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沥青的组分有哪些各有何影响
石油沥青中的组分有:油分、树脂、沥青质,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技术性质。油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及施工难度;中性树脂赋予沥青具有一定的塑性、可流动性和粘结性,其含量增加,沥青的粘结力和延伸性增加;酸性树脂能改善沥青对矿物材料的浸润性,特别是提高了与碳酸盐类岩石的粘附性及增强了沥青的可乳化性;沥青质决定着沥青的粘结力、黏度、温度稳定性和硬度等。沥青质含量增加时,沥青的粘度和粘结力增加,硬度和软化点提高。满意请采纳,谢谢~
㈡ 石油沥青的组分有哪些
石油沥青中的组分有:油分、树脂、沥青质,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沥青的技术性质。
㈢ 石油沥青由哪三个组分组成各组分分别决定了石油沥青哪方面的性质
石油沥青的组分及其主要物性如下:油分、胶质、沥青质。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胶质使石油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结性,地沥青质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和黏性。
1、油分
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其分子量为100~500,密度为0.71~1.00g/cm3,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在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为40%~60%。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2、胶质
胶质,半固体的黄褐色或红褐色的粘稠状物质,分子量600~1000,密度为1.0~1.1g/cm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低分子化合物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以至成为沥青质和炭沥青。
3、沥青质
沥青质为深褐色至黑色固态无定性的超细颗粒固体粉末,分子量为2000~6000,密度大于1.0g/cm3,不溶于汽油,但能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中。地沥青质是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和黏性的重要组分。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在10%~30%之间,其含量愈多,则软化点愈高,黏性越大,也愈硬脆。
主要用途:
主要用途是作为基础建设材料、原料和燃料,应用范围如交通运输(道路、铁路、航空等)、建筑业、农业、水利工程、工业(采掘业、制造业)、民用等各部门。
包装贮存:
沥青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在贮罐内保温贮存,如果处理适当,沥青可以重复加热即可在较高温度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而不会使其性能受到严重损害。但是如果接触氧、光和过热就会引起沥青的硬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沥青的软化点上升,针入度下降,延度变差,使沥青的使用性能受到损失。
㈣ 车载石油沥青会凝固吗多长时间能凝固
是会凝固的,特别是冬天气温低,外部卸车阀门等处会很快凝固,所以很多车辆卸货前会用火烤等方法处理。
石油沥青是原油加工过程的一种产品,在常温下是黑色或黑褐色的粘稠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主要含有可溶于三氯乙烯的烃类及非烃类衍生物,其性质和组成随原油来源和生产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因为沥青的化学组成复杂,对组成进行分析很困难,且其化学组成也不能反映出沥青性质的差异,所以一般不作沥青的化学分析。通常从使用角度出发,将沥青中按化学成分和物理力学性质相近的成分划分为若干个组,这些组就称为“组分”。石油沥青的组分及其主要物性如下: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油分
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其分子量为100~500,密度为0.71~1.00g/cm^3,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不溶于酒精。在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为40%~60%。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树脂
树脂又称脂胶,为黄色至黑褐色半固体粘稠物质,分子量600~1000,密度为1.0~1.1g/cm^3。沥青脂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中性树脂能溶于三氯甲烷、汽油和苯等有机溶剂,但在酒精和丙酮中难溶解或溶解度很低。中性树脂含量增加,石油沥青的延度和粘结力等性能愈好。在石油沥青中,树脂的含量为15%~30%,它使石油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粘结性。
地沥青质
地沥青质为深褐色至黑色固态无定性的超细颗粒固体粉末,分子量为2000~6000,密度大于1.0g/cm^3,不溶于汽油,但能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中。地沥青质是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和黏性的重要组分。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在10%~30%之间,其含量愈多,则软化点愈高,黏性越大,也愈硬脆。
