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许多大师用的马蒂树脂膏到底有什么好有膏状媒介后,是代替了调色油还是用作后期做辅助呢。
那个什么黑油的不用自己做吧,直接买代替品
我找了一下,你可以借鉴
达玛树脂在国版内权化学试剂商店出售时的名称又叫旦马胶,英文名为Gel Damar,是一种从东南亚森林中龙脑香料树上导流出来的树脂。较好的达玛树脂是浅浅的稻草色,除去个别杂质外,内部是清澈的,呈半透明状。劣质的产品为很深的黄色,像松香一样。两者差异极大,后者基本上不能用作上光材料,优质的达玛树脂来自马尼拉、新加坡和巴达维亚等地。
达玛树脂可溶于松节油,但不溶于溶剂汽油。达玛树脂溶液干燥后的薄膜有较好的光泽和一定的韧性,也不容易变黄和开裂。1 : 3的达玛树脂和松节油溶液是最好的油画上光油之一。2 %的达玛树脂松节油溶液则是理想的粉画和素描定画液。达玛树脂也可以以1:2的比例溶解于松节油,制成达玛油来配制各种媒介剂,如蛋彩坦培拉乳液和蜡画颜料的成分等。
玛蒂树脂的别名是乳香胶,英文Mastic,也是油画用的主要天然树脂之一。但玛蒂树脂与中药乳香不是同一材料,两者的性能、用途都不一样。绘画用的玛蒂树脂采集自地中海沿岸的黄连木属的树上,成品呈淡黄色或淡琥珀色,形状如水滴,故又称泪珠玛蒂脂。玛蒂树脂的价格要高出达玛树脂许多。
『贰』 乙二胺添加什么变成黑色膏状固化剂
晚上好,如果说的是环氧树脂固化剂配方,乙二胺通过添加少量苯酚和液体酚醛树脂可以形成红褐色的T31,不过能如谨使环氧单体发生聚合仍然只有脂肪胺和芳香胺在起作用,希望乙二胺变黑在里面填充分散上活性炭或者硫化铜即可分别制备成电子元件黑色绝缘灌封胶高羡和导电胶固化剂,下图是常见的T31外戚橡拍观。
『叁』 如何将丙烯酸树脂乳液增稠至膏状
添加白炭黑试试。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主要还是以甲基丙烯酸单体和苯乙烯系列单体共回聚而成的,乳液固含量目答前从35%-55%不等,根据客户需求来定。。用非离子聚胺脂增稠剂试试。做不了。 乳液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制成品。 树脂相当于前者的原料,还没有进行加工处理,直接您是用不了的,自己也没有能力进行处理,需要有专门的设备...。丙烯酸乳液的主要成分是丙烯酸树脂,但是还包括水,表面活性剂等。丙烯酸乳液在碱性PH=8.5-9.0加碱溶胀增稠剂可以增稠。丙烯酸树脂乳液生产时乳液聚合,在生产时需要滴加单体或者滴加单体的预乳化液,不能将单体一次性加入反应釜中,如果一次性加入就会造成大量的反应放热,反应温度不能控制...。加 我 我 告 诉 你。这个问题还比较多啊!哈哈 1.水乳性高弹性丙烯酸树脂这在市场上还是有的,价格贵点而已; 2水乳性 跟 高弹性 是两种特性么? 高分子材料与...。不好意思。 我暂时只知道这些。 1.3 增稠剂所起的作用 1.3.1 增稠作用 可以增加饮品黏滑感,使饮品无黏感和僵硬感 1.3.2 稳定作用 防止产品分...
