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锭子油和白油的区别
两种都属于工业润滑油。
锭子油主要用于棉纺等锭子的机械油。高度精制的轻改枯唤质润滑油,相当于20号机械油,专用锭子油为13号机械油(标准:SH/T 0017-90)。可由石油馏分制得,或用合成方法制成。有很低的凝固点和良好的润滑性能。除供锭子用外,还可用作特殊系统的液压油以及冷冻机(以氨或二氧二硫为冷冻剂)的润滑油。
适用于纺织机、精纺锭子、自动化机床的主轴及轻负荷液压循环系统,轻载高速工业纺织轴承、工业循环系统等。
工业级白油用途:用于化纤合纤等工业,作纺织时的润滑剂、溶剂和冷却剂,可使纤维与织物柔软光亮。还可作为合成树脂和塑料加工等工业中的湿润剂溶剂及润滑败侍
剂等。也适用于纺织机械、精密仪器的润滑以及压缩机密封用油。化妆品级白油,适用于做化妆品工业原料,制做发乳、发油、唇膏、护肤脂等,也用于食品、农
药。食品(医药)级白油适用于食品上光、防粘、消泡、密封、抛光和食品机械,延长酒、醋、水果、蔬菜或罐头的储存期,以及用作润滑性泻药、药膏和药剂的基
础油,药片、药丸的脱模剂,手术器械、制药机械的防腐润滑等。辅助脱模;增加产品亮度,橡胶上用的多,还可在冲压模具中作为润核凯滑油。
『贰』 PA6尼龙粉末能回收再生造粒吗
再生颗粒是指PA6原料做出来的瑕疵制品,通过破碎再造粒。就是再生颗粒。
『叁』 找查专利号2014.10391756-3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发明专利
(10 )授权公告号
( 45 )授权公告日
( 21 )申请号 201410391756 .3
( 22 )申请日 2014 .08 .11
( 65 )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163522 A
( 43 )申请公布日 2014 .11 .26
(73 )专利权人 郭聪
地址 341600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嘉定镇
胜利路48号地税局
(72 )发明人 郭聪
(74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代理人 王志强
( 51 )Int .Cl .
C02F 9/04( 2006 .01 )
C02F 103/16( 2006 .01 )
审查员 沈璐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
(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
处理化学镀镍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处理方法
将化学镀镍后废水集中排放到废水池,经过沉淀
后,上层清液通过提升泵将清液输送到pH调节
池,在pH调节池中加入pH调节剂,将清液的pH值
调节到5-6,然后将调节pH值后的清液依次通入
两个去镍树脂柱中,经过两次去镍之后,使得清
液中的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最后去掉清液
中的其他离子,在废水清液调节pH后,直接进行
去离子处理,不需要萃取、分离和氧化过程,本方
法工艺步骤简单,可以极大的提高废水的处理效
率,并节省实施成本,并且首先进行去镍处理,处
理后的清液中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避免镍
离子浓度过高导致后续步骤中去磷、去COD、去氨
氮效果收到影响。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4163522 B
2016.09.07
CN 104163522 B
1 .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如下步骤:
a .沉淀:化学镀镍废水集中排放到废水池,经过沉淀后,上层清液通过提升泵将清液输
送到pH调节池;
b .调节pH:在pH调节池中加入pH调节剂,将清液的pH值调节到5-6,所述pH调节剂为20%
的浓硫酸;
c .去有机物:将调节pH值后的清液首先通入去有机物树脂柱中,去除化学镀镍废水中
的有机物;
d .去镍:将去有机物后的清液依次通入两个去镍树脂柱中,经过两次去镍之后,使得清
液中的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
e .第一次去氨氮:除镍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一次去氨氮;
f .第一次去COD:第一次去氨氮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COD树脂柱中,进行第一次去COD;
g .去磷:第一次去COD后的清液进入去磷树脂柱,进行去磷处理,去磷处理后的清液中,
磷离子含量小于0 .5mg/L;
h .第二次去氨氮:去磷的清液进入第二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氨氮,第二次去氨
氮之后的清液中,氨氮的含量小于8mg/L;
i .第二次去COD:第二次去氨氮后的清液进入第二去COD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COD处
理,第二次去COD处理后的清液中COD含量小于50mg/L ,第二次去COD的清液可以直接排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镍树
脂柱型号为N932,去磷树脂柱型号为J-23;去COD树脂柱型号为C-15,去氨氮树脂柱型号为
T-4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d、e、
f、g、h步骤中处理过的树脂柱经过洗脱后可以重新使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镍树
脂柱采用4%的硫酸进行洗脱。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磷树
脂柱采用3%的氢氧化钠进行洗脱。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COD
以及去氨氮的树脂柱采用4%的盐酸进行洗脱。
权利要求书1/1 页
2
CN 104163522 B
一种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处理化学镀镍产生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化学镀镍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处理工艺出现,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深入到化
学工业,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各个部门,然而,化学镀镍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镍、高浓
度的COD、氨氮、亚磷酸盐以及次磷酸盐;这种高浓度含量的废水的排放,不仅污染水体,危
害人体健康,同时也是资源的浪费。由于化学镀镍废液中成分比较复杂,废液的处理比较困
难,成本比较高,目前国内还没有特别完善的处理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引起总磷超标的亚
磷酸根、次磷酸根和COD、氨氮超标的络合物,缓冲剂等有机物,目前,化学镀镍废水的处理
和回收有各种方法,如:化学沉淀法、电解还原法、离子交换法、化学还原法和催化还原法
等,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达不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0003] 现有技术中采用树脂柱脱离自的方法,多采用先挑pH值、萃取、分离、氧化等步骤,
这种方法工艺步骤繁琐、需用时间较长,并且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上述处理化学镀镍废水工艺步骤繁琐、用时较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废
水处理方法不需要萃取、分离、氧化,工艺步骤简单,需用的时间较短,可以极大的提高废水
的处理效率,并节省实施成本。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处理化学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包括如
下步骤:
