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光PVC树脂粉的用途和优势有哪些
消光聚氯乙烯树脂具有普通聚氯乙烯树脂的特性,还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回,具有更答好的耐溶剂性、机械强度和加工尺寸稳定性。消光聚氯乙烯树脂是高分子聚合物,在氯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了化学交联剂,和普通PVC树脂相比,含有部分的凝胶成份;树脂粒度规整,塑化性能良好,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加工性。与普通PVC树脂相比,拥有更好的耐溶剂性、力学性能和加工尺寸稳定性;制品即使经过净化处理也不会发生表面劣化;并且制品具有高消光性外观、手感无粘性且舒服。这种树脂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通用PVC树脂掺混使用,通过调整配方来调整制品的光泽度和其它特性。 消光树脂可以起到表面亚光的作用,促使PVC制品不反光不刺眼特别适用于人造革、沙发革、汽车仪表盘等环保要求较高的领域
② 消光pvc树脂粉的用处跟上风有哪些
pvc树脂粉其自身具备奇特的消光性能,经由屡次加工仍坚持消光性。
重要运用在消光硬、磨砂片、亚光片,压延片材、压延薄膜、吹膜。人造革、硬质板、分模板、汽。POM原料是一种白色或黑色塑料颗粒,具有高硬度、高钢性、高耐磨的特性。车涂料、电缆外套、电线外皮、各种软管、化装品盒、圣诞树叶、鞋类及容器等。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等制品的专用料,可普遍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PC塑胶原料具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使用温度范围广。等深加工产品。
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聚氯乙烯等制品的专用料,可普遍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等深加工产品。
应用方式:实用于各种一般聚氯乙烯树脂的加工装备,可压延、挤出、打针各种制品。在制品名义发生消光性,在视觉跟手感。方面存在良好的特征。用户可依据不同产品的详细请求,在其原有产品配方的基本上,参加适量消光树脂,即可出产出合乎请求的消光制品。
高聚合度pvc树脂在电缆料中的利用高聚合度的特征聚氯乙烯树脂因为其特别的构造,具备精良的阻 燃性、机能和良好的电性能。
而高。普通聚氯乙烯树脂高得多,分子链 显著增加,所以与一般型聚氯乙烯树脂比拟,又存在以下特点:
(1)较高的耐热性。
(2)较好的耐寒性。
(3)较高的机械机能。
(4)较小的热变形。
(5)较好的柔软性跟弹性。
在电缆料中的利用因为高聚合度pvc树脂粉末拥有以上特点,能够应用它生产 各种特别用处的电缆料。
耐高温的电缆绝缘及护层料 跟着聚合度的增加,聚氯乙烯树脂耐热性提 高,机械性能也显明进步,它将成为生产耐热聚氯乙烯电缆料的幻想。
目前国外均采取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耐高温电缆料,而海内只能用个别聚合度的s g-2型pvc树脂出产。 假如采取国产高聚合度pvc树脂生产耐高温电缆料,可使品质进步到一个新的程度。 辐照交联pvc电缆料 跟着盘算机、航天技巧等高技巧范畴的飞速发 展,对电线电缆的。塑胶价格很便宜,产品质量好,用途广泛产品呈现多样化。性能要求愈来愈高。
③ 消光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粉的特性和用途是什么
特性:环球塑化网认为消光树脂聚氯乙烯pvc树脂粉其本身具有独特的消光性能,经过多次专加工仍保持消光性。
用属 途:消光硬制品、磨砂片、亚光片,压延片材、压延薄膜、吹膜。人造革、硬质板、分模板、汽车涂料、电缆外套、电线外皮、各种软管、化妆品盒、圣诞树叶、塑料鞋类及容器等。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聚氯乙烯等制品的专用料,可广泛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等深加工产品。
消光树脂为加工低光泽聚氯乙烯等制品的专用料,可广泛用于绝缘电缆、电线、电话线、音响喇叭线、消光膜、门窗密封条、仪表盘等深加工产品。
使用方法:适用于各种普通聚氯乙烯树脂的加工设备,可压延、挤出、注射各种制品。在制品表面产生消光性,在视觉和手感方面具有良好的特性。用户可根据不同产品的具体要求,在其原有产品配方的基础上,加入适量消光树脂,即可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消光制品。
④ 威海生产冲浪板的pvc原料厂家在哪里啊
威海生产冲浪板的pvc原料厂家在河南。
PVC(聚氯乙烯树脂粉)生产厂家有:中国兵器北方化工下属,甘肃银达化工PVC厂,河南焦作昊华宇航,天津大沽化工 ,齐鲁化工,广西南宁化工。2.
