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环氧树脂电导率是多少
环氧树脂的电导率答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成分、固化剂种类和含量、添加剂种类和浓度等。因此,其电导率范围很大,一般在10^(-16)S/m到10^(-12)S/m之间。根据查差运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环氧树脂的电导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其成分虚举梁、固化剂种类和含量、添加剂种类和浓度等。因此,其电导率范围很大,一般在10^(-16)S/m到10^(-12)S/m之间。
⑵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简介
环氧树脂的种类繁多,区别起见,常在环氧树脂的前面加上不同单体的名称。如二酚基丙烷(简称双酚A)环氧树脂(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制得);甘油环氧树脂(由甘油和环氧氯丙烷制得);丁烯环氧树脂(由聚丁烯氧化而得);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由二环戊二烯环氧化制得)。此外,对于同一类型的环氧树脂,也根据它们的黏度和环氧值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牌号,因此它们的性能和用途也有所差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一些牌号,通常所说的环氧树脂就是指双酚A型环氧树脂。
是环氧树脂中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种品种,因为它有很高的透明度,也是由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的:式中:n一般在0~25之间。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环氧树脂可以分成各种型号。一般低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的n平均值小于2,软化点低于50℃,也成为软环氧树脂;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的n值在2~5之间,软化点在50~95℃之间;而n大于5的树脂(软化点在100℃以上)称为高相对分子质量树脂。 双酚A型环氧树脂在防腐蚀领域中常用的几种形式:
◆环氧类涂料
◆环氧树脂玻璃钢
◆环氧树脂胶泥、砂浆
◆环氧树脂整体地坪
◆环氧-酚醛、环氧-呋喃树脂复合玻璃钢
⑶ 双酚A甲醛酚醛环氧树脂与苯酚甲醛环氧树脂的区别
耐温性能,双酚A改性的酚醛环氧表现非常好,比邻甲酚醛的耐温还要高一点。
韧性表现: 双酚A改性的酚醛环氧比普通的酚醛环氧树脂要好。
⑷ 环氧树脂的性能和特性是什么
1、 形式多样。各种树脂、固化剂、改性剂体系几乎可以适应各种应用对形式提出的要求,其范围可以从极低的粘度到高熔点固体。
2、 固化方便。选用各种不同的固化剂,环氧树脂体系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
3、 粘附力强。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固有的极性羟基和醚键的存在,使其对各种物质具有很高的粘附力。环氧树脂固化时的收缩性低,产生的内应力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粘附强度。
4、 收缩性低。环氧树脂和所用的固化剂的反应是通过直接加成反应或树脂分子中环氧基的开环聚合反应来进行的,没有水或其它挥发性副产物放出。它们和不饱和聚酯树脂、酚醛树脂相比,在固化过程中显示出很低的收缩性(小于2%)。
5、 力学性能。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
6、 电性能。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是一种具有高介电性能、耐表面漏电、耐电弧的优良绝缘材料。
7、 化学稳定性。通常,固化后的环氧树脂体系具有优良的耐碱性、耐酸性和耐溶剂性。像固化环氧体系的其它性能一样,化学稳定性也取决于所选用的树脂和固化剂。适当地选用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可以使其具有特殊的化学稳定性能。
8、 尺寸稳定性。上述的许多性能的综合,使环氧树脂体系具有突出的尺寸稳定性和耐久性。
9、 耐霉菌。固化的环氧树脂体系耐大多数霉菌,可以在苛刻的热带条件下使用。
参考资料:菲凡士公司
⑸ 有没有双酚A环氧树脂胶黏剂的资料,谢谢大家帮忙
环氧树脂及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基本知识
(一)、环氧树脂的概念:
环氧树脂是指高分子链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属于热固性树脂,代表性树脂是双酚A型环氧树脂。
(二).环氧树脂的特点(通常指双酚A型环氧树脂)
1.单独的环氧树脂应用价值很低,它需要与固化剂配合使用才有实用价值。
2.高粘接强度:在合成胶粘剂中环氧树脂胶的胶接强度居前列。
3.固化收缩率小,在胶粘剂中环氧树脂胶的收缩率最小,这也是环氧树脂胶固化胶接高的原因之一。例如:
酚醛树脂胶:8—10% ; 有机硅树脂胶:6—8%
聚酯树脂胶:4—8% ; 环氧树脂胶:1—3%
若经过改性加工后的环氧树脂胶收缩率可降为0.1—0.3%,热膨胀系数为6.0×10-5/℃
4.耐化学性能工好:在固化体系中的醚基、苯环和脂肪羟基不易受酸碱侵蚀。在海水、石油、煤油、10%H2SO4、10%HCl、10%HAc、10%NH3、10%H3PO4和30%Na2CO3中可以用两年;而在50%H2SO4和10%HNO3常温浸泡半年;10%NaOH(100℃)浸泡一个月,性能保持不变。
5.电绝缘性优良:环氧树脂的击穿电压可大于35kv/mm
6.工艺性能良好、制品尺寸稳定、耐性良好和吸水率低。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优点固然好,但也有其缺点:
①.操作粘度大,这在施工方面显的有些不方便
②.固化物性脆,伸长率小。
③.剥离强度低。
④.耐机械冲击和热冲击差。
(三).环氧树脂的应用与发展
1.环氧树脂的发展史:
环氧树脂是1938年由P.Castam申请瑞士专利,由汽巴公司在1946年研制出最早的环氧粘接剂,1949年美国的S.O.Creentee研制了环氧涂料,我国于1958年开始环氧树脂的工业化生产。
2.环氧树脂的应用:
①涂料工业:环氧树脂在涂料工业中需用量最大,目前较广泛使用的有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高固分涂料。可广泛用于管道容器、汽车、船舶、航天、电子、玩具、工艺品等行业。
②电子电器工业:环氧树脂胶可用于电气绝缘材料,例如整流器、变压器的密封灌注;电子元器件的密封保护;机电产品的绝缘处理与粘接;蓄电池的密封粘接;电容器、电阻、电感器的表面披覆。
③五金饰品,工艺品、体育用品品行业:可用于标牌、饰品、商标、五金、球拍、钓具、运动用品、工艺品等产品上。
④光电行业:可用于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像素管、电子显示屏、LED灯饰等产品的封装、灌注和粘接。
⑤建筑工业:在道路、桥梁、地坪、钢铁结构、建筑、墙体涂料、堤坝、工程施工、文物修补等行业也会广泛用到。
⑥胶粘剂、密封剂和复合材料领域:如风力发电机叶片、工艺品、陶瓷、玻璃等各种物质之间的粘接,碳纤维板材的复合、微电子材料的密封等等。
(四).环氧树脂胶的特性
1、环氧树脂胶是在环氧树脂的基础上对其特性进行再加工或改性,使其性能参数等符合特定的要求,通常环氧树脂胶也需要有固化剂搭配才能使用,并且需要混合均匀后才能完全固化,一般环氧树脂胶称为A胶或主剂,固化剂称为B胶或固化剂(硬化剂)。
2、反映环氧树脂胶固化前的主要特性有:颜色、粘度、比重、配比、凝胶时间、可使用时间、固化时间、触变性(止流性)、硬度、表面张力等。
粘度(Viscosity):是指胶体在流动中所产生的内部摩擦阻力,其数值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
