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酚醛树脂毕业论文

酚醛树脂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6 06:35:15

Ⅰ 复合材料在军事中的应用

战友!你真是遇见好人了!我是第二炮兵某部中尉连长!我也写过像你这样的论文!像底下那个是复制的,我给你点自己的意见吧!
注:我是用U盘给你复制的凹,是我自己收集的材料!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分类:
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②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③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④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
60年代,为满足航空航天等尖端技术所用材料的需要,先后研制和生产了以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等)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大于4×106厘米(cm),比模量大于4×108cm。为了与第一代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相区别,将这种复合材料称为先进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不同,先进复合材料分为树脂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其使用温度分别达250~350℃、350~1200℃和1200℃以上。先进复合材料除作为结构材料外,还可用作功能材料,如梯度复合材料(材料的化学和结晶学组成、结构、空隙等在空间连续梯变的功能复合材料)、机敏复合材料(具有感觉、处理和执行功能,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隐身复合材料等。
[编辑本段]性能
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材料,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均比钢和铝合金大数倍,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消声、电绝缘等性能。石墨纤维与树脂复合可得到膨胀系数几乎等于零的材料。纤维增强材料的另一个特点是各向异性,因此可按制件不同部位的强度要求设计纤维的排列。以碳纤维和碳化硅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在500℃时仍能保持足够的强度和模量。碳化硅纤维与钛复合,不但钛的耐热性提高,且耐磨损,可用作发动机风扇叶片。碳化硅纤维与陶瓷复合,使用温度可达1500℃,比超合金涡轮叶片的使用温度(1100℃)高得多。碳纤维增强碳、石墨纤维增强碳或石墨纤维增强石墨,构成耐烧蚀材料,已用于航天器、火箭导弹和原子能反应堆中。非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用于汽车和飞机可减轻重量、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片弹簧,其刚度和承载能力与重量大5倍多的钢片弹簧相当。
[编辑本段]成型方法
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按基体材料不同各异。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较多,有手糊成型、喷射成型、纤维缠绕成型、模压成型、拉挤成型、RTM成型、热压罐成型、隔膜成型、迁移成型、反应注射成型、软膜膨胀成型、冲压成型等。金属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分为固相成型法和液相成型法。前者是在低于基体熔点温度下,通过施加压力实现成型,包括扩散焊接、粉末冶金、热轧、热拔、热等静压和爆炸焊接等。后者是将基体熔化后,充填到增强体材料中,包括传统铸造、真空吸铸、真空反压铸造、挤压铸造及喷铸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主要有固相烧结、化学气相浸渗成型、化学气相沉积成型等。
[编辑本段]应用
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①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机翼和前机身、卫星天线及其支撑结构、太阳能电池翼和外壳、大型运载火箭的壳体、发动机壳体、航天飞机结构件等。②汽车工业。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形,故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受力构件、传动轴、发动机架及其内部构件。③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有良好耐蚀性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可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纺织机、造纸机、复印机、高速机床、精密仪器等。④医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不吸收X射线特性,可用于制造医用X光机和矫形支架等。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生物环境下稳定性好,也用作生物医学材料。此外,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体育运动器件和用作建筑材料等。
复合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属于耐高温的玻璃纤维,是比较理想的耐热防火材料,用其增强酚醛树脂可制成各种结构的耐高温、耐烧蚀的复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火箭、导弹的防热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用化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三大增强纤维中,只有高强度玻璃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现阶段年产可达500吨。
2、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导电等一系列性能,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运动器具和体育用品方面也广泛采用。据预测,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能源等领域将会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1997~2000年间,宇航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为31%,而工业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会达到130%。我国的碳纤维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末期水平,与国外差距达20年左右。国产碳纤维的主要问题是性能不太稳定且离散系数大、无高性能碳纤维、品种单一、规格不全、连续长度不够、未经表面处理、价格偏高等。
3、芳纶纤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也先后开展了芳纶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日本及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已投入市场,年增长速度也达到20%左右。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5、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机械、电子、水利、交通、汽车、家电和宇航等各个领域。1993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130万吨,1996年递增到143万吨,1997年为148万吨,1999年150万吨,2003年达到180万吨左右。我国从1975年开始研究环氧树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环氧树脂生产企业约有17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50多万吨,设备利用率为80%左右。酚醛树脂具有耐热性、耐磨擦性、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优异、低发烟性和耐酸性优异等特点,因而在复合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全球酚醛树脂的产量为300万吨,其中美国为164万吨。我国的产量为18万吨,进口4万吨。乙烯基酯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热固性树脂,其特点是耐腐蚀性好,耐溶剂性好,机械强度高,延伸率大,与金属、塑料、混凝土等材料的粘结性能好,耐疲劳性能好,电性能佳,耐热老化,固化收缩率低,可常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南京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引进荷兰Atlac系列强耐腐蚀性乙烯基酯树脂,已广泛用于贮罐、容器、管道等,有的品种还能用于防水和热压成型。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树脂厂、南通明佳聚合物有限公司等厂家也生产乙烯基酯树脂。
1971年以前我国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主要是军工产品,70年代后开始转向民用。从1987年起,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池窑拉丝、短切毡、表面毡生产线及各种牌号的聚酯树脂(美、德、荷、英、意、日)和环氧树脂(日、德)生产技术;在成型工艺方面,引进了缠绕管、罐生产线、拉挤工艺生产线、SMC生产线、连续制板机组、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机、喷射成型技术、树脂注射成型技术及渔竿生产线等,形成了从研究、设计、生产及原材料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截止2000年底,我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已有51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品种3000多种,总产量达73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防腐、轻工、交通运输、造船等工业领域。在建筑方面,有内外墙板、透明瓦、冷却塔、空调罩、风机、玻璃钢水箱、卫生洁具、净化槽等;在石油化工方面,主要用于管道及贮罐;在交通运输方面,汽车上主要有车身、引擎盖、保险杠等配件,火车上有车厢板、门窗、座椅等,船艇方面主要有气垫船、救生艇、侦察艇、渔船等;在机械及电器领域如屋顶风机、轴流风机、电缆桥架、绝缘棒、集成电路板等产品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轻型飞机、尾翼、卫星天线、火箭喷管、防弹板、防弹衣、鱼雷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LFP)、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MITT)和玻璃纤维毡增强型热塑性复合材料(GMT)。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树脂基体主要有PP、PE、PA、PBT、PEI、PC、PES、PEEK、PI、PAI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纤维种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硼纤维等一切可能的纤维品种。随着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优势,该品种的复合材料发展较快,欧美发达国家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占到树脂基复合材料总量的30%以上。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注射件居多,基体以PP、PA为主。产品有管件(弯头、三通、法兰)、阀门、叶轮、轴承、电器及汽车零件、挤出成型管道、GMT模压制品(如吉普车座椅支架)、汽车踏板、座椅等。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通风和供暖系统、空气过滤器外壳、变速箱盖、座椅架、挡泥板垫片、传动皮带保护罩等。
滑石粉填充的PP具有高刚性、高强度、极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及耐寒性。滑石粉增强PP在车内装饰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用作通风系统零部件,仪表盘和自动刹车控制杠等,例如美国HPM公司用20%滑石粉填充PP制成的蜂窝状结构的吸音天花板和轿车的摇窗升降器卷绳筒外壳。
云母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热变形温度、低收缩率、低挠曲性、尺寸稳定以及低密度、低价格等特点,利用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可制作汽车仪表盘、前灯保护圈、挡板罩、车门护栏、电机风扇、百叶窗等部件,利用该材料的阻尼性可制作音响零件,利用其屏蔽性可制作蓄电池箱等。
我国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产量达到12万吨,约占树脂基复合材料总产量的17%,,所用的基体材料仍以PP、PA为主,增强材料以玻璃纤维为主,少量为碳纤维,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方面未能有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热点
我国复合材料发展潜力很大,但须处理好以下热点问题。
1、复合材料创新
复合材料创新包括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材料的工艺发展、复合材料的产品发展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要抓住树脂基体发展创新、增强材料发展创新、生产工艺发展创新和产品应用发展创新。到2007年,亚洲占世界复合材料总销售量的比例将从18%增加到25%,目前亚洲人均消费量仅为0.29kg,而美国为6.8kg,亚洲地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2、聚丙烯腈基纤维发展
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缓慢,从CF发展回顾、特点、国内碳纤维发展过程、中国PAN基CF市场概况、特点、“十五”科技攻关情况看,发展聚丙烯腈基纤维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3、玻璃纤维结构调整
我国玻璃纤维70%以上用于增强基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品种规格和质量上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必须改进和发展纱类、机织物、无纺毡、编织物、缝编织物、复合毡,推进玻纤与玻钢两行业密切合作,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新发展。

Ⅱ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怎样就业前景如何

高分子材料的定义高分子材料:macromolecular material,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高分子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所有的生命体都可以看作是高分子的集合。 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来源分为天然、半合成(改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础。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作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并掌握了其加工技术。如利用蚕丝、棉、毛织成织物,用木材、棉、麻造纸等。19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天然高分子化学改性阶段,出现半合成高分子材料。1907年出现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标志着人类应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开始。现代,高分子材料已与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同,成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材料。 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特性分为橡胶、纤维、塑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涂料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等。①橡胶是一类线型柔性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间次价力小,分子链柔性好,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迅速恢复原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②高分子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前者指蚕丝、棉、麻、毛等。后者是以天然高分子或合成高分子为原料,经过纺丝和后处理制得。纤维的次价力大、形变能力小、模量高,一般为结晶聚合物。③塑料是以合成树脂或化学改性的天然高分子为主要成分,再加入填料、增塑剂和其他添加剂制得。其分子间次价力、模量和形变量等介于橡胶和纤维之间。通常按合成树脂的特性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按用途又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④高分子胶粘剂是以合成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为主体制成的胶粘材料。分为天然和合成胶粘剂两种。应用较多的是合成胶粘剂。⑤高分子涂料是以聚合物为主要成膜物质,添加溶剂和各种添加剂制得。根据成膜物质不同,分为油脂涂料、天然树脂涂料和合成树脂涂料。⑥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体,添加各种增强材料制得的一种复合材料。它综合了原有材料的性能特点,并可根据需要进行材料设计。 高分子材料按用途分类
高分子材料按用途又分为普通高分子材料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除具有聚合物的一般力学性能、绝缘性能和热性能外,还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传递和储存等特殊功能。已实用的有高分子信息转换材料、高分子透明材料、高分子模拟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形状记忆材料和医用、药用高分子材料等。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决定其性能,对结构的控制和改性,可获得不同特性的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独特的结构和易改性、易加工特点,使其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比拟、不可取代的优异性能,从而广泛用于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不可缺少的材料。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如天然橡胶、棉花、人体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塑料和橡胶等也是如此。一般称在生活中大量采用的,已经形成工业化生产规模的高分子为通用高分子材料,称具有特殊用途与功能的为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加工高分子材料在加工之前,要先进行合成,把单体合成为聚合物进行造粒,然后才进行熔融加工。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有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这其中引发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偶氮引发剂和过氧类引发剂都是常用的引发剂,高分子材料助剂往往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也有很明显的作用。加工工艺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不是单纯的物理过程,而是决定高分子材料最终结构和性能的重要环节。除胶粘剂、涂料一般无需加工成形而可直接使用外、橡胶、纤维、塑料等通常须用相应的成形方法加工成制品。一般塑料制品常用的成形方法有挤出、注射、压延、吹塑、模压或传递模塑等。橡胶制品有塑炼、混炼、压延或挤出等成形工序。纤维有纺丝溶体制备、纤维成形和卷绕、后处理、初生纤维的拉伸和热定型等。在成型过程中,聚合物有可能受温度、压强、应力及作用时间等变化的影响,导致高分子降解、交联以及其他化学反应,使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和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加工过程不仅决定高分子材料制品的外观形状和质量,而且对材料超分子结构和织态结构甚至链结构有重要影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
5.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6.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清华大学 深圳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服装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大连轻工业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齐齐哈尔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大学 南京化工大学 扬州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青岛化工学院 济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 青岛大学 聊城大学 郑州大学 郑州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武汉化工学院 湖北工学院 湖北大学 长江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桂林工学院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长春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五年)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 华北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江南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南昌大学 烟台大学 武汉科技学院 中南林学院 新疆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学院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华东交通大学 中山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原名甘肃工业大学)等
学校按地区分布
【北京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商大学
【天津市】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
【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燕山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
【辽宁省】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
【江苏省】江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工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浙江省】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
【江西省】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 聊城大学
【河南省】郑州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湖北省】湖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长江大学
【湖南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南华大学、湖南工业大学、衡阳师范学院
【广东省】深圳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茂名学院、中山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工学院
【海南省】海南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学院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省】兰州理工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的机械、电子冶金、能源、电力、通讯、石油化工等行业部门从事新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设计、开发与制造、材料的性能测试及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 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 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物理学。 4、主要课程 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等。 5、实践教学 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理学或工学学士。 8、相关专业 材料化学、物理学。 9、原专业名 材料物理、矿物岩石材料。 二、专业综合介绍 材料物理(Material Physics)专业,一般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下辖的专业之一。所涉及到的方面主要是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尤其是微观结构,材料的物理性能基本参数以及这些参数的物理本质。 材料物理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里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支撑万丈高楼的基石,材料支撑着人类文明。很多人觉得新世纪是“信息技术”的世界,不过任何技术赖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还是材料,这一重要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都无法改变,而且必将越来越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正朝着微型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现在颇为流行的纳米材料、环境材料、电子材料、信息材料,大部分都是材料的物理性能在各特殊领域的应用。比如纳米材料,可以说就是纳米尺度下的材料物理学。材料物理专业所研究的磁学及光学性质在信息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是现代半导体、微电子、光电子产业发展的理论及应用基础。因此,随着材料产业以及信息产业在新世纪的飞速发展,材料物理专业也必将迎来自己的辉煌。 本专业由名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内容以材料学、物理学两方面为重点。物理学中的力、热、光、声均在此专业有广泛应用,当然侧重点还与将来个人的研究方向有关。比如说:对于研究信息材料磁存储技术的,铁磁学是中心课程,但是力学、电学、热学多少也要有所涉及。原子物理、固体物理、晶体学、X光技术、电子显微分析等课程也是比较重要的课程。所以这门专业主要偏重高中课程对应的物理,比较适合那些对微观结构和理论物理感兴趣的同学。在测量微观结构的时候,X光技术、电子显微技术(高倍电子显微镜)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辐射问题,当然,并不是很普遍而且剂量非常低。随着技术的进步,辐射问题应该降低直至完全消除。 总体来说,材料物理专业并不是一个很热门的专业,不过其中的一些方向,如纳米材料、高倍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材料还是相当热。国内院校中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这些方面较为出色。 对于材料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面临的几种选择中,出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难度比那些热门专业小得多。考研的话,除了上述较好的学校之外,还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些相关研究所可以考虑。就业方面,几个热门方向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是以研究工作居多。作为其他产业的基础,本专业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想一下子就赚大钱暴富成比尔·盖茨,恐怕也不可能。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本专业的就业形势必将大幅度改善。因此,选择本专业其实是在选择自己的未来。 材料物理专业代码:071301。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材料物理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是理工科结合的专业。培养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材料性能与各层次微观结构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能从事各种材料的设计、研究、生产、使用,材料性能改进,开发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人才。 材料物理的前身是金属物理,国家很重视材料学科,建国后建立了材料物理专业。在五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工业发展时期,很多院校都建立了材料学科,有些地区还专门成立了冶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 目前,材料物理学科在各理工类院校都有相关的系,比较著名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学校。材料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其品种繁多,形式各异。根据材料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材料又是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融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各类相对独立的材料,已经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多学科的交叉是材料科学技术的重要特征。如建筑材料中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聚合物混凝土、薄膜材料在玻璃深加工上的应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用于水泥砂浆的改性和对陶瓷工艺的改进等等。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创建于1978年,是我国高校中成立最早,学科门类、培养层次最齐全的材料系之一。目前设有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等3个博士点(其中半导体材料是国家重点学科)和5个硕士点,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很多学校的材料物理专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88年,由原金属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科学专业、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及化学工程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组建而成。本科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专业,含材料物理、金属物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电子材料等五个学科培养方向。 但是,由于各个学校的基础不同,因此建立的材料物理专业或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偏重点也不同。例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长期以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设置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根据学院特点,按照国家教委引导性专业目录,自1997年起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因为这个学院是隶属建委系统的,所以主要培养为城乡建设服务的人才,材料的专业教育就以建筑材料为主,没有简单地套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2000年已合并成为武汉理工大学),或化工类、冶金类院校材料专业的做法,而办出自己材料专业的特色。 这就说明了同样是材料物理专业,由于学校之间基础的差异及其背景的不同,研究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是要加以注意的。 1991年,国家教委批准在清华大学建设“先进材料研究开放实验室”,作为推动材料物理研究的一笔投入,带动材料物理研究。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已纳入很多高校“211工程”的重点学科群规划。以培养全面掌握材料科学和工程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材料物理专业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拓宽,不断地开发出具有优异物理性能的先进材料,其中复合材料是一个主要方向。这些都反映了培养仅掌握单一材料、窄口径专业的人才是不能适应当前特别是未来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拓宽专业口径是培养材料类专业人才的必然趋势。 四、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五、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材料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具有很强的物理、化学、数学理论水平,以及较高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操作复杂仪器设备的能力,素质比较全面,所以,能够在机械、冶金、电子、化工军工、航空航天、仪表等部门从事材料的生产、研究和开发,或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以及进一步培养成为高级材料科学研究人才。 从事材料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这随着材料事业的发展有所不同。在七八十年代,有些学校,例如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主要培养从事硅酸盐材料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了有关工厂,对加强生产单位的技术力量,提高技术人员素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天津市和与外省市交换培养的学生所在地材料生产厂技术力量趋于饱和,这方面人才需求量有了变化,现在在建筑行业从事材料应用、检测及材料管理工作的只占一半左右。 现代工业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产生了更多的需求,例如钢铁大型企业、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等,都需要精密的材料技术。本专业毕业生一般都能有1∶1.2以上的比例,根据各院校的情况具体而定。材料物理专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适应性比较强,有就业“万金油”的美誉。 材料物理专业乃至整个材料科学专业,毕业生可能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很多高校建立材料专业的背景不同,兼之材料科学作为专业名称提出来,又不是很长时间的事情,造成很多就业单位不了解这个专业的人才究竟是做什么的。所以毕业生在应聘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澄清自己更细致的研究方向,比如,研究电子材料的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则可以考虑到与之相关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学生,则可以考虑到与有机分子化工有关的领域求职。 目前,随着国外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日益提高,各个三资企业对材料物理专业的需求也开始增多。例如,杜邦、Motorola、宝洁等公司,每年都需要材料物理相关方向的人才到其研究发展中心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 随着材料物理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得到应用,材料产业的逐渐形成,材料物理专业的毕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正在逐渐拓宽。21世纪,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能源的枯竭,世界各国都正在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各种环境替代性材料正在被研制出来。新的替代材料,以其低廉的成本,良好的性能,正逐渐应用于各个行业,获得了非常客观的效益。 虽然材料行业在当前形势下还处于低谷,但是结合以往的就业趋势,该专业就业前景美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选择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一定不要被暂时的局面所震慑。就像很多专家预测的那样,材料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个行业前途无限。 六、专业院校分布(部分)黑龙江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山西大学 上海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总的来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是现在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之一

