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耗材问题 > 高性能树脂基体

高性能树脂基体

发布时间:2021-02-23 16:34:10

❶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定义
1.2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1.3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1.4 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
2 高性能增强材料
2.1 引言
2.2 高性能玻璃纤维
2.2.1 玻璃纤维的结构及组成
2.2.2 玻璃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2.2.3 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生产工艺
2.2.4 高性能复合材料用玻璃纤维制品种类
2.2.5 高性能玻璃纤维
2.3 碳纤维
2.3.1 概述
2.3.2 碳纤维的制造方法
2.3.3 碳纤维的性能
2.3.4 碳纤维的应用
2.4 芳纶纤维
2.4.1 概述
2.4.2 芳纶纤维的制备
2.4.3 芳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2.4.4 芳纶纤维的应用
2.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2.5.1 概述
2.5.2 UHMW-PE纤维的制造
2.5.3 UHMW-PE纤维的性能
2.5.4 UHMW-PE纤维的应用
2.6 聚苯并双恶唑纤维
2.6.1 概述
2.6.2 PBO纤维的制造
2.6.3 PBO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2.6.4 PBO纤维的应用
2.7 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纤维
2.7.1 概述
2.7.2 M5纤维的制备
2.7.3 M5纤维分子结构特征和性能
2.7.4 M5纤维的应用与展望
2.8 陶瓷纤维
2.8.1 碳化硅纤维
2.8.2 氧化铝纤维
2.8.3 氮化硼纤维
2.8.4 硼纤维
2.8.5 晶须
3 高性能树脂基体
3.1 酚醛树脂
3.1.1 概述
3.1.2 酚醛树脂的合成原理
3.1.3 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
3.1.4 酚醛树脂的固化
3.1.5 酚醛树脂的改性
3.2 高性能环氧树脂
3.2.1 概述
3.2.2 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合成和性能
3.2.3 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固化
3.3 聚酰亚胺树脂
3.3.1 缩聚型聚酰亚胺树脂
3.3.2 加聚型聚酰亚胺
3.4 氰酸酯树脂
3.4.1 概述
3.4.2 氰酸酯单体的合成
3.4.3 氰酸酯基的反应特性
3.4.4 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
3.4.5 氰酸酯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4.6 氰酸酯树脂的性能
3.4.7 氰酸酯树脂的增韧改性
3.4.8 氰酸酯树脂的应用
3.5 聚芳基乙炔树脂
3.5.1 引言
3.5.2 芳基乙炔树脂的合成
3.5.3 聚芳基乙炔树脂的性能
3.5.4 聚芳基乙炔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3.5.5 聚芳基乙炔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
3.6 硅炔树脂
3.6.1 硅炔树脂的合成
3.6.2 硅炔树脂的结构
3.6.3 硅炔树脂的固化
3.6.4 硅炔树脂的性能
3.6.5 硅炔树脂的改性
3.7 硼硅炔树脂
3.7.1 碳硼烷的合成、性质及表征
3.7.2 硼硅炔树脂的种类
3.7.3 硼硅炔树脂的应用
3.8 聚倍半硅氧烷
3.8.1 聚倍半硅氧烷的定义与分类
3.8.2 POSS的合成
3.8.3 POSS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8.4 POSS有机一无机杂化聚合物
3.8.5 POSS的应用
3.9 聚苯并咪唑树脂
3.9.1 聚苯并咪唑树脂的合成
3.9.2 聚苯并咪唑树脂的性能
3.10 聚醚醚酮树脂
3.10.1 PEEK树脂的制备
3.10.2 PEEK树脂的特性
3.10.3 PEEK树脂的成型工艺
3.10.4 PEEK树脂的应用
3.11 聚苯硫醚
3.11.1 PPS树脂的合成路线
3.11.2 PPS树脂的性能
3.11.3 PPS树脂的应用
3.12 聚芳醚腈树脂
3.12.1 PEN树脂的制备
3.12.2 PEN树脂的特性
3.12.3 PEN树脂的应用
4 复合材料界面
4.1 引言
4.2 复合材料界面理论
4.2.1 浸润性理论
4.2.2 化学键理论
4.2.3 过渡层理论
4.2.4 可逆水解理论
4.2.5 摩擦理论
4.2.6 扩散理论
4.2.7 静电理论
4.2.8 酸碱作用理论
4.3 增强纤维的表面处理
4.3.1 偶联剂处理
4.3.2 表面氧化处理
4.3.3 表面涂层
4.3.4 化学气相沉积(CVD)
4.3.5 电聚合处理
4.3.6 低温等离子处理
4.3.7 表面接枝
4.4 复合材料界面的分析表征
4.4.1 界面浸润性的分析表征
4.4.2 增强纤维表面形貌的分析表征
4.4.3 增强纤维表面化学组分、功能团及化学反应的分析表征
4.4.4 界面力学性能的分析表征
4.4.5 界面形态的微观分析表征
5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5.1 模压成型工艺
5.1.1 概述
5.1.2 模压料的制备
5.1.3 模压成型工艺
5.2 缠绕成型工艺
5.2.1 概述
5.2.2 缠绕规律的分析
5.2.3 缠绕成型工艺
5.3 拉挤成型工艺
5.3.1 概述
5.3.2 拉挤成型工艺
5.4 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
5.4.1 原材料
5.4.2 RTM成型工艺
5.5 袋压成型工艺
5.5.1 袋压成型工艺种类及特点
5.5.2 袋压成型工艺
6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6.1 概述
6.2 预浸料或片状模塑料的制备
6.2.1 预浸渍技术
6.2.2 后浸渍技术
6.3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冲压成型工艺
6.4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拉挤成型工艺
6.4.1 预浸纤维拉挤成型工艺
6.4.2 纤维拉挤成型工艺
6.5 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模压成型工艺
6.6 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工艺

