输费用;
(2)具有优良的冲击、振动能量的吸收性,用于缓冲防震包装能大大减少产品的破损;
(3)对温、湿度的变化适应性强,能满足一般包装情况的要求;
(4)吸水率低、吸湿性小,化学稳定性好,本身不会对内装物产生腐蚀,且对酸、碱等化学药品有较强的耐受性;
(5)导热率低,可用于保温隔热包装,如冰淇淋杯、快餐容器及保温鱼箱等;
(6)成型加工方便,可以采用模压、挤出、注射等成型方法制成各种泡沫衬垫、泡沫块、片材等。容易进行二次成型加工,如泡沫板材经热成型可制成各种快餐容器等。另外,泡沫塑料块也可用粘合剂进行自身粘接或与其它材料粘接,制成各种缓冲衬垫等。
㈩ 发泡的塑料发泡
塑料发泡的技术渊源久远。最早是20年代初期的泡沫胶木,用类似制造泡沫橡胶的方法制取;30年代出现硬质聚氨酯泡沫和聚苯乙烯泡沫;40年代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泡沫;50年代则有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和软质聚氨酯泡沫。基本上所有的塑料,包括热塑性和热固性的都可以发泡为泡沫塑料。工业上的制备方法有:挤出发泡、注塑发泡、模塑发泡、压延发泡、粉末发泡和喷涂发泡等等。其中,注塑发泡是最重要的成型方法之一,在这里重点讲述注塑成型发泡。
发泡成型原理
塑料的发泡方法根据所用发泡剂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和机械发泡法三大类。在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发泡剂。
◆ 发泡剂
发泡剂可简单粗分为物理发泡剂与化学发泡剂两类。对物理发泡剂的要求是 :无毒、无臭、无腐蚀作用、不燃烧、热稳定性好、气态下不发生化学反应、气态时在塑料熔体中的扩散速度低于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常用的物理发泡剂有空气、氮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氟利昂等;化学发泡剂是一种受热能释放出气体诸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的物质,对化学发泡剂的要求是 :其分解释放出的气体应为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对制品的成型及物理、化学性能无影响,释放气体的速度应能控制,发泡剂在塑料中应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应用比较广泛的有无机发泡剂如碳酸氢钠和碳酸铵,有机发泡剂如偶氮甲酰胺和偶氮二异丁腈。
◆ 物理发泡法
简单地讲,就是利用物理的方法来使塑料发泡,一般有三种方法:
(1)先将惰性气体在压力下溶于塑料熔体或糊状物中,再经过减压释放出气体,从而在塑料中形成气孔而发泡;
(2)通过对溶入聚合物熔体中的低沸点液体进行蒸发使之汽化而发泡;
(3)在塑料中添加空心球而形成发泡体而发泡等。
物理发泡法所用的物理发泡剂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成本低,又能阻燃、无污染,因此应用价值较高;而且物理发泡剂发泡后无残余物,对发泡塑料性能的影响不大。但是它需要专用的注塑机以及辅助设备,技术难度很大。
◆ 化学发泡法
化学发泡法是利用化学方法产生气体来使塑料发泡:对加入塑料中的化学发泡剂进行加热使之分解释放出气体而发泡;另外也可以利用各塑料组分之间相互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的气体而发泡。
采用化学发泡剂进行发泡塑料注塑的工艺基本上与一般的注塑工艺相同。塑料的加热升温、混合、塑化及大部分的发泡膨胀都是在注塑机中完成的。
总之,不论选取哪一种塑料原料,也不论采用哪一种发泡方法,其发泡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形成气泡核,气泡核膨胀,泡体固化定型等阶段。
结构发泡成型
结构发泡法(Structral Foam Molding)属于化学发泡法,它是注射成型工艺技术中的一项革命。它保留了传统注射成型工艺的许多优点,又避免了传统注塑工艺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制品强度不够、生产周期太长、模塑率低等。另外,采用结构发泡技术还可模塑大型复杂制品、使用低成本模具、多模腔可同时操作,从而降低制品生产成本。结构发泡制品是一种具有致密表层的连体发泡材料,其单位重量强度和刚度比同种未发泡的材料高3~4倍。