⑤ 大沽700是几型粉
七型。大沽700是聚氯乙烯树脂粉料,主要用于生产透明片、管件、板材、门窗等。该粉料是七型,应用非常广泛,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有广泛应用。树脂粉,主要是由高分子量化合物、超细负荷抗固结剂和多功能添加剂等制成。
⑥ 消光粉和什么相克
消光粉和树脂相克。
物理消光粉不易黄变,粉末成本低,缺点是储存稳定性不太好,对树脂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消光粉是由聚丙烯酰胺,成膜物原料制成的新型皮革补伤消光剂。用于深色、浅色表面伤残,深伤残皮革粒面修补,其遮盖力强,补伤效果好。使用时不必与其它软性皮化材料配方,可直接用于“刷涂”或“点涂”修补,简化了原有的使用方法。制造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易形成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满足皮革工业的需要。可分为油性消光粉和水性消光粉。广泛应用于乳胶漆,内外墙涂料,醇酸树脂漆和聚酯漆等多种涂料体系中。应用涂料、油漆中,能均衡的控制涂膜表面光泽,增加涂膜的耐磨性和抗划痕性,去湿、除臭、净化空气,隔音、防水和隔热、通透性。
⑦ PVC(聚氯乙烯树脂粉)生产厂家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省市县。
1,PVC(聚氯乙烯树脂粉)生产厂家有:中国兵器北方化工下属,甘肃银达化工PVC厂,内河南焦作昊华宇容航,天津大沽化工 ,齐鲁化工,广西南宁化工。
2,分布:电石法PVC原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内蒙等煤炭资源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业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东、河北、浙江、辽宁等省市,其他中部和沿海省市也有较多的生产企业,其中山东、天津、江苏、河南、内蒙古、新疆及四川等地 。
3,PVC即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是氯乙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简称VCM)在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等引发剂;或在光、热作用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之为氯乙烯树脂。其材料是一种非结晶性材料。
⑧ 树脂粉是什么
树脂粉这个说法没有特别指定,只要是粉状树脂都可以简称为树脂粉。
⑨ 请问 PVC粉料分几种型号规格
PVC根据聚合度的不同分为很多型号,国内PVC牌号命名一般采用聚合度或者是型号标注。生产PVC透明片材应该采用七型PVC(牌号为S-800、SG-7)或者八型PVC(牌号为S-700、SG-8),各厂家在标注上会有所不同,一般采用SG加个位数标注的代表的是PVC型号,采用百位数及千位数标注的代表的是聚合度(主要看数字,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产品,比如青岛海晶HS1000、上海氯碱WS1000、齐鲁石化S1000都代表五型PVC)。华东地区做片材的比较多,一般采用的是齐鲁石化、上海氯碱、沧化、青岛海晶、大沽化的产品,华南地区可以考虑一下福二化的产品。
七型、八型PVC的聚合度较低,加工起来容易,所以多用于生产片材、注塑管件等。就国家标准来说,PVC分八种型号,即一型至八型。现市场流通的多为三型(聚合度1300,多用于制造电线电缆、压延膜)、五型(聚合度1000,多用于型材、管材)、以及七型八型。
片材配方相对来说应该简单一些,加工助剂要少一些。给个基础配方:
PVC 100份
TM181 1-1.6份 有机锡热稳定剂(这东西透明性好)
MBS 3-5份 增韧剂
PA20 1-1.2份 一种进口ACR,抗冲改性剂
G16 适量 内润滑
70S 适量 外润滑
颜料 适量
大体上配方也就以上这些了,不过设备不同,配方也不同,尤其是润滑啊,还是要自己做调整。做过加工的应该知道,调润滑很痛苦的啊。建议你找润滑剂供应商,因为其对自己的润滑剂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对润滑剂的用量有所把握(一般G16在0.6-1.2之间,70S在0.3-0.5之间)。
在下拙见,仅供参考。我也对片材加工有些兴趣,说得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⑩ 聚氯乙烯树脂粉规格型号分类问题
聚氯乙烯的规格型号是根据聚合度来定的。给你复制个标准,你对照一下: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Suspension polyvinyl Chloride resins of general purpose
GB/T 5761-2006代替 GB/T 5761-1993
2006-09-14发布 2007-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前言
本标准对应于ASTMD 1755:1992(2001年确认)《聚氯乙烯树脂规范》,与ASTMD 1755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5761-19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