『肆』 家具修漆用的修色油膏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修复家具用的油膏是腻子材料做的。不是油漆,和油漆本质不同。
腻子:
又称不饱和聚酯树脂腻子,英文名:Poly-Putty
Base,
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嵌填材料,能很好地附着在物体表面,并在干燥过程中不产生裂纹。
腻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主体灰(基灰)和固化剂两部分组成,主体灰的成分多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填料,固化剂的成分一般是引发剂和增塑剂,起到引发聚合,增强性能的作用。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主体,在引发以后发生聚合,快速成型固化,改笑启粘附在物体表面,填料里往往还加入苯乙烯等稀释剂和其他改性材料,提高整体的性能。这种能够在物质表面粘附并快速成型的性质,升轮特别适合表面涂料类的应用,比方汽车、轮船、家核如具等行业。
『伍』 做膏药的树脂
做膏药常用萜烯树脂和松香做粘合剂。橡皮膏药就是以其做主要增粘原料。
有帮助请采纳。
『陆』 制树脂膏药用的是那种树脂
该膏基由热熔弹性体树脂为主骨架,与交联剂螯合而成,其中还配以补强剂、增粘剂等
『柒』 膏药基质的做法
膏药是外用膏剂(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的一种,古代归属于“薄贴”。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黄丹或铅粉等经高温炼制成的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物的外用制剂。膏药作为中国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已有油、丹熬炼而成“膏”的记载。《刘涓子鬼遗方》中亦有多种“薄贴”的记载。“薄”指软膏,“贴”指膏药。唐、宋以来对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清代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为膏药在应用方面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的新观点,颇为众人所信赖,并后世医家所推崇。膏药常应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方面;但它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法风湿、治跌打损伤等。《理瀹骈文》上论及膏药的作用时,有“截”、“拔”之说,谓:“凡病所集聚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外,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
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
第一步 炸药
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 炒丹
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 炼油
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第四步 下丹
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
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一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①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②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③油珠:即“滴水成珠”,取油少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仍需加热。
第五步 去火毒
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于冷水中3~10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去火毒用。”
第六步 加细药
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七步 摊膏药
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
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
第八步 贴膏药
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即可摊贴。
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若气候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一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
『捌』 树脂石膏
〔制备方法〕先将树脂与氯化铵混合,再将石膏在不使气泡混入的情况下与之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它的室温固化时间为15~30分钟,3~4天可达到实用强度,压缩强度是纯石膏的7倍,可达到7MPa左右。
『玖』 最好的膏药基质配方
家传膏药到我已经是 3 代了,疗效自然不错,,在父辈百年的经营与反复提铅滚高下,药方几近
完美。但所用的的基质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
夏天容易滑脱,过敏率高。几乎所有传统膏药的优缺点都有。
后来为了更好的使祖辈的东西发扬光大,
不至于在我的手中败落 。
我就从松香膏,树脂膏,蜂蜜膏,白膏药,芦激稿红膏药。软膏。橡胶膏。-----------几乎所有的剂
型都用过一段时间,松香膏固定性差,容易滑脱,树脂膏,就是所谓的巴布膏,含药量少,
黏性不好掌握,蜂蜜膏含药量很大,但没有粘性,
后来干脆试着搞不同基质的杂交试验。
利用松香的廉价粘性好,树脂的成型性优良。凡士林的油性,呵呵,终于搞定了,只是可惜
了那近百张的试验品呀,哈哈哈。
第一说黏性,没有 3--5 分钟你是揭不下来的,十分适合活动量大的膝关节,第二。。 含药
量一比一。就是和基质是等量的,厉害吧,第三。。。制作超简单,可以一次制作大量的药粉,
水煎的浓缩液混合精细的粉,晒干啦,可以方便的保存,随便熬点基质加上药粉,就成了。
鄙人感觉现在我的膏药比陪孝市面上的东西都要好。
肯定会说的呀,而且会很快上制作的图片,不过因为上一次制作了数百张,还没有买完,改
天从基质配方,到制作细节统统交待,:lol
pm---2c100 克树脂。100 克。松香 50 克[调节粘性],蜂蜡 20 克[调节软硬],氧化锌 30 克,
蓖麻油或者香油 15 毫升[调节粘性],距异丁烯医用级别,中分量,20 克。羊毛脂 6 克,医
用甘油 5 毫升,吐温—80 用 5 毫升,粤桂丹同 3 毫升,药粉。60-----160 克。
制作工艺如下
依照上述先后顺序,依次加热溶化。可以多做几千克,备用。制作的时候,再加上适当的药
粉,粘性小加松香,过硬加蜂蜡。要想发热就加辣椒浸膏 今天就先说道这里
颈椎病:鹿角霜、细辛、桂枝、白芷、秦艽、各 25 克,羌活、葛根、川芎各 45 克,柴胡、
防风、全蝎、良姜、各 20 克,蔓荆子 30 克,透骨草 10 克。贴于大椎穴,
腰部的我主要采用家传的药方,但现在松香是用白胶香来替代,成本虽然增加了,但疗效大
幅增强,过敏率却低了许多。
去化工市场就可以买到这些东西的,记住要医用级别的哟
关于具体几种基质的配比量还是要具体联系到,是什么季节用,松香和蜂蜡的量,也是灵活
运用的,不可拘泥。关于辣椒流浸膏,加到所有基质的百分之二就好了。
好多东西不可言传的,[需要你试着做一两次就知道了。大家可以少量的作着使用以下,还
是那句话,硬了就加蜂蜡,粘性小就加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