凝胶时间:胶水的固化是从液体向固化转化的过程,从胶水开始反应起到胶体趋向固体时的临界状态的时间为凝胶时间,它由环氧树脂胶的混合量、温度等因素决定。
触变性:该特性是指胶体受外力触动(摇晃、搅拌、振动、超声波等)时,随外力作用由稠变稀,当外界因素停止作用时,胶体又恢复到原来时的稠度的现象。
硬度(Hardness):是指材料对压印、刮痕等外力的抵抗能力。根据试验方法不同有邵氏(Shore)硬度、布氏(Brinell)硬度、洛氏(Rockwell)硬度、莫氏(Mohs)硬度、巴氏(Barcol)硬度、维氏(Vichers)硬度等。硬度的数值与硬度计类型有关,在常用的硬度计中,邵氏硬度计结构简单,适于生产检验,邵氏硬度计可分为A型、C型、D型,A型用于测量软质胶体,C和D型用于测量半硬和硬质胶体。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处于向内一种力作用下,这种力使液体尽量缩小其表面积而形成平行于表面的力,称为表面张力。或者说是液体表面相邻两部分间单位长度内的相互牵引力,它是分子力的一种表现。表面张力的单位是N/m。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纯度和温度有关。
3、反映环氧树脂胶固化后特性的主要特性有:电阻、耐电压、吸水率、抗压强度、拉伸(引张)强度、剪切强度、剥离强度、冲击强度、热变形形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内应力、耐化学性、伸长率、收缩系数、导热系数、诱电率、耐候性、耐老化性等。
电阻(Resistivity):描述材料电阻特性通常用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表面电阻简单地说就是同一表面上两电极之间所测得的电阻值,单位是Ω。将电极形状和电阻值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可得到单位面积的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也叫体积电阻率、体积电阻系数,指通过材料厚度的电阻值,是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1cm2电介质对泄漏电流的电阻,单位是Ω•m或Ω•cm。电阻率愈大,绝缘性能愈好。
耐电压(Proof voltage):又称耐压强度(绝缘强度),胶体两端所加的电压越高,材料内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就越大,越容易发生电离碰撞,造成胶体击穿。使绝缘体击穿的最低电压叫做这个物体的击穿电压。使1毫米厚的绝缘材料击穿时,需要加上的电压千伏数叫做绝缘材料的绝缘耐压强度,简称耐电压,单位是:Kv/mm。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越差。为保证绝缘强度,每种绝缘材料都有一个适当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在此温度以下,可以长期安全地使用,超过这个温度就会迅速老化。
吸水率(Water absorption):是指物质吸水程度的量度。系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把物质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所增加的质量百分数。
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拉伸强度是胶体拉伸至断裂时的最大拉伸应力。有称扯断力、扯断强度、抗张力、抗张强度。单位为MPa。
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也称抗剪强度,是指单位粘接面积上能够承受平行于粘接面积的最大载荷,常用的单位为MPa。
剥离强度(Peel strength):也称抗剥强度,是指每单位宽度所能承受的最大破坏载荷,是衡量线受力能力的,单位为kN/m。
伸长率(Elongation):是指胶体在拉力作用下长度的增加,以原长的百分数表示。
热变形温度(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 under load):是指固化物耐热性的一种量度,是将固化物试样浸在一种等速升温的适宜传热介质中,在简支梁式的静弯曲负荷作用下,测出试样弯曲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温度,即为热变形温度,简称HDT。
玻璃化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是指固化物从玻璃形态向无定形或高弹态或流态转变(或相反的转变)的较窄温度范围的近似中点,称为玻璃化温度,通常以Tg表示,是耐热性的一个指标。
收缩率(Shrinkage ration):定义为收缩量与收缩前尺寸之比的百分数,收缩量则为收缩前后尺寸之差。
内应力(Internal stress):是指在没有外力存在下,胶体(材料)内部由于存在缺陷、温度变化、溶剂作用等原因所产生的应力。
耐化学性(Chemical resistance):是指耐酸、碱、盐、溶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能力。
阻燃性(Flame resistance):是指材料接触火焰时,抵制燃烧或离开火焰时阻碍继续燃烧的能力。
耐候性(Weatherability):是指材料曝露在日光、冷热、风雨等气候条件下的耐受性。
老化(Aging):固化后胶体在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热、光、氧、水、射线、机械力和化学介质等)的作用,发生一系列物理或化学变化,使高分子材料交联变脆、裂解发粘、变色龟裂、粗糙起泡、表面粉化、分层剥落、性能逐渐变坏,以至丧失力学性能不能使用,这种变化的现象叫老化。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电容率、诱电率(Permittivity)。是指每“单位体积”的物体,在每一单位之“电位梯度”下所能储蓄“静电能量”(Electrostatic Energy)的多少。当胶体的“透电率”越大(表示品质越不好),而两逼近之导线中有电流工作时,就愈难到达彻底绝缘的效果,换言之就越容易产生某种程度的漏电。故绝缘材料的介质常数在通常情况下要愈小愈好。水的介电常数是70,很少的水分,会引起显著的变化。
4、环氧树脂胶大部分是热固型的胶,它有以下主要特点:温度越高固化越快;一次混合的量越多固化越快;固化过程中有放热现象等。
⑹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基本性能
英文名抄称:bisphenol A epoxy resins
又称E型环氧树脂,化学名称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简称EP,平均分子量3100~7000。几乎无色或淡黄色透明黏稠液体或块(片、粒)状脆性固体,相对密度1.160。溶于丙酮、甲.乙酮、环已酮、醋酸乙酯、甲苯、二甲苯、无水乙醇、乙二醇等有机溶剂。可燃。无毒。
⑺ 水性环氧的生产工艺,以及配方,注意事项
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电绝缘性能及对各种材料的粘接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复合材料、浇铸料、胶粘剂、模压材料和注射成型材料等领域¨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或少含VOC、以及不含有害空气污染物(HAP)的体系已成为新型材料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水性环氧树脂越来越受到重视。水性环氧树脂通常是指以微粒或液滴形式分散在以水为连续相的分散介质中而配制的稳定分散体系。一般可分为水乳型环氧树脂胶液(环氧树脂水乳液)以及水溶性环氧树脂胶液(环氧树脂水溶液)两类,既保持了溶剂型环氧树脂的优点,还具有合理的固化时间并
有着很高的交联度和很大的粘度可调范围,操作性能好,施工工具可直接用水清洗,可与其它水性聚合物体系混合使用,以及价廉、无气味、VOC含量低、不燃,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等特点 。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水性环氧树脂的应用前景良好。国内外已研究和开发了很多新的品种,并将其不断地推广到各个相关领域 l。