Ⅲ 张兵的7.发表论文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被SCI/EI收录23篇(其中SCI收录17篇),被引用136次,单篇引用最高达36次。
(1)学术论文:
2014-2015年
17) Bing Zhang *, Dandan Zhao , Yonghong Wu, Hongjing Liu , Tonghua Wang *, Jieshan Qiu.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talytic Carbon Membranes for Hydrogen Pro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Ind.Eng.Chem. Res. (IF=2.3), 2015, 54(2): 623-632. SCI/EI收录
16) B Zhang*, D Wang, Y Wu, Z Wang, T Wang, J Qiu. Modification of the desalination property of PAN-based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y a preoxidation method. Desalination (IF=4.0), 2015, 357: 208-214. SCI/EI收录
15) Zhang, Bing*; Dang, Xiaolong; Wu,Yonghong; Liu, Hongjing; Wang, Tonghua; Jieshan, Qiu. Structure and gas permeation of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ased on RF resin/F-127 with variable catalyst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IF=1.9), 2014, 29(23): 2881-2890, (SCI/EI)
14)Bing Zhang*, Yonghong Wu, Yunhua Lu, Tonghua Wang, Jieshan Qiu*.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and carbon/zeolite membranes from ODPA-ODA type polyetherimid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IF=4.9), 2015, 474:114-121. (SCI/EI)
13) H.J. Liu, D. Li, H. Yao, Y. Pan, Y. Zhang, B. Zhang, Enhancement of Carbon Dioxide Mass Transfer Coupling the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Fine Particles by (Ionic Liquid)-Emulsion Liquid Membrane,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6 (2015) 489-495. (SCI/EI)
12)吴永红,张兵,张满闯, 周佳玲, 王同华. 聚丙烯腈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 化学工程, 2015, 已录用。2015-0086。(CSCD收录)
10) 吴永红,谷裕,肖大君,张兵, 江园, 周佳玲. 聚丙烯腈基纳滤膜脱盐性能的研究. 应用化工,2015,已录用。(CSCD收录)
9) 孙明珠,张兵*,吴永红,朱静. 超声波在强化燃料油氧化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2015, 已录用。(CSCD收录)
8) 吴永红,张兵*,肖大君. 宁夏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2015,已录用。(CSCD收录)
7) 张兵*, 赵丹丹, 沈国良, 于智学, 吴永红, 王同华.强化甲醇制氢反应的酚醛树脂基炭膜制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36(5):503~508.
6) Zhang, B*; Shi, Y; Wu, Y; Wang, T; Qiu,J.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upported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31 (4):2136-2146, 2014.(SCI/EI)。
5) B Zhang*, Y Shi, Y Wu, T Wang, J Qiu. Towards the preparation of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9 (2): 171–178, 2014. (SCI/EI)。
4) B. Zhang*, Z. Yu, Y. An, Y. Wu, Y. Shi,Z. Liu,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large siz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film from resorcinol/formaldehyde by basic catalysts. Materials Research Innovations, 2014, 18(4): 294-299. (SCI/EI)。
3) 吴永红,张兵*,石毅,赵丹丹,党晓龙,王同华. ODPA-ODA型聚醚酰亚胺膜的预氧化机理.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4,36(3):280~285.
2) 张兵*, 党晓龙, 吴永红, 于智学,王同华. 成膜基质对炭膜结构与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膜科学与技术, 2014, 34(6): 17-21.
1) 张兵*,石毅,吴永红, 赵丹丹, 党晓龙, 王同华. 分离炭膜研究的新技术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2014,42(8): 7-8+28.
2012-2013年
5) 吴永红, 张兵*, 沈国良, 赵丹丹, 党晓龙. 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脱除甲基橙性能的研究. 化工进展, 32(z): 88-92, 2013.
4) 张兵*,于智学,石毅,吴永红,王同华. BPDA-ODA型聚酰亚胺基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膜科学与技术, 33(3): 33-38, 2013.
3) 张兵*,王颖,吴永红,赵薇. 聚丙烯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对氯化钙的去除. 化工环保, 33(4):349-353, 2013.
2) Sun, MZ*; Zhang, B; Wu, YH; Zhu, J;Zhao, DZ. Deep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CC diesel fuel with ultrasound.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0(23): 2471-2477, 2012. (SCI/EI)
1) 吴永红, 孟繁妍, 于智学, 张兵*, 王同华. 有序多孔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工新型材料, 40(1): 10-12, 2012.
2009-2011年
13) B. Zhang*, Y. Wu, T. Wang, J. Qiu, S.Zhang. Micr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from sulfonated poly(phthalazinone ethersulfone keton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22 (2): 1190-1197, 2011. (SCI/EI)
12) B. Zhang*, Y. Wu, F. Meng, T. Xu, J.Zhu, M. Su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materials by templating method. Procedia Engineering, 27: 762 – 767, 2012. (EI)
11) Zhang, B*; Wu, YH; Wang, TH; Qiu, JS;Xu, TJ; Sun, XH.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675-677: 1185-1188, 2011.(EI)
10) 吴永红,张兵*,朱静,孙明珠. 偏三甲苯溶剂法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 精细石油化工,28(3):73-76, 2011.
9) 孟繁妍,于智学,吴永红,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化工进展,30(Z2):85-88, 2011.
8) 张兵*,于智学,吴永红,傅承碧,班玉凤. 无机膜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5(S2):450-453, 2011.
7) 宋菊玲,吴永红,刘波,张兵. 沸石吸附脱除水溶液中品红的研究. 化学工程与装备,(1):30-31, 2011.
6) 吴永红,孟繁妍,朱静,孙明珠,张兵*. 活性炭二次化学活化剂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石油化工, 39 (z):1000-1002, 2010.
5) 赵文凯,朱静,宋菊玲,孙明珠,吴永红. 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的研究. 当代化工, 39(2): 141-143, 2010.
4) 朱静,付雪,孙明珠,吴永红. 大豆油生物柴油降凝方法研究.粮食与油脂, 11:7-9, 2010.
3) B Zhang, G Shen, Y Wu, T Wang, J Qiu, TXu, C F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for gas separation. Ind.Eng.Chem. Res.2009, 48 (6): 2886–2890. (SCI/EI)
2) T Wang, B Zhang, J Qiu, Y Wu, S Zhang, Y Cao. Effects of sulfone/ketone in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the gas permeation of their derived carbon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9, 330: 319-325. (SCI/EI)
1) B. Zhang, T. Wang, Y. Wu, S. Zhang, etal.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s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08, 60: 259–263. (SCI/EI)
2006年以前
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Qiu, X.G.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 2006, 44 (13): 2764-2769. (SCI/EI)
5) B. Zhang, T.H. Wang, S.L. Liu, S.H.Zhang, J.-S. Qiu.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microporous carbon materials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 2006, 96(1-3):79-83. (SCI/EI)
4) Q. Liu, T. Wang, C. Liang, B. Zhang, S.Liu, Y. Cao, J. Qiu. Zeolite married to carbon-a new family of membran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Chem. Mater., 2006, 18(26): 6283-6288. (SCI/EI)
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炭膜的研究进展, 膜科学与技术,2007,27(5):97-101.
2) 刘诗丽,王同华,张兵,聚醚砜酮薄膜热稳定性及热解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新型炭材料, 2004,19: 224-228. (SCI收录)
1) 张兵, 李平. 活性炭纤维填充床脱除水中苯和氯苯及其再生的研究,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3, 17 (3): 188-192.
学术会议交流
30)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Xiaolong Dang1, Tonghua Wang2. Fabrication of support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PO-1-00931.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
29) Xiaolong Dang1, Yonghong Wu1, Bing Zhang1,2,*, Dandan Zhao1, Tonghua Wang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resin-based carbon membranes. PO-1-00945.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mbranes and membrane processes. ICOM2014, July 20-25, 2014, Suzhou,China.
1) 吴永红,张兵*,石毅,王同华. 炭/炭杂化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2013年10月25~27日,“第八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大连,口头报告。
2) B Zhang*, Y SHI, Y Wu, D Zhao, X Dang, T W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BTDA-ODA type polyimide. 2013年7月16~19日,“亚太膜学会第八届会议(The 8th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 AMS8)”,西安,墙报展示。(P2-A-60)
3) 张兵*, 于智学, 石毅, 吴永红. 催化炭膜的制备及强化甲醇制氢研究.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全国会议)
4) 于智学, 张兵*, 石毅, 吴永红. 酚醛树脂基微滤炭膜的制备及在甲醇制氢的应用. 第十六届全国催化会议, 沈阳, 2012年10月.
5) B. Zhang, * Y. Wu, Y. Shi, T. W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ing membranes made from Polyetherimid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年7月25-29,华东理工大学. Shanghai.
6) F. Meng, B. Zhang*, Z. Yu, Y. Wu, T. Xu, C. Fu. Controlled fabrication of ordered nanoporous carbon membranes by preoxidation.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2011, July, 25-29, Shanghai.
7) 张兵*, 吴永红, 于智学, 石毅, 王同华. 沸石杂化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2011年11月4-7日, 杭州
8) 孟繁妍; 于智学; 吴永红; 张兵*. 支撑有序孔炭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 第四届全国传质与分离工程学术会议(全国会议)(墙报)2011/11/18-2011/11/21, 天津
9) B. Zhang*, Y. Wu, T. Wang, J., T. Xu, X. Sun. Effects of curing method on the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henolic resin/poly(vinyl alcohol)-based carbon membrane materials. The 7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Advanced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6-28 June 2010, Dalian, 318.
10) Zhang B*, Fu C, Zhao H, Wu Y, Zhang D. Hydrogen pro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via a plate carbon membrane reacto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stainable Energ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2010, Feb 5-8, Beijing.
11) 孟繁妍, 张兵*, 吴永红, 徐铁军, 孙秀华. ZSM-5杂化PR/PVA炭膜的制备及透气性. 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2010年10月16-18日, 北京, 176-179.
12) 张兵*, 吴永红, 孟繁妍,徐铁军, 朱静, 孙明珠. 模板法有序纳米孔炭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 2010年6月19-21日, 长沙, 189.
13) 张兵*, 孟繁妍, 吴永红, 王同华. 软模板法酚醛树脂基有序纳米孔炭膜的制备. 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2010, 10月 29-31日, 长沙.
14) 张兵,吴永红,王同华,等. 酚醛树脂/聚乙烯醇基炭膜的制备及气体渗透性.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七届学术会议,2009,11月,天津,p608-613.
15)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s, Carbon’05 inKorea, 2005. p223-224.
16) B. Zhang, T.H. Wang, S.H. Zhang, J.-S. Qiu, Effect of sulfone/ketone of poly(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o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China/USA/Japan joint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Beijing,China, 2005. p85.
17) B. Zhang, T. Wang, S. Liu, J. Qiu, X. Ji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sulfonated poly (phthalazinone ether sulfone ketone), Carbon’06 in United Kingdom, 2006.
18) B. Zhang, T. Wang, Q. Liu, S. Liu, S. Zhang, J. Qiu, Improvement in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PPESK by adding additives. Carbon’06 inUnited Kingdom, 2006.
19) L. Hu, B. Zhang, T. Wang, S. Liu, S. Zhang, J. Qiu, Preparation and gas permeation of carbon membranes derived from HQDPA-ODA polyimide,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2006. Beijing,China.
20) Q. Liu, T. Wang, B. Zhang, J. Qiu, C. Liang, Y. cao. Nanostructured carbon/zeolite composite membrane for gas separation. Am. Chem. Soc., Div. Fuel Chem. “Chemistry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23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Atlanta, GA,USA, March 26-30,2006.
21) Q. Liu, T. Wang, B. Zhang, H. Zhang, J. Qiu, C. Liang. A self-supporting composite carbon membrane prepared by pyrolysis poly (amic acid) /carbon nanotuble. Carbon 2006,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Conference Aberdeen,UK, 2006, July 16-21. (SCI)
22) Q. Liu, T. Wang, Q. Liu, B. Zhang, S. Liu, L. Wang, C. Liang, J. Qiu, Y. Cao.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carbon-metal Composite membrane with controlled porosity through Metal-Catalyzed Decomposition of Surrounding Matrix.The Third Conference of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July 19-21, 2006, Beijing,China.
23)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一种用于制备气体分离炭膜的新型聚合物材料, 第七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 西宁, 2005.p17-20.
24)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酰亚胺基炭分子筛膜的制备及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34-37.
25)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前驱体化学结构对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影响,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北京, 2005. p104.
26) 张兵,王同华,邱介山等,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及表征, 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上海复旦大学, 2005. p69-75.
27) 刘庆岭,王同华,张兵,等,新型/沸石纳米复合膜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与表征, 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 北京, 2005.p96-98.
28) 刘庆岭, 王同华, 刘勤华, 张兵, 邱介山, 曹义鸣. 新型C/TiO2 纳米复合膜制备及其气体分离性能研究. 第二届全国膜技术在冶金中应用研讨会. 南京, 2006年5月27~28日.
(2)教学改革论文
1) 教改论文《化工热力学课程中“教-学-用”三位一体关系的探讨与实践》张兵,沈国良,李素君,吴永红,闫金城,徐铁军,班玉凤《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6):218-220.
2) 教改论文《基于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化工类人才改革的探讨》张兵,吴永红,沈国良,朱静,孙明珠《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5-16.
3) 教改论文《石油加工生产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朱静,沈国良,赵文凯,孙明珠,班玉凤,张兵《化工高等教育》,2010,(05):17-19.
4) 教改论文《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培养低碳意识》胡志泉,张兵《学习月刊》,2010,(12):131
5) 教改论文《浅析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张兵,吴永红《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01):98-100
(3)专利申请
[1] 张兵, 吴永红, 刘红宇. 一种调控聚丙烯腈纳滤膜截留率的预氧化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048187.2
[2] 虞琦; 张兵; 徐铁军; 张航.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炭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1410127314.8
[3]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炭膜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010118376,授权日2012.05.23
[4] 张兵;吴永红;傅承碧;徐铁军. 一种2,4-二羟基二苯砜的合成精制方法, 申请号200910188206
[5] 张兵;吴永红;孟繁妍;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有序多孔炭膜的基质诱导法,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110330039.6,授权日2015.03.11
[6] 张兵;吴永红,朱静,孙明珠,于智学,石毅. 一种制备催化炭膜的共混热解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1815829
[7] 张兵, 吴永红, 石毅,赵丹丹, 党晓龙.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干预成膜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2012104962336
[8] 张兵, 王同华, 吴永红, 李琳. 一种用于调控炭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磁场装置, 授权号ZL 201220713366.X,授权日2013.06.12
[9]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一种气体分离膜渗透仪的改进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28,授权日2013.06.12
[10] 王同华,张兵,邱介山, 蹇锡高. 聚醚砜酮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51020079327,授权日2009.07.01

