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盐水通过反渗透膜了后果会怎么样
盐水里面主要是钠离子,反渗透膜的滤空直径只有0.00001微米。远远小于钠离子。
但反渗透膜是化学物质,大量的盐水还是对它有损害的,没什么事情别做这种试验。
❷ 反渗透膜主要分离原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属于一种压力推动的膜滤方法,所用的膜不具离子交换性质,可以专称为中性膜。反渗透用半透膜为滤属膜,必须在克服膜两边的渗透压下操作,过去使用醋酸纤维素膜时的操作压力为50~60个大气压,现今使用的聚酰胺复合膜的操作压力为15个大气压左右。
半透膜是指只能通过溶液中某种组分的膜。对水处理所用的半透膜要求只能通过水分子,当然,这种对水的透过选择性并不排斥少量的其它离子或小分子也能透过膜。
对膜的半透性机理有以下几种解释,但都不能解释全部渗透现象。
一种解释认为这是筛除作用,即膜孔介于水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因此水能透过,而溶质不能透过,但这不能解释和水分字的大小基本一样的盐分分子不能透过的原因。
第二种解释是认为反渗透膜是亲水性的高聚物,膜壁上吸附了水分子,堵塞了溶质分子的通道,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则较难通过。
最后还有一种机理认为是由于水能溶解于膜内,而溶质不能溶解于膜内。
可以过滤,理论上除水分子以外离子都会过滤掉,包括细菌、重金属和盐分。金属离子和盐分等实际上会有少量残留,但基本都是不足描述的浓度了。
❹ 离子交换膜与反渗透膜的区别,它们各自的机理是什么
反渗透膜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溶剂和溶质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类似于过滤
由于反渗透膜孔专径只有0.1纳米,所以一属般只有水分子才能通过
离子交换膜分阴膜和阳膜,是在电压的作用下,分别将水里的阴阳离子聚集在膜上,通过电化学反应,最后通过浓水室排出
总之,反渗透膜是纯物理方式处理水,而离子交换膜则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处理
❺ 请问一下,有什么反渗透膜可以让氢离子通过,而不能让盐离子通过
RO反渗透膜元件的复脱盐率在制其制造成形时就已确定,脱盐率的高低取决于反渗透RO膜元件表面超薄脱盐层的致密度,脱盐层越致密脱盐率越高,同时产水量越低。反渗透膜对不同物质的脱盐率主要由物质的结构和分子量决定,对高价离子及复杂单价离子的脱盐率可以超过99%,对单价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的脱盐率稍低,但也可超过了98%(反渗透膜使用时间越长,化学清洗次数越多,反渗透膜脱盐率越低)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也可过到98%,但对分子量小于100的有机物脱除率较低。
反渗透膜的脱盐率和透盐率计算方法:
RO膜的盐透过率=RO膜产水浓度/进水浓度×100%
RO膜的脱盐率=(1–RO膜的产水含盐量/进水含盐量)×100%
RO膜的透盐率=100%–脱盐率
❻ 反渗透膜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关系
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两者都是用于水处理中的,很多时候这两种是一起使用的,反渗透膜主要是用于除去水中的细菌和盐分,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比如说钙离子和镁离子
❼ 反渗透膜的分离原理是什么
要了解反渗透法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版种含有不同浓权度盐类的水,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时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自然渗透。
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施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水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盐分的目的,这就是反渗透除盐原理。
❽ 水分子是如何通过陶氏RO反渗透膜的
这个问题有点专业啊,我回答不上来。不过你倒是可以到西北有魔网学习,那里面有很多老化水分享。
❾ 反渗透膜除去钙离子和钠离子哪个困难
钙离子由于“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对钠离子内流产生竞争性抑制)的存在,细胞外高钙使钠离子内流抑制,兴奋性有所下降。当细胞外低钙时,钙离子的“膜屏障作用”减弱,钠离子内流,阈电位降低,细胞兴奋性增高。
❿ 水分子是如何通过RO反渗透膜的
所谓渗透,就是正常的情况下,是由淡水侧往浓水侧渗透,而“反”渗透就是给浓水侧施加高压,以高压使浓水侧往淡水侧水渗透,说白了就是硬硬把水压过去,称为反渗透。
是不是吹牛我不知道,我了解的反渗透膜是可以截留所有可溶性盐和分子量大于100的物质,否则如果反渗透膜孔径过大,那脱盐率又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