❷ 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解决哪些工程问题

复合材料国内外发展概况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材料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根据基体种类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等。 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最先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因此应用面最广、产业化程度最高。在建筑方面,树脂基复合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墙板、透明瓦、冷却塔、空调罩、风机、玻璃钢水箱、卫生洁具、净化槽等。 21世纪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是赋予复合材料自修复性、自分解性、自诊断性、自制功能等为一体的智能化材料。以开发高刚度、高强度。高湿热环境下使用的复合材料为重点,构筑材料、成型加工、设计、检查一体化的材料系统。 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是随航空航天工业上高强度、低密度的要求而出现的,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是以Al、Mg等轻金属为基体的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包括颗粒、晶须、短或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区域广泛,包括宇航、国防、能源、汽车工业、环保、生物、化学工业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起关键的作用。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一直吸引着技术发达国家投入巨资进行研究。目前,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美国和西欧各国侧重于航空和军事应用,日本则力求把它应用在工业上。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纤维增强玻璃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包括C纤维增强微晶玻璃Cf/LAS、碳化硅纤维增强微晶玻璃SiCf/LAS、SiCf/LCAS,研究内容包括工艺、组成、显微结构、界面结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等方面。 水泥基复合材料包括颗粒型复合材料(如混凝土)和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如纤维混凝土)。1980年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诞生。混凝土基体的组成不断优化,已由普通水泥基向环保水泥基聚合物(Geopolymer)、聚合物水泥基发展,MDF水泥基、DSP水泥基材料属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性能与工艺优化的RPC水泥基;增强水泥基的纤维品种也越来越多。金属纤维(主要是钢纤维)已有各种尺度与各种形状(平直型、端勾形、波浪形、质铃形、哑铃形)的钢纤维;无机纤维有天然有机纤维(木纤维、竹纤维、剑麻纤等)以及不同尺度与不同性质的混杂纤维。20世纪90年代又发展了新型高性能FRP筋材。基体性能的优化和纤维品种的增多大大促进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宽。以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为例,普通钢纤维混凝土(SFRC)已是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它广泛用干各种重大和重要工程中,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典型的有渍浆结维混凝土(SIFCON)、渍浆网片混凝土(SIMCON),它们的力学行为均按数量级增长,在军事工程上发挥了特殊的优势。特别是继MDF和DSP材料之后,又出现了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国际上的RPC材料有两大系列,一是RPC200,二是RPC800,RPC800的性能已能与金属材料媲美,与高分子材料抗衡了,但其生产工艺复杂,能耗高,难以向工程化和产业化转换,相比之下RPC200则显示出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加拿大Sherbrooke采用RPC200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RPC步行桥(Walk Bridge),该桥不仅强度高、耐久性好,而且水泥用量降低40%,结构自重减少1/2~2/3,且制备工艺简单,有自流平特征,能耗下降,这一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且不断在工程中拓宽应用。RPC材料虽出现在SIFCON和SIM-CON之后,但其发展速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❸ 聚醚醚酮树脂可以用作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吗

可以的,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材大部分都是酚醛树脂,但是国外有用PEEK作为预浸料,以连续碳纤维作为主体,以PEEK为基材的复合材料