Ⅳ 高一的化学小论文

研衡滑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 ,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的学习活动。化学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 ,其内容有以下几方面来选择:1、探索性化学实验;2、选择具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3、选择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4、选择能体现研究过程的问题;5、选择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6、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宽戚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慎拦陵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 ,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 ,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 ,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 ,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 ,意见出现了分歧 ,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 :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浑浊 ;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 ,溶液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 ,品红不褪色 ,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 :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 ,方案不合理 ;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 ,显然也不合理 ;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 ,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 ,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 ,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 ,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 ,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 ,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 ,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 ,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 ,观察现象 ,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 ,反应速度大大加快 ,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家庭小实验没有给出药品、仪器、步骤、现象等 ,靠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教育理念贯穿于化学实验之中,增强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研究课题的质量;反之,研究性学习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在实验研究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养成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Ⅳ 浅谈轴类零件修复技术论文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2010-11-19 汽车维修工程 主要内容: 1.机械加工修复法; 2.修理尺寸法的计算; 3.焊接修复法:气焊、电弧焊、振动堆焊; 4.修复质量的评价与修复方法的选择。 汽车维修工程 第一节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简介汽车零件的损伤主要有变形、断裂、锈蚀和磨 损四类。对前三类损伤一般采用冷加工、热加工 或胶粘等方法修理禅租谨。 如一般零件变形可用冷压或热压校正后再进行 机械加工修理;轴类零件断裂可用镶套、焊接、 锻接等方法修理;气缸体水套出现裂纹可用焊、 铆或胶粘方法修理。 零件磨损是最常见的损伤。 汽车维修工程 用胶粘剂修复轴类零件, ③涂胶:用刮刀将胶粘剂涂塞干砂眼、气孔处,用刮刀压紧胶 层,使胶液完全接触铸件的砂眼、气孔的粘接界面。 ④固化:室温固化 (2) (2)附加柱塞法可以在铸件砂眼或气孔处,打一个适当的孔.然 后配一个销子,再用胶粘剂粘接。或者打孔后再攻螺纹,然后 配一个螺栓,再用胶粘剂粘接。 采用附加柱塞法修复铸件的砂眼或气孔缺陷时,所用的胶粘剂 为厌氧胶、密封胶等类型的胶粘剂。必须指出,不管是孔、螺 孔、圆柱销、螺栓的粘接接触界面.都需进行表面处理 汽车维修工程 一、汽车零件修复方法分类磨损零件:机械加工 堆焊、喷涂、电镀和化学镀等增补 变形零件:压力校正法 火焰校正法 损伤缺陷:焊接、钎焊、钳工机械加工 粘结修复法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零件修理特点批量小 余量小,精度难以型悔保证 工件硬度高 加工基准损伤,定位困难 注意点:定位基准与加工精度 轴类零件的圆角 表面粗糙度 汽车维修工程 三、机械加工修复法 1、修理尺寸法 定义: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除去零件的磨 定义 损部分,使零件具有规定的几何形状和新的 尺寸,并选用相应尺寸的零件与之配合轴和孔 修理尺寸的确定 汽车维修工程 图中dm和Dm为轴和孔的基本尺寸; dr和Dr为轴和孔磨损后的尺寸; dr1和Dr1为轴各孔用修理尺寸法修复后的第一级修 理尺寸; C为单侧加工余量; δmax为零件单侧最大磨损量 汽车维修工程 练习题已知汽车发动机曲轴主轴颈标准尺寸为 ?66.00,测得各主轴颈最大磨损部位的尺寸 分别为?65.50,?65.53,?65.45, ?65.48,?65.41,?65.40,?65.55, 假设单侧加工余量为0.05mm,磨损不均匀 系数为0.5 ,试求该曲轴修理尺寸,并确定 是几级维修级别。(以上所有轴颈尺寸单位 均为mm) 汽车维修工程 特点: 应用: 曲轴 延长了结构复杂以及较贵 重零件的寿命 凸轮轴 由于零件强度及结构的限制, 由于零件强度及结构的限制, 加工方法简单,修理质量 转向节主销孔 采用修理尺寸法贺基到最后一级时, 采用修理尺寸法到最后一级时气缸等 , 较高 修理尺寸标准化 标准化(增加了 零件就应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修理。 标准化 零件就应该采用其它方法进行修理。 零件的磨损量,加大了成 不同零件的修理级别由设计时确定 本) 过多的修理尺寸限制了备 件的种类,给备件选用带 来困难 汽车维修工程 采用修理尺寸法时,应把配合副中较贵重的 零件保留下来,规定修理尺寸,将另一个零 件换掉。如:气缸与活塞修理时,修理气缸,配以相应尺寸 的活塞。 曲轴轴颈与主轴承修配时,应修理主轴承轴颈, 再配以相应尺寸的轴承 汽车维修工程 2、附加零件修理法(镶套修理法) 定义:当轴和孔磨损过甚或加工到最后一级 修理尺寸后,在零件力学容许的条件下,可 以加工至较大尺寸,镶入一个套筒或衬套, 并加以固定 固定,然后加工至标准尺寸。 固定衬套与零件必须为过盈 过盈配合,使两者紧密结 过盈 合,从而满足传热和传递力的要求; 也可以用螺纹或者焊接的方法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应用: 应用: 气缸套、气门座圈、 气门导管、飞轮齿 圈、变速器轴承孔、 后桥和轮毂壳体中 滚动轴承的配合、 螺纹孔、端轴轴颈 等 注意点: 注意点配合形式:过盈 配合or其它固定 形式 配合部位的表面 粗糙度,应达到 规定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 3、零件的局部更换修理法 ---具有多个工作面的零件,由于各工作表面在使 用中磨损不一致,其他部分可使用,为防止浪费 定义:将零件磨损的部位去掉,按去掉部分 定义 的名义尺寸和几何形状制造新件,与其原件 余留部分焊接在一起,经最后加工恢复零件 原有性能 应用:可修复齿轮、花键 应用 汽车维修工程 特点: 应用: 可获得较高的修 理质量 节约贵重金属, 修复工艺较复杂 半轴,变速器第一轴 或第二轴齿轮,变速 器盖及轮毂等 汽车维修工程 4、转向和翻转修理法 定义:将磨损的零件转一定角度或翻面,用 定义 未磨损的部位代替磨损的部位 应用:键槽、螺栓孔、飞轮齿圈 应用 飞轮齿圈 特点:修理方法易行;修理成本低;但其应 特点 用受到结构的限制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机械加工修理法优点: 用料经济 工艺简便、质量好 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 命 适合于修复贵重零件 缺点: 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要 求高 对高硬度和交变载荷 的零件要保证其硬度 和强度 汽车维修工程 四、焊接修复法 可修复磨损量较大的零件,能增加零件的尺 寸,焊层厚度易控制 设备简单,修复成本低 定义:焊接修复法修复零件是借助于电弧或气 定义 体火焰产生的热量,将基体金属及焊丝金属 熔化和熔合,使焊丝金属填补在零件上,以 填补零件的磨损和恢复零件的完整。 汽车维修工程 焊接修复法 分类: 焊接按热源不同分为气焊、电焊。 根据熔剂层的不同又可分为:焊条电弧焊, 振动堆焊; 堆焊又可分为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埋 弧堆焊、电脉冲堆焊、等离子堆焊。 汽车维修工程 第二节 汽车零件修复质量评价与方法选择一、汽车零件修复质量的评价 汽车零件的修复质量可以用修复零件的工作 能力来表示,由耐用性指标评价。 取决于:修复层的结合强度 修复层的耐磨性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汽车维修工程 1、修复层的结合强度 按受力情况可分为: 抗拉、抗剪、抗扭转、抗剥离 检验方法: 敲击法、车削法、磨削及凿剔、喷砂法 喷涂和电镀层的结合强度较低,不适宜修复 齿轮齿面、滚动轴承的滚道和轴颈、其它耐 冲击的工作表面等。 汽车维修工程 二、汽车零件修复方法的选择 ---直接影响到汽车零件的修复成本和修复质量; 广义而言:研究在给定条件下能得到最好效 果的修复方法 遵循的原则: “技术上可行 质量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质量上可靠 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可行 质量上可靠 经济上合理 汽车维修工程 Thanks~ ? 汽车维修工程 1、气焊定义:利用可燃品乙炔气与氧混台燃烧的高 定义 温,将焊件和焊丝熔化,使焊缝弥合。这种 方法简单易行,还能使焊缝金属与基体金属 相近似 但生产效率低,焊件易变形。在汽 车修理中,一般用于铸铁、钢件和有色金属 的焊接。 汽车维修工程 2、焊条电弧焊定义:是利用电极与工件缝隙间产生的电弧 定义 热量,将焊缝和金属焊条熔化,将破缝弥合, 焊条既是填料又是电极。电焊生产效率高, 焊件变形小,但 焊缝机械性能和加工性 能比气焊差。 电焊常用于裂纹 破裂 裂纹、破裂 裂纹 破裂和 断裂等损伤零件的修复。 断裂 汽车维修工程 交流焊条电弧焊 交流焊条电弧焊 直流焊条电弧焊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3、埋弧焊又称熔剂层下焊接。焊丝是直径1.4~1.6毫 米的钢丝。