[0006] a .沉淀:化学镀镍废水集中排放到废水池,经过沉淀后,上层清液通过提升泵将清
液输送到pH调节池;
[0007] b .调节pH:在pH调节池中加入pH调节剂,将清液的pH值调节到5-6;
[0008] c .去有机物:将调节PH值后的清液首先通入去有机物树脂柱中,去除化学镀镍废
水中的有机物;
[0009] d .去镍:将去有机物后的清液依次通入两个去镍树脂柱中,经过两次去镍之后,使
得清液中的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
[0010] e .第一次去氨氮:除镍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一次去氨氮;
[0011] f .第一次去COD:第一次去氨氮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COD树脂柱中,进行第一次去
COD;
[0012] g .去磷:第一次去COD后的清液进入去磷树脂柱,进行去磷处理,去磷处理后的清
液中,磷离子含量小于0 .5mg/L;
[0013] h .第二次去氨氮:去磷后的清液进入第二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氨氮,第二
次去氨氮之后的清液中,氨氮的含量小于8mg/L;
[0014] i .第二次去COD:第二次去氨氮的清液进入第二去COD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COD处
说明书1/3 页
3
CN 104163522 B
理,第二次去COD处理后的清液中COD含量小于50mg/L ,第二次去COD的清液可以直接排放。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去镍树脂柱型号为N932,去磷树脂柱型号为J-23;去COD树脂柱型
号为C-15,去氨氮树脂柱型号为T-45。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的pH调节剂为20%的浓硫酸。
[0017] 进一步的,所述c、d、e、f、g、h步骤中处理过的树脂柱经过洗脱后可以重新使用。
[0018] 进一步的,所述去镍树脂柱采用4%的硫酸进行洗脱。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去磷树脂柱采用3%的氢氧化钠进行洗脱。
[0020] 进一步的,所述去COD以及去氨氮的树脂柱采用4%的盐酸进行洗脱。
[0021] 本发明有益效果:
[0022] 1 .本发明提出的工艺方法,在废水清液调节pH后,直接进行去离子处理,不需要萃
取、分离和氧化过程,本方法工艺步骤简单,需用的时间较短,可以极大的提高废水的处理
效率,并节省实施成本。
[0023] 2 .本方法中首先进行去镍处理,处理后的清液中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避免镍
离子浓度过高导致后续步骤中去磷、去COD、去氨氮效果收到影响。
[0024] 3 .去镍树脂柱采用4%的硫酸进行洗脱,去磷树脂柱采用3%的氢氧化钠进行洗脱,
去COD以及去氨氮的树脂柱采用4%的盐酸进行洗脱,树脂柱可以经过洗脱后循环使用,进一
步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现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7] 本发明提出一种处理化学化学镀镍废水的工艺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8] a .沉淀:化学镀镍废水集中排放到废水池,经过沉淀后,上层清液通过提升泵将清
液输送到pH调节池;
[0029] b .调节pH:在pH调节池中加入pH调节剂,将清液的pH值调节到5-6;
[0030] c .去有机物:将调节PH值后的清液首先通入去有机物树脂柱中,去除化学镀镍废
水中的有机物;
[0031] d .去镍:将去有机物后的清液依次通入两个去镍树脂柱中,经过两次去镍之后,使
得清液中的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
[0032] e .第一次去氨氮:除镍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一次去氨氮;
[0033] f .第一次去COD:第一次去氨氮后的清液进入第一去COD树脂柱中,进行第一次去
COD;
[0034] g .去磷:第一次去COD后的清液进入去磷树脂柱,进行去磷处理,去磷处理后的清
液中,磷离子含量小于0 .5mg/L;
[0035] h .第二次去氨氮:去磷后的清液进入第二去氨氮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氨氮,第二
次去氨氮之后的清液中,氨氮的含量小于8mg/L;
[0036] i .第二次去COD:第二次去氨氮后的清液进入第二去COD树脂柱,进行第二次去COD
说明书2/3 页
4
CN 104163522 B
处理,第二次去COD处理后的清液中COD含量小于50mg/L ,第二次去COD的清液可以直接排
放。
[0037] 进一步的,所述去镍树脂柱型号为N932,去磷树脂柱型号为J-23;去COD树脂柱型
号为C-15,去氨氮树脂柱型号为T-45。
[003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的pH调节剂为20%的浓硫酸。
[0039] 进一步的,所述c、d、e、f、g、h步骤中处理过的树脂柱经过洗脱后可以重新使用。
[0040] 进一步的,所述去镍树脂柱采用4%的硫酸进行洗脱。
[0041] 进一步的,所述去磷树脂柱采用3%的氢氧化钠进行洗脱。
[0042] 进一步的,所述去COD以及去氨氮的树脂柱采用4%的盐酸进行洗脱。
[0043]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镀铬废水进入废水池,通过pH调节剂将废水池
中的清液pH值调节到5-6,最好是pH值达到5 .5,再通过第二提升泵将pH调节池中的清液输
送到去离子部分,应首先进行去镍离子,第二提升泵的输出端连接去镍树脂柱的顶部,利用
重力使清液向下自然下落,其他树脂柱采用同样的原理,去镍树脂柱有两个,清液应依次经
过两个串联的去镍树脂柱,使得处理后的清液中镍离子含量低于0 .1mg/L,避免镍离子浓度
过高导致后续步骤中去磷、去COD、去氨氮效果收到影响,同时达到直接排放要求中镍离子
的含量。
[0044] 表一为废水处理前后各项测试指标标准。
[0045] 去镍离子后的清液再依次经过去氨氮树脂柱、去COD树脂柱、去氨氮树脂柱、去磷
树脂柱、去COD树脂柱,使得氨氮、COD、氨氮和镍离子的含量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说明书3/3 页
5
CN 104163522 B
图1
说明书附图1/1 页
6
CN 104163522 B
『肆』 天然橡胶产品代号的种类
1 天然橡胶按制造工艺和外形的不同,分为烟片胶、颗粒胶、绉片胶和乳胶等。但市场上以烟片胶和颗粒胶为主。烟片胶是经凝固、干燥、烟熏等工艺而制得,我国进口的天然橡胶多为烟片胶;颗粒胶则是经凝固、造粒、干燥等工艺而制得,我国国产的天然橡胶基本上为颗粒胶,也称标准胶。烟片胶一般按外形来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共六级,达不到五级的则列为等外胶;颗粒胶则一般按国际上统一的理化效能、指标来分级,这些理化性能包括杂质含量、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氮含量、挥发物含绝型量、灰分含量及色泽指数等七项。其中以杂质含量为主导性指标,依杂质之多少分为5L、5、10、20及50等共五个级别。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合约的交割等级为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和进口烟片胶RSS3,其中国产一级标准胶SCR5通常也称为5号标准胶,执行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的天然橡胶GB8081~8090-87版本的各项品质指标。进口烟片胶RSS3执行国际橡胶品质与包装会议确定的“天然橡胶等级的品质与包装国际标准”(绿皮书)(1979年版)。
2 Acia0001 接枝天然橡胶的热降解过程及动力学研究
利用TG-DTG方法研究了天然橡胶接枝MMA和St共聚物的热降解过程的动力学.发现天然橡胶的热降解是一步反应,接枝天然橡胶的热降解过程是分步进行的,随着St含量的增多,接枝天然橡胶的热降解温度和反应活化能越来越高,NR-g-St的热降解温度和反应活化能均高于天然橡胶,而NR-g-MMA的热降解温度和反应活化能均低于天然橡胶.