结构发泡法最大的特点是可以不用增加设备,用普通的注塑机便可以注塑生产,不过采用模腔扩大法发泡的高压结构发泡注塑机与普通注塑机相比,增加了二次合模保压装置。震德公司已成功开发出CJ1000M3机用于结构发泡成型,并已服务于客户,得到了客户的好评。
结构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得到了很广泛的发展,成型方法也很多,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低压发泡法;高压发泡法(注:此处的低压和高压指模具模腔内的压力);双组分发泡法。
◆ 低压发泡法
低压发泡法注塑与普通注塑的区别在于其模具的模腔压力较低,约2~7Mpa,而普通注塑在30~60Mpa之间。低压发泡注塑一般采用欠注法,即将一定量(不注满模腔)的塑料熔体(含有发泡剂)注入模腔,发泡剂分解出来的气体使塑料膨胀而充满模腔。在普通注塑机上进行低压发泡注塑,一般是将化学发泡剂与塑料混合,在机筒内塑化,必须采用自锁式射嘴。注射时,由于气体的扩散速度很快,会造成制品的表面粗糙,因此注塑机的注射速度要足够快。一般采用增压器来提高注射速度和注射量,使注射动作在瞬间完成。
◆ 高压发泡法
高压发泡法的注塑模腔压力在7~15Mpa之间,采用满注方式,即一次注射量正好等于模具模腔的容积。为了使制件得到发泡膨胀,可以采用强制扩大模腔,或者使一部分塑料分流出模腔。一般较多采用模腔扩大法。采用扩大模腔法的注塑机与普通注塑机相比,增加了二次合模保压装置,当塑料和发泡剂的熔融混合物被注入到模腔后延时一段时间,然后合模机构的动模板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模具的动模和定模稍为分开,模腔扩大,模腔内的塑料开始发泡膨胀。制品冷却后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表皮,由于塑料熔体的发泡膨胀受到动模板的控制,因此,也就可以对制品的致密表层的厚度进行控制。动模板的移动可以是整体移动,也可以是部分移动使局部发泡,从而得到不同密度的制品。高压发泡法对模具的制造精度要求高,模具费用高,并且对注塑机有二次锁模保压要求。
◆ 双组分发泡法
双组分发泡注塑是一种特殊的高压结构发泡注塑方法,它采用专门的双组分注塑机。这种注塑机有两套注塑装置:一套用来注塑制品的芯部,一套用来注塑制品的表层。在注塑时,先注入皮层物料,然后通过同一浇口再注入混有发泡剂的芯部材料。由于芯部材料呈层流状态流动,这就保证了芯部材料均匀地包覆在皮层内部,使型腔得到完全填充。当熔料填满型腔后,再注入少量不含有发泡剂的熔料,使浇口封闭。制品取出后,再去掉浇口即得到具有不发泡致密表层和有芯部发泡的轻质制品。
微孔发泡成型
微孔发泡成型属于物理发泡法。常规泡沫塑料的泡孔直径一般大于50mm,泡孔的密度 (单位体积内泡孔的数量 )小于106个/cm3。这些大尺寸的泡孔受力时常常成为初始裂纹的发源地 ,降低了材料的机械性能。为了满足工业上要求降低某些塑料产品的成本而不降低其机械性能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大学 (MIT)的学者J.E.Martini J.Colton以及N.P.Suh等以CO2、N2等惰性气体作为发泡剂研制出泡孔直径为微米级的泡沫塑料,并将泡孔直径为1mm~10mm,泡孔密度为109~1012个/cm3的泡沫塑料定义为微孔塑料(Microcelluar Plastics)。
注射成型是微孔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方法之一。塑料原料加入注塑机的料筒后,在螺杆剪切力及加热圈外加热作用下塑化,发泡剂直接注入注射螺杆熔融段末与熔体均匀混合,然后高压高速注入模腔。在模腔内突然降压,使熔体中大量的过饱和气体离析出来,发泡、膨胀、成型、定型形成微孔塑料制品。另外,也可以采用改变温度的方法形成泡核,与改变压力法相比,比较容易控制,但对于气体溶解度对温度不敏感的塑料不适用。
开发微孔塑料注塑技术难度比较大,因为和常规泡沫塑料相比,泡孔的尺寸要小得多,要想得到良好的微孔塑料制品,必须要保证对进入机筒熔体中的超临界流体精确计量,要求塑料熔体必须充分混合、均化、分散,形成均相混合体,保证熔体中的成核点必须多于109个/cm3、及时控制成核气泡的膨胀等等。这对设备本身及注塑工艺参数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采用该技术的特点是:
● 制品重量约减少50%;
● 注射压力约降低30~50%;
● 锁模力降低20%;
● 循环周期减少10~15%;
● 采用一套带计量控制装置的气体输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