将熔剂撒敷在焊道上,在熔剂下 面焊接。电弧不外露,熔剂能有效地阻止空 气侵入熔池,并有保温作用,可延缓熔池金 属的凝固。埋弧焊的优点是焊层致密 焊层致密,无裂 焊层致密 焊后变形较大,适 纹、气孔、夹碴等,但零件焊后变形较大 适 焊后变形较大 用于修理直径50毫米以上的轴类零件 毫米以上的轴类零件。 用于修理直径 毫米以上的轴类零件。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4、堆焊定义:在零件磨损的表面堆焊一层金属,然后 定义 进行加工,使零件恢复到原来尺寸的修理方法。 优点:焊层与基体熔合,结合强度高;可按零 优点 件需要选用适宜的焊条或焊丝,从而控制堆焊 层的化学成分。 缺点:零件焊后有较大的变形。 缺点 堆焊方法有手工堆焊和自动堆焊。 手工堆焊有电弧焊和氧-乙炔焊两种工艺。手工 堆焊设备简单,在汽车保修企业中应用广泛。 汽车维修工程 自动堆焊 是将零件装在堆焊机床上,一边转动,一边施 焊。常用的自动堆焊有振动堆焊、二氧化碳 保护焊和埋弧焊三种工艺,以振动堆焊应用 较为普遍。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5、振动堆焊振动堆焊:电源电压为14~18伏,电流为 130~170安。焊丝为直径1.4~1.6毫米的 高碳钢丝。 施焊时,焊丝尖端不断地振动,使电路断开 时产生自感电动势 自感电动势,熔化焊丝,进行堆焊。 自感电动势 特点:电压低、电弧热量不大、零件变形小, 特点 但焊层中气孔、夹碴、裂纹较多,降低了零 件的疲劳强度。 应用:适用于修理曲轴和各种轴销零件。 应用 汽车维修工程 焊条 汽车维修工程 6、二氧化碳保护焊在二氧化碳气体的笼罩下进行堆焊。由于二 氧化碳在电弧高温下能与熔池铁水中的碳反 应生成一氧化碳,有些一氧化碳气体自熔池 中逸出,来不及逸出的就成为焊层里的气孔, 因而影响堆焊质量。因此,为了减少气孔, 二氧化碳保护焊多采用含碳量低并有充足脱 氧剂的专用低碳锰硅合金钢焊丝,焊丝直径 为0.4~0.6毫米,堆焊层强度高、气孔少、 无裂纹,但硬度偏低。 此法适用于修理驾驶室、叶子板等薄板件。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六、电镀与刷镀修理法定义:是将金属工件浸入电解质的溶液中、 定义 并以工件为阴极通人直流电,通电后电解液 发生电解现象,使溶液中的金属析出,在镀 件表面覆盖了一层镀积物,这个过程叫电镀。 电镀除了能恢复零件尺寸 恢复零件尺寸外.还能改变零件 恢复零件尺寸 的机械性能。 在汽车修理中,常用的金属电镀有镀铬 镀 镀铬、镀 镀铬 镀铜3种。 镀铜 铁和镀铜 汽车维修工程 镀铬的电解液为铬酐(三氧化铬)、硫酸和水 的混合溶液。镀铬层具有高硬度、耐磨、耐 热、耐腐蚀、导热性好、摩擦系数小及基体 金属结合力强等优点,但镀层的限 多用于耐磨而损坏量又不大的零件和装饰, 以及防腐的零件:如活塞销、转向节主销, 凸轮轴、灯罩、门把手、轿车的装饰等。 汽车维修工程 镀铁的电镀液为氯化砸铁、水和盐酸的混台 溶液。 镀铁的特点是镀积的速度快,镀层厚,成本 低,原料丰富.对环境污染小 但由于镀层 的硬度与结台强度之间的矛盾未能很好解 决.故修复中只有少量应用。 汽车维修工程 镀铜的电解液为硫酸铜或氢氧化铜和碳酸钠 的混合液。镀铜常用于铜套、轴瓦、缸套及 轴类零件的外圆加大 汽车维修工程 刷镀叉称涂镀,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零件修复工艺。 它的特点是在不解体的条件下,不用镀槽而进行 的快速修复.可用于对轴、壳体、孔类,花键轴 槽,轴瓦瓦背、平面类及盲孔、深孔等各种零件 的修复。 刷镀机动灵活,可用于零件 的局部的修复,且镀 层均匀,光滑,致密,尺寸精度容易控制,修理 成本低,因此在修理行业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汽车维修工程 刷镀的基本原理刷镀的基本原理与槽镀相同。刷镀,顾名思 义就是利用刷子 似的镀笔在被镀 工件上来回摩擦 而进行电镀的 方法,其原理如图3-9所示。 汽车维修工程 零件作为阴极装在机床的卡盘上,石墨镀笔接阳极, 刷镀进用 外包吸入纤维的镀笔吸满镀液在工件上相对 运动,这时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 工件表面扩散,镀在工件表面形成镀层。镀笔刷到哪 里,哪里就形成镀层,直到达到所需厚度。 汽车维修工程 七、喷涂修理法此法是用高速气流将熔化的金属喷敷到零件的磨损 表面上,以恢复其原来尺寸。喷涂工艺有:电喷涂, 气体火焰喷涂,高频电喷涂,等离子喷涂以及爆炸 喷涂。 各种喷涂所形成的喷涂层系由金属小颗粒撞击堆砌 而成。每个小颗粒包有一层氧化膜,小颗粒之间以 及小颗粒与基体金属都仅仅是机械地挤结在一起, 没有熔合,因此一般喷涂层的本身强度和喷涂层同 基体的结合强度都不高 (1~4公斤/毫米2)。喷涂 层中含有10%左右的孔隙,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吸 附,却不利于承受冲击载荷和较大的接触应力。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1、电弧喷涂(简称电喷涂)以两根金属丝为电极等速向前送给,在其尖 端产生电弧,熔化的金属由压缩空气喷敷到 零件表面上。电喷涂的特点是成本低,质量 稳定可靠,适用于修复曲轴轴颈。 汽车维修工程 2、气体火焰喷涂气体火焰喷涂又称氧-乙炔喷涂 是用火焰熔化金属,由压缩空气喷敷到零件 表面。 所用设备主要由喷涂枪,氧气瓶和乙炔发行 器等组成。 汽车维修工程 3、等离子喷涂用等离子电弧熔化金属进行喷涂。一般是由气流将 金属粉末带入喷枪,经等离子电弧熔化喷敷到零件 表面。 等离子电弧温度高,能熔化电喷涂和气喷涂难以熔 化的金属或非金属粉末。等离子喷涂设备复杂,粉 末贵,用于喷涂需要高硬度或耐高温的零件。 此外,粉末火焰喷涂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 修理方法,喷涂时先以氧-乙炔火焰把零件表面加 热到 300℃左右,开始喷涂合金粉末,然后再用氧乙炔火焰加热使喷涂层再次熔化,以提高喷涂层与 基体的结合强度。 汽车维修工程 合金粉末种类很多,可根据零件工作条 件选用。如镍包铝或铝包镍粉末用于打 底,可提高结合强度;镍基合金粉末用 于抗磨损、抗腐蚀的零件;钴基合金粉 末则用于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合金粉 末中除金属元素外还含有硼、硅等强脱 氧剂,用以降低合金熔点,溶解氧化膜 形成熔渣及硬化喷涂层。 汽车维修工程 八、胶粘修理法用胶粘剂粘于磨损零件表面的方法。此法所 用设备和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可靠,成本低, 不会引起零件变形。胶粘剂的品种极多,修 理汽车零件多用环氧树脂胶,酚醛树脂胶和 氧化铜胶。 汽车维修工程 环氧树脂胶环氧树脂本身是热塑 性的,加入固化剂后 才有粘结作用。环氧 树脂胶加入铸铁粉、 石英粉、二硫化钼、 石墨粉、玻璃纤维等 填料可作为耐磨层修 补水泵轴等。 汽车维修工程 酚醛树脂酚醛树脂是由酚醛类在催化剂中 经统合而得到的一类树脂,可以 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环氧树脂混 合使用。 酚醛树脂在较高的粘接强度,耐 热性好,但其脆性较大,不耐冲击。汽车修理中常 用它来粘接制动蹄片及离合器摩擦片。 酚醛树脂与环氧树脂混合使用时,其用量为环氧树 脂的30%-40%,同时还要加增塑剂和填料,为了 加速固化,可加入5%-6%乙二胺,这样既改善了 耐热性,又提高了韧性。 汽车维修工程 氧化铜无机胶氧化铜无机胶粘剂是由氧化铜粉与无水磷酸 调合而成,特点是能耐高温,工作温度可达 600℃,用于粘补气缸体排气门附近的裂纹。 此外,70年代出现了一种厌氧胶,主要成分 为丙烯酸双酯,在空气中呈液态,隔绝空气 后迅速固化。这种胶使用方便,毒性低,粘接 强度高,韧性好,对零件表面除油程度要求 不高,宜于在装配线上使用。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目录轴的修复 圆角 螺纹 键槽 花键槽 裂纹与折断 弯曲 其它 汽车维修工程 轴的修复轴是最容易磨损或损坏的零件,常见的失效 形式、损伤特征、产生原因及维修方法见表 6—1 汽车维修工程 汽车维修工程 中心孔损坏修复前,首先除去孔内的油污和铁锈,检查 损坏情况,如果损坏不严重,用三角刮刀或 油石等进行修整;损坏严重时,应将轴安装 在车床上用中心钻加工修复,直至符合规定 的技术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 轴颈磨损(一)按规定尺寸修复 当轴颈磨损量小于0.5mm 时,可用机械加 工方法使轴颈恢复正确的几何形状,然后按 轴颈的实际尺寸选配新轴衬。这种用镶套方 法进行修复可避免变形,经常使用。 汽车维修工程 (二)用堆焊法修复 几乎所有的堆焊工艺都能用于轴颈的修复。 堆焊后不进行机械加工的,堆焊层厚度应保 持在1.5~2.0mm;若堆焊后仍需进行机械 加工的,堆焊层厚度应比轴颈名义尺寸大 2~3mm。 堆焊后应进行热处理退火。 汽车维修工程 (三)用电镀或喷涂修复 当轴颈磨损量在0.4mm 以下时,可用镀铬 修复,但成本较高,只适于重要的轴。为降 低成本,对于非重要的轴应用镀铁修复,用 低温镀铁效果很好,原材料便宜,成本低, 污染小,镀层厚度可达1.5mm,硬度较高。 磨损量不大的也可用喷涂修复。 汽车维修工程 (四)粘接修复 把磨损的轴颈车小1mm,然后用玻璃纤维 蘸上环氧树脂胶,一层一层地缠在轴颈上, 待固化后加工到规定的尺寸。 汽车维修工程 圆角圆角对轴的使用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在交变载荷 作用下,因轴颈之间突变部分的圆角被破坏或圆角 半径减小,易使轴折断。因此,圆角的修复不可忽 略。 圆角的磨伤可用细锉或车削、磨削修复。当圆角磨 损很大时,需要进行堆焊,然后退火车削到原尺寸。 圆角修复后,不允许留有划痕、擦伤或刀迹,圆角 半径也不许减小,否则会减弱轴的性能并导致轴的 损坏。 汽车维修工程 螺纹当轴表面上的螺纹碰伤,螺母不能拧入时, 可用圆板牙或车削修整。若螺纹滑牙或掉牙 时,可先把螺纹全部车削掉,然后进行堆焊, 再车削加工修复。 汽车维修工程 键槽当键槽只有小凹痕、毛刺和轻微磨损时,可 用细锉、油石或刮刀等进行修整。若键槽磨 损较大时,可扩大键槽或重新开槽,并配大 尺寸的键或阶梯键;也可在原槽位置上旋转 90°或180°重新按标准开槽。开槽前需先 把旧键槽用气焊或电焊填满。 汽车维修工程 花键槽 1.当键齿磨损不大时,先将花键部分退火, 进行局部加热,然后用钝錾子对准键齿中间, 手锤敲击,并沿键长移动,使键宽增加 0.5~1.0mm。花键被挤压后,劈成的槽可 用电焊焊补,最后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 2.低温镀铁。按照规定的工艺规程进行低 温镀铁,镀后进行磨削,符合技术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 3.堆焊法。一般采用纵向或横向施焊的自动堆焊。 纵向堆焊时,把清洗好的花键轴装到堆焊机床上, 机床不转动,将振动堆焊机头旋转90°,并将焊嘴 调整到与轴中心线成45°角的键齿侧面。焊丝伸出 端与工件表面的接触点应在键齿的节径上,由床头 向尾架方向施焊。横向施焊与一般轴类零件修复时 的自动堆焊相同。为保证堆焊质量,焊前应将工件 预热。 堆焊结束时,应在焊丝离开工件后再断电,以免产 生端面弧坑。 堆焊后要重新进行铣削或磨削,达到规定的技术要 求。 汽车维修工程 裂纹和折断轴出现裂纹后若不及时修复,就有折断的危险。对 受载不大或不重要的轴,当径向裂纹不超过轴直径 的10%时,可用焊补修复。焊补前,必须认真做好 清洁工作,并在裂纹处开坡口。焊补时,先在坡口 周围加热,然后再进行焊补。为消除内应力,焊后 需进行回火处理,最后通过机械加工满足尺寸要求。 对于轻微裂纹还可用粘接修复,先在裂纹处开槽, 然后用环氧树脂胶填补和粘接,待固化后进行机械 加工。 对轴上有深度超过轴直径10%的裂纹或角度超过 10°的扭转变形,且是受载很大或重要的轴,应予 以调换。 汽车维修工程 弯曲对弯曲量较小的轴,一般小于长度的8/1000,可 用冷校法进行校正。通常对普通的轴可在车床上校 正,也可用千斤顶或螺旋压力机进行校正。这些方 法的弯曲量能达到1m长是0.05~0.15mm,可满 足一般低速运行的机械设备要求。对要求较高、需 精确校正的轴,或弯曲量较大的轴,则用热校法进 行校正。通过加热,温度达500~550℃,然后待冷 却进行校正。加热时间根据轴的直径大小,弯曲量 和加热设备确定。热校后应使轴的加热处退火,达 到原来的力学性能和技术要求。 汽车维修工程 其它外圆锥面和圆锥孔磨损,均可用车削或磨削 加工到较小和较大尺寸,达到修配要求,另 外配相应的件;轴上销孔磨损了,也可铰大 一些,另配销子;轴上的扁头、方头及球面 磨损可用堆焊或加工修整几何形状;当轴的 一端损坏,可切削损坏的一段,再焊上一段 新的,并加工到要求的尺寸。