1 水性环氧树脂的制备
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直接乳化法
直接乳化法又称机械法、直接法,通过球磨机、胶体磨、超声波振荡、高速搅拌,均质机乳化等手段将环氧树脂磨碎,在乳化剂水溶液的作用下,再通过机械搅拌将粒子分散于水中;或将环氧树脂和乳化剂混合,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在激烈的搅拌下逐渐加入水而形成乳液。可采用的乳化剂有聚氧乙烯烷芳基醚(HLB=10 9~19、5)、聚氧乙烯烷基醚(HLB=10.8~16 5)、聚氧乙烯烷基酯(HLB=9 0~16 5)等,另外也可自制活性乳化剂 】。
机械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所需乳化剂的用量较少,但乳液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微粒的尺寸较大,约50/tm左右,粒子形状不规则且粒度分布较宽,所配得的乳液稳定性差,时间一长乳液就会分层,并且乳液的成膜性能也不是很好。
1.2 相反转法
相反转原指多组分体系中的连续相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过程,如在油/水/乳化剂体系中,当连续相由水相向油相(或从油相向水相)转变时,在连续相转变区,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因而分散相的尺寸最小。通过相反转法将高分子树脂乳化为乳液,其分散相的平均粒径一般为1~2 ILm。
相反转法是一种制备高分子树脂乳液较为有效的方法,几乎可将所有的高分子树脂借助于外加乳化剂的作用并通过物理乳化的方法制得相应的乳液。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具体过程是在高速剪切作用下先将乳化剂和环氧树脂混合均匀,随后在一定的剪切条件下缓慢地向体系中加入蒸馏水,随着加水量的增加,整个体系逐步由油包水向水包油转变,形成均匀稳定的水可稀释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许多性质会发生突变,如体系的粘度、导电性和表面张力等,通过测定体系乳化过程中的电导率和粘度的变化就可判断相反转是否完全。该乳化过程可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对于固体环氧树脂,则需要借助于少量有机溶剂或进行加热来降低环氧树脂的本体粘度,然后再进行乳化 -8l。
有研究按一定比例将环氧树脂和表面活性剂通过加热及过硫酸钾溶液催化,制得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溶液,大大改善了乳化剂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然后将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乙二醇单乙醚溶液和反应型环氧树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均匀,滴加蒸馏水至体系的粘度突然下降,此时体系的连续相由环氧树脂溶液相转变为水相,发生了相反转,继续高速搅拌一段U?I司后加入适量蒸馏水稀释到一定的浓度,制得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l。
1.3 自乳化法
自乳化法,又称化学法,或化学改性法。在环氧树脂中,环氧基的存在使其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因为环氧环为三元环,张力大,C、0电负性的不同使该三元环具有极性,容易受到亲核试剂或亲电试剂进攻而发生开环反应;分子骨架上所悬挂的羟基虽然具有一定反应活性,但由于空间位阻,其反应程度较差 。。。因此可在环氧树脂分子骨架中引入一定量的强亲水性基团,如磺酸基、羧酸基等酸性基团;胺基等碱性基团,聚醚等非离子基团。这些亲水性基团能帮助环氧树脂在水中分散,使改性树脂具有亲水亲油的两亲性能,当这种改性聚合物加水进行乳化时,疏水性高聚物分子链就会聚集成微粒,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分布在这些微粒的表面,由于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只要满足一定的动力学条件,就可形成稳定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从而使所得的改性环氧树脂不用外加乳化剂即可自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液。所需亲水基团的最低数量与亲水基团的极性大小,树脂的结构以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时,其水溶性较好。因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慢,且其溶液的粘度也大,增加了分子运动的阻力。而分子间的互溶效应则可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时的溶液的水溶性得到改善。
如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20 000的双环氧端基乳化剂与环氧当量为190的双酚A环氧树脂和双酚A混合,以三苯基膦化氢为催化剂进行反应,可制得含亲水性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链段的环氧树脂,该树脂不用#F;bu-~L化剂便可溶于水,且耐水性强⋯ 。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将自乳化法分为以下几类:
1.3.1 醚化反应型
由亲核试剂直接进攻环氧环上的C原子即为醚化反应型。可用的方法有:将环氧树脂和对位羟基苯甲酸甲酯反应,而后水解、中和;将环氧树脂与巯基乙酸反应,而后水解、中和;将对位氨基苯甲酸与环氧树脂反应,产物可稳定分散于合适的胺/水}昆合溶剂中[12l~
1.3.2 酯化反应型
酯化反应型与醚化反应型不同的是氢离子先将环氧环极化,酸根离子再进攻环氧环,使其开环。可行的方法有:用不饱和脂肪酸酯化环氧树脂,再将所得产物与马来酸酐反应,引入极性基;或者将不饱和脂肪酸先与马来酸酐反应,所得中间产物与环氧树脂发生酯化反应,然后中和产物上未反应的羧基。
在较激烈反应条件下,环氧树脂可以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按化学计量加入二酸,可得到含一游离羧基的环氧酯,用有机胺中和即得稳定分散体:磷酸与环氧树脂反应生成环氧磷酸酯,由于溶液有利于放热反应进行,用环氧树脂溶液反应可得最好结果,磷酸最好与水和醇一起逐步加入溶液中,反应极易制得二酯,二酯在醇作用下易解离成单磷酯,用胺中和,可得不易水解的较稳定水分散体。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发生酯基转移反应,或环氧树脂与丙烯酸单体溶液反应,丙烯酸通过酯键接枝于环氧树脂上,这两种改性方法所得的水乳体系,大量用作罐头内壁涂料。目前,环氧树脂磺化水性化的报道较少,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环氧基有机物,在亚硫酸氢钠作用下可以磺化,通过这种方法有可能将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改性,使其水性化。
酯化法的缺点是酯化产物的酯键会随U?I司增加而水解,导致体系不稳定。为避免这一缺点,可将含羧基单体通过形成碳碳键接枝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上 。
1.3.3 接枝型
