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聚氯乙烯成品树脂杂志粒子的持续改进

聚氯乙烯成品树脂杂志粒子的持续改进

发布时间:2023-05-16 13:32:33

A. 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是世界第二大通用树脂,1998年世界PVC树脂生产能力约为2980万吨,产量大约为2350万吨,次于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5680万吨,产量4370万吨),与聚丙烯树脂(生产能力2994万吨,产量2550万吨)相差不多。
PVC是由液态的氯乙烯单体(VCM)经悬浮、乳液、本体或溶液法工艺聚合而成,其中悬浮工艺在世界PVC生产装置中大约占90%的比例。在世界PVC总产量中均聚物也占大约90%的比例。PVC 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制造强度和硬度很大的硬质制品如管材和管件、门窗和包装片材,也可以加入增塑剂制造非常柔软的制品如薄膜、片材、电线电缆、地板、合成革、涂层和其它消费性产品。硬质制品目前占PVC总消费量的65~70%,今后PVC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主要是在硬质制品应用领域。目前PVC在建筑领域中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2.国内生产状况
1998年我国PVC产量和表观需求量分别为160万吨和317万吨。在世界上产量仅次于美国(639万吨)、日本(263万吨)居第三位。2000年前后,计划新建和扩建PVC能力至少为88万吨/年,估计此期间大量没有竞争能力的电石法小厂将闲置,所以总产能有可能达220万吨/年水平,其中乙烯法将达134.6万吨/年,从目前占31%上升到61%。报道的项目有万县市6万吨/年本体法PVC装置,天津渤海公司同韩国乐喜公司、美国西方化学公司合资的10万吨/年 PVC装置,(其中引进的8万吨/年乙烯法VCM装置于1997年建成、投产),上海天原化工厂同伊滕忠商事、旭硝子公司合资的24万吨/年VCM和20万吨/年 PVC装置,泰国正大集团在宁波的12万吨/年 PVC装置,辽河集团与乐喜金星公司合资的8万吨/年 PVC装置,上海氯碱化学公司已使VCM产能增大到30万吨/年,计划到40万吨/年,这意味PVC产能将由目前的22万吨/年增加到36万吨/年,北京化工二厂将增加PVC能力7.6万吨/年,齐鲁公司将增加PVC能力10万吨/年,广州化工厂8万吨/年乙烯法VCM/PVC项目已通过评审。
3.生产工艺简述
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PVC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影响很大。悬浮聚合生产工艺成熟、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一直是生产PVC树脂的主要方法,目前世界上90%的PVC树脂 (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 都是出自悬浮法生产装置。美国悬浮法均聚PVC树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7年占84%,1996年为90%。
PVC树脂生产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近年来主要是针对已经基本定型的工艺技术进行一些改进。90年代中期以来有关PVC树脂工艺技术的专利集中在改进防结焦涂层、改进引发剂体系、改进乳化剂以及减少残留单体含量等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包括先进的悬浮法、本体法和生产糊树脂的乳液法、微悬浮法等在内的工艺齐全的PVC树脂生产装置。但是, 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我国生产装置规模普遍较小,国外先进国家悬浮法装置生产规模一般在10~20万吨/年,在我国70余生产厂只有3套装置达到这样的规模;目前国外乙烯氧氯化法路线生产的PVC树脂已占90%以上的比例,发达国家基本淘汰了电石乙炔法路线,我国采用乙烯路线的PVC树脂仅占PVC树脂总能力的1/3。
3.1悬浮聚合
悬浮聚合通过不断进行搅拌使单体液滴在水中保持悬浮状态,聚合反应在单体小液滴中进行。通常悬浮聚合反应为间歇聚合。
近年来各公司对PVC树脂间歇悬浮聚合工艺的配方、聚合釜、产品品种和质量不断研究和改进, 开发出各具特点的工艺技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eon公司(原B.F Goodrichg公司)技术、日本信越公司技术、欧洲EVC公司技术, 这三大公司的技术在1990年以来世界新增的PVC树脂生产能力中各占大约21%的比例。
3.2乳液聚合
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基本类似,只是要采用更为大量的乳化剂,并且不是溶于水中而是溶于单体中。这种聚合体系可以有效防止聚合物粒子的凝聚,从而得到粒径很小的聚合物树脂,一般乳液法生产的PVC树脂的粒径为0.1—0.2mm,悬浮法为20―200mm。引发剂体系与悬浮聚合也有所不同,通常是含有过硫酸盐的氧化还原体系。干燥方法也设计成可以保持较小的粒径的方式, 常常采用一些喷雾干燥剂。由于不可能将乳化剂完全除去,因此用乳液法生产的树脂不能用于生产需要高透明性的制品如包装薄膜或要求吸水性很低的制品如电线绝缘层。一般来说乳液聚合PVC树脂的价格高于悬浮聚合的树脂,然而需要以液体形式配料的用户使用这种树脂,如糊树脂。在美国大部分乳液聚合的树脂产品都是糊树脂(又叫分散型树脂),少量用于乳胶。在欧洲,各种乳液工艺也用于生产通用树脂,尤其是压延和挤出用树脂。
3.3本体聚合
本体法生产工艺在无水、无分散剂,只加入引发剂的条件下进行聚合,不需要后处理设备,投资小、节能、成本低。用本体法PVC树脂生产的制品透明度高、电绝缘性好、易加工,用来加工悬浮法树脂的设备均可用于加工本体法树脂。PVC本体工艺在8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但是,尽管从理论上说悬浮和本体聚合反应工艺生产的树脂可以用于相同的领域,实际上加工厂一般只使用其中之一,因为悬浮和本体树脂不能混合,即使少量混合也会因静电效应导致聚合物粉末的流动性降低,而悬浮聚合树脂更易得到的,因此大多数加工厂放弃了本体树脂,近年来本体工艺出现了止步不前或衰退的状态。
3.4溶液聚合
在溶液聚合中,单体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如n-丁烷或环己烷)中引发聚合,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沉淀下来。溶液聚合反应专门用于生产特种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通常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这种溶液聚合反应生产的共聚物纯净、均匀,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4.国内需求量和年均增长率
我国1998年聚氯乙烯产量为160万吨,净进口量约157万吨,表观需求量为317万吨。考虑到进口产品中有相当部分不属于一般贸易方式(如1998年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保税仓库等方式进口占总进口量的89.7%),但由于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进口的树脂并未能全部复出口,粗估国内的需求大约为248万吨。15年来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满足率和满足率分别为80.6%和87.5%,高于其它通用树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9.8%,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3%)的0.95倍,低于其它通用树脂。然而,从1983-1998年我国聚氯乙烯树脂需求增长趋势看,90年代的需求增长率明显高于80年代,90年代国内需求满足率明显低于80年代。
5.国内价格变化
下表和图列出近年来我国PVC的价格变化趋势,其变化趋势与其它通用树脂基本相同,1995年第二季度通用牌号价格达每吨1万元左右,1998年2季度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价格明显下跌,最低降至5500元左右,1999年3季度后少有回升。1999年4季度价格大体相当于1996年3季到1997年1季度的水平,距历史上的高价位尚远。
表1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的价格变化