本标准与GB 5761-1993的技术差异为:
——对范围进行了调整(1993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
——修改了部分物化性能指标(1993年版的4.2;本版的4.2);
——修改了型式检验项目中抽检项目的检验周期(1993年版的6.3.2;本版的6.3.2);
——取消了样品保存期限
——删除了附录B“白度(160℃,10min)试验方法”;
——增加了附录B“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wiki]石油[/wiki]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SAC/TC 15/SC 7)归口。
本标准委托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聚氯乙烯树脂产品分会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锦西[wiki]化工[/wiki]研究院、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乐金大沽化学有限公司、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沽化工有限公司、福建省东南电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沧州化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沛云、孙丽娟、赵阳、姜军、张英民、谌绍铜、方向阳、孙文育。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改。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悬浮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本体法生产的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亦可参照采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起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50 极限熟知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2913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GB/T 2914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挥发物(包括水)的测定(GB/T 2914-1999,idt ISO 1269:1980)
GB/T 2915 聚氯乙烯树脂水萃取物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GB/T 2916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用空气喷射筛装置的筛分析(GB/T 2916-1997,eqv ISO 4610:1997)
GB/T 2917.1 以氯乙烯均聚和共聚为主的共混物及制品在高温时发出氯化[wiki]氢[/wiki]和任何其他酸性产物的测定 刚果红法(GB/T 2917.1-2002,eqv ISO 182-1:1990)
GB/T 3400 塑料 通用型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室温下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GB/T 3400-2002,eqv ISO 4608:1998)
GB/T 3401 聚氯乙烯树脂稀溶液粘数的测定(GB/T 3401-1997,eqv ISO 1628-2:1988)
GB/T 3402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第1部分:命名体系和规范基础(GB/T 3402.1-2005,ISO 1062-1:1998,MOD)
GB/T 4611 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鱼眼”[wiki]测试[/wiki]方法
GB/T 4615 聚氯乙烯树脂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方法
GB/T 6003.1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
GB/T 6679-2003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9348 聚氯乙烯树脂的杂质与外来粒子数的测定方法(GB/T 9348-1988,eqv ISO 1265-1979)
GB/T 9349 [wiki]聚乙烯[/wiki]、相关含氯均聚物和共聚物树脂及其混合物热稳定性的测定 变色法(GB/T 9349-2002,eqv ISO 305:1990)
GB/T 15595 聚氯乙烯树脂热稳定性试验方法 白度法
GB/T20022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20022-2005,ISO 60:1997,MOD)
3 产品分类