James.T.K.Woo等人利用甲基丙烯酸单体与环氧树脂在自由基引发剂(BPO)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接枝聚合,将羧基引入环氧树脂骨架中,制得水性环氧树脂。并研究发现接枝位置为环氧分子链上的脂肪0HjC原子一O—CH:一CH—CH 一O一,接枝效率低于100% ,最后产物为未接枝的环氧树脂、接枝的环氧树脂和聚丙烯酸的混合物, 由于没有酯键,用碱中和,可得稳定的水乳液。引发剂用量至少为单体量的3%, 在自由基引发剂为单体量的3% ~15%范围内,接枝率与引发剂用量呈线性关系,但过多的引发剂导致单体的自聚,或为链终止所消耗,接枝率不能保持原来的增加趋势;用所得产物制得的乳液粒子的粒径随制备时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最后产物中未反应的环氧树脂比原来的环氧树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要低,这是因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有更
佳的接枝率,在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中(数均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 000),大约有34个重复单元O H
l一(卜一CH厂CI{-_一CH厂0一, 则有34 x 5=170个氢原
子可被自由基离解而成为单体反应的起点,而如果使用的是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环氧树脂,如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 000左右, 则在环氧骨架上约有2个0H一0一CH厂Cl_卜CH厂一0一单元,那么只有1O个氢原子可作反应起点。由于这种接枝与通过酯键接枝于环氧骨架上不同,无需形成酯键,环氧官能基对其无影响,可用苯酚或苯甲酸将环氧官能基封端 。
1.3.4 开环接枝型
选羟基含量较高的环氧树脂作骨架材料,用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酯化制成环氧酯,再以不饱和二元羧酸(酐)与环氧酯的脂肪酸上的双键进行自由基引发加成反应,以引进羧基。然后加碱中和,直接加水稀释即得水性环氧乳液。如可用亚麻油酸与环氧树脂制成环氧酯后,与马来酸酐进行自由基反应制备水性环氧树脂 。
这种方法制得的粒子较细,通常为纳米级,相反转法以及直接乳化法制得的粒子较大,通常为微米级。从此意义上讲,化学法虽然制备步骤多,不易操控,且成本高,但在某些方面仍具有实际意义。
1.4 固化剂乳化法
将多元胺固化剂进行扩链、接枝、成盐,使其成为具有亲环氧树脂分子结构的水分散型固化剂,同时它作为阳离子型乳化剂对环氧树脂进行乳化,两组分混合后可制成稳定的乳液。双酚A环氧树脂和过量的二乙烯三胺反应,形成胺封端的环氧树脂加成物,真空蒸馏除去多余的二乙烯三胺,再加入单环氧基化合物将氨基上的伯氢反应掉,最后加入乙酸中和,制成酸中和的环氧树脂固化剂。此固化剂可分散于水中,向其水溶液中直接加入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乳液,均可形成稳定的水乳化环氧一胺组合物,可配制水性常温固化清漆 。
2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的几个重要参数“
2.1 粒子大小及其分布
粒子大小及其分布对分散体系的性质及涂层的性质是非常关键的。涂层的干燥时间、涂层的透气性等参量随粒径增大而提高;涂层的光泽、耐水性、硬度、乳液与颜料的结合力、乳液的粘度及稳定性等参量随粒径增大而减小。而粒子大小及分布主要取决于制备方法、设备、乳化剂类型及用量等因素。粒子越小,膜的硬化过程越慢,膜的最终硬度越大;相反,较大粒子会加速涂层的硬化过程,但最终硬度较小。所以,若调节体系的粒子大小,使其具有一定分布,不仅可以保证膜快速硬化,又能保证膜的最终硬度。由水性化体系的固化过程可知:粒子大,其表面的固化剂浓度高,导致快速固化;然而,随着固化的进行,固化剂向微粒内部扩散的速度变慢,使粒子的内层来不及固化,导致固化不完全,降低了膜的最终硬度。相反,小粒子表面的固化剂浓度适中,固化速度慢,使固化剂有充分时间扩散到整个微粒,使之固化完全,形成均一的完全化的硬膜。
2.2 乳化剂浓度
乳化剂浓度对环氧树脂微粒化水基化体系性质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不仅影响粒子大小,而且也影响涂膜的性质,如膜的硬度。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粒子平均尺寸变小,但当乳化剂浓度较大时(如15PHR),进一步增加乳化剂浓度,平均粒子尺寸减小得不明显。此外,乳化剂含量增加,涂层的硬度显著降低。因为乳液成膜是一个由O/W变为W/0的相反转过程,过多的乳化剂分散于涂膜中,导致膜的不均匀性;同时,乳化剂分散相起着增塑作用。
但可以想象,适量的乳化剂可以作为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剂,使无机填料与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而提高涂膜性质。
2.3 其它重要参数 ¨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参数。无论是外加乳化剂,还是自乳化环氧树Ji~?L液,都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尤其是外加乳化剂型乳液(包括外加反应性乳化剂所得的自乳化乳液),仅有一定的贮存期。首先,环氧分子能被水解成a一二醇,它不与胺固化剂反应;其次,大多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乳化环氧树脂,而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问题,一旦温度升高,聚醚和水的吸附量减少,即水化层厚度降低,液滴趋向于聚结成较大粒子,最终导致两相分离。通常环氧乳液在20℃时可贮存1年;而在40℃ ,3个月即发生相分离;6o℃时贮存,稳定期不到1个月。用固体或半固体状环氧树脂制
得的环氧乳液比用液体环氧树脂制得的乳液稳定性要好,这是因为固体环氧树脂可以制得粒径较小的乳液。对于自乳化环氧树脂乳液,温度上升,乳液也会沉淀,但一旦温度下降,经搅拌又可恢复原样,稳定性较好。确保乳液长期贮存稳定的最好方法是选择适宜的乳化剂(复合型乳化剂),避免极端温度(如低于0℃ ,或高于40℃)。乳液液滴的粒径和分布对乳液的稳定性也极为重要,小粒径和窄分布会大大增加乳液的稳定性。
此外,乳液流变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指导施工过程。比较水基体系与有机溶剂体系的粘度与固含量的关系可见:水基体系的粘度更大,尤其是在高固含量时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水基体系中微粒表层的乳化剂与水形成强相互作用,导致体系的粘弹性增加所致。
1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
众所周知,环氧树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I B)在3左右,是一种不溶于水也难于乳化的亲油性聚合物。为使其乳
化形成稳定乳液,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方法可归结为外加乳化剂法及自乳化法。
1 1 外加乳化剂法
这是一种藉外加乳化剂使环氧树脂乳化而形成水包油型(O/W)乳液的方法。其最主要的实施方法包括直接乳化
法及相反转法。
(1)直接乳化法Ⅲ 又称机械法 可用球磨机、胶体磨或均
化器等先将环氧树脂磨碎成粉末,然后加入乳化剂水溶液,继而再通过强烈机械搅拌将树脂粒子分散于水中而成。也可将环氧树脂和乳化剂混合后加热到适当温度,在施以激烈机械搅拌后逐渐加入水而形成乳液。乳化剂通常采用较多的有聚氧化乙烯烷基醚(HI B值为10.8-16.5)及聚氧化乙烯烷基酯(HLB值为9.0-16.5)。目前国内外陆续有许多新的乳化剂被开拓应用,如利用双酚A环氧树脂在路易斯酸催化下与聚乙二醇的反应产物,环氧树脂,聚乙二醇与多元胺作用的加成产物等。直接乳化法最大特点就是工艺简单,乳化剂用量也较少,但所得乳液中作为分散相的环氧树脂微粒粒径较大(约50 m)且粒径分布较宽,形状也不规则,乳液稳定性及成膜性相对较差。影响这~ 方法的因素颇多,除乳化剂的选择外,高效搅拌及分散时温度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
(2)相反转法 这是一种有效制备高聚物水乳液的方法,包括从油包水(W/O)到水包油(O/W )的相转变过程,