时间 元/吨 时间 元/吨
922季 4300 962季 7200
923季 4250 963季 7100
924季 4400 964季 6800
931季 4600 971季 6700
932季 5800 972季 7600
933季 7000 973季 7500
934季 7000 974季 7400
941季 6800 981季 7400
942季 7050 982季 6600
943季 7500 983季 5600
944季 7600 984季 5500
951季 8700 991季 5600
952季 9900 992季 5600
953季 8600 993季 6500
954季 7100 994季 6900
961季 6900
6.应用状况
PVC树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加工成制品,悬浮聚合的PVC树脂可以挤出成型、压延成型、注塑成型、吹塑成型、粉末成型或压塑成型。分散型树脂或糊树脂通常只采用糊料涂布成型,用于织物的涂布和生产地板革。糊树脂也可以用于搪塑成型、滚塑成型、蘸塑成型和热喷成型。
发达国家PVC树脂的消费结构中主要是硬制品,美国和西欧硬质品占大约2/3的比例,日本占55%;硬质品中主要是管材和型材,占大约70~80%。PVC软制品市场大约占全部PVC市场的30%,软制品主要包括织物的压延和涂层、电线电缆、薄膜片材、地面材料等。硬质品PVC树脂近年来增长比软制品快。
在全世界范围内一半以上的PVC树脂用于与建筑有关的市场,使PVC行业容易受到经济的波动影响。建筑领域是PVC树脂增长最快的市场,1986~1996年美国PVC树脂在建筑市场的增长率为6%/年, 在其它市场中的增长率仅为1.4%/年。1986年美国PVC树脂在建筑市场中的分额为64%,1996年增加到73%,预计2001年将增加到76%, 增长最快的用途是管材、板壁、和门窗等。
近几年我国聚氯乙烯硬制品应用份额也有增长趋势,管材、型材和瓶类所占份额由1996年25%增长到1998年的40%,但至今我国聚氯乙烯的应用还是软制品的份额较多。1998年软制品占PVC总用量的51%(其中薄膜为20%,塑料鞋10%,电缆料5%,革制品11%,泡沫和单板等5%),硬制品占40%(其中板材16%,管材9%,异型材8%,瓶3%,其它4%),地板墙纸等占9%。

B. 聚氯乙烯树脂粉与可分散乳胶粉有什么区别

性质,作用不同。
1、性质不同:聚氯乙烯灶枝拍树脂粉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树脂、超细负载抗固结剂、以及多种功能添加剂,经过复合加工而成的一种流动性佳的白色粉末;可分散乳胶粉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2、作用不同:聚氯乙烯树脂粉应用于外墙外保温行业,用于替代高成本高添加量的传统乳胶粉;可分散乳胶粉分散后成膜并作为第二种胶粘剂发挥增强作用搭樱。隐羡

C. 聚氯乙烯的新型材料研究

聚氯乙烯,即PVC材质,是氯乙烯单体在特定条件下自由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具有稳定、耐酸、耐碱、耐腐蚀、耐老化的特点,在建筑材料、日常用品、管线管材、电线电缆、密封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产能恢复扩张 产量增速创新高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产能波动变化,2018年,我国聚氯乙烯行业部分原本计划投产装置推迟至2019年,导致2019年产能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为2518万吨(其中包括聚氯乙烯糊状树脂119万吨),新增加产121万吨,退出产能规模为7万吨,产能净增长114万吨。

从产量规模来看,我国聚氯乙烯产量规模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聚氯乙烯产量达2011万吨,同比增长7.31%,增速达到近年来的峰值。

进出口量出现下滑

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PVC)树脂进口和出口数量均波动变化较为明显。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聚氯乙烯树脂进口量达87.4万吨,出口量达71.41万吨。均较2018年有所下降。

表观消费量超2000万吨

消费量方面,结合中国PVC产量以及进出口量,可以计算出中国PVC表观消费量。2019年,中国PVC表观消费量为2027万吨,较2018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未来来看,2020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深化,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将继续下滑,也间接造成了PVC行业需求增速下滑。预计2020年供需将有转差可能,供应可能存过剩风险。

