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鸡蛋壳半透明实验
蛋清和蛋壳间有来层膜源,是半透膜。氯化钠和硝酸银都是溶液能透过半透膜,因此第一个实验中可观察到得现象是,硝酸银溶液和鸡蛋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就是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第二个实验中,碘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以看到鸡蛋中淀粉变蓝。而淀粉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结果就是碘水溶液没明显现象。
㈡ 半透膜的制备方法
1.在100mL烧杯中里加入10mL浓硝酸(14.1g/mL),配成混合溶液,冷却到约20℃。把一小块内脱脂棉浸入混合溶液中8~容10min取出后充分洗净,凉干,得到纤维素硝酸酯。
2.在试剂瓶中取乙醚、乙醇各10mL,再加入1g上述干燥的纤维素硝酸酯,不断振荡,放置1~2天,就生成透明的胶棉液。
3.取3mL上述自制或市售5%的胶棉液,加入干燥的150mL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横斜不断转动使瓶的内壁和瓶口都均匀沾上胶棉液。倒出多余的胶棉液,然后倒置约1min使乙醚、乙醇不断蒸发,直到干燥。逐步剥离瓶口的薄膜,沿瓶壁薄膜夹缝注入蒸馏水,使得薄膜逐步跟瓶壁分离,轻轻取出,浸入蒸馏水中备用。 把定量滤纸放入盛有2:1的水-硫酸的烧杯中,用玻棒轻轻揿压,使它浸没均匀(玻棒和滤纸都不能带水)。浸泡60~90s后取出,立即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1:1一水合氨的水溶液(即氨水)中,中和残留的酸,取出在空气中晾干。
[备注]
1.制作胶棉半透膜的锥形瓶一定要干燥,否则难以成膜。
2.胶棉半透膜容易破裂,实验前请保存在蒸馏水里。
3.自制羊皮纸时,一定要控制硫酸的浓度和浸泡时间,还要注意在浸泡中滤纸不能重叠。
㈢ 在一个半透膜袋中装入蔗糖溶液,将半透膜袋悬在空中溶液中的水会不会透过半透膜渗出来
直接把这个装入蔗糖溶液的半透膜袋悬在空中,溶液中的水分当然要出来了,因为水分子是可以通过半透膜袋的,里面的蔗糖不能通过。也就是对于水分子来说,这个半透膜袋相当于没有一样,水分子只遵从从水分子浓度相对高的一侧到达另外一侧,你说的这种情况,属于根本没有构成渗透装置,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子要渗透出来。
㈣ 做半透膜渗透实验时,渗透压平衡时内外溶液浓度谁高
做半透膜实验时,内外要形成浓度差。开始时,溶液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的,所以当平衡时会形成液面差。此时两边浓度相等。
㈤ 关于半透膜渗透作用的实验
你说的没有错,浓度相同就不会再降了
原文中没有说降得比烧杯还低啊
㈥ 一个 高一 化学题 半透膜 胶体 溶液的困惑
淀粉是高分子,其溶液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帮烧杯内液体遇碘水不会变蓝,当然就不可能选C了。至于漏斗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漏斗内溶液浓度大,水分子有向漏斗内扩散的过程。
㈦ 半透膜(化学)
选D..半透膜的作用是使小分子物质KI透过,而淀粉不能..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破损的话,那么水里面只会有KI.有破损的话除了KI之外还会有淀粉
㈧ 怎么验证半透膜
简说吧:半透膜包住碘水,绳系住扎口,伸入到盛有淀粉溶液的烧杯,浸入液面以下,一段时间后淀粉溶液变蓝。证明碘分子可穿过半透膜。不好意思,手机只能输63个字,所以分开说了。两组验证了该人工膜具有半透膜的两个特性,实验也就over了。*注意:实验步骤的描述要简,抓关键字,分条叙述
㈨ 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明膜的实验
将淀粉溶液装入半透膜袋中,放置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向水中滴加碘溶液,没有变蓝,说明淀粉未能透过半透膜。
㈩ 化学透析实验的实验设计
透析是生物化学实验室最简便最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制备过程中,除盐、除少量有机溶剂、除去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要用到透析的技术。 透析只需要使用专用的半透膜即可完成。通常是将半透膜制成袋状,将生物大分子样品溶液置入袋内,将此透析袋浸入水或缓冲液中,样品溶液中的大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被截留在袋内,而盐和小分子物质不断扩散透析到袋外,直到袋内外两边的浓度达到平衡为止。保留在透析袋内未透析出的样品溶液称为“保留液”,袋(膜)外的溶液称为“渗出液”或“透析液”。 透析膜可用动物膜和玻璃纸等,但用的最多的还是用纤维素制成的透析膜, 商品透析袋制成管状,其扁平宽度为23 mm~50 mm不等。为防干裂,出厂时都用10%的甘油处理过,并含有极微量的硫化物、重金属和一些具有紫外吸收的杂质,它们对蛋白质和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有害,用前必须除去。洗净凉干的透析袋弯折时易裂口,用时必须仔细检查,不漏时方可重复使用。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000分子量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 超滤膜一般分为板框式(板式)、中空纤维、管式、卷式等多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