Ⅵ 求烟花爆竹专业毕业论文 谢谢啦

有哪位知道中国每年放鞭炮消耗的火药数量?转换成TNT当量。大家都来诂算一下!
中国花炮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低于200亿元人民币,国内销售50亿元人民币。按照行业内部的匡算,高档花炮(例如高空礼花弹)大约是50元一公斤毛重(出厂价就是那么低,这个行业利润高,猫腻多,吃水深),普通鞭炮10元一公斤毛重,每公斤毛重平均可折合TNT当量0.1公斤到0.2公斤。
于是,估计折合TNT当量在千万公斤到百万公斤质量数量级别。
具体请参阅;《爆破器材简易生产法》 张德耀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965年出版 215页,淡绿色封面。
求特殊符号组成的烟花~急啊!
报告首长:
如实汇报如下----
现在产生图案的烟花就几种方案;
最老土的是固定在地面的火药阵列,一起点燃或者预先编程,按照时间间隔点燃,小孩子都能理解。
要么就是在弹体内有纸张糊成的立体型腔,是按照你需要的图案布局的,这就是按照客户要求定制的过程,型腔内有粘枝衫结滚压的火药球,焰火升空后燃爆,燃烧发光的火药球可以在空间形成简单地图案,售价1000元一枚到3000元一枚,生产成本也就不到500元一个。
现在都一股脑学国外十年前的做法,采用可编程电子延时引信,因为模仿的厂家多了,早就不用原装专用芯片,就用通用单片机,引信部分成本从10元人民币起;在地面固定间隔的发射管,各个发射管的指向要经过试验,就是北京奥运烟花、新中国60周年国庆天安门烟花的点阵方式。这个炮管阵轮搭脊列和地面编程发射计算机的标准价格分别都是过百万元。对于普通客户,拥有2万元的粗糙系统就可以开张了。打一个字上去的最低消费是2万元,底价也是公开的,一枚集成电路控制定时烟花100元一枚到1000元一枚,打十个点上去就是1万元嘛,赚的是生产烟花、运输烟花、储存烟花、发射烟花特许权。大客户也不就是仅仅打几个字上去,尚有配套服务项目。
至于下一代烟花的图案产生方法是全新的体系,因为广州亚运会组委会保存了技术文件,有保密协议,不宜公开,国际上没有先例,你也下载不到相关消息,搜索不到一丝半毫内容。

666666666666666666

焰火是一个不道德、罪恶的产业:
花炮、焰火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与汽车尾气和煤炭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成分相似。鞭炮也就算了,也就是产生有害的氮、硫化合物;烟花的彩色发光物质燃烧,产生的才是更有毒的物质呀,例如鞭炮要产生特别的亮的白光、银光,除了加铝和镁,就要加稀土元素钛;产生彩色的光,有色金属少不了,重金属和稀土金属的焰色效果更好,例如锰、铬、镍、钒、钼、钨、铈(传统打火机的火石主要材料)。无烟烟花主要采用出现了一百多年的硝化纤维。 湖南省、江西省、国家科技部投入过亿元资金,研究出来的低污染烟花达不到R本小企业的水平。压缩空气冷发射(源于十五世纪、十六世纪)烟花、时间可编程可预置软件可设置集成电路延时电子点火引信(源于1940年)是国外在这个领域公开使用超过十年的工程技术。
转帖如下:http://..com/question/114520356.html?si=4
浏阳花炮厂的亮子浸泡在水中 再灌溉农作物 人吃了作物后 会有什么害处???
烟火药是花炮成品组成核心。
其成分包括:(1)氧化剂;(2)可燃物;(3)使火焰着色的物质;(4)粘合剂;(5)特种效应物质如笛音剂、含氯的有机物、防腐剂、防潮剂等。
名称的话,硝酸钡,硝酸钾,高氯酸钾,碳酸锶,氧化铜,氧化铋,冰晶石,硫化锑,桦皮漆片,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硫磺,红丹,铝渣,铝银粉,碳素粉,强力粉,钛粉,高钾笛音剂,军工硝,铝镁合金粉和其它腊渗药物材料。
各种有毒的物质全在里头了 ,我就是浏阳人,这事我清楚,花炮厂的化工原料都是有毒的东西 。
回答者: zenghuanwen
人家有钱,有权,你咋地???!!!!
这社会问题太多啦,
中国花炮产值超过100亿元,低于200亿元人民币,要养活一大批生产企业,有什么产业可以腾笼换鸟?
花炮管理部门、安监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院、医药、手术器械、殡仪馆等等靠这些吃饭,少不了这个行业。
这些人不放炮,就要干更危险的勾当,得让这些阶级敌人发泄、宣泄、释放对@@@@@@#######。
所以,存在就是合理!!!!!!!!
真正有效地解决方法,本人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尚未公开,以后你们会知道地,绝对是拍案叫绝!!!!!!!你们、他们都将乐此不彼!!!!!!!! 再不是逢年过节施放,而是天天热衷于此!!!!!!!

777777777777777777

请大家推介一种威力大的鞭炮
要过年了,本人喜欢放威力大的鞭炮,大家放过的鞭炮哪些威力比较大的,说出名字,谢谢大家!
去年春节,就有正式的新闻报道,强力烟花炮打穿了汽车铁门,把里面的人给结果了,当时连彩色照片都贴出来了。
你也够心狠的呀。
地面鞭炮要追求威力的就是钱、犯罪意识、量刑尺度的恶性膨胀而已。
没有啥可以夸耀的,恶俗的话就是没有技术含量,土财主思维的流露。
本人倒是有全球独创的介绍,在网络网站给贴了几次,最近分别用中文信件和英文信件,把澳门所有的赌场给轰炸了一遍,这些创意可以满足你的胃口,连美国阿拉斯加的老板也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绝不以身试法,就不在此讨论开拓新的商业空间的创业新点子啦。
从侧面回答你的提问:
倒是有类似于原子弹爆炸、氢弹爆炸、中子弹爆炸、脉冲弹爆炸的烟花,
是整个体系创新的一个小部分,当面向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创意人员介绍过了。
这可不是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能力范围,
你在2013年以前应该是不知道具体的详情,丝毫不了解实质内容。
这是争锋相对蔡国强谬论提出的原创。
期待历史的检验吧,有着比你引爆大当量花炮更加刺激地全新娱乐项目的出现,震撼全球,雷焦全人类。
为什么不能象林则徐禁烟那样禁掉烟花爆竹?
这个烟花爆竹除了污染环境(噪声、废气、垃圾),还有什么益处吗?为什么政府不取缔呢?
哎呀呀。这可是中国100亿元以上,200亿元以下的销售额,要养活多少人啊?
多少家庭以此为生?
你要抖狠?
扛上几袋军工硝炸翻“有关***”!
谁敢撼动%%%?
这可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文化积淀,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热衷于放炮的族群都有着暴力倾向,以此来和平地发泄总好过将刀架在@脖子上。
这就是领导的谋略!
懂了吧?
我国春节放鞭炮代表什么
自己掏钱,合法、和平地释放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实质上是暴力、流氓行为,不时误伤自己或他人。
权利集团借机用社会资源宣传自我。
那些花炮生产企业以创新为名目诈骗钱财。