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产品由GB 3402.1中规定的产品名称、聚合方法和用途的表示符号及粘数分类号(见表1)等四项组成的代码分类。聚合方法和用途及粘度的表示符号组合称为型号。
粘数分类号n 0 1 2 3 4 5 6 7 8 9
粘数,ml/g >156 156~144 143~136 135~127 126~119 118~107 106~96 95~87 86~73 <73
4 要求
4.1 外观:白色粉末。
4.2 物化性能应符合表2要求。
表二 物化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型号
SG0 SG1 SG2 SG3 SG4
等级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1 粘数,mL/g
(或K值)
(或平均聚合度) >156
>(77)
>[1785] 156~144
(77~75)
[1785-1536] 143~136
(74~73)
[1535-1371] 135~127
(72~71)
[1350~1250] 126~119
(70~69)
[1250~1150]
2 杂质粒子数,个,≤ 16 30 80 16 30 80 16 30 80 16 30 80
3 挥发(包括水)含量,[wiki]%[/wiki],≤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0.30 0.40 0.50
4 表观密度,g/mL,≥ 0.45 0.42 0.40 0.45 0.42 0.40 0.45 0.42 0.40 0.47 0.45 0.42
5 筛余物质量分数/% 0.25mm筛孔,≤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0.063mm筛孔,≥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6 “鱼眼”数,个/400㎝2 ,≤ 20 40 90 20 40 90 20 40 90 20 40 90
7 100g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g,≥ 27 25 23 27 25 23 26 25 23 23 22 20
8 白度(160℃,10min),%≥ 78 75 70 78 75 70 78 75 70 78 75 70
9 水萃取液电导率,S/m,≤ 5×10-3 — 5×10-3 — 5×10-3 — —
10 残留氯乙烯含量,PPm,≤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表2(续)
序号
项目 型号
SG5 SG6 SG7 SG8 SG9
等级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优
等
品 一
等
品 合
格
品
1 粘数,mL/g
(或K值)
(或平均聚合度) 118~107
(68~66)
[1135-981] 106~96
(65~63)
[980-846] 95~87
(62~60)
[845~741] 86~73
(59~55)
[740~650] <73
<(55)
<[650]
2 杂质粒子数,个,≤ 16 30 80 16 30 80 20 40 80 20 40 80
3 挥发(包括水)含量,%,≤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0.40 0.40 0.50
4 表观密度,g/mL,≥ 0.48 0.45 0.42 0.48 0.45 0.42 0.50 0.45 0.42 0.50 0.45 0.42
5 筛余物质量分数/% 0.25mm筛孔,≤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2.0 2.0 8.0
0.063mm筛孔,≥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95 90 85
6 “鱼眼”数,个/400㎝2 ,≤ 20 40 90 20 40 90 30 50 90 30 50 90
7 100g树脂的增塑剂吸收量,g,≥ 19 17 — 15 15 — 12 — — 12 — —
8 白度(160℃,10min),%≥ 78 75 70 78 75 70 75 70 70 75 70 70
9 水萃取液电导率,S/m,≤ — — — —
10 残留氯乙烯含量,PPm,≤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5 10 30 30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
目视观察或依据供需双方协议按GB/T 2913执行。
5.2 粘数(或K值及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粘数、K值和平均聚合度的测定方法可任选其一。若有争议,以GB/T 3401为仲裁方法。
5.2.1 粘数的测定
按GB/T 3401进行。
5.2.2 K值的测定
按GB/T 3401进行。其中K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ts ——溶液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秒(s);
t0——溶剂三次流经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秒(s);