ACia0002 氯化天然橡胶的结构与氯化机理
介绍了有关氯化天然橡胶的氯化机理和结构,以及氯化天然橡胶降解机理及稳定性,并对有关工作的发展动向进行了综述。
ACia0003 关于天然胶乳替代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ACia0004 稀土PMMA包裹硅铝氧烷凝胶填充天然橡胶的抗疲劳作用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水玻璃、硝酸铝和α-甲基丙烯酸形成的硅铝氧烷溶胶进行包裹,得到PMMA包裹的硅铝氧烷凝毅然,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用稀土离子进行掺杂,得到的稀土掺杂PMMA微囊粉末填充到天然橡胶之中,经力学性能分析市场杨氏模量普遍提高,抗疲劳效果显著,一万次伸张疲劳后,拉伸强度的保持率比参照样品提高两倍以上。 --
ACia0005 聚1,2-亚丙基碳酸酯/天然橡胶共混弹性:Ⅰ.配方设计
用正交法对新型二氧化碳共碳物1,2-亚丙基碳酸酯(PPC)和天然橡胶(NR)共混弹性体进行了初步的配方设计,筛选出优化配方。含30phr PPC,70phr天然橡胶的共混弹性体拉伸强度为18.9MPa,扯断伸长率为755%。
ACia0006 天然胶乳的挥发脂肪酸值与电导率关系的探索
通过改变挥发脂肪酸含量、无机盐浓度、外界温度,探索天然胶乳的挥发脂肪酸值与电导率的关系。
ACia0007 用电激法调节胶浆的粘合性能和内聚性能
介绍了以氯化天然橡胶XHK和2-甲基-5-乙烯基吡啶与丁二烯的共聚物CKMBN-15为基础的胶浆在外面恒定电场(BNEN)刺激下的制备工艺。
ACia0008 模压温度对天然橡胶与金属的胶接强度的影响
用半有效硫黄硫化天然橡胶硫化胶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模压温度对胶接接头剥离强度的影响,发现模压温度较高时,剥离力也较大。
ACia0009 抗蠕变天然橡胶支座
蠕变现象在橡胶工其他高聚物中屡见不物宏悔鲜,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蠕变现象,保证产品尺寸的稳定性,往往在橡胶制罩正品中加入骨架材料,骨架材料同时也起着增强作用。文中主要侧重于从配方上对天然橡胶支座用的胶料进行抗蠕变研究,通过不同的配方设计,研究胶料的抗里面变性能,描述橡胶拉伸蠕变和压缩蠕变的试验过程,并对蠕变试验数据利用外推法加以分析处理,从而预测15年后的里面变值。
ACia0010 氯化天然橡胶的研究进展
回顾和阐述了氯化天然橡胶的历史,发展概况,应用和研究现状,并对基结构及溶液法和胶乳法合成制备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ACia0011-01 氯化天然橡胶裂解色谱-质谱研究
采用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HRPyGC-MS)对溶液法和胶乳法两种不同生产工艺制备的氯化天然橡胶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ACia0012-01 热重法研究“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颗粒的干燥特性
氯化天然橡胶(CNR)具有优良的耐酸碱性、耐磨性、耐海水性、抗透渗性和阻燃性等,因而广泛用于涂料、胶粘剂、油墨添加剂和制作耐酸碱用品等方面。传统的CNR生产工艺,即四氯化碳“溶剂法”,因其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设备投资成本高、对操作人员健康有害等原因,在发达国家已禁止使用,因此新工艺迟早将取代“溶剂法”。
研究人员进行了由天然胶乳直接制备CNR的研究,制得了稳定的产物。同时,国内外的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胶乳法”和“溶剂法”制造的CNR分子结构和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干燥特性必然不相同。而在CNR生产过程中,干燥是必不可少、能耗最高及对产品的理化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工序。我们对“胶乳法”CNR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乳法”CNR对热敏感,受热情况对其结构和性能有较大影响。
热重法(TG)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靠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已成为表征高分子特性的重要手段。热重法用于CNR的干燥研究未见报道。本文用TG方法对“胶乳法”氯化天然橡胶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干燥后的物料进行了红外光谱、溶解性、粘度和氯含量测定。
ACia0013-01 凝固剂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天然橡胶(NR)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1999年全世界NR产量超过600万吨,其中我国NR产量46万余吨,居世界第5位。NR是一种天然生物合成的高聚物,成分复杂,除25%的橡胶烃和5%的非橡胶组分外,其余的主要是水分。天然胶乳必须经过凝固、干燥等工艺步骤,才能制成标准天然橡胶。因此,天然胶乳的凝固也影响NR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天然橡胶种植园或农场主要采用醋酸作为天然胶乳的凝固剂。近年来,一些厂家从经济角度出发,采用价格较为低廉的的甲酸代替醋酸,作为天然胶乳的凝固剂。由于甲酸酸性较强,对天然胶乳的凝固速率快,凝固工艺较难控制。到目前为止,有关甲酸凝固剂对NR性能的影响的研究报导还很少。本文报导了以甲酸和醋酸作为天然胶乳凝固剂,对NR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ACia0014 天然橡胶的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介绍了天然橡胶的环氧化改性、粉末改性、树脂纤维改性、氯化、氢(氯)化,环化和接枝改性、以及与其它物质的共混改性,同时介绍了热塑性天然橡胶及液体橡胶,并对以上改性进行了功能化研究。
ACia0016 天然橡胶入厂质量控制
天然橡胶是最常用的胶种之一,很多制品都在使用它。现行分级标准远远不能反映其物理机械性能如何,对购进橡胶作性能鉴定是保证后序工作中胶料的设计性能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ACia0017 纳米ZnO对天然橡胶交联反应和热稳定性的
希望能帮到你!!
『伍』 树脂砂沸腾床止风装置的原理
用砂型铸造生产的铸件达%以上。一般来说,每生产It合格铸件,要产生I?1.3t废砂,废弃大量废砂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铸型在浇注以后,如果大部分型砂中的粘结剂没有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则只要除掉杂质,经过吸灰冷却和重新混制就可恢复型砂原有的性能,这种处理方式称为旧砂回用,一般只有粘土粘结的型砂才能回用。用化学方式硬化的砂型及型芯(如用油砂、水玻璃砂和各种树脂砂制成的砂型及型芯),其粘结剂的硬化反应是不可逆的,这种情况下的旧砂不能简单地回用,需要把砂粒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使其基本上恢复原砂的性能,这种处理方式称为旧砂再生,通常情况下则采用树脂砂旧砂再生机。
[0003]现有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主要包括料箱和振动机,振动机安装在料箱上,料箱内设有滤板,树脂砂旧砂在振动机的作用下振动,彼此碰撞、摩擦,使树脂砂旧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从而体积减少,从滤网中通过后即恢复了原砂的性能,收集后即可重复利用。其缺点在于:由于现有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仅仅靠振动机驱动树脂砂旧砂运动,树脂砂I日砂之间的碰撞频率低,从而导致再生机的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树脂砂旧砂之间的碰撞频率高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包括料箱、滤网和振动机,所述振动机安装在料箱上,其中,所述料箱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滤网为弧形的滤网,滤网位于搅拌杆的下方,所述料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出风口和料箱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内设有风机。
[0006]本发明的原理在于:振动机振动的同时,电机驱动搅拌杆对料箱中的树脂砂旧砂进行搅拌,迫使树脂砂旧砂之间不断碰撞,摩擦,从而将树脂砂旧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然后树脂砂和粉尘从滤网中滤出,树脂砂落入料箱的底部,粉尘则从出风口中排出。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搅拌装置对树脂砂旧砂有着良好的搅拌作用,有效的增加树脂砂旧砂各个面的摩擦,使树脂砂旧砂更充分的碰撞和摩擦,再生效果好,工作效率更高。滤网为弧形的滤网,当滤网上的树脂砂旧砂较少时,树脂砂旧砂则会集中至滤网的凹处,树脂砂旧砂依旧可以充分的进行摩擦。
[0008]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往同一斜上方向倾斜设置,且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下方。当风从进风口吹向出风口时,从滤网中滤尘的粉尘和树脂砂受到风的吹力,由于粉尘的重力大于树脂砂的重力,则会被吹得更远,从出风口中排出。部分被风吹到出风口的树脂砂,则会顺着出风口的斜面滑落至料箱内。
[0009]进一步,料箱下部的侧壁上还设有箱门,箱门铰接在料箱的侧壁上。打开箱门,SP可取出料箱中的处理好的树脂砂,操作方便。
[0010]进一步,所述风机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在进风口处,鼓风机将风从进风口鼓入料箱中,并将粉尘从出风口中吹出。
[0011]进一步,所述风机为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在出风口处,引风机将风从出风口吹吸出,风则带着粉尘一起从出风口中排出。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料箱1,滤网2,振动机3,搅拌杆4,鼓风机5,伺服电机6。