在此过程中乳液的黏度、导电性及表面张力等诸多性质均会发生突变。在室温高速剪切作用下先将液态环氧树脂与乳化剂均匀混合,然后继续在一定剪切作用下缓慢地逐步向其中加入蒸馏水,增加到一定水量后,即出现整个体系逐步由油包水型向水包油型的转变,而形成均匀稳定并可由水稀释的乳液。若选用高分子质量固体环氧树脂,则需要加少量有机溶剂并加热以降低其本黏度,继而再行转换和乳化。这一方法的影响因素也较多,除必须有高效的高速剪切分散的设备外,乳化剂的类型、分子质量大小、使用浓度及操作温度等,实际上都对相反转过程、粒径控制及分散乳化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近来有人 对其相反转过程流变行为及相态发展进行了研究,在相反转点附近,体系油水相的界面张力最
小,此时产生的乳液具有最小分散相尺寸。
1.2 自乳化法
又称化学修饰法,这是利用环氧树脂活性基团的反应活
性将亲水性基团或链段引入到环氧树脂分子上而进行化学修饰改性的方法。这种具有疏水及亲水两性的环氧树脂,有着良好的表面活性,无需添加乳化剂而具有自乳化作用,自行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乳液。亲水性基团及链段的引入主要是充分利用了环氧树脂分子中活性环氧基及活泼的次甲基上氢原子进行的。当然对高分子质量环氧树脂而言,还有仲羟基,但其反应活性相对要低得多。
(1)与环氧基的反应_8 因环氧基有较大张力及极性,很易与亲核试剂及亲电试剂作用而开环,方便地引入亲
水性基团及链段。例如选用氨基酸、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璜酸等小分子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反应,则氨基使环氧基开环得到相应含羧基、磺酸基的环氧树脂,再经与氨水等碱性化合行分散于水中,也可用此产物使纯环氧
树脂进行乳化。也有用羟基苯甲酸甲酯、巯基乙酸酯等小分子化合与环氧基反应,然后再进行酯基水解和中和而引入亲水基团的。有人将丙烯酸齐聚物与环氧树脂作用,藉羧基使环氧基开环而引入含多羧基基团的环氧树脂再继而用氨水中和成盐,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乳液。这类反应因使环氧基消失,一般需加入三聚氰胺或氮基树脂等以利固化成膜。也有人选用端环氧基聚氧化乙烯或端环氧基聚氧化丙烯乳化剂及双酚A与双酚A环氧树脂在三苯基膦化氢催化下反应.巧妙得到分别含亲水性聚氧化乙烯及聚氧化丙烯链段并含有环氧基的改性环氧树脂,不仅具有很好水分散性,且成膜后具有良好耐水性。也有以端羟基聚氧化乙烯或端羟基聚氧化丙烯代替上述双环氧乳化剂与之反应的报道。
(2)与次甲基上氢的反应 ” 有人将环氧树脂溶于溶剂,加入引发剂及亲水性单体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加
热使引发剂分解产生初级游离基,并进攻环氧树脂次甲基使其活化而产生碳游离基成为新的活性中心,它引发单体进行聚合而使环氧树脂成为含多羧基基团亲水链的产物,用氨水中和得到了良好分散于水的稳定乳液。在游离基反应中一般对环氧基影响不大,但也有人将环氧基先用苯酚或苯甲酸或磷酸等予以保护,反应完后再予以还原。当然保护基的选择应符合易于引入,形成的中间结构能经受所处后继反应条件,并能在反应结束后不损及分子其他结构的条件下除去。
研究表明,这类接枝环氧树脂中丙烯酸链段含量对乳液稳定性影响很大。
(3)与羟基的反应 对于分子质量较大的环氧树脂中的仲羟基,虽然反应活性不及前者,但仍可以通过其反应而引入亲水基团或链段。如有人使用磷酸与其反应形成单、双或三磷酸酯环氧,用氨水中和成盐而具亲水性。也有酸酐与之反应形脂肪酸环氧,也有将不饱和脂肪酸与之反应形成不饱和脂肪酸环氧酯,再通过双键作用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而制成水性脂肪酸环氧的报道。
1 3 改性固化剂乳化法[. ]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改性固化剂乳化法,它不需要先
将环氧树脂改性和乳化,而在配制使用前与改性固化剂混合乳化,这种固化剂一般由多元胺固化剂进行加成扩链、接枝、成盐而制得,非极性及具有表面活性的基团和链段的引入,不仅改善了与其环氧树脂的相容性,而且对低分子质量液体树脂有良好乳化作用,因而同时兼有乳化及交联固化功能。
如将多乙烯多胺与单环氧或多环氧化物加成使大部分伯胺氢封闭,再用双酚A环氧树脂与之加成,达适当亲水亲油平衡值后与甲醛作用使伯胺氢羟甲基化。或将过量的多烯多胺与环氧树脂加成后,用脂肪族或芳香族单环氧化合物封闭其伯胺氢,以水(或水溶性有机溶剂)稀释后,以醋酸中和部分伯胺氢。封端的作用主要在于制约伯胺基上的氢的活性。
制备中控制好HLB值可保证其良好水分散性。
2 水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18,1 9j 1 、 、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在配制时根据组成及成膜后性质的
不同要求,需调节环氧与固化剂 的摩尔比,当使用分子质量较大的固体环氧时,尚需加入乙二醇醚一类的成膜助剂。颜填料则可分别添加在环氧及固化剂内,最好质量相近。由于这是一种以溶有固化剂的水为连续相,环氧树脂为分散相的多相体系,涂装后水分在适当蒸汽压条件下会逐渐挥发。有人认为随水分大部分挥发,环氧颗粒相互接触形成球体紧密堆积而聚结,而含固化剂的剩余水分则填充于其间,继而固化剂不断扩散人环氧,二者相互作用而交联固化成膜,残余水分及其他添加助剂则扩散到膜表面挥发。但随着交联固化的进行,环氧颗粒内质量增大,黏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会大大影响固化剂向内部扩散的速度,但速度过快并不利于成膜过程的进行,透射电镜测试也显示了其相应的两相
结构,初步成膜后其固化反应实际上继续进行,到完全固化需要持续一定时间。
由水的挥发,颗粒聚结,固化剂。扩散及交联固化成膜的反应机制充分说明,水分的挥发及固化剂扩散速度是极重要的技术关键,环氧分散相的粒径愈小,固化剂与环氧的相容性愈好,少量成膜助剂的使用及合适的水蒸发的控制手段都将直接影响成膜的过程及性质。陈声锐指出 水分的蒸发分2个阶段,先是流体状态时其蒸发速率恒定,二是成膜后水分需从内部扩散到表面蒸发速率较慢,并指出固化成膜时的温度、膜厚度及环境相对湿度皆制约着水分的蒸发。
3 有待改善的问题
以水性环氧树脂为基础的水性涂料具有环境污染小,对
许多基材包括潮湿基材都有良好附着力 可与水 泥砂浆或水性聚合物配合使用,操作方便,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实践中还是有不少问题需要予以改善。
(1)由于水的蒸汽压及蒸发潜热皆比有机溶剂高,作为
涂料涂装后水的蒸发较慢,在低温及潮湿环境下更甚,微量水分的残留常造成涂膜表干时间延长,涂膜起泡或凹陷。
(2)由于水的冰点低,作为水性涂料,其冻融稳定性较溶
剂型为差。
(3)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较大,作为水性涂料大大影响了
其对基材及添加的颜填料的润湿及附着。
(4)由于水的电导率高及乳化剂存在,易使涂装金属受
到一定腐蚀。
⑻ 双酚A的理化性质
【中文名称】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酚基丙烷;双酚A;2,2-二酚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丙烷;4,4`-(1-甲基亚乙基)双酚;4,4`-异亚丙基双酚
【英文名称】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bisphenol A;
4,4'-(1-Methylethyliden)bisphenol;4,4'- Isopropylidendiphenol
【InChI编码】 InChI=1/C15H16O2/c1-15(2,11-3-7-13(16)8-4-11)12-5-9-14(17)10-6-12/h3-10,16-17H,1-2H3
【毒性】大鼠经口LD50 4200mg/kg。
【性状】白色针状晶体。
【溶解情况】溶于醋酸、丙酮、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醚、苯和碱性溶液,微溶于四氯化碳,难溶于水。
【用途】用于制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酚氧等。大量应用于生活塑料制品中,包括饮用水瓶,婴儿奶瓶等。同时也应用于金属表面的涂层,使罐头食品不易恶化、变质。