c——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平行测定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0.7%。
试验结果取平行测定的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修约至整数。
5.2.3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按附录A进行。
5.3表观密度的测定
按GB/T 20022附录A进行。
5.4 增塑剂吸收量的测定
按GB/T 3400进行。
5.5 挥发物(包括水)含量的测定,
按GB/T 2914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10[wiki]±[/wiki]2)℃,时间为1h,并按1h的失重量计算结果。
5.6 筛余物的测定
按GB/T 2916或附录B进行。若有争议,以GB/T 2916为仲裁方法。
5.7 “鱼眼”数的测定
按GB/T 4611进行。
5.8 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按GB/T 2915进行。
5.9 杂质粒子数的测定
按GB/T 9348进行。
5.10 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的测定
按GB/T 4615进行。
5.11 白度(160℃,10min)的测定
按GB/T 15595进行。其中试样受热温度为(160±1)℃,时间为10min。若用户对热稳定性还有其他要求时,可由供需双方协商,选用GB/T2917.1或GB/T 9349进行测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以单釜所得产品或同聚合条件的数釜产品经混合均匀为一批。
6.2 采样
6.2.1 从批量总袋数中按下述规定的采样单元数进行随机采样。当总袋数小于500时,按表3确定;大于500时,以公式 (N为总袋数)确定,如遇小数进为整数。
表3 选取采样袋数的规定
总袋数 采样袋数 总袋数 采样袋数
1~10 全部 182~216 18
11~49 11 217~254 19
50~64 12 255~296 20
65~81 13 297~343 21
82~101 14 344~394 22
102~123 15 395~450 23
124~151 16 451~512 24
152~181 17
6.2.2 采样时,用采样探子(GB/T 6679-2003附录A或和附录C或相似探子)自袋的中心垂直插入深度的3/4处,采取均匀样品或用连续自动采样器(或人工)在包装线按采样单元数确定的间隔采样。
6.2.3 采样量不少于2kg,混均后分装于洁净干燥的容器(或塑料袋)中封严,(用于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测定的样品,应贮存储存在密封良好的样品瓶中并压实充满),并标明产品批号和采样日期。
6.3 出厂检验
6.3.1 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企业检验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并附有质量检验报告单,其内容包括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型号、批号、质量指标、等级、生产日期,并有检验章。未满足标准要求的产品不得声明符合本标准。
6.3.2 物化性能要求中出厂检验项目为粘数(或K值或平均聚合度)、表观密度、挥发物含量、0.25mm筛余物、杂质粒子数、“鱼眼”数、残留氯乙烯单体含量,其余检验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中的抽检项目。如有停产后复产、原料或者工艺有重大改变、合同规定等情况,必须进行型式检验。在连续正常生产时,抽检项目应保证达到本标准规定指标,每月抽检一次,当抽检不达标时应每批都经行检验,直至连续五批检验结果都符合标准规定后,方可按正常抽检。
6.3.3 检验结果中如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项目时,应自同批产品中以双倍采样单元数采样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确定。如仍不符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即为不合格品。
6.3.4 本标准产品质量指标极限数值的确定,采用GB/T 1250中“修约值比较法”。
6.4 用户验收
用户有权按本标准规定对收到的产品进行验收,如发现产品有不符合本标准规定时,自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向生产厂提出处理意见。
因贮运管理不当影响产品质量,则应由贮运单位负责。
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7.1 标志
包装袋上应标明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准号、净质量、生产厂名称及地址,并标识产品型号及等级。
7.2 包装
本产品用内衬塑料薄膜袋的四层牛皮纸袋、聚丙烯编织袋或牛皮纸与聚丙烯编织物复合袋包装。每袋净重25.0±0.2kg,亦可采用适宜的其他包装方式和包装质量。应保证产品在正常贮存中包装不破损,产品不被污染、不泄漏。
7.3 运输
运输时必须用洁净的运输工具,并防止雨淋。
本产品为非危险品,可按一般货物运输。