Ⅶ 朋友们能我写一篇关于道路与桥梁的毕业论文吗5000字

索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及基本防腐处理措施
摘要:研究目的:索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桥型范围是悬索桥、斜拉桥、拱桥、
系杆拱桥等,索的构造也相应分为缆索、拉索及吊索等多种类型,根据桥梁索结构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应对其
提出了很高的防腐性能要求。
研究结论:索结构由于其优异的材料性能特点,在桥梁等多种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长期安全使
用,对索结构的防腐应采取综合工程措施。目前对构成索结构的材料采取的基本防腐处理措施主要为热浸镀
锌和环氧喷涂处理。
关键词:桥梁工程;索结构应用;腐蚀特点;防腐措施;热浸镀锌;环氧喷涂
随着我国桥梁建造水平的提高,在对桥梁与运输
服务的综合效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景观要求、与结
构使用寿命相一致的耐久性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悬索、斜拉等桥型结构的应用日趋普遍,对索
结构的防腐处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
1索结构在桥梁等工程中的应用特点
索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根
据索的应用部位、结构受力及变形特点,主要包括缆
索、拉索及吊索等多种类型,索的材料主要由钢丝束、
钢绞线、钢丝绳等柔性构件构成,同时部分有类似功能
要求的构件也可采用圆钢等(如小跨度吊桥的吊杆
等),索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主要应用桥型结构范围
是悬索桥、斜拉桥、拱桥、系杆拱桥等,其中包括悬索桥
的主缆索和吊索、斜拉桥的斜拉索、拱桥及系杆拱桥的
吊索、水平拉索(明索)等,对于一些桥梁结构的特殊
处理(包括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受力需要)及旧桥加固
等有时需采用体外索的处理形式,也属索结构在桥梁
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另外,也有一些诸如预应力锚索等也在包括桥梁
等很多工程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水电、高挡
墙路基、桥梁以及其它各种加固工程等应用十分广泛,
对保证工程安全、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有些严格从结构特点上判断不属于索结构,但从
防腐处理考虑则很多具有类似的技术要求。对不稳定
的岩(土)体采用预应力锚索体系进行整体加固已成
为目前基本选择和常规做法,工艺上也具备愈加成熟
的特点,在道路工程设计施工中也常常面临高路基工
程,从满足受力要求、节省工程量、节约占地需求、降低
工程投资、改善外观效果等方面考虑,自立互锚(或半
自立锚固)混凝土挡土墙也应用较多,山区地形条件
更是如此,桥梁工程中也有较多应用工程实例,以切实
保证结构安全及设计合理,如在万州长江二桥的锚碇
结构设计中,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为保证结构安全及有
效控制工程量,锚碇前端采用了预应力岩锚体系。
目前,从桥梁跨度、桥型构造特点、结构美观、施工
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索结构在桥梁工程中的应
用前景十分广泛,包括永久工程及临时工程等,尤其是
钢索的柔性结构特点对施工可以带来很大便利,而随
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用于索结构的主要材料钢丝、
钢绞线、钢丝绳等材料强度不断发展、规格系列越发齐
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设计计算分析水平及施工
操作水平也迅猛提高,以上各种条件变化为索结构在
桥梁工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腐
蚀条件及长期使用经验,对包括桥梁用各类索结构的
防腐处理引起工程界愈加高度的重视,成为衡量桥梁
工程设计施工质量、保证结构耐久性关键控制因素之
一,结合有关防腐处理研究部门及相关生产厂家的共
同努力,其防腐处理的工艺及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
高,除对索结构的基本材料钢丝、钢绞线等本身外表面
必须进行必要的防腐处理,通常采用热镀锌或环氧涂
层防护等处理措施,还需对成型后的缆索或索股等采
用其它防护处理措施,为切实保证其有效防护使用年
限要求、提高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条件提供良好保证。
对由平行钢丝或钢绞线构成的各种拉索、吊索等
构造,其成型规格尺寸通常不是很大,一般外表面采用
热挤PE进行防护,应在工厂进行专业化施工,同时PE
材料也具备较好的现场修补条件,热挤PE有单层或
双层构造,外层有多种色彩选择,可以满足防护及景观
效果等多方面要求;悬索桥主缆在成桥后需对其采取
综合防护处理,有较高技术要求;对于由钢丝绳构成的
索结构通常可采用涂装或油脂防护;此外,对索结构的
锚固与其它构造的衔接处理也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
列工艺改进措施。
2桥梁索结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索结构基本为体外构造,暴露于大气环境之
中,处于十分不利的腐蚀环境条件,因此,用于桥梁工
程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很高的防腐性能要求,不仅包括
索的自身防腐处理,对其与相关构造的衔接处理也需
予以高度重视,且在很多情况下成防腐薄弱环节及影
响结构安全的控制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
其耐蚀性要求,为确保结构整体安全创造有利条件。
在以往国内外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尽管针对索的防
护重要性有一定认识,通常也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护处
理措施,但由于受当时防护处理技术水平、认识水平及
重视程度不够的制约影响,因而由于对索的防护处理
不力、影响工程正常使用及需要进行返工处理的工程
实例很多,而进行相应事故的处理投资费用很高,且费
工费时,对正常交通一般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个别严重
的还会造成工程报废,所造成的影响及损失更大,从结
构特点及以往工程实例特点分析,其中斜拉桥出现的
问题更多一些,由此造成了很大的直接及间接损失,拱
桥的吊索也很容易发生类似问题。
针对悬索桥结构而言,对其主缆的防护历来十分
重视,通常除对材料本身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外,对成
型后的缆索外表面通常还会采取一系列其它防护处理
措施(结构封闭及涂装处理),使之缆索处于相对封闭
状态,同时主缆的受力特点也决定了其受力条件较为
均匀,应力幅度变化相对不大,两端连接锚头基本采用
工艺成熟的热铸锚工艺,材料性能匹配较好,通常不会
出现腐蚀局部薄弱环节,基于以上特点,悬索桥由于主
缆防护处理不利出现重大工程事故的不多,因而就主
缆防护存在一定的重视不够或认识不足之处,在较长
一段时间就此方面的技术发展进步相对不大,但并不
表明其缆索的的防护处理就不存在技术问题。由于大
跨度悬索桥对主缆索进行了封闭处理,进行相应检查
较为困难,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暴露出来,但近年
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以往修建的大跨度悬索桥主缆
索进行的相关检查(拆除外表面涂装及缠丝后)中发
现,其主缆钢丝的锈蚀现象较为严重和普遍,主要原因
是虽然对钢丝自身及缆索外表面进行了相关的防护处
理,但外表面防护处理仍难以完全避免外部水汽浸入,
防护涂层的龟裂及索鞍、索夹等防水薄弱环节的存在
是主要原因,而水汽一旦浸入则很难顺利排出,由此形
成主缆内部湿度很大,严重恶化了其腐蚀环境,造成钢
丝锈蚀,因而近年来除该改进缠丝材料构造及工艺、采
取进一步的封闭措施外,还考虑采用必要的除湿设备,
当然工程投资会有所增加,但考虑长期使用目的仍是
必要的。我国进行现代意义的大跨度悬索桥建设时间
不长,各桥梁工程对主缆也尚未进行相关检查,有些可
能出现的问题也尚未暴露出来,但借鉴国外经验,对主
缆防护采取各种加强措施仍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桥梁工程由于对索的防护处理不利造成较
大影响及损失的主要工程实例有:德国汉堡的Kohl-
brand Estruary桥,由于斜拉索腐蚀严重,建成的第三
年就更换了全部的斜拉索,耗资达6 000万美元,是原
来斜拉索造价的4倍;委内瑞拉的Maracibo桥,建于
1958~1960年间,受当时技术水平制约,其斜拉索没
有进行镀锌处理,采用一般的涂漆防护,经过不断的风
雨侵蚀,斜拉索锚头处的锚箱罩盖率先损坏,进而使得
斜拉索与上锚箱的接口处发生锈蚀,且相当一部分锈
蚀十分严重, 1979年发生个别斜拉索断裂,因此决定
对全桥斜拉索进行更换,全部进行镀锌处理,并采用了
含有铅质的酚醛树脂糊膏进行表面防护,且换索后拉
索根数增加一倍;我国广州海印大桥于1988年年底建
成, 1995年起陆续发生索股断裂及松断事故,调查表
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管道压浆工艺未能保证拉索顶部
灌注饱满,造成拉索直接与空气接触进而发生锈断,为
防止事故的进一步发生,被迫进行全桥换索工程,耗资
大量资金及时间; 2001年11月7日,宜宾南门大桥
(拱桥)倒塌,事故调查发现拉索已经发生严重生锈;
此外,国内外还有许多斜拉桥建成后陆续进行了局部
换索或其它处理。美国在1903年建世界上第一座现
代化长跨度悬索桥W illiamsburg桥,受当时技术水平
和造价制约,没有对钢丝进行镀锌处理而采用一般防
护,建成后仅7年就发现钢丝锈蚀断裂, 1922年对缆
索补缠镀锌钢丝,但1934年又发现主缆内有水从锚碇
处流出,虽陆续采取了多种处理方案,但都没有能够阻
止锈蚀发展, 1992年开始被迫进行为期3年的主缆维
护工作,耗资7 300万美元。
3索结构的腐蚀特点
索结构在桥梁工程的应用环境特点基本处于高空
之中,主要的腐蚀环境是大气环境腐蚀,在高纬度地
区,对悬索桥主缆索通常还要考虑到积雪对缆索的影
响。目前构成桥梁索结构的材料基本为高强度钢丝或
钢绞线组成,另外钢丝绳在悬索桥吊索中也有较多应
用,而钢绞线或钢丝绳也是由不同直径的钢丝在工厂
再加工而成,因此高强度钢丝是桥梁工程中索结构的
最基本材料,属冷拨碳素钢,包括强度等各项技术指标
不断取得提高,目前在不进行镀锌处理等条件下其标
准强度多为1 860MPa,而2 000MPa及以上标准是今
后的发展方向,且多采用低松弛系列,能够更好地适应
工程实际需要,同时,在对钢丝进行镀锌处理过程中,
钢丝表面会有一定损伤,因此镀锌钢丝(或钢丝绳)的
抗拉强度等有所降低,目前相关标准中通常采用
1 600~1 700MPa。
由于钢丝的含碳量较高,通常在0. 75% ~0. 85%
之间,因此塑性条件相对较差,在没有进行防护的条件
下其抗腐蚀性很差,造成钢丝自身腐蚀的主要原因包
括应力腐蚀及疲劳腐蚀:应力腐蚀是材料在一定环境
中由于外加或本身残余的应力,加之腐蚀的作用,导致
金属的早期破裂现象,金属的应力腐蚀破裂主要是对
应力腐蚀较为敏感的合金上发生,纯金属很少产生,合
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热处理对合金的应力腐蚀破
裂有很大影响,处于较高应力状态情况下,包括材料内
部各种残余应力、组织应力、焊接应力或工作应力在
内,且基本为拉应力影响,可以引起应力腐蚀破裂,防
止应力腐蚀破裂的主要方法是消除或减少其应力状
况,并且通过改变介质的腐蚀性(添加缓蚀剂),选用
耐应力腐蚀破裂的金属材料,从而避免相关腐蚀的出
现;疲劳腐蚀是钢铁在交变应力作用和腐蚀介质的共
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同时也是在桥梁工程
的索结构中发生较为普遍、概率较大的腐蚀现象,减少
疲劳腐蚀的主要方法是选择适应相关腐蚀环境的抗腐
蚀的材料,同时对材料表面进行镀锌、涂漆等方法减轻
疲劳腐蚀的作用。
桥梁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针对索结构的应用,从
保证其使用安全考虑通常都留有相对较大的安全系
数,不同的索结构及材料类型对相应的安全系数有具
体要求,尽管如此,各种索结构通常仍是在较高的应力
状态下工作的,虽然对于工作疲劳应当没有影响,但是
在高应力状态下,腐蚀介质和应力的相互发生作用,如
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护处理,其腐蚀是非常容易发
生的,腐蚀发生将会大大影响钢丝的受力性能,同时从
桥梁工程的构造特点考虑,索结构与其它构造的衔接
部位通常也是最易受腐蚀的薄弱的地方,同时悬索桥
的主缆索在锚碇范围是通过散索鞍后散开在锚室内进
行锚固,而锚碇为地下结构,无论采用何种锚碇构造,
锚室内的空气湿度通常都很大,对包括缆索及各种连
接构件的防腐都十分不利,目前,在锚碇洞室内通常还
需设置排水及除湿设备,以改善洞室内的腐蚀环境条
件。1967年12月,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和俄亥俄州之
间的俄亥俄大桥突然倒塌,事故调查的结果就是因为
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产生的裂缝所致。
4钢丝的热浸镀锌处理
热浸镀锌工艺在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
其是在各类索结构的防腐处理中应用更是极为普遍,
是目前对钢丝防腐处理的常规工艺方法,对钢丝进行
热浸镀锌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小索结构在制造、运输、架
设以及使用过程中的锈蚀,结合其它合理的防腐处理
措施,切实保障其耐蚀要求,进而为整个工程的安全长
期使用提供良好条件。热浸镀锌工艺已有较长的发展
历程,用于钢丝防护主要是随着现代悬索桥的建设而
得到发展并逐步扩大其应用范围,美国是世纪上建造
现代悬索桥最早的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在
悬索桥上使用主缆及吊索系统用镀锌钢丝,比如世界
闻名的金门大桥,而一些没有使用镀锌钢丝的桥梁多
因应力腐蚀或腐蚀疲劳而不得不后期进行换索加固。
热浸镀锌即是把钢铁浸入温度达440~465℃或
者更高温度的熔化锌中进行处理的过程,铁基体与熔
锌反应,形成铁-锌合金层覆盖在整个工件表面,镀锌
表面有一定的韧性,可耐很大的摩擦及冲击,同时与基
体有着良好的结合,钢丝热浸镀锌的基本工艺流程为:
除油→水洗→酸洗→水冲洗→熔剂处理→烘干→热镀
锌→后处理→收线→成品。热浸镀锌的镀层厚度通常
在50~250μm,对于钢丝要求其锌层重量控制在300
g/m2以上,同时对附着力按有关要求进行严格的检查
控制,镀锌质量保证主要的控制因素包括表面基材处
理效果、助熔方式、镀锌时间、引出方式、引出后的处理
(锌层均匀性及表面效果)等。
5环氧树脂涂层处理
5. 1基本材料特点及应用条件
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氯丙烷和双酚基丙烷在碱作用
下缩聚而成的高聚物,含有极性高而不易水解的脂肪
基和醚键,涂膜的耐化学性好,其结构是刚性的苯环和
柔性的烃链交替排列,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同时其固化
时体积收缩率低,可避免由于内应力的产生影响附着
力,由于环氧树脂属热固性树脂,其固化后形成的三维
交联的主体结构会导致其很少有分子键滑动,因而使
用中需增加其韧性指标,通常可采用胺类固化剂,有机
多元胺在常温条件下能与环氧树脂交联固化,所形成
的涂膜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及硬度指标,同时具有耐脂
肪烃溶剂性、耐稀酸(碱)性和耐盐水性,防腐性能十
分理想。
当需要防护处理的金属结构等处于较为特殊的使
用环境条件(如埋于地下土层当中等),根据其腐蚀特
点及对防腐材料的性能特点要求,可针对配方作进一
步改进以满足相关的使用要求。由于煤焦沥青含有环
烃结构,如酚或塞酚之类具有很好的抗腐蚀细菌功能,
同时具有很好的水下不渗透性,因此,在环氧树脂防腐
体系里加入煤焦沥青可使其具有一般环氧树脂所不具
有的特性,可以有效提高涂层在土壤中的抗水渗透性
及抗细菌腐蚀性能等,其涂料配方由环氧树脂、溶剂、
固化剂、填料等组成。
根据实际使用环境条件的不同,钢铁等金属材料
的腐蚀过程及腐蚀类型较为复杂多样,主要为化学腐
蚀及电化学腐蚀等,为保证其使用耐久性及结构安全,
必须进行防腐处理,对涂膜的基本质量要求包括涂膜
厚度的合理选择、附着力、耐皂化性能、化学耐久性、耐
冲击性等。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防护处理对工艺设备的
要求很高,其应用于桥梁等工程的防护处理在美国、日
本等国家发展起步较早,国内近年来也发展很快,由于
需进行专业化生产的特点,已有部分生产厂家引进了
必要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具备了相应的生产
能力。目前在桥梁等工程上应用最多的是环氧喷涂钢
绞线(简称SC钢绞线),由于工艺处理复杂,技术要求
高,因而其造价相对较高,但由于其优良的防腐性能条
件和技术优势使之具备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主要应
用于斜拉索、吊索、桥梁体外索加固、岩(土)体加固及
一些地下工程等对防腐性能要求很高的工程,也可用
于常规工程,用于桥梁等工程后防腐年限大幅度提高,
结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后期损
失,如斜拉桥曾较多地发生断索等工程事故需要进行
更换处理,其换索施工不仅对正常交通造成很大影响,
而且所需费用十分昂贵,各种损失巨大。
5. 2SC钢绞线主要技术特点
随着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在包括桥梁等许多工程
中日趋广泛的应用,特别是根据各类索结构的构造形
式、应用环境特征、腐蚀特点,同时考虑在保证工程整
体寿命及结构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其防腐效果及
耐久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防腐处理技术的相应
发展是其关键,为从根本上有效解决钢绞线的防腐耐
久性问题,环氧树脂涂层预应力钢绞线(英文名称Sur-
passCoa.t Strand,故简称SC钢绞线)技术得到了很快
的发展及应用,从涂装操作特点考虑属粉末涂装法,常
用的粉末涂装主要有流动浸渍法和静电喷涂法, SC钢
绞线系采用高压静电喷涂法将环氧树脂粉末喷射于钢
绞线各根钢丝上,然后加热熔融、固化、冷却,从而在组
成钢绞线的各根钢丝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环氧涂
膜,为实现这一目标,喷涂前需将钢绞线各根钢丝暂时
打散,喷涂后再将其复扭成型。
以前对钢绞线的防腐处理通常采用镀锌钢绞线、
外表面整体进行树脂填充及涂装环氧层、普通钢绞线
外侧设热挤PE防护层等处理方法,而SC钢绞线则是
对组成钢绞线的各根钢丝外表面都进行环氧涂膜处
理,要求环氧涂膜层有良好的致密性及厚度均匀,因此
称之为全涂装钢绞线。SC钢绞线系与其它防腐处理
类型的钢绞线的主要区别是由于所用的防腐材料与工
艺上的不同,从而造成其防腐效果及钢绞线机械性能
方面的较大差异,一般钢丝或钢绞线经镀锌处理后,由
于镀锌过程对钢丝表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损伤,因
而机械性能均有所下降,体现在设计中的影响主要是
强度指标需要降低,另外,镀锌钢绞线表面锌层被刮伤
后,刮伤处会产生阴极电化学反应,从而加快腐蚀的发
生,其它防腐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包括防
腐效果、物理特性变化、锚具要求、与混凝土的附着效
果、对施工操作的影响等方面, SC钢绞线主要技术特
点如下:
5.2.1对构成钢绞线的各根钢丝都进行了充分的表
面材质调整,各根钢丝一边旋转一边进行涂装处理,与
其它涂装法比较,其膜层厚度较薄(平均120 ~
180μm)且均匀,同时致密性好,耐磨性强,可靠性高,
具有良好的耐离子渗透、耐化学品、耐电压、耐紫外线
辐射、耐疲劳性能等基本特点,综合防腐效果十分理
想,应用前景广阔。
5.2.2与涂装前的普通钢绞线相比, SC钢绞线的强
度及柔软性没有降低,同时,由于涂装处理时的温度不
高,不会出现镀锌处理造成的强度损失较大的特点,其
强度指标与不涂装钢绞线基本没有区别,松弛率也可
保证,十分有利于设计施工控制。
5.2.3普通钢绞线即使出厂不久,局部仍易产生锈蚀
或浮锈,而在存放时间较长、保护措施不利条件下或由
于施工养护等方面的原因,极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腐蚀
现象,甚至导致报废,而SC钢绞线在制造时需在打散
情况下对各钢丝进行表面防腐处理,成型后不会出现
防腐蚀薄弱部位,不会发生锈蚀现象,合理的操作可充
分保证其涂膜质量。
涂装处理后的SC钢绞线较原基材外径变化很
小,目前所用的常规锚具、夹片仍可适用,无需另行采
用专用锚具,有利于方便施工、合理控制投资。
由于膜层厚度相对较薄, SC钢绞线的涂装材料用
量较少,有条件作到价格更为合理,现场施工通常不会
另行增加费用,目前主要在于出厂价格相对较高,其主
要原因在于对设备、技术及操作工艺要求很高等方面
因素,同时国内能够生产的厂家也有限,随着普及率的
不断提高及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改善,其价格也会相应
降低。
6结论
(1)索结构由于其优异的材料性能特点,在桥梁
等多种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设计施工技术
及材料工艺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工程建
设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大型工程建设中
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2)为保证制造质量及精度要求,降低现场工作
量及难度,进行工厂化生产制造是主要应用发展方向,
应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合理选择,包括合理的锚固连接
构造。
(3)根据材料自身及使用环境特点,为保证工程
长期安全使用,避免或减少各种损失,对索结构的防腐
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相应工程处理措施。
(4)对索结构的防腐应采取综合工程措施,随着
技术进步及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此方面已取得很
大发展。除对索体材料自身进行必要的镀锌、环氧喷
涂等措施外,对成型后的索体结构进行热挤PE及其
它防护处理措施,可取得良好防腐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悬索桥设计规范(报批稿)
[S].
[2]JTJ 027—96,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S].
[3]GB/T 21073—2007,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S].
[4]唐清华,郑史雄.斜拉桥与悬索桥的防腐[ J].四川建
筑, 2005(1): 125-126.