【毒性】有毒,及严重的不确定副作用,LD50 4200 mg/kg。2008年7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最新得出实验数据显示,当成年人或婴儿接触到塑料中允许含量水平以下的双酚A后,可以将其迅速转换并从体内排出,不会危害健康。
【制备或来源】在巯基乙酸、含氯乙酸、氢氧化钡等催化剂或离子交换树脂存在下,由苯酚和丙酮缩合而制得。
【其他】受热到180 ℃时分解。 1、 摩尔折射率:68.16
2、 摩尔体积(m3/mol):199.5
3、 等张比容(90.2K):519.7
4、 表面张力(dyne/cm):46.0
5、 极化率(10-24cm3):27.02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3.3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2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 互变异构体数量:3
6、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0.5
7、 重原子数量:17
8、 表面电荷:0
9、 复杂度:209
10、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双酚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工业化合物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也可用于生产增塑剂、阻燃剂、抗氧剂、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药、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在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中,添加双酚A可以使其具有无色透明、耐用、轻巧和突出的防冲击性等特性,尤其能防止酸性蔬菜和水果从内部侵蚀金属容器,因此广泛用于罐头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奶瓶、水瓶、牙齿填充物所用的密封胶、眼镜片以及其他数百种日用品的制造过程中。 双酚A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成为人们经常能接触到的物质。因此,其安全性问题成为了公众的关注的焦点,但其应用存在争议。
安全性研究及争议
在国内外双酚A的毒性研究资料主要为动物调查和实验研究结果,关于双酚A毒性作用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人体试验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
资料表明,双酚A属低毒性化学物。动物试验发现双酚A有模拟雌激素的效果,即使很低的剂量也能使动物产生雌性早熟、精子数下降、前列腺增长等作用。此外,有资料显示双酚A 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可明显增加动物卵巢癌、前列腺癌、白血病等癌症的发生。同时,研究显示,双酚A与小白鼠患哮喘相关联,初步人体实验显示孕妇在妊娠早期受双酚A影响可能会导致婴儿感染哮喘。
中国科学家专门针对双酚A对男性内分泌的影响进行了以人体作为试验对象的研究。在这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将一组在中国工厂里暴露于双酚A 环境中5年以上的男性工人,与另一组5年之内没有暴露于双酚A环境中的工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双酚A环境中的男性工人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是对照组的4倍,且出现射精困难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7倍。本研究结果是关于长期暴露于双酚A环境对健康有害的第一项直接证据。
但有研究表明双酚A并不是人类致癌危险因素。虽然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塑料奶瓶等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可能会影响婴幼儿的成长发育,并对儿童大脑和性器官造成损伤,但是迄今未有充足证据证明婴儿或者儿童因摄取PC奶瓶释放的双酚A成分而受到伤害。
研究表明,制造塑料容器的PC材质可能会释放有毒的双酚A,温度愈高释放愈多速度也愈快。然而,塑料容器是否真会释放双酚A,仍存在很大争议,各界学者说法不一。
使用及争议
双酚A对健康有害已经是一个不言自明的结论,政府立即禁止双酚A的使用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含双酚A的塑料容器,在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在正常使用。
但在“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引导下,人们一直以为:日常生活环境中人们接触的双酚A浓度很低,不足以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直到20世纪80年代,官方沿用标准方法检测双酚A之后给出的结论仍然是:只有当双酚A的剂量远远高于当前人体内的含量时,才有可能引起器官衰竭、白血病和体重急剧下降。在这样的认识下,双酚A被人们放心地广泛应用。在民间与厂商、官方之间久拖未决的“低剂量双酚A有害还是安全”的争论中,各大化工厂商仍在不停地生产各种含双酚A的产品,并远销海外。由于关于双酚A的各项研究结果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事件,许多国家都对这种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整顿。比如,美国已经率先禁止婴儿奶瓶等食品和饮料容器中使用化学物质双酚A;加拿大政府令禁止进口和销售含双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料婴儿奶瓶;法国参议院人员也开始制定双酚A禁止政策;中国卫生部等六部门也于2011年5月30日下达禁令,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业界反应
加拿大最大的运动产品零售商Forzani Group从其500多个商店撤下了所有含有双酚A的水瓶,其它零售商则紧随其后;
沃尔玛超市以及其他一些主要零售商,已动手将含双酚A的食物容器下架;
一些婴儿用品商店也在逐步淘汰含有双酚A的产品;
有生产厂家开始宣传推广不含双酚A的婴儿奶瓶。
各国的双酚A限制法规
瑞典:2013年3月,瑞典法典公布了法规SFS 2012:991,禁止3岁以下儿童食品包装涂料和涂层中含双酚A(BPA),新规修订了食品法规2006:813,并将于2013年7月1日生效。
挪威:最早将双酚A纳入受限物质的应是原定于2008年1月1日生效,后因许多议题尚未达成共识而延期的挪威RoHS指令,在其对消费性产品中的禁止使用的10种物质中就包括双酚A(BPA)。
加拿大:2008年10月18日,加拿大宣布双酚A为有毒化学物质,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双酚A列为有毒化学物质的国家,并禁止在婴儿奶瓶的制作过程中使用双酚A。
美国
1)联邦:2009年3月份提案禁止在“可重复使用的食品容器”和“其他食品容器”中使用 (BPA)。这一禁令在正式通过180天后开始生效。
2)纽约州萨福克县:2009年4月2日公布的决议将于90天后开始生效。根据此法律,在萨福克县任何人不得销售或为销售提供含有BPA供3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婴儿奶瓶和儿童饮料容器。
3)伊利诺斯州:2010年7月1日起,任何人不得销售、为销售提供、分销或为分销提供含有双酚A的运动水瓶,或适用于3岁或以下儿童的儿童食品容器,不论该容器是否装有食品或饮料。
4)马里兰州:规定儿童护理品不得含有双酚A或其他任何致癌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物质,同时生产商须在产品上标注不含双酚A。违反上述规定每项可被处以最高1万美元的罚款。