价格波动趋稳 总体价格水平有所下降

2019年我国PVC市场走势跌宕起伏,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进入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PVC市场价格在1月末开始下行,4月中旬,随着全国复工复产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PVC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截至2020年8月19日,国内PVC市场价格为6577.5元/吨。展望2020年下半年,在下游需求逐渐稳定的情况下,我国PVC市场价格波动区间将有所缩小,总体价格或将相较于2019年有所下降。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PVC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D. 聚氯乙烯树脂的常用改性方法有哪些

⑴共来聚改性:通过共聚反源应在聚氯乙烯主链中导入异种单体,直接改变PVC基体树脂的特性而达到改性的目的,常用的有规共聚和接枝共聚两种。
⑵化学改性:通常PVC的大分子化学反应来改变PVC树脂的某些性能,常见的有PVC树脂的氯化反应、交联改性等。
⑶共混改性:采用熔融共混、乳液共混、溶液共沉淀等方法在聚氯乙烯相内均匀地混入异种高分子相,以改变PVC树脂的固有特性。常的PVC共混改性剂有丁腈橡胶、氯丁橡胶、ABS、MBS、氧化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类、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氯化聚氯乙烯等。
⑷添加改性:通过配方设计,PVC树脂中加入各种稳定剂、增塑剂、改性剂、填料、增强剂、润滑剂、阻燃剂、发泡剂等以改善树脂的性能。
PVC改性技术多种多样,某些改性手段往往只能在PVC树脂生产厂才能进行,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另一些改性方法由于所需设备和生产工艺均较简单,在普通的塑料制品生产厂也能进行,因而应用广泛。

E. 聚氯乙烯的单体,聚合原理,聚合方法,整个聚合工艺(包括温度,压力,流程),成型加工方法,并说明用途

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的。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和微悬浮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单体的来源:乙烯法、石油法和电石法。我国的方法:主要还是电石法。(1)悬浮聚合法 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特点是,反应器内有大量水,物料粘度低,容易传热和控制;聚合后只需经过简单的分离、 洗涤 、干燥等工序,即得树脂产品,可直接用于成型加工;产品较纯净、均匀。
(2)乳液聚合法 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 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 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 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
(3)本体聚合法 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 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 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二、氯乙烯单体的生产
1.乙炔的生产:
乙炔的生产原料是电石,它的运输和使用必须符合“GB 10665-89”标准,使用前需要检测,电石的批次检测和采样按照国标“GB/T-6678-2003”规定来做,在使用过程中数以 安全,不要溅到身上。
电石的破碎,一般采用100-300mm大的电石或者整块电石,在进入粉碎机时的合理粒径为25-50mm,经过破碎后的合理粒径可以达到25-50mm,另外,注意,进入破碎机的电石温度应该在130。C以下,进入发生器的温度也应该小于80。C,否则对系统不安全。
电石的除尘也要符合环保部门的相关标准,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以后。乙炔的发生,如下方程式:
CaC2+2H2O=Ca(OH)2+C¬2H2+130 kj/mol
但也会产生很多副反应,产生杂质:
CaO + H2O → Ca(OH)2
CaS + 2H2O → Ca(OH)2 + H2S↑
Ca3N2 + 6H2O → 3Ca(OH)2 + 2NH3↑
Ca2Si + 4H2O → 2Ca(OH)2 + SiH4↑
Ca3As3 + 6H2O → 3Ca(OH)2 + 2AsH3↑
Ca3P2 + 6H2O → 3Ca(OH)2 + 2PH3↑
乙炔的净化,发生器产生的粗乙炔气,由发生器顶部引出,经水洗塔喷淋洗涤、再经正水封进入冷却塔,在冷却塔内部,乙炔气体从底部进顶部出,冷却水或从废次钠从顶部进入从底部出去,气液两相在塔内填料表面逆流接触,交换热量并且进一步的进行洗涤。从冷却塔来的乙炔气,在保证乙炔气柜到一定的高度时,进入水泵加压后,再进入两台串联的清洗塔,与含有有效氯0.085%-0.12%的次氯酸钠溶液逆流进行逆流直接接触反应,除去粗乙炔气中的S、P等有害杂质。清净二塔主要除去乙炔中的饱和水分,使得纯度达到98.5%。不含S、P。[3]
2.乙烯氧氯化法制取氯乙烯
(1)乙烯氧氯化反应:
直接氯化:C2H4 +Cl2 → C2H4Cl2 (FeCl3作为催化剂)
氧氯化 :C2H4 + 2HCl + 1/2O2 → C2H4Cl2 + H2O +263 Kj(CuCl2做催化剂)
副反应:
C2H4Cl2 + Cl2 → C2H3Cl3 +HCl
C2H4 + HCl → C2H5Cl
C2H4 + 2O2 → 2CO + 2H2O
C2H4 + 3O2 → 2CO2 + 2H2O
C2H4 + 3HCl + O2 → C2H3Cl3 + 2H2O
(2)二氯乙烷的裂解:
方程式如下:
C2H4Cl2 → C2H3Cl + HCl – 67.93Kj
也存在副反应,注意副反应。