❹ 北航的化学专业哪个方向最好

合成化学与分子设计
2.化学分析
3.表面化学
4.
5.特种高分子及高性能树脂基体的合成与应用
6.特种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这些都不错
但北航而言有机材料化学是做的不错的

❺ 基体材料是什么

中文名称:基体 英文名称:basal body;basal granule 其他名称:毛基体(kinetosome,生毛体(blepharoplast) 定义:真核细胞的纤毛或鞭毛基底部由微管及其相关蛋白质构成的短筒状结构。与中心粒的结构十分相似,是轴丝生长的根基。 所属学科: 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 ;细胞结构与细胞外基质(二级学科)
材料学:
matrix 为复合材料中起到粘接增强体成为整体并转递载荷到增强体的主要组分之一。 基体基本上按原材料的类别区分,即高聚物(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玻璃与玻璃陶瓷基、碳基(包括石墨基)和水泥基等。 其中高聚物(树脂)基又可分热固性高聚物基(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和聚酰亚胺等)和热塑性高聚物基(如各种通用型塑料以及聚醚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高性能品种)。高聚物(树脂)基体在复合材料中应用很广泛,其工艺成熟,尤其是热固性高聚物使用历史长,但一般只能在300℃以下使用。金属基体常用的有Al、Mg、Ti等,高温合金和难熔金属也在试用中。它们的使用温度范围为400~1100℃,但工艺尚不成熟。玻璃与陶瓷基体仍处在试验阶段,工艺很不成熟,但由于使用温度范围为600~1400℃,是很有吸引力的。碳(石墨)基体使用温度在有抗氧化措施的条件下可超过2000℃。水泥基体用于复合材料历史较短,但可望成为用量很大的基体。
分析学:
matrix 在X射线荧光分析中,基体为分析元素以外的整个试样。因此,在多元素体系中,同一试样的基体,对试样中每一分析元素而言,是不同的。
[编辑本段]地质学
基体(matrix palaeosome,palaeosome)又称古成体(palaeosome)、中色体(mesosome)。在混合岩化程度较弱的岩石中,通常可分为原来变质岩的“基体”和新生成的“脉体”两个部分。基体部分基本上代表原来变质岩的成分,一般暗色矿物较多,有时由于受交代作用的影响,可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如粒度变粗、长英质增多、角闪石发生黑云母化等。随着混合岩化程度的增强,基体与脉体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1]

❻ 西北工业大学 化学 怎么样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比较好,在国内在第二梯队。

西北工业大学化学学科介绍:

