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血液净化的原理是什么
血液净化的原理如下:
一、溶质清除原理:
1、弥散。它指的是溶质从浓度高的一方,透过半透膜转移到浓度低的另外一方。
2、对流。它指的是在半透膜的两边,由于膜两边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差,要清除的溶质从压力高的一侧,随着水分子扩散到压力低的一侧。
3、吸附。根据正负电子的相互作用,或者是范德华力,对需要清除的物质进行吸附。
二、溶液的清除原理。通过超滤,水分子从压力高的一面,然后跨膜转运到压力低的一面,最终达到水的清除。
② 监测帮扶体外循环是什么意思
摘要 亲亲 您好
③ 血透是什么血灌是什么、血滤是什么,以及三方面的不同
血液灌流(HP)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通过吸附作用回,清除血液中透析不答能清除的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药物或代谢废物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也可与血液透析合用以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透析患者体内的大分子毒素。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HF)是指在血液净化过程中不使用透析液,而是在血管通路中持续补充一定量的置换液,与血液充分混合,再以相同的速度进行超滤,以达到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和毒素的目的。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滤过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等优点。
简单来说,血灌多用于血液类中毒的,血透多用于尿毒症,血滤范围比较广,如高血压,心衰,肾衰早期等。
④ 什么叫CRRT
CRRT(即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
又名CBP(continue blood purification);床旁血液滤过。定义是采用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
⑤ 血液净化技术的血液滤过
1 血液滤过的原理
生理情况下肾脏产生尿液依赖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肾血流量、滤过压力、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等因素。两个肾脏肾小球基膜面积总和为1.5m2,血浆流量600ml/min,肾小球有效滤过压6.0kPa,滤过率125m1/min。全日的原尿量为180L,经肾小管将大部分的水和有用物质重吸收后,最后排出的尿液仅为原尿量的1%左右,约1500ml。
血液滤过(HF)是模仿肾单位的这种滤过重吸收原理设计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它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具有良好通透性并与肾小球滤过面积相当的半透膜滤器中,当血液通过滤过器时,在负压的牵引下,滤过膜孔径范围内的所有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滤器,血浆内除蛋白质、细胞以外的溶质及大量水分被滤出,从而清除潴留于血中的有毒代谢产物(溶质)及过多的水分,在清除溶质的同时补入一定量的置换液,维持体液平衡。
血液滤过(HF)的滤过率大小取决于滤过膜的面积、跨膜压、筛选系数和血流量,由于滤过器的膜面积可以接近于肾小球的膜面积,但由于体外循环的血流量仅为肾血流量的1/6~1/3,单纯依靠动脉血压不能在短时间内滤出足够的溶质,因此必须有较大的压差才能获得与肾小球可比的滤过率,而每一次HF治疗中的滤液量要达到15~20L左右,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保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平衡需要补回一定的液体和电解质以代替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一般的计算方式是:
滤出总量(废液量)=超滤量+补液量。
在进行血液滤过时,既可先进行(单纯)超滤,然后一边滤出一边补液,或者在开机就进行边滤边补,也可以先(单纯)超滤后再进行补液,依次循环进行。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滤过,超滤速度都不能超过2000ml/h,如有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呼吸衰竭等症状的患者不能超过1000ml/h,超滤的总量不超过5000ml,但最重要的还是患者身体能承受这种脱水速度和总量。对于超滤的总量和速度问题,医护人员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并且在平时的血液滤过中注意积累经验。
血液与血透主要区别在于:血透是依赖半透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所产生的弥散作用进行溶质清除,其清除效能很差。正常人肾小球对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如肌酐和菊粉的清除率几乎都一样。血液滤过模仿正常肾小球清除溶质原理,以对流的方式滤过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其清除率与分子量大小无关,对肌酐和菊粉的清除率均为100~120ml/min。故血滤在清除中分子物质方面优于血透,与正常人肾小球相似。
2 血液滤过溶质的清除方式
血液滤过(HF)与传统的血液透析(HD)清除溶质的机制不同。前者主要利用压力梯度,通过对流原理,清除中、小分子能力相等,而血液透析通过弥散原理,清除率与分子量成反比,对小分子的清除优于中分子,因此可见血液滤过对中分子的清除优于血液透析。
肾小球滤过膜的截留分子质量为80000u,目前使用的血液滤过器滤过膜的分子截留量为10000~50000u,最近已有报告新合成的膜分子截留量达60000u。透析膜的孔径则很小,分子质量300u上的物质均不能通过。下表列出了某些物质的分子质量。一些中分子物质如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等均小于滤过器膜分子截留量,故HF时可被清除。
表2 低分子蛋白和某些中分子毒素的分子质量(u)
β2-MG 11 800
转铁蛋白 76 000
溶菌酶 15 000
a1-糖蛋白 44 000
前白蛋白 54 980
白蛋白 66 500
维生素B12 1 335
甲状旁腺激素 9 000
菊酚 4 200
3 血液滤过的适应症
(1)顽固性高血压:药物和血液透析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血滤后,血压都恢复正常。可能与血滤时清除了血浆中某些加压物质有关。也可能与血滤时心血管系统及细胞外液比较稳定,减少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剌激有关。
(2)水潴留和低血压:对于水潴留伴有低血压的患者,不可能通过血透排除足够的水分,因为透析早期即出现低血压和虚脱。这些患者如果改换血液滤过,循环障碍的表现明显改善。血滤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清除大量的液体而不引起低血压。