(3)乙烯氧氯化法工艺流程:
共分为五个单元,直接氯化单元、氧氯化单元、二氯乙烷精制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单元和氯乙烯精制单元。
氧氯化单元,主要在流化床反应器上,首先将直接氯化单元含有乙烯的尾气和本单元的部分冷凝气体汇合经过补充新鲜的乙烯气后预热后,再按比,乙烯:氯化氢:氧气:惰性气体= 1.6:2.0:0.63:2.0的比例进料,生成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精制单元,主要用低沸塔,目的是清除EDC中的低沸物,清除低沸物后再送入高沸塔除去高沸物,最后再送入二氯乙烷的回收塔,回收二氯乙烷。
二氯乙烷裂解单元,主要将二氯乙烷送入裂解炉中,反应后,再进入急冷塔,大约会有40%原料的EDC组成的循环液,直接喷淋避免副反应,冷热交换后进入下一个工段。
氯乙烯精制单元,二氯乙烷裂解后,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转化率为大约55%,所以又大量为转化的原料。本套设备用的是改进的二塔流程设计。保留原来的氯化氢塔和氯乙烯塔,物料通过两个塔后,只有少量的HCl,进入液碱洗涤器和固碱干燥塔后进入到氯乙烯成品罐中。
采用二塔工艺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操作方便,运行费用很低,并且节约了部分的蒸汽,降低了成本,因此本套设备采用二塔工艺流程来精制氯乙烯。[4]

3.氯乙烯的悬浮聚合
主要原材料有,去离子水,氯乙烯单体,引发剂构成。
悬其中去离子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聚合的质量,水的硬度过高会影响材料的绝缘性和稳定性,水中阳离子(氯根)如果过高,会影响聚乙烯醇的分散体系易使树脂的颗粒变粗,影响产品的形态,PH也会影响,过高会是聚乙烯醇分解:

表1去离子水的规格
项目 规格 项目 规格
导电率/μΩ ≤0.5 SiO2/(mg/kg) ≤0.01
pH值 7.0 SO¬¬3/(mg/kg) 0
氧含量/(mg/kg) ≤0.01 氯/(mg/kg) 0
硬度,H 0 蒸发残留物/(mg/kg) 0
氯乙烯单体也有要求见下表
表2氯乙烯单体的规格
组分 含量 组分 含量
VCM纯度 ≥99.98% 乙炔 ≤0.1
异丁烷 ≤2 HCL ≤1
氯乙烷 ≤5 水 ≤60

VCM的杂质对合成的影响:1,炔类的影响,在VC自由基聚合中能与链发生反应,形成稳定的p-Π共轭体系,对集合有很大的影响。2,高废物也会对气产生影响,会粘连在反应釜上,不利。
悬浮聚合有以下几个步骤:聚合,分离出去氯乙烯单体,离心除去水合干燥。VCM(氯乙烯)

图2 悬浮聚合的主要流程

将去离子水加入聚合釜内,并将聚合配方的助剂如分散剂、缓冲剂等加入釜内搅拌,然后加入引发剂,密封聚合釜,抽除釜内空气,必要时用氮气替换,使釜内残留氧含量降至最低,最后加入氯乙烯单体VCM,然后通过反应釜夹套中的过热水加热,将釜温升至预定温度并进行聚合。
这些聚合反应热通过3种方式散热,但是根据反应釜大小,3种途径可以只利用其中一种或两种方式散热: 1)釜夹套冷却水,2)釜内冷水管,3)釜顶冷凝器等。要严格操作技术,始终保持预定反应温度,以保证氯乙烯产品质量。如果釜内聚合反应放热不足或失控造成温度过高不下时,釜内饱和蒸汽压也将大大超过反应釜的操作压力甚至设计压力,从而造成聚合釜的物理破坏。对此在制造聚合釜时对温度及压力的设计留有充分的余量,防止物理爆破酿成的灾难性后果。聚合反应的温度、压力的失控事故常常发生在反应的前中期,即VCM聚合为PVC的转化率小于70%时单体富相存在,才会发生上述温度。压力超高VCM转化率大于70%时,单体富相消失时,压力稳步降低。气提反应,用于清除氯乙烯单体,可以达到小于1×10-6的水平。最有效的气体方法包括蒸汽气提塔的使用。首先,反应器中的东西吹到集料箱和卸料箱中,单体的回收压力就与大气压相近,回收单体到达这个程度会导致PVC粒子变硬,因为有许多塑化作用的单体都被除去了,这有助于粒子粘合。氯乙烯和一些水从顶部除去,气体后从底部除去。过滤,通过离心机过滤,注意要用转鼓式离心过滤机。干燥和筛选,也要注意在聚氯乙烯干燥前温度不能高于100。C。
4.催化剂选择:
合成催化剂采用高汞为催化剂(HgCl2)

由于聚氯乙烯的熔融温度接近分解温度,因此成型困难。需要加入稳定剂来提高分解温度,使之易于成型加工。聚氯乙烯塑料的成型温度范围较窄,通常控制在150~1800C之间,聚氯乙烯塑料常采用一般热塑料的成型方法。例如挤出、注射、压延、吹塑、压制、铸塑及热成型等方法。聚氯乙烯是一种性能良好,价格便宜,用途广泛的塑料。它的主要缺点是热稳定性不好,易老化,搞冲击强度低,耐寒性不佳和加工性能差。提高聚氯乙烯塑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是寻找合适的稳定剂、增塑剂、填充剂等助剂进行合理配制,但更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共聚和共混进行改性。
共聚合一般有两种情况:
1、氯乙烯与其它单体共聚,在聚氯乙烯主链上引入其它单体基团。目前主要的共聚物有氯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酸酯等共聚物。这些共聚物成型温度较低,加工性能较好。此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能,能满足使用上的需要。
2、在聚氯乙烯侧连上引入异种单体基团或在异种聚合物侧连上引氯乙烯链的接枝共聚反应,例如乙烯-醋酸乙烯接枝的共聚物(EVA-VC),控制接坛氯乙烯部分的数量和聚合度,可制得从硬质到软质的接枝共聚物,改进其抗冲击性能,低温脆性、耐候性加工性能等。共混法聚氯乙烯与其它聚合物共混,可制得兼有两者特性的共混物。上前为改进硬质聚氯乙烯共聚的流动性、抗冲击性能等常用与聚氯乙烯共聚物有: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的聚合物(MBS),氯化聚乙烯(CPE)。为了改进软质聚氯乙烯在使用过程中增塑剂的挥发、迁移、抽出等,常用的共聚物有:丁腈橡胶、氧化聚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氧乙烯共聚物等。此外,聚氯乙烯还可以通过氯化,闻联和增强等方法改进其性能。