中国:2011年5月30日,卫生部等6部门对外发布公告称,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 苯酚丙酮缩合催化剂研制及应用通过对双酚A核心催化技术的研究,解决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双酚A技术攻关中一直未能突破的核心催化剂技术难题,率先在天津完成了万吨级双酚A长周期工业试验。由于该项目研制的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在江苏省内推广后,彻底解决了无锡树脂厂两套引进装置的改造与国产化问题,使用该项目所研制的催化剂,2.5万吨/年双酚A日本引进装置少排废渣480吨/年,苯酚丙酮单耗大大下降。新催化剂从2002年应用至2005年7月,新增销售6.72亿元,出口创汇2573万美元。
2005年2月23日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氧树脂工业的年均发展速度达到了20%以上,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环氧树脂工业3%的平均增速。这样的发展速度有力的刺激了中国双酚A生产的发展,其中蓝星新材料无锡树脂厂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25000吨/年装置,产品受到国际化工巨头首肯,同时还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双酚A生产工艺。但双酚A在中国仍属幼稚产业,面对在巨大的市场诱惑下纷纷介入的跨国公司,中国双酚A产业的发展壮大还需各方的大力扶持。
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是目前中国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化工产品之一,在国内主要用途是制备环氧树脂。历史上,中国环氧树脂生产厂家都自己生产双酚A,当时市场上并无双酚A商品供应。改革开放后,用户对环氧树脂质量、品种有了高的要求,当时无锡树脂厂、上海树脂厂纷纷展开双酚A生产工艺的研究。为了革除长期沿用的硫酸法生产双酚A的工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无锡树脂厂、上海染化二厂、大连油漆厂几乎同时开展了离子法双酚A的试验工作,同时也想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计划引进双酚A的先进技术来发展中国的双酚A,可是这两条前进的道路都遇到了困难。据中国环氧树脂行业协会专家查文海介绍:前者在进入500吨/年工业试验时,遇到后处理设备、技术过不了关的问题;后者逾越不了西方国家限制对华输入战略性技术关键的防线。在这样的形势下,无锡树脂厂于上世纪80年代末从波兰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离子法生产双酚A的工艺,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解决了环氧树脂发展中遇到的原料上的困难,使国产环氧树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塑料奶瓶PP材质已占主角,PC奶瓶已渐渐退出市场
欧盟认为双酚A在加热时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当中,它可能扰乱人体代谢过程,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甚至致癌。欧盟从2011年3月1日禁止生产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6月起禁止任何双酚A塑料奶瓶进口到成员国。国内现绝大部分超市已经将PC标志的奶瓶下架,多数在架的奶瓶为标志为“PP”材质的奶瓶。
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瓶底标志是“pp”还是“pc”或者是数值“5”还是“7”,这些数值是塑料材质的代号分别有如下对应:
1: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 。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装其他物品。清洁不彻底,不要循环使用。
3:PVC 聚氯乙烯
常见雨衣、建材、塑料膜、塑料盒等。可塑性优良,价钱便宜,故使用很普遍,只能耐热81℃.高温时容易有不好的物质产生,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不要循环使用。若装饮品不要购买。
4:PE 聚乙烯
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 。 高温时有有害物质产生,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保鲜膜别进微波炉。
5:PP聚丙烯
常见豆浆瓶、优酪乳瓶、果汁饮料瓶、微波炉餐盒。熔点高达167℃,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需要注意,有些微波炉餐盒,盒体以5号PP制造,但盒盖却以1号PE制造,由于PE不能抵受高温,故不能与盒体一并放进微波炉。
6:PS 聚苯乙烯
常见碗装泡面盒、快餐盒。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装酸(如柳橙汁)、碱性物质后,会分解出致癌物质。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别用微波炉煮碗装方便面。
7:PC其它类
常见水壶、太空杯。百货公司常用这样材质的水杯当赠品。很容易释放出有毒的物质双酚A,对人体有害。使用时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1使用塑料奶瓶消毒别超100 ℃
2使用数月需要更换;国内有双酚A限量规定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昨天告诉记者,双酚A主要是增加透明度,同时抗摔性能好,不容易碎裂。而对于食品包装中用的双酚A,中国有国家标准规定。
据介绍,中国只有一份适应于所有PC瓶的现行国家标准,就是GB 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里面对双酚A用量规定:就是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
董金狮指出,这个是国家强制标准,按规定每种PC塑料制品都必须要检测双酚A这个项目的,并且限量使用。如果使用的是合格的PC材料,一般双酚A就不会超标。但如果奶瓶使用回收的废旧光盘、工业塑料来制造,就很容易导致双酚A超标。
董金狮说,在超市里销售的大品牌塑料奶瓶还是比较能让人放心的。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最好选玻璃奶瓶。如果使用塑料奶瓶,消毒时温度不要超过100 ℃,不用将奶瓶放在微波炉中消毒。塑料奶瓶在反复消毒后会磨损老化,溶出的双酚A就会增多,所以使用几个月就要更换。
除了玻璃奶瓶,还可以选择PP、PPSU等材质奶瓶,而这些都是不含双酚A的安全材质。宝宝3个月以前完全可以选用玻璃奶瓶喂奶,3个多月后小家伙开始想要自已抓握时,就换用PP或PPSU的塑料奶瓶。PPSU呈茶色,晶透还耐180℃高温,不过价格也昂贵许多。一般的工薪阶层,最适合的还是PP的,虽然不是很晶透,但比PC安全,绝对不含双酚A,价格又相对PPSU稍低,比较实惠。 中国关于双酚A的禁令
2011年4月20日公布卫生部官网,卫生部正在就《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公告事宜》公开征求意见。据该征求意见称,拟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同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