[0014]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包括料箱1、滤网2和振动机3,振动机3的型号为XL.10-BN-HW,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在料箱I的底部两侧,料箱I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伺服电机6和搅拌杆4,搅拌杆4固定在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上,滤网2为弧形的滤网,滤网2位于搅拌杆4的下方,料箱I的底部铰接有料箱门,料箱I的左侧壁设有进风口,右侧壁上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朝右上方倾斜设置,进风口的位置低于出风口的位置,进风口内安装有鼓风机5。
[0015]具体工作时,从料箱I的上方进料口处往料箱I中加入树脂砂旧砂,开启伺服电机6、振动机3和鼓风机5,树脂砂旧砂在振动的同时,搅拌杆4对料箱I中的树脂砂旧砂进行搅拌,迫使树脂砂旧砂之间不断碰撞,摩擦,从而将树脂砂旧砂表面已失效的粘结剂膜脱除,然后树脂砂和粉尘从滤网2中滤出。滤出的树脂砂和粉尘受到风的吹力,由于粉尘的重力大于树脂砂的重力,则会被吹得更远,从出风口中排出。部分被风吹到出风口的树脂砂,则会顺着出料口的斜面滑落至料箱I的底部。
[0016]实施例2:
本方案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取消进风口出的鼓风机5,在出风口处安装一个引风机,由引风机将风从出风口吹吸出,风则带着粉尘一起从出风口中排出。
[001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主权项】
1.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包括料箱、滤网和振动机,所述振动机安装在料箱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箱内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和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固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滤网为开口向上的弧形的滤网,滤网位于搅拌杆的下方,所述料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出风口和料箱形成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内设有风机。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往同一斜上方向倾斜设置,且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下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料箱下部的侧壁上还设有箱门,箱门铰接在料箱的侧壁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在进风口处。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树脂砂旧砂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引风机,所述引风机设在出风口处。
【
『陆』 搅拌釜式反应器生产聚乙烯醇缩甲醛粘结剂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控制哪些因素
[CM21618-0066-0001]基于产生可热交联而不形成甲醛涂层的共反应性聚合物的单组分体系[摘要]本发明涉及基于聚合物颗粒水分散体的单组分体系,所述聚合物颗粒的直径为50—500nm。所述分散体聚合物含有两种共反应性官能团,并且可被热交联而不形成甲醛。[CM21618-0098-0002]共聚甲醛/聚烯烃或共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摘要]一种共聚甲醛/聚烯烃或共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改性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点是该复合改性材料的配方组分按重量计,将共聚甲醛100份,聚烯烃或共聚烯烃弹性体0.20~30份,增强剂0.10~20份及助剂0.01~10份,经高速捏合机分散后,于温度164-219℃下,在双螺杆挤出机内造粒,获得复合改性材料产品。当弹性体用量为15~25份时,拉伸强度可达35MPa,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45%,缺口简支梁冲击强度不低于18KJ/m2。热稳定性在220℃下老化1小时,其失重为共聚甲醛的20~40%,可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电子电气、家用电器、精密仪表和日常消费品领域中,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CM21618-0115-0003]聚甲醛的制备和合适的催化剂(Ⅲ)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甲醛源接触式(I)的催化剂而制备聚甲醛的方法,其中M荰iO、ZrO、HfO、VO、CrO2、MoO2、WO2、MnO2、ReO2、Fe、Ru、Co、Rh、Ir、Ni、Pd、Pt、Cu、Zn、Cd、Hg、Sn、SnO或PbO;R1、R2和R3独立地是选自H、烷基、芳基或芳烷基中的基团,并且该基团可以是部分或完全卤化的;Z是阴离子;以及n是1或2。[CM21618-0113-0004]低甲醛具有膨胀性能的三聚氰胺甲醛胶粘剂及其制造方法[摘要]一种由甲醛和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在路易斯碱或酸的作用下,制备三聚氰胺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为0.1%左右。该胶粘剂在成型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尤其适用于制造各类板材。所制得的产品具有无味环保,甲醛释放量一般小于10ppm,并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候性等。该液体树脂可以经过干燥喷雾工艺制备低游离甲醛的粉末三聚氰胺甲醛胶粘剂,具有长时间储存条件下保持反应活性的优点。本发明所述的胶粘剂无须添加甲醛捕捉剂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合理。[CM21618-0147-0005]生产聚甲醛的方法[摘要]一种聚合甲醛的方法,包括使烃熔液中的甲醛与脂族酸酐和通式R1R2R3R4N+X-的季铵盐聚合引发剂接触,其中R1是含约18-约25个碳原子的脂族烃或者烯烃基团;R2、R3和R4各自是甲基、乙基和/或丙基,使得在所结合的R2、R3和R4中碳原子的总数为3-7;和X-是有机阴离子。[CM21618-0044-0006]一步法聚甲醛熔融后处理工艺[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甲醛(POM)后处理工艺,系将来自聚合工段的POM直接通过一台具有一个进料段,至少两个排气段和一个出料段的高效蒸发强制输送多螺杆反应机进行熔融后处理,制得热稳定性部分>99%的POM粒料。各段温度、压力为:进料段180-250℃,常压;第一排气段180-240℃,13.3-665Pa;第二排气段180-230℃、1.33-13.3Pa;稳压出料段170-220℃、0.3-10MPa。螺杆转速10-150rpm,物料总停留时间20-600s。该方法可处理含水量为0.1%-50%、可分解部分含量为1%-15%的POM粗品,分解脱出的甲醛可全部回收,无环境污染,与聚合工段联接可组成流程短、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的POM连续化生产装置。[CM21618-0047-0007]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工艺[摘要]一种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工艺。主要特征是在缩醛化反应初期提高温度至95℃以上,令其在25分钟内快速反应,生成沉淀并出现胶条,加入NaOH中止反应,除去含游离醛的水,并洗涤胶条。注入新水再次升温至45℃以上使胶液二次脱水沉淀,去除含游离醛的水并加新水搅拌均匀。本方法生产周期短,能源消耗少,产品成本低,而且用此工艺制备的成品中可使游离醛含量降低至0.01%以下,对人体无损害作用,且性能优越,保存期长。[CM21618-0109-0008]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树脂的制造和用于生产浸渍纸[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类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聚氨基树脂的制造及用于生产浸渍纸的工艺。主要原料配比为甲醛∶(尿素+三聚氰胺)=2.5-1.5∶1(摩尔比),三聚氰胺∶尿素=20-100∶100(重量比)。树脂制做工艺为把甲醛加到反应釜中调pH=9-9.5后,加三聚氰胺,二乙二醇,尿素,升温至90℃保温调pH值,当水混达到1∶2时终止反应。生产浸渍纸工艺为树脂中加入0.05%湿润剂,0.15%脱膜剂,1%固化剂,调固化时间5-7分钟。控制上胶量140-150%,挥发份6-7%,干燥段温度不超过145℃。[CM21618-0114-0009]漆酚甲醛缩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酚甲醛缩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涂料的制备方法,它以漆酚、六次甲基四胺和有机蒙脱土为原料,经插层缩聚后所得的产物,再经丁醇醚化,获得漆酚甲醛缩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涂料。本发明制备的漆酚甲醛缩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涂料仍具有原漆酚缩甲醛清漆的常规物理机械性能,但抗紫外能力有很大提高。[CM21618-0141-0010]从聚甲醛中除去残余单体的方法[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聚甲醛均聚物或共聚物中除去残余单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脱挥发装置中将残余单体以气态形式作为蒸气从聚合物中除去,b)通过蒸气管除去残余的单体蒸气,c)在1.09~102.4巴和102~230℃下,在冷凝装置中从蒸气中冷凝残余的单体,冷凝装置中任意点的温度不会降到低于102℃,并且与蒸气接触的那些冷凝装置表面被已冷凝的残余单体的液体膜涂覆。