F. 聚氯乙烯特性和应用

聚氯乙烯特性:

聚氯乙烯树脂的软化点低,约75-80℃,脆化温度低于-50~-60℃,大多数制品长期使用温度不宜超过55℃,特殊配方的可达90℃。

若聚氯乙烯树脂纯属头-性相接面怕线型结构,内部无支链和不饱和键,尽管C-Cl键能相对较小,聚氯乙烯树脂的稳定性也应当是比较高的。

聚氯乙烯的应用:

聚氯乙烯制品用于包装主要为各种容器、薄膜及硬片。PVC容器主要生产矿泉水、饮料、化妆品瓶,也有用于精制油的包装。

PVC膜可用于与其它聚合物一起共挤出生产成本低的层压制品,以及具有良好阻隔性的透明制品。聚氯乙烯膜也可用于拉伸或热收缩包装,用于包装床垫、布匹、玩具和工业商品。

(6)聚氯乙烯成品树脂杂志粒子的持续改进扩展阅读: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江苏等省份的消费合计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 70. 0%。

其中,广东和福建省市场需求量最大,但产能不足,进口聚氯乙烯树脂所占比例较高。江苏、山东和浙江省聚氯乙烯树脂加工工业比较发达,三省的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 34. 0%。

华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强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兴建,中西部聚氯乙烯树脂的消费量将会逐渐增加。

G. for(i=0;a[i]!='\n';i++) { scanf("%d",&a[i]); }

for(i=0;a[i]!='\n';i++)
{
scanf("%d",&a[i]);
}
判断a[i]!='\n'之后执行scanf("%d",&a[i]); 这时候再执行岁碰喊i++ 然后再判断a[i]!='\n'
这时候a[i]就是没有赋值的状态 所以吵芦a[i]!='\n'永远不成立乎野
不懂可以追问

H.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方面有哪些标准或者规程

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方面有哪些标准或者规程
聚氯乙烯 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目录聚氯乙烯 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目录GB/T 2914-1999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5-1999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GB/T 2916-1997 塑料--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7.1-2002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物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放出氯化氢和任何其它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GB/T 3400-2002 塑料 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B/T 3401-1999 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GB/T 3402.1-2005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 GB/T 4611-1993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测试方法GB。 PVC树脂可以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或溶液聚合四种基本工艺生产。聚合反应由自由基引发,反应温度一般为40~70OC,。 想弄清楚,网络一下PP论坛,很多PVC薄膜的资料CAD-Forum,里面有很多做PVC薄膜和印刷制袋的朋友,其中很多就是在第一线操作工,负责。
塑料可乐瓶回收做什么用途,疑惑中 安防
废旧塑料品种多样,形态各异,在实践中已创造出许多再生利用的方法,下面简介一些实例供参考。 1,薄膜的加收 薄膜是塑料制品中的一大烊,种类繁多,使用寿命一般较短,是回收再生利用的主要品种之一,下按用途,形态简介实例。 (1)农用薄膜,农用薄膜主要有地膜和棚膜,地膜主要为PE膜,棚模有PE,PE/EVA,PVC膜,在回收再生利用时,应将PE和PVC膜区分开来,农用薄膜一般较脏,且常夹带有泥土,沙石,草根,铁钉,铁丝等,要除去铁质杂质并清洗,回收利用的方法主要是造粒,如果,具人工分拣,清洗条件时,经清洗,干燥后的废膜即可直接用热挤压方法生产塑料制品,如盆,桶,塑料法兰等。 废农膜再生粒料用途。
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的简单流程
氯乙烯分厂主要生产工艺为氯乙烯(VCM)工段,并以保全、冷冻等工段作为辅助生产工段。 氯乙烯(VCM)工段包括100单元、200单元和300单元。其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5。 图2-5 氯乙烯分厂工序流程图 100单元的主要目的是用乙烯(C2H4)在低温的环境下直接被氯气(Cl2)氯化完成二氯乙烷的合成,并且通过精制为裂解炉单元提供合格纯净的二氯乙烷,以及为保护环境进行相应的废水和废气的处理。 200单元生产主要目的是以气相二氯乙烷(EDC)在500C左右的终端温度下裂解,脱去HCl,生成氯乙烯(VCM),而后经HCl塔和VCM塔精镏,分离出纯净的HCl和VCM,VCM即聚氯乙烯车间生产所需要的原料,而分离出的HCL还。
乙烯氧氯化法工业化生产聚氯乙烯乙烯氧氯化法工业化生产聚。
C2H2+HCl 1)乙炔与HCl反应生成一氯乙烯(加成反应) 2)一氯乙烯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
乙烯合成聚氯乙烯的步骤
1、 乙烯氧氯化法使用乙烯、氯化氢和氧气反应得到二氯乙烷和水,二氯乙烷再经裂解,生成氯乙烯。副产品氯化氢再回收到氧氯化工段,继续反应。2、 乙烯平衡氧氯化法是将直接氯化和氧氯化工艺相结合。乙烯与氯反应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氯化氢与乙烯和氧气反应又生成二氯乙烷,二氯乙烷裂解再产生氯乙烯和氯化氢。氯化氢回收后,继续参与氧氯化反应。聚氯乙烯聚合工艺:在工业化生产氯乙烯均聚物时,根据树脂应用领域,一般采用五种方法生产,即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悬浮聚合和溶液聚合。