(3)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
这类病人在血液透析时往往会加重病情,而血液滤过则可减轻或治疗这类心衰,原因为:① 血液滤迅可迅速清除过多的水分,减轻心脏前负荷。② 虽然脱水效果好,使血容量减少,但它属于等渗脱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保持了血压稳定性。③ 清除大量水分后,血浆白蛋白浓度相对升高,有利于周围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减轻水肿。④ 不需使用醋酸盐透析液,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心脏收缩力抑制。由于上述种种优点,故对于利尿剂无厍应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滤过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4)尿毒症心包炎:在持续血透病人,尿毒症心包炎发病率达20%~25%,原因未明,改作血滤后,发现心包炎治疗时间较血透短,可能是血滤脱水性能好,清除中分子毒性物质较好之故。
(5)周围神经病变
(6)急性肾衰竭:持续或间歇的血滤是急性肾衰的有效措施。CAVH对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的老年患者有独特的优点。
(7)肝昏迷:许多学者认为血滤对肝昏迷治疗效果比血透好,但比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差。
(8)对HD耐受差者。
关于血液净化的更多内容,详情欢迎咨询我司客服☎️
⑥ 血液透析知识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那么你对血液透析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血液透析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血液透析的原理
溶质转运
1、 弥散: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此现象称为弥散。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2、 对流:溶质伴随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为对流。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静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
3、 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质、内毒素等)。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水的转运
1、 超滤定义: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2、 影响超滤的因素
(1) 净水压力梯度:主要来自透析液侧的负压,也可来自血液侧的正压。
(2) 渗透压梯度:水分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移动,称为渗透。其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当两种溶液被半透膜隔开,且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量不等时,水分向溶质颗粒多的一侧流动,在水分流动的同时也牵引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溶质移动。水分移动后,将使膜两侧的溶质浓度相等,渗透超滤也停止。血透时,透析液与血浆基本等渗,因而超滤并不依赖渗透压梯度,而主要由静水压力梯度决定。
(3) 跨膜压力:是指血液侧正压和透析液侧负压的绝对值之和。血液侧正压一般用静脉回路侧除泡器内的静脉压来表示。
(4) 超滤系数: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不同超滤系数值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血液透析设备血液透析的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水处理及透析器、共同组成血液透析系统。
1、 血液透析机:是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治疗仪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由透析液供给监控装置及体外循环监控装置组成。它包括血泵,是驱动血液体外循环的动力;透析液配置系统;联机配置合适电解质浓度的透析液;容量控制系统,保证进出透析器的液体量达到预定的平衡目标;及各种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压力监控、空气监控及漏血监控等。
2、 水处理系统:由于一次透析中患者血液要隔着透析膜接触大量透析液(120L),而城市自来水含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重金属元素,同时还含一些消毒剂、内毒素及细菌,与血液接触将导致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因此自来水需依次经过滤、除铁、软化、活性炭、反渗透处理,只有反渗水方可作为浓缩透析液的稀释用水。而对自来水进行一系列处理的装置即为水处理系统。
3、 透析器:也称“人工肾”,由一根根化学材料制成的空心纤维组成,而每根空心纤维上分布着无数小孔。透析时血液经空心纤维内而透析液经空心纤维外反向流过,血液/透析液中的一些小分子的溶质及水分即通过空心纤维上的小孔进行交换,交换的最终结果是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及一些电解质、多余的水分进入透析液中被清除,透析液中一些碳酸氢根及电解质进入血液中。从而达到清除毒素、水分、维持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的目的。整个空心纤维的总面积即交换面积决定了小分子物质的通过能力,而膜孔径的大小决定了中大分子的通过能力。
4、 透析液:透析液由含电解质及碱基的透析浓缩液与反渗水按比例稀释后得到,最终形成与血液电解质浓度接近的溶液,以维持正常电解质水平,同时通过较高的碱基浓度提供碱基给机体,以纠正患者存在的酸中毒。常用的透析液碱基主要为碳酸氢盐,还含少量醋酸。
血液透析的适应与禁忌适应症
一、 急性肾损伤:凡急性肾损伤合并高分解代谢者(每日血尿素氮BUN上升≥10、7mmol/L,血清肌酐SCr上升≥176、8umol/L,血钾上升1-2mmol/L,HCO3-下降≥2mmol/L)可透析治疗。非高分解代谢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任何其他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①无尿48h以上;②BUN≥21、4mmol/L;③SCr≥442umol/L;④血钾≥6、5mmol/L;⑤HCO3-<15mmol/L,CO2结合力L;⑥有明显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意识障碍;⑦误输异型血或其他原因所致溶血、游离血红蛋白>12、4mmol/L。决定患者是否立即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及选择何种方式,不能单凭某项指标,而应综合考虑。