[CM21618-0058-0011]使含在甲醛共聚物中催化剂减活化方法和生产稳定的甲醛共聚物方法[CM21618-0004-0012]在加工混合有聚缩醛的热塑性塑料的过程中减少甲醛排放的方法和试剂[CM21618-0088-0013]用IPDA和甲醛稳定的丙二酸酯封闭的HDI三聚体[CM21618-0135-0014]具有高耐油性的聚甲醛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成形制品[CM21618-0085-0015]甲醛聚合终止的方法[CM21618-0104-0016]聚甲醛复合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制品[CM21618-0011-0017]聚甲醛生产方法[CM21618-0033-0018]聚乙烯醇甲醛缩合物增强增塑喷射混凝土[CM21618-0005-0019]聚甲醛树脂制扁平纱线、其制造方法和用途[CM21618-0094-0020]稳定的三聚氰胺脲甲醛液体树脂[CM21618-0080-0021]改性甲醛聚合物[CM21618-0082-0022]具有提高的拉伸率、热稳定性和耐冲击强度的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076-0023]充油聚甲醛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CM21618-0093-0024]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048-0025]含乙酰乙酸酯官能聚合物和聚缩甲醛的耐贮存组合物[CM21618-0028-0026]聚甲醛树脂组合物及滑动制件[CM21618-0050-0027]使用带有减少的甲醛含量的聚合物分散体的涂料去粘方法[CM21618-0139-0028]三聚氰胺甲醛包覆双环戊二烯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64-0029]聚甲醛共聚体组合物的制备方法[CM21618-0022-0030]改性聚甲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69-0031]一种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079-0032]低分子量甲醛聚合物和含有它的组合物[CM21618-0090-0033]制造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的缩醛化装置[CM21618-0062-0034]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138-0035]用作聚碳酸酯上的水解保护层的聚缩甲醛和共聚缩甲醛[CM21618-0068-0036]一种高耐磨自润滑性聚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CM21618-0009-0037]环状酯和环状缩甲醛的共聚物[CM21618-0118-0038]超细复合粉体增韧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03-0039]聚甲醛树脂制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CM21618-0065-0040]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129-0041]脲-甲醛树脂的聚合增强用组合物、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和由其形成的制品[CM21618-0101-0042]一种热稳定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71-0043]三∴烷贮存法、由它聚合得到的聚甲醛树脂及其生产方法[CM21618-0117-0044]聚甲醛的制备和合适的催化剂(Ⅱ)[CM21618-0145-0045]具有低熔体粘度的稳定的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092-0046]聚甲醛树脂制拉伸体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89-0047]具有降低的甲醛气味的聚缩醛树脂[CM21618-0046-0048]磺化丙酮-甲醛缩聚物的制造方法[CM21618-0015-0049]稳定的甲醛聚合物[CM21618-0096-0050]聚甲醛/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共混改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M21618-0008-0051]聚甲醛二硫化钼插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CM21618-0039-0052]高甲醛含量的多聚甲醛的制造方法[CM21618-0084-0053]制备低甲醛含量的乳液聚合物的氧化还原方法[CM21618-0029-0054]改性聚乙烯醇缩甲醛及其制备[CM21618-0081-0055]用丙二酸酯和三唑混合封闭的、含甲醛的1,6-二异氰酸根络环己烷三聚体的稳定化方法[CM21618-0037-0056]三∴烷和三羟甲基丙烷缩甲醛衍生物的新的聚乙缩醛共聚物[CM21618-0142-0057]聚甲醛硬盘驱动器用斜坡[CM21618-0057-0058]生产稳定甲醛共聚物的方法[CM21618-0025-0059]聚甲醛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19-0060]金属盐与超聚酰胺作为甲醛聚合物稳定剂的应用[CM21618-0003-0061]聚甲醛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54-0062]高效甲醛阻聚剂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45-0063]低甲醛自身交联聚合物乳胶制剂[CM21618-0122-0064]聚乙烯醇缩甲醛种衣剂的制备方法[CM21618-0026-0065]一种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制备方法[CM21618-0106-0066]高自润滑、高耐磨、增强聚甲醛工程塑料合金及制造方法[CM21618-0123-0067]一种高韧性、耐磨自润滑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10-0068]耐候型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40-0069]一种改性聚甲醛树脂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49-0070]改性聚甲醛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35-0071]用二异氰酸酯偶合剂将官能化合物接枝到官能甲醛聚合物主链上的方法及由该方法得到的接枝聚合物[CM21618-0105-0072]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M21618-0111-0073]交联三聚氰氨甲醛的聚酯形成的涂料[CM21618-0133-0074]三聚氰胺苯酚甲醛共聚树脂胶及其生产方法[CM21618-0012-0075]热稳定的聚甲醛共聚物[CM21618-0148-0076]一种离子液体催化甲醛合成三聚甲醛的方法[CM21618-0075-0077]苯乙烯苯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醚生产新工艺[CM21618-0127-0078]一种离子液体催化甲醛合成三聚甲醛的方法[CM21618-0027-0079]稳定甲醛共聚物的方法[CM21618-0086-0080]聚甲醛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CM21618-0144-0081]一种高韧性、耐磨自润滑聚甲醛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28-0082]改性聚甲醛自润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95-0083]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改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CM21618-0034-0084]由三∴烷和丙三醇缩甲醛的α,α-和α,β-异构体以及它们的官能衍生物聚合而成的新的乙缩醛三元共聚物[CM21618-0056-0085]制备着色三聚氰胺-甲醛缩聚物的方法[CM21618-0059-0086]生产稳定甲醛共聚物的方法[CM21618-0053-0087]聚甲醛组合物及其模塑件[CM21618-0070-0088]使用基于四苯基硼酸盐的引发剂的甲醛和环醚的共聚[CM21618-0024-0089]降低水溶性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方法[CM21618-0010-0090]聚甲醛共聚物制造方法[CM21618-0031-0091]低聚甲醛精粉的制造方法及设备[CM21618-0124-0092]具有低熔体粘度的稳定的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006-0093]聚甲醛的制备方法[CM21618-0002-0094]聚甲醛树脂组合物及其模压成型制品[CM21618-0051-0095]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063-0096]改进热稳定性和抗脱色稳定性的聚甲醛模塑组合物[CM21618-0073-0097]一种间歇反应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的方法[CM21618-0042-0098]用废维纶制聚乙烯醇缩甲醛胶工艺[CM21618-0125-0099]尿素-苯酚-甲醛共缩聚树脂及其生产方法[CM21618-0016-0100]稳定化的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143-0101]聚乙烯醇缩甲醛种衣剂的制备方法[CM21618-0108-0102]由聚甲醛树脂制成的斜块[CM21618-0049-0103]用膦酰基烷基聚羧酸对纤维素纺织品进行无甲醛耐久压烫整理[CM21618-0060-