I. 聚氯乙烯改性及配方的目录

第一章 聚氯乙烯改性概述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聚氯乙烯的特性及用途 1
二、聚氯乙烯生产典型聚合工艺 8
第二节 聚氯乙烯的降解与稳定 10
一、聚氯乙烯的降解机理 10
二、聚氯乙烯稳定剂的稳定机理 11
三、聚氯乙烯热稳定剂 11
四、聚氯乙烯稳定剂的现状和发展 32
五、热稳定剂性能评价 35
第三节 聚氯乙烯改性加工常用设备 36
一、评价聚氯乙烯加工性能的实验设备与方法 36
二、混合设备与干混料的设备 39
三、塑炼与加工设备 41
第二章 聚氯乙烯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44
第一节 概述 44
一、聚氯乙烯改性的目的 44
二、聚氯乙烯改性方法 45
第二节 聚氯乙烯化学改性 46
一、氯乙烯无规共聚 46
二、氯乙烯接枝共聚 50
三、聚氯乙烯接枝共聚 55
四、聚氯乙烯化学改性工艺配方实例 57
第三节 聚氯乙烯物理改性 59
一、聚氯乙烯填充改性 59
二、聚氯乙烯纤维复合增强改性 63
三、聚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 65
四、聚氯乙烯增韧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81
第四节 纳米粒子改性PVC树脂 82
一、纳米粒子的特性及表面改性 82
二、纳米高分子材料性能 83
三、纳米粒子改性PVC树脂 84
第五节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配方的实例 87
第三章 耐热改性聚氯乙烯 89
第一节 提高聚氯乙烯耐热性的途径 89
一、共聚 89
二、聚氯乙烯的交联 91
三、卤化 94
四、共混 97
第二节 耐热聚乙烯树脂的技术进展 99
一、耐热聚氯乙烯树脂的品种、特性和生产方法 100
二、耐热聚氯乙烯树脂的发展前景 105
第三节 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对PVC的热稳定作用 105
第四节 耐热改性应用实例 108
第四章 聚氯乙烯材料阻燃与抑烟技术 110
第一节 概述 110
一、降低聚氯乙烯发烟量的方法 110
二、阻燃软PVC配方设计原则 115
三、阻燃抑烟剂的作用与阻燃抑烟机理 116
四、常用阻燃剂与抑烟剂 118
第二节 阻燃PVC电缆料 123
一、阻燃PVC电缆料的发展与阻燃抑烟技术 123
二、生产工艺 124
第三节 其他阻燃聚氯乙烯材料 125
一、聚氯乙烯阻燃电工胶黏带基膜 126
二、其他阻燃聚氯乙烯制品 127
三、常见的阻燃配方 130
第五章 改性聚氯乙烯化学建材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第二节 硬质聚氯乙烯塑料门窗异型材 134
一、聚氯乙烯塑料门窗异型材的加工 134
二、聚氯乙烯塑料门窗的组装与安装 137
三、有关塑料门窗的质量标准 138
第三节 聚氯乙烯塑料管材 138
一、概述 138
二、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管材的挤出成型 142
第四节 硬质聚氯乙烯板材和片材 153
一、概述 153
二、PVC低发泡板材 153
三、PVC板材的最新研究进展 159
第五节 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161
一、P型防水卷材 162
二、超高分子量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164
三、其他聚氯乙烯防水卷材 166
第六节 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 167
一、生产工艺和设备 168
二、配方和助剂 169
三、WF的表面处理 169
四、性能 170
五、PVC木塑材料的发展前景 171
第七节 聚氯乙烯化学建材配方实例 172
一、塑料异型材配方 172
二、PVC塑料管材管件配方 179
第六章 改性聚氯乙烯膜材料 185
第一节 聚氯乙烯热收缩膜 185
一、概述 185
二、聚氯乙烯热收缩膜的原料选择 186
三、吹塑聚氯乙烯热收缩膜的工艺路线与条件 188
四、拉伸取向PVC热收缩膜生产工艺 191
第二节 硬质聚氯乙烯透明膜(玻璃纸) 192
一、聚氯乙烯透明膜的生产原料及配方 193
二、硬质PVC透明膜的生产工艺 194
三、硬质PVC透明膜的产品质量 195
第三节 聚氯乙烯离子交换和分离超滤膜 197
一、膜科学技术原理与应用简介 197
二、聚氯乙烯离子交换膜材料 197
三、改性聚氯乙烯分离膜 201
四、改性聚氯乙烯超滤膜 202
第四节 表面改性聚氯乙烯膜 204
一、表面改性医用聚氯乙烯膜 204
二、亲水性和热稳定性聚氯乙烯膜 205
三、聚氯乙烯无滴消雾膜 206