石油沥青中还含2%~3%的沥青碳和似碳物(黑色固体粉末),是石油沥青中分子量最大的,它会降低石油沥青的粘结力。石油沥青中还含有蜡,它会降低石油沥青的粘结性和塑性。同时对温度特别敏感(即温度稳定性差)。
㈤ 沥青的三大组成
沥青是由油分、石蜡、树脂、沥青质四种主要成份,另外还有少量的水、灰份和其它杂质存在。
石油沥青中还含有蜡,它会降低石油沥青的粘结性和塑性。同时对温度特别敏感(即温度稳定性差)。所以蜡是石油沥青的有害成分。
所以说沥青由油分、树脂、沥青质三种主要成份组成。
油分、树脂和沥青质是石油沥青的三大组分。其中油分和树脂可以互相溶解,树脂能浸润沥青质,并在沥青质的超细颗粒表面形成树脂薄膜。所以石油沥青的结构是以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部分树脂油分的互溶物而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根据沥青中各组分的相对比例不同,胶体结构可分为溶胶型、凝胶型和溶凝胶型三种类型。
1、溶胶型:当沥青质含量较少,油分及树脂质含量较多时,沥青质胶团在胶体结构中运动较为自由,形成溶胶型结构。
特点:粘滞性小,流动性大,塑性好,但稳定性较差。
2、凝胶型:当沥青质含量较高,油分与树脂质含量较少时,沥青质胶团间的吸引力增大,且移动较困难,形成凝胶型结构。
特点:弹性和粘性较高,温度敏感性较小,流动和塑性较低。
3、溶凝胶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结构状态。
㈥ 石油沥青中的油分、树脂和沥青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当沥青质少,油分和树脂多会形成什么结构
我只知道,如果在沥青里面加入树脂的话会增加沥青的流动性
㈦ 石油沥青由哪些结构组成
石油沥青中油分和树脂可以相互溶解
㈧ 为什么沥青中油分含量多软化点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多,软化点搞
沥青中油分含量多软化点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多,软化点是因为油质是沥青具有流动性。包括饱和分及芳香分,其含量越高,沥青的软化点越低,因此油质颤辩告含量高,沥青具灶指有茄明好的施工性,一般来说抗裂性能也好。
㈨ 9溶胶结构沥青含量较)
关注
从工程使用角度出发,通常将石油沥青中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相近,并且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部分,划分为一个组分。沥青组分的划分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沥青划分为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三个主要组分。这些组分在沥青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沥青的黏滞性、塑性、温度稳定性及表面活性等物理化学性质。油分赋予沥青流动性,影响沥青的柔软性、抗裂性和可塑性,油分含量越多,沥青软化点越低,黏度越小;树脂使沥青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黏结性;地沥青质则决定沥青的耐热性、黏性和脆性,其含量愈多,软化点愈高,黏性愈大,愈硬脆。 在沥青中,油分与树脂互溶,树脂浸润地沥青质。
沥青由于各组分的化学结构和含量不同,可形成不同的胶体结构,通常按沥青的流变特性可分为溶胶结构、溶胶-凝胶结构和凝胶结构。 当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较少(如10%以下),油分和树脂含量较多时,胶团外膜较厚,胶团之间相对运动较败皮悄自由,这种结构称为溶胶结构。具有溶胶结构的石油沥青黏性小,流动性和塑性较好,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强,但温度稳定性强,高温易流淌。如液体石油沥青就属于溶胶结构。
当沥青中地沥青质含量较多(如>握携30%)而油分和树脂含量较少时,胶团外膜较薄,胶团靠近聚集,移动较困难,这种结构称为凝胶结构。具有凝胶结构的石油沥青弹性、黏性较高,温度稳定性较好,抗察渣高温变形能力强,但流动性、塑性较差,低温硬脆,开裂后难自行愈合。过于黏稠或老化后的石油沥青属于凝胶结构。当沥青中地沥青质适量(如15%~25%),油分含量相对较少,并有较多的树脂作为保护膜层时,胶团之间保持一定的吸引力,使其相对运动有一定阻力,这种结构称为溶胶-凝胶结构,其性质介于溶胶型和凝胶型两者之间,有一定抗高温和抗低温变形能力。受到外力作用时,开始表现出弹性效应,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外力较大表现出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在阳光、空气和热的综合作用下,沥青各组分会不断递变,低分子化合物将逐渐转变成高分子物质,即油分和树脂逐渐减少,而地沥青质会逐渐增多,使沥青的流动性和塑性逐渐减小,脆性增大,直至脆裂。这个过程叫石油沥青的“老化”。沥青做防水材料时,老化过快会影响防水效果。
㈩ 沥青胶体结构
在沥青中,油分与树脂互溶,树脂浸润地沥青质。因此,石油沥青的结构是以地沥青质为核心,周围吸附部分树脂和油分,构成胶团,无数胶团分散在油分中而形成胶体结构。
当地沥青质含首扮销量相对较少时,油分和树脂含量相对较高,胶团外膜较厚,胶团之间相对运动较自由。这时沥青形成的胶体结构叫溶胶结构。具有溶胶结构的石油沥青粘性小,流动性大,开裂后自行愈合能力较强,但对温度的敏感性强,温度过高时易发生流淌。大部分直馏沥青都属于溶胶型沥青。
当地沥青质含量较多而油分和树脂较少时,胶团外膜较薄,胶团靠近聚集,移动比较困难者游,这时沥青形成的胶体结构叫凝胶结构。具有凝缺哗胶结构的石油沥青弹性和粘结性较高,温度稳定性较好,但塑性较差。
当地沥青质含量适当,并有较多的树脂作为保护膜层时,胶团之间保持一定的吸引力,这时沥青形成的胶体结构叫溶胶—凝胶结构。溶胶—凝胶型石油沥青的性质介于溶胶型和凝胶型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