Ⅷ 在线等 食品包装 技术 材料相关的论文 要有参考文献的。给高分

食品包装材料卫生安全性研究概况
杨 阳,甘平胜,胡国媛,胡毅志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510080)
【综述】
[摘要] 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食品包装必须保证被包装食品的卫生安全,才能成为放心食品。
因为只有合格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和容器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从食品卫生检验工作者的
角度,谈谈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以帮助人们关注食品卫生安全.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
[关键词] 食品包装材料;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性评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卫
生问题,而食品包装材料作为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败局要手段
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从对餐饮具、食品包装的抽查结果看,
我们发现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食品包装与健康安全密切相关,并且存在问题较多较重,
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和卫生标准
1.1 食品包装材料的种类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用于制造
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有(1)塑料制品一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
料等系列化产品、塑料添加剂;(2)橡胶制品一天然橡胶、合成
橡胶、橡胶助剂等系列化产品;前3种有机物所用的助剂必须
符合GB~85一l99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
准》的要求;(3)食品容器内壁涂料一常温成膜涂料、高温固化
成膜等系列化涂漏枯肆料及助剂;(4)陶瓷器、搪瓷食具;(5)铝制品、
不锈钢食具容器、铁质食具容器、玻璃食具容器;(6)食品包装
用纸等系列化产品;(7)复合包装袋一复合薄膜、复合薄膜袋
等系列化产品。
1.2 食品包装材料的主要卫生指标
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蒸发残渣(乙酸、乙
醇、正己烷)、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残留毒素等。在食品
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中,均以各种液体来浸泡,然后测
定这些液体的有关成分的迁移量。溶剂的选择以食品容器、
包装材料接触食品的种类而定,按照不同物理状态下返轿,一般用
化学物质,如蒸馏水(代表中性食品)、4% 乙(醋)酸(代表酸
性食品)、8% ~60% 乙醇(代表含有酒精的食品)、正己烷(代
表油脂食品);浸泡后的蒸馏水溶剂中的高锰酸钾消耗量或叫
做耗氧量(代表向食品中迁移的总有机物质及不溶性物质的
量);脱色试验;其他根据易造成食品污染的砷、氟、重金属
(铅、镉、锑、锗、钴、铬、锌)、有机物单体残留物、裂解物(氯乙
烯、苯乙烯、酚类、丁腈胶、甲醛)、助剂、老化物等有害元素的
测定。蒸发残渣代表向食品中迁移的总可溶性及不溶性物质
的量,它反映食品包装袋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到液体时折出残
渣、重金属、荧光性物质、残留毒素的可能性。如果用这样的
食品包装承装食品,食品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食用
后毒素就会进人人体,长期沉积在内脏器官,引起慢性中毒。
特别是人体中过量的重金属会减弱人体免疫功能.损伤神经、
造血和生殖系统,尤其是对处于成长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
体和智力发育产生阻碍减缓甚至不可逆转的毒副作用。
1.3 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标准
在卫生标准上,分原材料和制品这两个方面。在原材料方
面的卫生标准,有GB9691《食品用聚乙烯树脂的卫生标准》、
GB96~(食品用聚苯乙烯树脂的卫生标准》和GB9693{食品用
聚丙烯树脂的卫生标准》。在这3个树脂标准中.聚乙烯和聚
丙烯用量最大,聚苯乙烯用量最少,而且会越来越少。另外,国
外除了这3个树脂标准外,还有聚酯(PET)、尼龙(PA)等其他
树脂的卫生标准。在这些原材料的卫生标准中,有重金属含量、
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脱色指标等规定,而国外的指标中,
还有醛含量,镉、砷、汞等重金属含量,酚和胺含量等规定。
在成型品方面的卫生标准,有GB%87{食品包装用聚乙
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
标准》、GB9689《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和
G~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前面3个成型品卫生标
准项目中,有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含量的具体
指标,而第四个《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中,又增加了二氨
基甲苯含量不得大于0.004 m L的指标。这是因为在食品
包装材料中,胶粘剂中的微量有害健康的物质,也会影响整个
体系的卫生性能,而且其中的二氨基甲苯是一种致癌物质,必
须严格控制。对成型品还要有相应的卫生标准,其目的就是
防止乱用和滥用添加剂,就是要更好地保障直接包装和接触
食品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卫生安全性能。
除了上述的卫生标准项目和指标外,我国的复合包装材
料标准中,还有一项残留溶剂不得大于10 m kg的规定,例
如GBIO0(~ 和GB10005,最近还增加了其中甲苯的残留量不
得大于3 m kg的内容。这是因近年来大家对包装材料的异
味和潜在毒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有关,所以,除了限定它的残留
量之外,随之而来的就发展了水性油墨和胶粘剂、醇溶性的油
墨和胶粘剂以及无溶剂胶粘剂等新产品,目的是想保障复合
材料具有更高的纯净、卫生和安全性能。为了控制食品容器
和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我国又制定了GB9685{食品容器、包
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在这个助剂的卫生标准中,规
定了添加剂、溶剂、胶粘剂等17个大类、58种具体物质的名称
和最高使用量,类似于FDA2l CFR&175.105和日本接着剂
“自主规定”,列出可以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辅助材料名称
清单及其最高用量,除此以外就不准使用。
1.4 食品包装材料中不得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
我国规定不得使用酚醛树脂用于制作食具、容器、生产管
道、输送带等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氯丁胶一般不得用于
制作食品用橡胶制品,氧化铅、六甲四胺、芳胺类、ot一巯基咪
唑啉、ot一巯醇基苯并噻唑(促进剂M)、二硫化二甲并噻唑(促
进剂DM)、乙苯一B一萘胺(防老剂J)、对苯二胺类、苯乙烯代
苯酚、防老剂124等不得在食品用橡胶制品中使用;我国规定
在食品工业中使用的橡胶制品的着色剂应是氧化铁、钛白粉。
因此在外观上规定用红、白两种色泽的橡胶为食品工业用,强
调黑色的橡胶制品为非食品工业用;容器内壁涂料不得使用
极毒或高毒的助剂。陶瓷器、搪瓷食具、金属、玻璃食具容器
原料不得使用有害金属,金属食具原料混有铅、镉等有害金属
或其他化学毒物,国内曾发生用镀锌铁皮容器制作饮料,饮后
发生食品中毒,国家规定白铁皮不准用于食品机械部分,食品
工业中应用的大部分为黑铁皮;在高档玻璃器皿中如高脚酒
杯往往添加铅化合物,这是玻璃器皿中较突出的卫生问题;不
得使用废旧回收纸作为制纸原料,因为废旧回收纸虽然经过
脱色只是将油墨颜料脱去,而铅、镉、多氯联苯等仍可留在纸
浆中;在食品包装用纸中严禁使用荧光增白剂,使用食品包装
级石蜡,注意玻璃纸软化剂问题,应符合GB11680—89(食品
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要求;复合薄膜食品包装袋采用聚氨酯
型粘合剂,带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在食品蒸煮时,会迁移
至食品中并水解生成具有致癌性的2,4一二氨基甲苯(TDA),
应符合GB9683—1988(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食品中的微
生物超标有的也是由于不合格的包装材料、容器引起的,尤其是
质量不卫生安全的纸包装用品、皮革、天然橡胶、木材等材料容
易造成食品尤其是液体食品发生霉菌(真菌)污染问题。
2 国外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管理方式
欧美发达国家食品包装安全管理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
共同点:
2.1 科学立法
首先,立法、执法、司法机构要权利分开,以确保立法决策
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公众参与性。美联邦和各州(法国是各
省)法律的基础是严格的、灵活的、科学的,联邦和各州法律都
规定,食品生产和包装行业有按法律义务生产安全食品的法
定责任。联邦政府、各州以及地方政府在用法律管理食品和
食品加工时,承担着互为补充、内部独立的职责。
2.2 执法公正
宪法赋予执法、立法、司法各自的职责,执法、立法、司法
机构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均承担责任。作为立法机构的国
会,要制定并颁布法令,确保食品安全;国会还授权执法分支
机构贯彻这些法令,这些执法分支机构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
法规来贯彻法令。当实施法规和方针引起争端时,司法机关
要做出公正的裁决。在美国,法律、法令及总统执行令形成了
一个完整体系,以确保对公众公开、透明。
2.3 五大原则
一般地说,食品包装安全体系遵循以下5大指导原则建
立:食品安全方面的法规决策以科学为基础;政府具有公正执
法的职责;只有安全健康的食品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制造商、
配送商、进口商及其他人要遵守以上原则,否则承担法律责
任;法律法规制定过程透明并向公众开放。
2.4 国际合作
在美国、法国的食品包装安全体系中,将国际合作和以科
学为基础的安全预防与风险分析作为国家食品安全方针和决
策的重要基础。这是长期以来美国、法国执行的食品安全方
针。在合作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如与世界食
品法典委员会CAC、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等合作,解决技术问题、紧急问题、食品安全事件等;另一
方面通过政府机构内专家的合作及向其他科学家的咨询或合
作,为法规制定者提供技术和科学方面的推荐方案;强调食品
病原菌的早期预警体系;授权制定法规的机构根据技术发展、
知识更新和保护消费者的需要修改法规和指南。
为了食品安全体系法令的有效实施,确保食品包装安全
具有很高的公众信任度,欧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
机构,如法国国家认证委员会、国家标签鉴定委员会CNLC、卫
生部、农业部、国家特产研究院;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美国食品安全和检验局(FSIS)、动植物健康检验局
(APHIS)、环境保护署(EPA)等机构组织,承担了保护消费者
安全、健康的首要职责。
3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管理的措施
3.1 加快食品包装的卫生标准与安全法规的修改制定工作
欧美发达国家是世界上制定食品包装安全法规的先驱,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完善的食品包装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食品包装材料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管理办
法》、《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方法》、《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
理办法》、《搪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等。由于一些食品包
装的卫生标准是上个世纪制定的,检测项目相对较少,对于许
多新产品由于缺乏相应的食品标准、相应的检测指标要求以
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使一些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基本材
料、黏合剂、油墨)中隐含的有害成分得不到控制。依据传统
工艺制造出来的食品包装物里面都会有添加剂成分,如抗氧
化剂、苯、甲苯等有害物质的溶剂,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制
造过程中挥发出去,但少量溶剂会残留在复合膜之间,随着时
间的推移,从膜表面渗透入食品,使之变质、变味、增加了食品
的不安全因素。在复合包装材料中,除了树脂、助剂外,还有
十分广泛使用的油墨和胶粘剂,目前还没有它单独的卫生标
准,也没有全国统一的产品标准,只有各个生产企业的《企业
标准》,这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并及时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3.2 加强食品包装材料包括其原材料的检验监督工作
加强对食品包装的检验监督。检验监督工作要做到关口
前移,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人市场,危害社会。保证食品的安
全质量,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卫生、安全、环保、方便、美观的食
品包装。
[参考文献]
[1]袁振华.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向食品迁移和安全评估[J].浙
江预防医学,1999,(11):29—31.
[2]和东芹.浅析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性影响[J].邯郸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4,17(1):41—44.
[3]GB9685—199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S].
[4]宋杰辰,朱强,于晓英,等.纸制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卫生标准的
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8):48—5O.