0104]制备稳定的甲醛共聚物的方法[CM21618-0121-0105]聚甲醛硬盘驱动器用斜坡[CM21618-0043-0106]热稳定的聚甲醛掺混物[CM21618-0067-0107]用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对水泥混凝土改性的方法[CM21618-0112-0108]具有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涂层的片状功能颜料[CM21618-0136-0109]聚甲醛胺处理热稳定化的方法[CM21618-0038-0110]聚甲醛聚合物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CM21618-0087-0111]低释放着色的聚甲醛模塑组合物[CM21618-0040-0112]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非晶态热塑性聚合物共混料[CM21618-0007-0113]抗静电聚甲醛模塑组合物[CM21618-0097-0114]改善聚甲醛耐候性的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51-0115]一种无卤环保阻燃的聚甲醛树脂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146-0116]尿素-苯酚-甲醛共缩聚树脂及其生产方法[CM21618-0077-0117]可提高加工稳定性和降低挥发量的聚甲醛成型组合物[CM21618-0020-0118]稳定的甲醛聚合物组合物[CM21618-0078-0119]稳定聚甲醛模塑材料[CM21618-0030-0120]紫外光稳定的聚甲醛模塑组合物[CM21618-0041-0121]新型甲醛阻聚剂工业制备方法[CM21618-0126-0122]生产聚甲醛的方法[CM21618-0036-0123]新颖的三__烷和1,2,6一己三醇缩甲醛衍生物的聚缩醛共聚物[CM21618-0091-0124]聚甲醛共聚物及其制备与应用[CM21618-0061-0125]聚甲醛树脂组合物[CM21618-0120-0126]聚甲醛树脂制加捻纱线[CM21618-0116-0127]聚甲醛的制备和合适的催化剂[CM21618-0017-0128]聚乙烯醇缩甲醛铸造胶粘剂[CM21618-0099-0129]聚甲醛纤维及其制造方法[CM21618-0001-0130]导电聚甲醛材料[CM21618-0134-0131]聚甲醛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CM21618-0130-0132]一种无卤环保阻燃的聚甲醛树脂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13-0133]脱除熔融甲醛聚合物中挥发分的方法[CM21618-0055-0134]甲醛共聚物树脂组合物[CM21618-0102-0135]聚甲醛树脂制过滤器[CM21618-0014-0136]稳定化的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132-0137]用作为降低聚碳酸酯吸水率的添加剂的芳族缩甲醛[CM21618-0150-0138]脲-甲醛树脂的聚合增强用组合物、制造方法、使用方法和由其形成的制品[CM21618-0072-0139]稳定甲醛共聚物的方法[CM21618-0052-0140]高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制备方法[CM21618-0137-0141]制备高度羟甲基化三聚氰胺和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连续法[CM21618-0131-0142]用三聚氰胺装饰纸贴面的无甲醛装饰板[CM21618-0083-0143]一种高韧性聚甲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M21618-0018-0144]具有改进韧性的聚甲醛模塑组合物[CM21618-0021-0145]用三氟化硼和一种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制造甲醛聚合物的方法[CM21618-0032-0146]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减粘剂和使用方法[CM21618-0023-0147]低翘曲聚甲醛组合物[CM21618-0107-0148]连续纤维增强聚甲醛材料[CM21618-0119-0149]用于染色拉链的聚甲醛组合物、使用聚甲醛组合物的染色拉链、以及用于制造染色拉链的方法[CM21618-0100-0150]高甲醛含量的多聚甲醛的制备方法[CM21618-0074-0151]制造稳定化聚甲醛共聚物用原料及使用该原料的该共聚物的制造方法[CM21618-0152-0152]用三聚氰胺装饰纸贴面的无甲醛装饰板[CM21618-K0114-0153]甲醛捕捉剂YZ-1在脲醛-三聚氰胺甲醛
『柒』 羧基乙烯基聚合物在化妆品中的作用
亲水性增稠剂和化妆品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亲水性增稠剂和使用了该增稠剂的化妆品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以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为代表的丙烯酸系的含羧基亲水性聚合物少量使用即可表 示出优异的增稠性,因此以化妆品、卫生用品为首在各种产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作增稠剂(参 照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了 :在化妆品领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水漾使用感而将丙烯酰 胺系增稠剂和碳酸钠组合使用的体系(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其用量增加时,存在结构扭 转而容易发生脱落(flaking)、被称为所谓褶皱(A tL,kink)的现象这一课题。为了解决该 褶皱的发生,还提出了添加高分子聚乙二醇作为保湿性多元醇的方法,但存在容易产生粘 腻、凝胶化时的透明性也降低的课题(参照专利文献3 )。
[0003] 另外,为了进行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增稠,需要首先使其分散在水中,然后用氢氧 化钠等碱进行中和而形成溶胀凝胶。在该分散工序中,为了不形成面疙瘩状物,需要在小心 搅拌的同时添加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然后使其中和,比较耗时。为了省略该中和工序,还提 出了预先用碱进行中和而无需中和工序的增稠剂(参照专利文献4、5)。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523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284389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10-064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平4-2185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平1-149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4、5中记载的增稠剂是通过首先制造水溶性烯属不饱和聚合物后,经 由在溶剂中进行中和和浓缩分离的工序等而得到的,因此其制造方法繁杂而不实用。另外 存在如下课题:聚合物颗粒的性状没受到充分控制,容易形成面疙瘩状物,分散需要时间 等。
[0006] 进而,通过反向悬浮聚合来制造丙烯酸系的含羧基亲水性聚合物时,利用表面活 性剂赋予聚合稳定性,但该表面活性剂的HLB低,优选为非水溶性的表面活性剂。此时,由 于聚合物中残留的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聚合物的水性凝胶发生白浊,透明性存在问题。
[0007]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透明性优异、褶皱的发生少的亲水性增稠剂以及使用了 该增稠剂的化妆品组合物。
[0008]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使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 体在特定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是透明性优异且难以产 生褶皱的亲水性增稠剂数搏,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9] 本发明涉及: 〔1〕亲水性增稠剂,其包含使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的存 在下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以及 〔2〕化妆品组合物,其含有前述〔1〕所述的亲水性增稠剂。
[0010]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亲水性增稠剂可容易地分散并增稠而不会中和,同时透明性优异、褶皱也少, 因此可利用于化妆品等广泛的领域。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亲水性增稠剂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12] 图2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亲水性增稠剂的0. 5质量%水性凝胶的照片。
[0013] 图3是比较例1中得到的亲水性增笑毕明稠剂的0. 5质量%水性凝胶的照片。
[0014] 图4是参考例的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0015] 图5是参考例的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褶皱评价中,在人工皮革上产生的褶皱的照 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的亲水性增稠剂包含使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在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 醚的存在下进行反向悬浮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