7.4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内,以批为单位分开存放,不得露天堆放,防止日晒和受潮。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A.1 溶剂
硝基苯,分析纯。
A.2 仪器
A.2.1 乌氏粘度计,如图A1所示。
图A1 乌氏粘度计
A.2.2 甘油(丙三醇)浴,可控制(100±2)℃。
A.2.3 恒温水浴,可控制(30±0.05)℃。
A.2.4 玻璃砂芯漏斗,孔径(10~15μm)。
A.2.5 分析天平,分度值0.1mg。
A.2.6 秒表,分度值0.1s。
A.3 操作步骤
A.3.1 测试溶液的制备
称取(200±0.1)mg聚氯乙烯树脂试样,于50mL带玻璃塞的容量瓶中,加入约40mL硝基苯,在保持(100±2)℃的甘油浴中加热,间断摇动容量瓶使试样完全溶解后,取出容量瓶冷却至室温,再置于(30±0.05)℃恒温水浴中20min,用同样温度的硝基苯稀释至刻度,摇均待用。
A3.2 溶剂流经时间的测试
在粘度计管2、管3分别接上乳胶管,把粘度计垂直置入(30±0.05)℃的恒温水浴中,使水面超过粘度计球C。
用玻璃砂芯漏斗将溶剂经管1滤入粘度计球A,直至溶剂的液面处于刻在球A上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恒温10min。
紧闭管3上的乳胶管,用吸球经管2上的乳胶管慢慢地将溶剂吸入球B,使溶剂升至球C一半时,停止吸气。
取下吸球再放开管3上的乳胶管,使得溶剂自由下落,用秒表测量液面从球B上刻度线降至下刻度线所需要的时间,准确至0.1s。重复进行测试并取平均值。
A3.3 溶液流经时间的测定
将上述溶剂从粘度计中吸出。
将约15m的溶液(A.3.1)经过玻璃砂芯漏斗滤入粘度计中,使溶液通过球B吸上放下三次,再从粘度计中吸出。
将剩余的溶液经过玻璃砂芯漏斗滤入粘度计中,再按A3.2步骤测定溶液的流经时间。
A.4 计算
A.4.1 增比粘度ηsp
按式(A.1)计算:
............................ (1)
式中:
t1——溶剂硝基苯流出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t2——测试溶液流出时间的数值,单位为秒,s。
A.4.2 特性粘度[η]
按式(A.2)计算:
............................(2)
式中:
ηr——相对粘度的数值(t2/t1);
ηsp——增比粘度的数值;
c——溶液的质量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克每升,g/L。
A.4.3 平均聚合度P
按式(A.3)计算:
............................(3)
式中:[η]——特性粘度的数值。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聚氯乙烯树脂干筛试验方法
B.1 范围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悬浮法聚氯乙烯树脂的筛余物和颗粒大小分布的测定。
B.2 原理
将定量的树脂,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wiki]机械[/wiki]振摆进行干筛,称量筛余物。
B.3 定义
筛余物:试验后留在筛子上的树脂,以质量分数表示。
B.4 仪器
B.4.1 标准筛振机,主要技术参数为:振动次数230次/min,振动偏心距12mm,振动次数175次/min,振幅高度(2~3)mm可调,电机转数2800转/min。
B.4.2 筛子,筛面直径200mm,高度25mm,筛框和筛网是金属的,应符合GB/T 6003.1中的规定。按规定和树脂颗粒大小分布选择所需的孔径。
注:可用含有水和清洗剂的超声清洗装置清洗筛子,或使用刷子小心清理,如严重堵塞,可将筛子浸入四氢呋喃中(3~4)d,取出晾干即可使用。
B.4.3 天平,分度值0.01g。
B.4.4 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B.4.5 定时器(秒表)。
B.5 试验方法
称取试样25g,精确至0.01g(若有静电,可加入抗静电剂γ-氧化铝0.025g,混均)。将混均后的树脂轻轻倒入筛中,牢固地装在振筛机上,启动筛机,同时开始计时,振筛20min停机,连同筛底取下。任选以下方式中一种进行称量:
a) 将每只筛子和筛余物一起称量再减去筛子的质量,精确至0.01g;
b) 将每只筛子筛余物仔细刷下收集在已知质量的容器中,称量,精确至0.0001g。
B.6 结果表示
B.6.1 结果计算
筛余物的质量分数R按式(B.1)计算:
R=m1/m0×100 (B.1)
式中:
m0 ——试样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1 ——筛余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以两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修约至一位小数。
B.6.2 重复性
同一试样连续两次或者同台筛机二组筛一次测定,如果不满足下列条件,则结果无效。
a)筛余物的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5%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小于或等于3%;
b)筛余物的质量分数小于5%时,两次测定值之差小于或等于2%;
c)每个筛的筛余物和底盘中树脂质量分数总和在(100±2)%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