2011年4月20日从卫生部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发出的《关于征求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用容器公告意见的函》中获悉,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现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
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的公告(卫生部公告2011年第15号)
新规定称,拟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食品容器(如奶瓶)生产和进口。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含双酚A的婴幼儿食品容器。不过,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4,4′-二羟基二苯基丙烷(Bisphenol A,又称双酚A 或BPA)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的原料,这些高分子材料被广泛用于生产化工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如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双酚A可通过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迁移至食品中,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规定了其迁移量。科学研究表明,食品相关产品中迁移的双酚A极其微量,尚未发现双酚A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鉴于婴幼儿属于敏感人群,为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保护婴幼儿健康,现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自2011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聚碳酸酯婴幼儿奶瓶和其他含双酚A的婴幼儿奶瓶,由生产企业或进口商负责召回。
二、双酚A允许用于生产除婴幼儿奶瓶以外的其他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和涂料,其迁移量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三、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生产企业要按照本公告要求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引导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四、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婴幼儿奶瓶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符合本公告要求的违法行为。
特此公告。
塑料制品标识
建议人们在购买和使用塑料产品(尤其是婴儿产品)时注意查看产品说明标签中是否含有这种化学物质成分,尽量选择不含双酚的产品。
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
“1号”代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俗称涤纶树脂),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饮料瓶使用时耐热至7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会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
“2号” 代表高密度聚乙烯塑料(HDPE),多用于制作盛放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的容器。清洁不彻底建议不要循环使用。
“3号”代表聚氯乙烯(PVC),很少用于食品包装,最好不要购买。
“4号”代表低密度聚乙烯塑料(LDPE),为生产保鲜膜、塑料膜等常用材料。保鲜膜耐热性不强,通常,合格的聚乙烯保鲜膜在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因此,应避免使用保鲜膜包着食物表面进行加热。
“5号”代表聚丙烯(PP),用于生产微波炉餐盒。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的塑料盒,可在小心清洁后重复使用。
“6号”代表聚苯乙烯(PS),常用于碗装泡面盒、快餐盒的生产。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并且不能用于乘装强酸(如柳橙汁)、强碱性物质,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聚苯乙烯,易致癌。
“7号”代表聚碳酸酯(PC)及其他类。PC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如果你购买的塑料容器的编号为7,可通过下列方法减少危害的发生:①使用时勿加热;②不用洗碗机、烘碗机清洗容器;③不让容器在阳光下直射;④第一次使用前,用小苏打粉加温水清洗,在室温中自然烘干,因为双酚A会在第一次使用与长期使用时释出较多;⑤如果容器有任何摔伤或破损,建议停止使用,因为塑料制品表面如果有细微的坑纹,容易藏细菌;⑥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的塑料器具。
如果,你仍担心塑料产品在高温下会带给人体伤害,那么建议最好别用它装高温液体,改用陶瓷、钢杯、玻璃杯等其他材料的容器来盛装,这样不仅可减少对人体的伤害,还能因减少使用石油化学产品,让环境更美好。
⑼ 环氧树脂各质量指标(比如环氧值)对产品性能有何影响是否会使产品内出现气泡
环氧树脂用量最大的是双酚A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 E12 环氧值 0.12mol/100g,常温固态 E20 环氧值 0.2mol/100g,常温半固态 E44 环氧值 0.44mol/100g,常温高粘度液态 E51 环氧值 0.52mol/100g,常温低粘度液态 E56 环氧值 0.56mol/100g,常温液态粘度最低因此 环氧树脂随着分子量的降低,分子链变短,环氧值升高,粘度降低。分子链越小,固化产品硬度越高,柔韧性越低。环氧树脂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好,消泡越容易。如果希望固化产品内部不出现气泡,可以使用消泡剂,对于高透明的环氧树脂材料可以用科宁E7,对于要求重涂性佳的制品可以用蒂斯巴隆的P420,普通的制品随便德谦、华夏、BSK等国产消泡剂都有助于环氧制品消泡。
⑽ 影响环氧树脂电导度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电导率与温度具有很大相关性。金属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高内而降低。容半导体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高。在一段温度值域内,电导率可以被近似为与温度成正比。为了要比较物质在不同温度状况的电导率,必须设定一个共同的参考温度。电导率与温度的相关性,时常可以表达为,电导率对上温度线图的斜率。
(2)掺杂程度:固态半导体的掺杂程度会造成电导率很大的变化。增加掺杂程度会造成高电导率。水溶液的电导率高低相依于其内含溶质盐的浓度,或其它会分解为电解质的化学杂质。水样本的电导率是测量水的含盐成分、含离子成分、含杂质成分等等的重要指标。水越纯净,电导率越低(电阻率越高)。水的电导率时常以电导系数来纪录;电导系数是水在 25°C 温度的电导率。
(3)各向异性:有些物质会有异向性 (anisotropic) 的电导率,必需用 3 X 3 矩阵来表达(使用数学术语,第二阶张量,通常是对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