[0017] 以下,针对基于反向悬浮聚合法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聚合方法进行例示。
[0018] 反向悬浮聚合法中,在使用表面活性剂使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分散在 疏水性溶剂中的状态下进行聚合。
[0019] 表面活性剂用于使聚合中的悬浮状态变得稳定,本发明中,作为表面活性剂,在使 用聚氧乙烯聚氧碰告丙烯烷基醚这一点上具有显著的特征。由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为水 溶性,因此可推测:即使使残留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的聚合物溶解在水中,也不会损 害水性凝胶的透明性。
[0020] 作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优选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
[0021] R0-(C2H40)n(C3H60) n-H (I) (式中,R表示碳原子数为3~24的烷基、m表示2~100的整数、η表示2~100的整数) 式中,R为碳原子数3~24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4~18的烷基。碳原子数超过24时, 聚合时的稳定性降低,故不优选。
[0022] 表示环氧乙烷的加成摩尔数的m为2~100,优选为10~60。超过100时,聚合时的 稳定性降低,故不优选。另外,表示环氧丙烷的加成摩尔数的11为2~100,优选为10~40。超 过100时,凝胶化时的透明性恶化,故不优选。
[0023] 环氧乙烷(C2H40)与环氧丙烷(C3H 60)可以是嵌段加成,也可以是无规加成。
[0024] 作为式(I)所示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可列举出: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丁醚〔UNILUB 50MB-ll(m:9、n:10)、UNILUB 50MB-26(m:17、n:17)、 UNILUB 50MB-72(m :30、n :30)、UNILUB 50MB-168(m :37、n :38)(以上,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制)〕;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鲸蜡醚〔UNISAFE 10P-4(m :10、n :4)、UNISAFE 20P-4(m :20、η :4)、 UNISAFE 5P-4(m:5、n:4)、UNISAFE 5P-8(m:5、n:8)、UNISAFE 10P-8(m:10、n:8)、UNISAFE 20P-8(m:20、n :8)(以上,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月桂醚〔NONION A-10R(m:6、n:5)、N0NI0N A-13P(m:5、n:5)、 NONION A-25B(m :25、n :25)(以上,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硬脂醚〔UNILUB 10MS-250KB(m :3、n :34)、UNISAFE 34S-23(m :34、 n :23)(以上,日本油脂株式会社制)〕等。
[0025] 从控制悬浮时的粒径而提高悬浮时的稳定性、得到球状聚合物的观点出发,聚氧 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的用量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〇. 5质量份以 上。另外,从控制亲水性增稠剂的表面粘腻、提高处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质量份以 下。从这些观点出发,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的用量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100 质量份优选为〇. 5~10质量份、更优选为1~5质量份。
[0026] 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选自丙烯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酸及 其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及其盐、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胺、以及N,N-二甲基丙烯 酰胺中的至少1种。这些之中,从容易获得充分的增稠性等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具有羧基的 单体即丙烯酸及其盐、以及甲基丙烯酸及其盐。
[0027] 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20~60质量%左右。
[0028] 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如(甲基)丙烯酸、2_(甲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等 那样地具有酸基时,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其酸基预先用碱性中和剂进行了中和的单体。作为 这种碱性中和剂,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盐;氨等。尤其 是,为了使中和操作变得简便,这些碱性中和剂也可以制成水溶液的状态来使用。上述碱性 中和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0029] 针对基于碱性中和剂的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中和度,没有特别限定,从利用 聚合物链的静电排斥来进行增稠的观点出发,作为相对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所具有的 所有酸基的中和度,通常优选为1〇~1〇〇摩尔%、更优选为20~80摩尔%。
[0030] 作为疏水性溶剂,从安全性、聚合温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选自脂肪族烃、脂环式 烃和芳香族烃中的至少1种石油系烃溶剂。
[0031] 作为脂肪族烃,可列举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等。作为脂环式烃,可列举出环戊 烷、甲基环戊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作为芳香族经,可列举出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 之中,作为工业上的通用溶剂而适合使用选自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和甲苯中的至少1种 石油系烃溶剂。
[0032] 疏水性溶剂的用量相对于包含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100质量份优选 为100~200质量份左右。
[0033] 优选的是,聚合例如在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的水溶液中添加的聚合引发剂的存 在下进行。作为聚合引发剂,可适合地使用通常的自由基引发剂。作为自由基引发剂,可列 举出过硫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钠、偶氮系引发剂等。
[0034] 从获得促进聚合反应的效果这一观点出发,聚合引发剂的用量相对于水溶性烯属 不饱和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 01质量份以上。另外,从控制剧烈聚合反应的推进这一观 点出发,优选为0. 5质量份以下。
[0035] 另外,可以使用交联剂进行聚合物的内部交联、后交联。交联剂可以在聚合引发前 或聚合引发过程中添加至反应体系,也可以在聚合结束后进行添加。通过内部交联、后交联 而能够控制聚合物的触感。
[0036] 作为交联剂,优选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不饱和基团和/或反应性官能团。反应 性官能团是能够与水溶性烯属不饱和单体所具有的羧基等官能团发生反应而形成交联结 构的官能团。作为其具体例,可列举出缩水甘油基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缩水甘油基的交 联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作为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 性不饱和基团的交联剂,可列举出Ν,Ν'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 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水溶性蔗糖烯丙醚等。
[0037] 交联剂的用量相对于水溶性乙烯不饱和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 1~0. 5质量份。
[0038] 聚合反应的反应温度因聚合引发剂的种类等而异,从通过迅速推进聚合、缩短聚 合时间来提高生产率,同时更容易去除
当前第1页1 2
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技术研发人员:和岛绫美;水川纯一;增田刚;小泽仁;
技术所有人:住友精化株式会社;
我是此专利的发明人
上一篇:基于共晶氧化铝氧化锆的磨粒的制作方法
上一篇:粘度调节剂及含有该粘度调节剂的乳化树脂组合物或水性涂料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相关技术
粘度调节剂及含有该粘度调节剂...
压敏粘合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用于形成切割膜的粘着层的组合...
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具有表面富集条带的压敏粘合剂...
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反应性双组分胶粘膜体系的制作...
自润湿粘合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用于润滑膜的涂料组合物的制作...