第五节 聚氯乙烯敏感膜及膜电极 207
第六节 改性软质聚氯乙烯 209
一、软质聚氯乙烯膜用树脂和原料的选用 209
二、软质膜的加工工艺 210
三、软质聚氯乙烯膜的配方设计 210
四、其他功能性软质聚氯乙烯膜 211
第七节 各种聚氯乙烯膜参考配方 212
第七章 热塑性弹性体 215
第一节 概述 215
一、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 216
二、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型加工 217
三、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应用 219
第二节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219
一、高聚合度PVC热塑性弹性体的配方设计 220
二、高聚合度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工艺 221
第三节 聚氯乙烯?丁腈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224
一、传统的PVC/NBR共混胶 224
二、新型PVC/NBR热塑性弹性体 225
第四节 其他类型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 230
一、PVC?CR共交联型热塑性弹性体 230
二、PVC/BR热塑性弹性体 231
三、BR/PVC/SBS三元橡塑热塑性弹性体 232
四、PVC/SBR热塑性弹性体 233
五、用聚酯短纤维增强CPE/PVC热塑性弹性体 234
六、PVC/环氧化天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 236
七、注塑用热塑性弹性体胶料 236
第五节 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最新研究进展 237
一、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共混 237
二、聚氯乙烯与氯丁橡胶共混 240
三、聚氯乙烯与其他橡胶共混 240
四、交联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241
第八章 改性聚氯乙烯涂料、油墨和胶黏剂 244
第一节 聚氯乙烯溶剂的选择及黏附机理 244
一、高聚物的溶解 244
二、溶剂的选择 245
三、黏附机理与溶剂的挥发性 246
第二节 改性聚氯乙烯涂料 247
一、聚氯乙烯涂料的特性 247
二、溶剂型改性聚氯乙烯涂料 248
三、溶剂型氯化聚氯乙烯涂料 250
四、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氯醋树脂)涂料 254
五、改性聚氯乙烯树脂磁性涂料 258
第三节 聚氯乙烯粉末涂料和水乳涂料 259
一、聚氯乙烯粉末涂料的特点和用途 259
二、聚氯乙烯水乳型涂料 261
第四节 聚氯乙烯油墨 262
一、聚氯乙烯油墨的用途及组成 262
二、聚氯乙烯油墨的加工及配方 264
第五节 聚氯乙烯胶黏剂和密封剂 267
一、聚氯乙烯胶黏剂 268
二、过氯乙烯胶黏剂 268
三、氯乙烯共聚树脂胶黏剂 269
四、改性聚氯乙烯密封胶 271
第九章 改性软质聚氯乙烯制品的加工与应用 274
第一节 聚氯乙烯糊制品的加工与应用 274
一、概述 274
二、聚氯乙烯糊树脂 275
三、聚氯乙烯掺混 278
四、增塑剂 282
五、聚氯乙烯糊制品的加工方法 283
第二节 其他软质聚氯乙烯制品加工与应用 285
一、原料选用及配方设计原理 285
二、主要成型方法及配料过程简介 288
三、压延成型及制品应用示例 289
四、挤出与注塑制品应用示例 293
五、各种PVC软质品应用配方实例 295
第三节 软质聚氯乙烯最新研究进展 299
一、糊树脂结构与形态 299
二、抗静电软质聚氯乙烯 300
三、阻燃抑烟软质聚氯乙烯 301
第十章 聚氯乙烯功能材料 303
第一节 聚氯乙烯功能化原理与加工方法 303
第二节 医用聚氯乙烯功能材料 304
一、医用内增塑聚氯乙烯 306
二、医用PVC接枝共聚物 308
三、医用PVC/PU接枝共聚物 310
第三节 抗静电聚氯乙烯材料 312
一、聚氯乙烯抗静电剂 313
二、聚氯乙烯抗静电材料 317
三、聚氯乙烯永久性抗静电涂塑技术 322
第四节 导电聚氯乙烯材料 324
第五节 聚氯乙烯磁性材料 326
第六节 聚氯乙烯离子交换膜材料 327
第七节 聚氯乙烯功能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331
第十一章 聚氯乙烯循环利用 333
一、废旧PVC的直接利用 334
二、回收聚氯乙烯填料和树脂 347
三、废旧聚氯乙烯热解利用 349
参考文献 359