Ⅸ 求关于"沥青结合剂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论文

沥青结合剂
pitch binder

1 iqing jieheji 沥青结合剂(piteh binder)一种有机胶结 材料。它是煤焦油或石油经过燕馏处理或催化裂化提 取沸点不同的各种馏分后的残留物,是以芳香族和脂 肪族结构为主体的混合物,呈棕黑色,不溶于水,组成 和性能随原料来源、蒸馏方法和加工处理方法不同而 异.在耐火材料工业中作非水性结合剂,主要用作含碳 耐火材料的结合剂,既可单独作结合剂,又可与焦油或 酚醛树脂等配合作结合剂。 分类耐火材料工业用的沥青结合剂是按沥青软 化点来分。软化点小于的℃的,称低温沥青(又称软 沥青)结合剂;软化点60~135℃,称为中温沥青(又 称中软沥青)结合剂;软化点大于135℃,称为高温沥 青(又称硬沥青)结合剂。 化学组成沥青组成很复杂,通常是用不同溶剂 对沥青进行分离萃取把沥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化学物 理性质的“组分”。常用的溶剂有甲苯、二甲苯、乙醚、 酒精、丙酮、四抓化碳、毗吮、三抓甲烷、乙烷、氛仿、 喳琳等。不同的溶剂也可搭配使用。如用苯和石油醚搭 配作为溶剂时,把沥青分离为3种组分,分别为a、凡 y。而a组分(苯不溶物)又可分为两种组分:a;组分 一喳嗽和甲苯不溶物;a:组分一喳啡可溶而甲苯不溶 物。一般苯可溶组分的平均分子量小于500,其碳与氢 元素含量之比为C/H~0.6~1.25。苯不溶喳嗽可溶 组分平均分子量为300~2000,C/H一1.25~2。座琳 不溶物组分平均分子量大于9000,C/H<1.7。增加溶 剂的种类可相应增加组分的种类。表1为用不同溶剂 处理不同软化点(tp)的煤沥青(沥青:溶剂=1: 100)时,其不溶物的含量。 表1不同溶剂处理后的煤沥青中不溶物含皿(%) 韶针操停朱 沥青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C、H、S、N和0等。沥 青及其组分的元素组成特点是,碳含量高,而氢含量 低。a,组分的碳含量最高,说明它的芳香化结构最高, 这种组分和口:组分、夕组分一样,比原沥青含氧量高。 随着软化点的提高,无论是沥青中的碳含量,还是各组 分中的碳含量都有所增加。(表2) 表2不同软化点(tp)沥青的元素组成(%) 介甘喻 沥青的组分及元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沥青 的化学组成。但它们没能提供有关化合物的确切类型、 性质和含量,以及和碳原子相连的杂原子键的特性等。 根据对中温沥青的质谱分析结果可以揭示出沥青中所 含的化合物类型,见表3。而根据色谱分析可显示出沥 青在低分子区域的一系列化合物,如I一萤葱;I一嵌二蔡嵌苯;呱一二蔡品(并)苯;呱一晕苯;卜苯并 二蔡;班一苯并联笨撑硫;W一蕙;V一苯并萤葱;vI一晕苯等,其煤沥青的色谱图如图1所示。 表3中温沥青质谱分析结果 一耳 注:括号中数字为分子量。 一一…污 物理性能沥青无固定的熔化温度,因此用软化沥青的闪点为200一250℃;高温沥青的闪点为360一 点来表示其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沥青的主要物400℃。沥青的导热性不大,其热导率见表4。 理性能还有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润湿性等。沥青的 密度随软化点的升高而提高,(图2)沥青的密度又随:’“。厂一—一,一—丈二7刁 加热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图3)县}//} 沥青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呈指数关系,在19甲一f卿‘.““「//} 一二一止-----,·-、、-一爪一,、一侧}/} (1/丁)的线性关系式上有拐点出现,这是由于粘性流厉}//} 动的活化能条件改变的缘故。图4为不同软化点(曲线1·30卜//} 所标示出的数字)的沥青粘度与加热温度的关系。软化嗽厂一一谕一一,渝一一二甜 点为65一90acgh沥青在80一_1护“间为_塑性流动物软化点/℃ 质,高于此温度时转变为牛顿液体状态,其流动性取决-一’ 千姑彦一沥音中加入黝。$lI.如精醛、煤浦、甲茉、油图2沥青密度与软化点的关系 L24,,.表4沥,的热导率 典1.20卜_83℃~、‘、〔l软化点75℃甲笨不溶物含童21.8%的沥青 ,1·16卜,,、~~、、~I闪‘恤仄,,*11”·”一l“·口11‘。·。一‘。‘·二 侧165℃~、、福亡I热导家/W。(m。K)一11 0.0976 1 0.098 10.105已向刁0右8 却卜12L二1 .1 IJ一 150 220 260 300 340 370软化点160℃甲苯不溶物45.2写的沥裔 加热沮度/℃测定温度/℃’{68.8}168.。}:02.0 1 270。 ~__一二,,‘,,t、,_,..,、.,、一二一~热导率/W·(m·K)一勺0.1316 1 0.1546 1 0.1605 1 0 1697 图3不同软化点(曲线标出的)的沥青密度八、;叼一‘”、一‘“’一’‘一‘一l一‘一一}一’‘一”l一‘~’ 与加热沮度的关系 沥青的破化作耐火材料的结合剂,要求沥青中 甲80,·,·,~「‘一,护“,·,,,‘z~一J,,”礴~曰,,砚~一刁,~内 日1}固定碳越高越好,也即要求沥青中挥发分越少越好。固 260卜、__1今禅粉育‘甘麒仆甚的仕八书角扮捉图,‘据.苗. 只,。口、、(、、l化率(固定碳含蛋)与结合力的姜系。但沥,的礴钦率 米一!夕、、、、、l、___.____._.一一“一‘二‘一‘一 画价亏℃、、、、~、%~I主要取决于沥青中高分子芳香族组成分的含量。如果 解2。瑞犷一节赫一一命一一翁厂一瑞。用碳/氢比来表示芳香度,则碳化率(固定碳)与芳香 加热盆度/℃度的关系如图8所示,说明芳香度越大固定碳含童越 图4不同软化点(曲线所标出的)的沥青粘度高。 与加热温度的关系 30尸.一一.一一一一尸J工,洲 1400r~--~~-‘卜,,-----}}l丫l 1000卜、\}‘。卜--一一一门~一一一了下月一一 云6oor、65℃\洲83℃\,‘;。}宝4}」笋0 11 拐20。卜、、\、\<屯二i}舌}}丫}{ ,坛尸一,浩于==冬舟=早书共书=姗20卜一一一一朴八一丫乙+一一习一半一一一叫 。。。。。。。。。。‘v拐!l/0 1 11 加热妞度/℃}l/l}} 图5不同软化点(曲线上标出的)的沥青的表面__}/l}!I 张力与加热温度的关系阿{}1{ ~42 46 50 54 60 二our一一-一人尸一一一一一一一门 }\\{F.c/% _}\_、}图7沥青的固定碳(F,C)含盆与结合力的关系 ‘4U…\又} 里‘o0r助长{55厂一下一门.一丁,丁歹犷门 嫂}、。、否L一日}}}}。.2】l 哨}、侧11}峨/、}l 蜓60卜\!_}}1。击/!} !、}、。50卜-----朴-~--州卜‘‘‘份肉庵奋一一‘一-耘一~ }己\}之}}}声犷丫几‘。X空落协! }\、}肠}}}Z尸。}一,}} 知L)心}侧}}少/}}} 一}‘\\_}阿_}」Z}}} _L一一一一J--一丛己J 45t-一什于卜叶一一十-一十一一州 。·生402艺·3。。I/l{11 ’嫌麒厂c}/}}}}} 图6沥青润湿角(6)与加热温度的关系40卜曰一一一,二,一一丰‘一一井一一一一七一‘一习 .__.1.01.艺L41.6L82.。 l一甲胜劝骨(介76℃);2一高退沥青 ,,。,_、芳香度(c/H) 、‘p IOD峪声 176图8固定碳一芳香度相关图 和浇注料、转炉和电炉以及炉外精炼炉用的镁一碳砖、 铝镁碳砖、镁钙碳砖等的结合剂.使用时可根据条件不 同,有的可与焦油调配使用,有的可与酚醛树脂调配使 用。并可采用一些外加剂来改性以适合使用要求. 沥青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见图9,大约在240℃开 》卜召又… 口「一、、,户产产‘l 钵‘才 十1; 梢{方2! 子l_厂 1口行卜~~口~~叭自、.尸~~~~-厂{ 试{、l ’:匕_一__又 扫20白400占口08台叮) 温度,/( 图9煤沥青(1)和未垠烧沥青焦(2)的差热分析谱线 通一盈热曲线,B一质t报失邃度.C一失t曲线 始出现质量损失,随温度升高失重增加,在530℃达到 最大值,达到640℃后又迅速降低。差热曲线表明: 40。℃以下出现的吸热效应为沥青分解并逸出轻馏分 的效应。在530℃的放热峰为以稠环芳烃及其缩合物 的自由基为主缩聚反应。在640℃的放热反应为芳香 缩合物网状堆积层成长并脱氢效应,在此过程中芳香 高缩合物分子密集堆砌,结果形成半焦碳化。 沥青的碳化呈两种结构:一种是所谓的镶嵌结构, 另一种是所谓的流动结构.这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生是 由于不同的碳化机理造成的.沥青的碳化是经过液相 碳化。在碳化过程中、沥青先熔化,产生中间相小球体, 小球体不断长大和粗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互相熔合而 形成中间相.这种中间相是任意取向的各向异性的小 块(<1。阳)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镶嵌结构。如果 粗化后的中间相在一定条件下变形而产生某种程度的 择优取向,形成纤维状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流动结构。 沥青的组成对结构有影响,苯不溶而毗旋溶的沥青所 得到的碳多呈流动结构,而毗吮不溶的沥青所得到的 多呈多孔薄壁碳,其结构为细镶嵌结构. 应用用作高炉炉缸的碳砖、错一碳砖、铝一碳化 硅一碳砖、高炉出铁沟用的铝一碳化硅一碳质捣打料
......

中间包镁质干式料用结合剂的研究
Binders of magnesia based dry vibration mix for tundish

首先将电熔镁砂(≤0.088 mm)分别与低温结合剂(分别为沥青、蔗糖、石蜡、松香、酚醛树脂)和中温结合剂(分别为三聚磷酸钠、九水硅酸钠、六水氯化镁、硼酸、十水硼砂和硼酸盐玻璃)按95:5的质量比混练均匀,以120 MPa的压力干压成型为φ36 mm×36 mm的试样,分别在300℃2 h、1 000℃3 h、1 450℃3 h、1 500℃3 h和1 600℃3 h条件下热处理后测量其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以评价这些结合剂的结合性能和促烧结性能,并评价了其环保性;然后,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沥青-硼酸盐玻璃、松香-硼酸盐玻璃和酚醛树脂-硼酸盐玻璃3种复合结合剂按镁质干式料的配方制备成镁质干式料试样,分别在200℃2 h、1 100℃3 h和1 500℃3 h条件下热处理,测量试样热处理后的永久线变化率、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等常温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酚醛树脂、沥青和松香为结合剂时,镁质材料300℃2 h热处理后的耐压强度较高;而采用硼酸、十水硼砂和硼酸盐玻璃为结合剂时,镁质材料1 000℃3 h热处理后的耐压强度较高,硼酸和硼酸盐玻璃能明显促进镁质材料的高温烧结;使用5%松香-4%硼酸盐玻璃作为复合结合剂制备的镁质干式料具有较好的常温物理性能和环境友好性.

沥青粉相关用途如下:

磺化沥青粉含有磺酸基,水化作用很强,当吸附在页岩界面上时,可阻止页岩颗粒的水化分散起到防塌作用。同时,不溶于水的部分又能填充孔喉和裂缝起到封堵作用,并可覆盖在页岩界面,改善泥饼质量;磺化沥青在钻井液中还起润滑和降低高温高压滤失量的作用,是一种堵漏、防塌、润滑、减阻、抑制等多功能的有机钻井液处理剂。推荐加量1-4%。

超高温沥青粉(镁碳砖特种沥青结合剂)主要用于耐火材料中的补炉剂和镁碳砖中的固体结合剂。

Ⅹ 急求<关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由上例可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 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 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 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 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4.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减少污染源。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2)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内密如树林的矮烟囱,是煤烟粉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采取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的方法,即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煤烟的一项重要措施。

(3)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改变燃料构成:实行自煤向燃气的转换,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烟尘的污染。

(5)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大气污染的危害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做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和环境”。

由地表至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的大气层,一般可认为是由干燥、清洁的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三部分组成的。干燥、清洁的空气的组成是基本不变的,水蒸气的含量因时因地变化,各种杂质(如粉尘、烟、有害气体等)则因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其种类还是含量,变动都很大,甚至导致大气污染。

导致大气污染的自然因素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自然现象。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机能,各种自然现象一般多能自动协调生态系统的动平衡关系。

人类活动包括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而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首先是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过程;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等。其中燃料燃烧(包括煤、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全部污染物的70%;工业生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20%;机动车产生的空气污染物约占10%。

这些空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液体粒子在空气介质中的悬浮体,如粉尘、烟、飞灰、液滴、轻雾、黑烟、雾等。气态污染物大体有五个方面,以二氧化硫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卤素化合物等。

这些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和皮肤接触三条途径侵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吸入为最多,最危险。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多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在高浓度污染物的突然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例如,1952年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烟雾”事件,四天内就死了四千多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甚至会引起肺癌。除此之外,空气污染物对植物、动物、农作物、器物(建筑物、器具等)、气候等都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抑制,生长不良,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的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这与大气污染是有密切关系的。

各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煤烟
引起支气管炎等。如果煤烟中附有各种工业粉尘(如金属颗粒),则可引起相应的尘肺等疾病。

硫酸烟雾
对皮肤、眼结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强烈刺激和损害。严重患者如并发胃穿孔、声带水肿、狭窄、心力衷竭或胃脏刺激症状均有生命危险。


略超大气污染允许深度以上时,可引起红血球碍害等慢性中毒症状,高浓度时可引起强烈的急性中毒症状。

二氧化硫
浓度为1-5ppm时可闻到嗅味,5ppm长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征是对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坏疽;对粘膜、神经系统以及造血系统均有损害,吸入高浓度氧化氮时可出现窒息现象。

一氧化碳
对血液中的血色素亲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严重缺氧症状即煤气中毒。约100ppm时就可使人感到头痛和疲劳。

臭氧
其影响较复杂,轻病表现肺活量少,重病为支气管炎等。

硫化氢
浓度为100ppm吸入2-15分钟可使人嗅觉疲劳,高浓度时可引起全身碍害而死亡。

氰化物
轻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可使意识逐渐昏,虽直性痉挛,血压下降,迅速发生呼吸障碍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后遗症为头痛,失语症、癫痫发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结膜充血、气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肠道或皮肤侵入人体,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以及皮肤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虚脱等而死亡。


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粘膜对人体发生中毒作用。当空气中氯的浓度达0.04~0.06毫克/升时,30~60分钟即可致严重中毒,如空气中氯的浓度达3毫克/升时,则可引起肺内化学性烧伤而迅速死亡。

阅读全文

与酚醛树脂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龙头净水器能除水垢 浏览:698
家里如何提取纯净水 浏览:534
曼牌空气滤芯怎么拆卸 浏览:511
汽油滤芯什么是内置式和外置式 浏览:32
成都40寸滤芯哪里有 浏览:924
净水机怎么拆鹅颈 浏览:786
半透膜公式 浏览:114
自己家净水机滤芯多少钱 浏览:377
污水处理是否用甲醇 浏览:181
污水处理厂水泥的压力是多少 浏览:259
起亚智跑空气滤芯在哪里换 浏览:46
离子交换系统再生步骤 浏览:408
沙缸过滤器加药 浏览:272
饮水机洗完后忘记断电怎么办 浏览:2
销售餐饮油烟净化器需要多少钱 浏览:244
软水机离子交换树脂 浏览:575
树脂工艺品收藏 浏览:682
漯河松江区污水处理厂环评 浏览:974
怎么打开家用污水提升器盖子 浏览:596
腹透增加超滤 浏览: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