水性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化妆品增稠剂相关技术
增稠剂及其含有该增稠剂的化妆料、其制造方法
含氨基聚硅氧烷和增稠剂的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亲水性物质相关技术
一种适用于复配增稠剂加工的进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一种用于检测复配增稠剂粘度的旋转粘度计的制作方法
利用计算机处理污泥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粘土-聚氨酯复合材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医用导管用亲水涂层的制作方法
亲水性有机硅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高效抗污染聚合物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新型高效污泥脱水调理剂及其应用
一种可自动调整的巴布膏自动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亲水性聚合物相关技术
亲水性有机硅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富集京尼平苷的亲水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防蛇行可溶胀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亲水/疏水的水性聚合物乳液和与其相关的产品和方法
一种亲水/疏水互穿网络结构聚合物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
包含磺酸基团的聚合物的制作方法
托匹司他延长释放制剂的制作方法
可成膜的凝胶组成物的制作方法
基于蛭石和海藻酸钠的农用保水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温敏性聚合物纳米粒子亲水性/疏水性可逆转变的方法
亲水性有机物相关技术
一种外表面亲水性大孔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的制备方法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反渗透浓水中有机物的分离方法
亲水性薄膜以及使用该亲水性薄膜的构件和结构物的制作方法
亲水性组合物,生产它们的方法,和涂有该组合物的基材的制作方法
一种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亲水化处理剂组合物、亲水化方法、亲水化树脂多孔体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亲水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一种咪唑基修饰复合功能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亲水性有机硅烷的制作方法
增稠剂相关技术
一种聚吡咯/纳米氧化锡锑/凹凸棒土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饮料网络结构检测系统、装置及其方法与流程
一种增稠剂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唑螨酯和哒螨酮复合农药的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酰胺改性氢化蓖麻油防沉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四元共聚物包覆锂皂石增稠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凹凸棒土负载纳米钛酸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体育锻炼地垫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体育场所专用防滑剂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一种疏水阻燃聚氨酯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水性增稠剂相关技术
一种环保安全涂料的制作方法
一种提供舒适粘稠度的速溶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Ici增稠剂组合物及用图
一种水性涂料用纳米晶须防沉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Ici增稠剂组合物及用图
一种新型冰凉油墨的制作方法
疏水性碱可溶乳液增稠剂的制作方法
一种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天然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增稠剂的制作方法
食品增稠剂相关技术
制造食品的方法
一种高分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种增稠剂及其应用
一种蛋清营养果冻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发热式食品刀具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提供舒适粘稠度的速溶型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降糖食品及其使用方法
魔芋精粉振动筛的制作方法
增稠剂、冷冻甜点及其制备方法
增稠剂、冷冻甜点及其制备方法
使用协议| 关于我们| 联系X技术
© 2008-2023 【X技术】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津ICP备16005673号-2
亲水性增稠剂和化妆品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亲水性增稠剂和化妆品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亲水性增稠剂和使用了该增稠剂的化妆品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以羧基乙烯基聚合物为代表的丙烯酸系的含羧基亲水性聚合物少量使用即可表 示出优异的增稠性,因此以化妆品、卫生用品为首在各种产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作增稠剂(参 照专利文献1)。另外提出了 :在化妆品领域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其水漾使用感而将丙烯酰 胺系增稠剂和碳酸钠组合使用的体系(参照专利文献2)。但是,其用量增加时,存在结构扭 转而容易发生脱落(flaking)、被称为所谓褶皱(A tL,kink)的现象这一课题。为了解决该 褶皱的发生,还提出了添加高分子聚乙二醇作为保湿性多元醇的方法,但存在容易产生粘 腻、凝胶化时的透明性也降低的课题(参照专利文献3 )。
[0003] 另外,为了进行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的增稠,需要首先使其分散在水中,然后用氢氧 化钠等碱进行中
『捌』 自水来用什么形无缝钢管
1.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口径无缝钢管是很常见的一种通道,主要应用在下水道和通水管,我们的自来水就是通过大口径无缝钢管运送到我们每个人的家里的,我们的生活用水是离不开大口径无缝钢管的。而通水管也会运用到大口径无缝钢管,使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水资源。
2.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南水北调和煤气运输都纷纷的成了简单的事情,而这些都离不开大口径无缝钢管,大口径无缝钢管主要应用于煤气的运输,还有各种天然气等气体的运输,当我们某个地方的煤气和水供应不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运输管道,而大口径无缝钢管就是这样的一种运输管道。
3.大口径无缝钢管有很好的的载重能力,在我们大城市里,除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到之外,大口径无缝钢管还在我们的城市里面应用广泛,比如说,我们城市里出现频繁的桥梁,跨海大桥之类的,桥梁基本上是用大口径无缝钢管来进行施工的,它是这些大型建筑物的主体,有了大口径无缝钢管,我们的城市才会建筑的更加好,更加牢固。
4.大口径无缝钢管对于农业和重工业都有着肿大的贡献,在农业上,这种钢管主要用于灌溉,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减少农民的劳动。而重工业需要运输一些油类,大口径无缝钢管有很好的的密封性,保证燃油不泄露,是很好的运输管道。
『玖』 食品级001*7软水树脂有效期为多少
3年。
食品级0017软水树脂有效期为3年,但实际运行当中,树脂会受到一些因素禅斗影响。
使用贺滑磨食品级0017软水树脂还是让嫌要根据处理水的水质决定,若是原水硬度太大,树脂运行超负荷,则需增加树脂更换频率。
『拾』 光固化打印树脂比例
1.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50-80%环氧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5-20%丙烯酸酯预聚体,质量百分含量为10-40%活性稀释剂,质量百分含量为
1-6%光引发剂,质量百分含量为2-15%填料,填料为刚性聚硅氧烷,其结构为:
刚性聚硅氧烷笼型结构作为骨架或支撑,其侧基有丙烯酸基团;
所述的丙烯酸酯预聚体为脂肪族丙烯酸酯、芳香族丙烯酸酯及超支化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任意比例的组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为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或者是它们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或者它们二种的任意比例的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三芳基六氟锑酸硫鎓盐、二芳基六氟磷酸碘鎓盐、三芳基六氟磷酸硫鎓盐或二芳基六氟锑酸碘鎓盐。
说明书全文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固化树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技术背景
[0002] 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根据所设计的3D模型,通过3D打印设备逐层增加材料来制造三维产品的技术。3D打印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领域的前沿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由于光固化树脂在固化过程中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固化收缩,从而导致零件发生变形,影响精度。因此,开发一种树脂其固化过程收缩低,对降低零件的变形和提高成型精度具有很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具有低收缩率,提高零件的成型精度。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包括质量百分含量为50-80%环氧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5-20%丙烯酸酯预聚体,质量百分含量为10-40%活性稀释剂,质量百分含量为1-6%光引发剂,质量百分含量为2-15%填料,填料为刚性聚硅氧烷,其结构为:
[0006]
[0007] 刚性聚硅氧烷笼型结构作为骨架或支撑,从而降低材料的体积收缩率,并且由于其侧基有丙烯酸基团,能均匀分散在主体树脂中,并且与树脂相容性好,提高力学性能,而不会像普通无机填料那样虽然会降低收缩,但由于无机和有机相容性差导致力学性能降低。
[0008]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芳香族环氧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或者是它们的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0009] 所述的丙烯酸酯预聚体为脂肪族丙烯酸酯、芳香族丙烯酸酯及超支化丙烯酸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任意比例的组合物。
[0010] 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3-甲基-3-羟甲基氧杂环、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或者它们中的二种或三种的任意比例的组合物。
[0011]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安息香双甲醚、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或三芳基六氟锑酸硫鎓盐、二芳基六氟磷酸碘鎓盐、三芳基六氟磷酸硫鎓盐或二芳基六氟锑酸碘鎓盐。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3] 本发明采用刚性聚硅氧烷作为填料,能有效降低光固化树脂固化过程中的收缩,使得收缩率在原有配方基础上降低5倍左右,可解决现有光固化树脂在3D打印过程中由收缩而引起的零件的翘曲变形问题,提高力学性能,同时提高了零件的成型精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0015] 实施例1
[0016]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20%脂环族环氧树脂,5%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20%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10%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5%刚性聚硅氧烷。
[0017] 实施例2
[0018]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30%脂环族环氧树脂,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6%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6%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8%刚性聚硅氧烷。
[0019] 实施例3
[0020]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4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30%脂环族环氧树脂,5%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5%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5%刚性聚硅氧烷。
[0021] 实施例4
[0022]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30%脂环族环氧树脂,20%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5%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8%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2%刚性聚硅氧烷。
[0023] 实施例5
[0024]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2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20%脂环族环氧树脂,20%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5%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15%刚性聚硅氧烷。
[0025] 对比例
[0026] 一种3D打印光固化树脂,其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0%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30%脂环族环氧树脂,10%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10%3-羟甲基-1-氧杂环丁烷、10%2-羟甲基氧杂环丁烷,5%安息香双甲醚。
[0027] 将以上对比例和实施例得到的光固化树脂在光固化快速成型机中制作边长为100mm、厚度为2mm的正方体工件,然后根据测量值和实际值差值与实际值的比值作为收缩率,收缩率数据如下表所示:
[0028]
[0029]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没有加刚性聚硅氧烷填料的光固化树脂收缩率为0.75%,而加了刚性聚硅氧烷的树脂体系的收缩率均有下降,并且当聚硅氧烷含量在15%时,收缩率为0.14%,较未加填料的体系收缩率下降了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