"十二五"期间,应用化学系将紧密结合国防重点型号工程、国防“973”和“863”等重大项目,凝练化学学科中的基础和应用基础问题,加强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以及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间的交叉融合,扩大与国内外应用化学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完善化学一级学科的建设,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为将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凝炼研究方向。应用化学系在已发展形成的国防军用结构与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其成型加工技术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以及信息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重点围绕以下七个研究方向:(1)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开展具有特定功能的功能性微纳米颗粒的结构设计与合成方法研究,探索功能性微纳米颗粒的微观结构和光、电、磁等性能的关系以获得高性能的新型核工业用分离材料、固体火箭推进剂、生物医学新型检测技术、电磁记录材料等;设计并制备出光电转化率较高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功能高分子结构与微观组装形貌的关系,研究其光电转化性能的关系,探讨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机理,优化结构与性能,解决目前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谱的吸收不足和自由电荷的有效传输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围绕具有电催化活性的微生物及其化学稳定性开展研究工作,提出高效的国防工业废水的高级氧化处理新方法和原理。(2)超分子化学与绿色有机合成。主要进行工业化用高性能工程塑料与工艺的标准化技术研究和先进工业计量用高分子类标准物质的制备及量值传递的研究工作。如火箭推进剂用标准物质,各类专用工程塑料标准物质,具有单分散分子量的各类高分子标准物质,含有确定结晶度的高分子标准物质,含有精确粒度尺寸的高分子微球,纳米级尺度的高分子含能材料,含强力爆炸能量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粘合剂,含有特定导热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等。(3)高性能树脂基体与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从结构和分子设计层次揭示高性能树脂基体改性的内在本质,探明树脂近程结构和微相结构与韧性等性能的关系,阐明热固性树脂增韧的有效途径,为最终实现自主设计材料建立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有:新型高性能树脂基体(包括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和聚酰亚胺等)的合成、结构与性能;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抗冲击损伤机理及动态断裂行为研究;高性能热固性树脂的分子设计与改性;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和低成本技术;多功能和智能复合材料的的研究;高分子凝胶的合成及离子传输物性研究。(4)高性能工程塑料。主要面向先进新型装备所需高性能工程塑料,开展成型加工理论及其成型加工技术等应用基础和工程化研究。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耐高温、抗磨损工程塑料,如聚酰亚胺、氟塑料、有机硅材料的成型加工应用基础与工程研究;高绝缘、高韧性、抗磨损特种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应用基础与工程研究;耐高温、高强度、轻质结构泡沫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聚酰亚胺材料的应用基础与工程研究;摩擦材料的高性能化、高导热绝缘复合材料、阻尼、密封材料等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理论及其加工技术研究。(5)高分子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分子设计。针对高分子材料所涉及的高性能结构材料,耐环境老化结构与功能材料,结构与功能一体的电子材料以及其他功能材料,在开发与设计过程中,通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利用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等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目标材料进行计算机模拟与分子设计,大量筛选候选材料,给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实现有目的地指导实验配方的选择、材料微观结构的设计和性能预测等功能。(6)环境污染治理与模拟。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复合污染环境化学过程与控制技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水处理功能材料的研究。(7)高性能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本方向依据化学领域的研究新进展,结合我校的三航特色,从材料化学、材料构效关系出发,以功能为导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领域的化学问题。
构建学科平台。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完善已建成的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橡胶密封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并积极筹备建设陕西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建设科研团队。创新研究,人才是关键,结合应用化学系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海内外学术带头人以及教学科研骨干教师,改善学缘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组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研团队。围绕所凝炼的七个学科方向,重点加强以下科研团队的建设: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团队;超分子化学与绿色有机合成研究团队;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应用团队;高性能工程塑料研究团队;高分子材料的计算机模拟与分子设计团队;环境污染治理与模拟团队;高性能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团队。
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应用化学学科将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学科,并成为我国工业、信息和国防科技高分子材料、化工和环境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力争在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对外合作与交流、科研成果申报、杰出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❼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材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疗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编写的,共6章,主要介绍专了高性属能复合材料基体(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芳基乙炔树脂、硅炔树脂、硼硅炔树脂等)的结构与性能、合成方法和固化性能;高性能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PBO纤维、陶瓷纤维等)的结构与性能、制造方法;复合材料的界面;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如缠绕成型、拉挤成型、袋压成型、模压成型等。

❽ 什么是matrix,在工程材料中基体是什么

matrix
n.<数>矩阵;模型;基质;母体,子宫
matrix在材料学中,就是基体的意思。
工程材料中的基体,是指复合材料中起到粘接增强体成为整体并转递载荷到增强体的主要组分之一。基体基本上按原材料的类别区分,即高聚物(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玻璃与玻璃陶瓷基、碳基(包括石墨基)和水泥基等。其中高聚物(树脂)基又可分热固性高聚物基(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和聚酰亚胺等)和热塑性高聚物基(如各种通用型塑料以及聚醚酚、聚苯硫醚、聚醚醚酮等高性能品种)。高聚物(树脂)基体在复合材料中应用很广泛,其工艺成熟,尤其是热固性高聚物使用历史长,但一般只能在300℃以下使用。金属基体常用的有Al、Mg、Ti等,高温合金和难熔金属也在试用中。它们的使用温度范围为400~1100℃,但工艺尚不成熟。玻璃与陶瓷基体仍处在试验阶段,工艺很不成熟,但由于使用温度范围为600~1400℃,是很有吸引力的。碳(石墨)基体使用温度在有抗氧化措施的条件下可超过2000℃。水泥基体用于复合材料历史较短,但可望成为用量很大的基体。

阅读全文

与高性能树脂基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污水处理氧化还原电位 浏览:353
美的1519饮水机什么时间上市的 浏览:487
柴油滤芯对车有什么影响 浏览:636
浙江涂装滤芯厂家哪里有 浏览:725
清山泉净水器哪个好 浏览:824
603b过滤怎么用 浏览:761
微溶能过滤 浏览:896
水垢能通过奶嘴吗 浏览:978
污水主处理工艺比对 浏览:519
节能饮水机怎么安装 浏览:781
是离子交换分离某些元素的主要依据 浏览:288
高锰酸钾能除垢吗 浏览:217
洗浴电镀龙头除垢 浏览:947
生活用水和污水为什么分流 浏览:462
工业废水cod浓度约多少 浏览:354
净水器三个滤芯都是什么芯 浏览:969
只为了净化空气买什么牌子净化器 浏览:405
EDI说法正确 浏览:384
反渗透膜推力架 浏览:626
档案室净化器怎么使用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