J. 聚氯乙烯的制备方法

聚氯乙烯可由乙烯、氯和催化剂经取代反应制成。由于其防火耐热作用,聚氯乙烯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各式各样产品: 电线外皮、光纤外皮、鞋、手袋、袋、饰物、招牌与广告牌、建筑装潢用品、家俱、挂饰、滚轮、喉管、玩具(如有名的意大利“Rody”跳跳马)、门帘、卷门、辅助医疗用品、手套、某些食物的保鲜纸、某些时装等。 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备,聚合方法主要分为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法,以悬浮聚合法为主,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将纯水、液化的VCM单体、分散剂加入到反应釜中,然后加入引发剂和其它助剂,升温到一定温度后VCM单体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PVC颗粒。持续的搅拌使得颗粒的粒度均匀,并且使生成的颗粒悬浮在水中。此外,还有用微悬浮法生产PVC糊用树脂,产品性能和成糊性均好。
①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作食品包装用的 PVC,游离单体含量应控制在1ppm以下。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聚合反应釜是主要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立方米(釜式反应器)。聚合釜经多次使用后要除垢。以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为悬浮稳定剂制得的 PVC一般较疏松,孔隙多,表面积大,容易吸收增塑剂和塑化。
②乳液聚合法最早的工业生产 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复杂,产品杂质含量较高。
③本体聚合法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PVC树脂是一个极性非结晶性高聚物,密度: 1.380 g/cm3,玻璃转变温度:87℃,因此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不能直接使用,必须经过改性混配,添加相关助剂和填充物才可以使用。而因添加的相关助剂和填充物的种类和分数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所制备的PVC材料性能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称之为PVC配方,严格说来是PVC改性配方,而PVC只有经过改性才能使用。这一类常被归类为高分子改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改性主要围绕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单组分材料向多组分材料复合材料转变(合金、共混、复合)、赋予材料功能化、优化性能与价格等方面的研究。改性方法主要是化学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以及纳米复合改性。改性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添加物赋予材料功能或者提高某些性能。 因此,PVC配方技术的高下,决定了一家工厂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高下。
PVC一般先要改性造粒,用螺杆挤出机组制备成粒子后,塑化更充分,加工也更容易,尤其是工艺是注塑的产品。螺杆挤出机是塑料成型加工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它通过外部动力传递和外部加热元件的传热进行塑料的固体输送、压实、熔融、剪切混炼挤出成型。螺杆挤出机无论作为塑化造粒机械还是成型加工机械都占有重要地位严格来说,有着特殊要求的PVC制品,PVC改性配方,是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做的。还有就是在PVC生产过程中共聚衍生,此类改性的品种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 。 聚氯乙烯热稳定性和耐光性较差。在150℃时开始分解出氯化氢,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多少发生不良反应。另外,颜料对PVC的影响,体现在颜料是否与PVC及组成PVC制品的其它组分发生反应以及颜料本身耐迁移性、耐热性。着色剂中的某些成份可能会促使树脂的降解。如铁离子和锌离子是PVC树脂降解反应的催化剂。因此,使用氧化铁(红、黄、棕和黑)颜料或氧化锌、硫化锌和立德粉类白色颜料会降低PVC树脂的热稳定性。某些着色剂可能会与PVC树脂的降解产物发生作用。如群青类颜料耐酸性差,故在PVC着色加工过程中,会与PVC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发生相互作用而失去应有的颜色。因此就PVC着色而言,考虑到所用树脂及相关助剂的特征,结合颜料的特点。在选择着色剂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颜料中的某些金属离子会促使聚氯乙烯树脂热氧分解如图1。
测定方法为加有颜料聚乙烯加热至180℃时的色相变化。由于颜料中含有金属离子促使PVC分解加快,从而产生色相变化。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同样加入色淀红可使PVC产生的色差不同,如含有钙,色相差小;含锰则色相差大,这是由于锰等金属促进PVC脱氯化氢所致。
硫化物类着色剂(如镉红、黄等)用于聚氯乙烯着色,可能因着色剂分解放出硫化氢。这类着色剂不宜与铅稳定剂混用,以免生成黑色的硫化铅。
2、颜料对聚氯乙烯电气绝缘性影响
作为电缆材料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一样,应该考虑着色后的电性能。尤其是聚氯乙烯因其本身绝缘性较聚乙烯差,故颜料的影响就更大。说明,选择无机颜料着色PVC对其电气绝缘性较有机颜料为好(除炉黑、锐钛型二氧化钛外)。 迁移性仅发生在增塑PVC制品中,并且是在使用染料或有机颜料时。所谓迁移是在周围溶剂中存在的部分可溶解的染料或有机颜料,通过增塑剂渗透到PVC制品表面,那些溶解的染(颜)料颗粒也被带到制品表面上,这样,导致接解渗色、溶剂渗色或起霜。
另一个问题是“结垢”。指着色剂在着色加工时,因为被着色物的相溶性差或根本不相容而从体系中游离出来,沉积在加工设备的表面(如挤出机的机筒内壁、口模孔内壁)上。 指颜料耐各种气候的能力。其中包括可见光和紫外光、水分、温度、大气氯化作用以及制品使用期间所遇到的化学药剂。最重要的耐候性,包括不褪色性、耐粉化性和物理性能的持久性。而有机颜料则因其结构不同有好有差。此外,在含有白色颜料的配方中,颜料的耐候性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颜料的褪色、变暗或色调变化,一般由颜料的反应基因所致。这些反应性基因,能与大气中的水分或化学药剂——酸、碱发生作用。例如,镉黄在水分和日光作用下会褪色,立索尔红具有较好的耐光性,适合于大多数户内应用,而在含有酸、碱成分的户外使用时严重褪色。
脱氯化氢的测定方法按JIS-K-6723,测定温度180℃。以未着色的聚氯乙烯复合物脱氯乙烯的时间为基准,延长或阻缓时间以5%、10%间隔计,负值表示加速分解。 有着特殊要求的PVC材料,一般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在国外比较有名的有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和北欧化工公司,随着我国各大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不断研发和技术积累,国内PVC改性材料的配方设计、制造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了以徐州汉永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已经完全取代国外进口材料,有不少产品已出口国外。

阅读全文

与聚氯乙烯成品树脂杂志粒子的持续改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超滤膜净水器需要清洗一次 浏览:750
汽油滤芯螺丝滑丝了怎么办 浏览:274
临湘污水处理哪里有卖的 浏览:970
wl型立式污水泵多少钱一台 浏览:537
马铃薯淀粉废水厂处理工艺 浏览:861
雨污水井材质型号怎么看 浏览:617
鱼缸三层过滤都放什么材料 浏览:819
污水处理膜片什么材质 浏览:950
高脂性废水 浏览:578
码头生活污水处理 浏览:401
铺设污水管道一米约多少钱 浏览:799
洗浴废水污染物浓度 浏览:270
浆液泡放到蒸馏水中会破裂吗 浏览:44
中广核电子束辐照处理污水 浏览:121
空气净化器初效滤网怎么装 浏览:729
爱惠浦净水器超滤 浏览:644
新冠肺炎医疗废水处理方法 浏览:422
迈腾滤芯多少公里换 浏览:71
ebgp用环回口建邻居的意义 浏览:163
污水处理排口在线检测设备多少钱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