二、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时机尚无统一标准,由于医疗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多数患者血液透析开始较晚。透析指征:①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②BUN>28、6mmol/L,或SCr>707、2umol/L;③高钾血症;④代谢性酸中毒;⑤口中有尿毒症气味伴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等;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用一般治疗无效者;⑦出现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如性格改变、不安腿综合征等。开始透析时机时同样需综合各项指标异常及临床症状来作出决定。
三、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够通过透析膜清除的药物及毒物,即分子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较均匀均可采用透析治疗。应在服毒物后8~12h内进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检查结果即可开始透析治疗。
四、 其它 疾病:严重水、电解质及酸解平衡紊乱,一般疗法难以奏效而血液透析有可能有效者。
禁忌症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血液透析已无绝对禁忌症,只有相对的禁忌症。
1、 休克或低血压者(收缩压<80mmHg)
2、 严重的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及心力衰竭;
3、 严重心律失常;
4、 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
5、 晚期恶性肿瘤;
6、 极度衰竭、临终患者;
7、 精神病及不合作者或患者本人和家属拒绝透析者。
⑦ CRRT是什么
一问CRRT是什么?
1995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性CRRT学术会议上,CR
RT被正式定义为:所有能够连续性清除溶质,并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
用的血液净化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Murray和Delmore研制成功第一
台人工肾机,并于l946年用于临床治疗肾衰竭,以后血液净化技术得
到快速发展。血液净化是把患者血液引至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
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主要包括血
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腹膜透析等。目前血液净化疗法已不单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
者,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近十余年获得较大发展的一门新
的血液净化技术,是指缓慢、连续清除水和溶质的治疗方式。早在19
77年,Karmer最初创造了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技术治疗急
性肾衰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来根据临床需要又衍生出多种CRRT
模式,如动静脉缓慢连续超滤(SCU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VVHD)等。CRRT技术采用了
持续的操作方法(常常为24小时持续进行);加大体外循环中的血流
量,使用高通量性、生物相容性好的滤器,配备大量的置换液,设置
精确的液体平衡系统。以上改良让CRRT可以保证患者有稳定的血流动
力学;能够持续稳定地控制氮质血症及电解质和水盐代谢;能够不断
清除循环中存在的毒素和中分子物质;按需要提供营养补充等一系列
优点。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内稳态平衡,即使在低血
压的条件下也能应用,同时创造了良好的营养支持条件。
以往CRRT技术强调净化作用和稳定内环境平衡;近年国际上重点
探索CRRT技术在救治败血症,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损
伤的机制和疗效,以及组织间隙的置换作用。
二问CRRT干什么?
在今年的全国肾脏病年会上,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大学医
学院黎磊石院士提到“CRRT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组有关维护肾脏功能的
医疗措施,它还能在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的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
毒物、药物和各种致病性生物分子等。”因此,可以说CRRT的治疗范
围已远远超过了肾脏病领域,近来更发展到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及严重
心衰、严重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中最
重要的支持措施之一。CRRT在临床上的应用,已与机械通气和全胃肠
外营养地位同样重要。具体来说,它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急性肾衰竭(ARF)伴有心功能障碍、脑水肿及高分解代谢CRRT
能纠正容量负荷,使左室充盈压逐渐降低,并清除中大分子炎症介质。
CRRT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保护脑灌注压,是重症ARF伴脑水肿患者首
选方法。CRRT可以充分调控液体平衡,耐受胃肠外营养的所需剂量。
对ARF并发高分解代谢患者能极好地控制代谢异常。
多脏器衰竭综合征(MODS)CRRT能清除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
IL-l,IL-6,IL-8等,从而延缓这类因子导致的多赃器功能损伤。
CRRT还可以清除心肌抑制因子,继而阻止补体活化。因而适用MODS和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CRRT能很好地清除炎症介质,适
用于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败血症休克及重症烧伤病
人的治疗。
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肝移植由于CRRT能将滤过、吸附置换、营养、
肝外辅助治疗装置串联,清除大量与肝病相关的毒素,因此可用于暴
发性肝衰竭,肝移植术中、术后的辅助治疗,即“非生物型人工肝支
持系统”。
充血性心力衰竭CRRT能迅速恢复液体平衡,使血管紧张素、去甲
肾上腺素和醛固酮水平上升,纠正低钠血症,从而打断恶性循环,清
除肺水肿或全身性水肿,恢复对利尿剂的反应性。因此CRRT可治疗急
性心衰伴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肝功能衰竭或肾病综合征伴无法控
制的水肿等。
药物、毒物中毒等CRRT强大的滤过清除作用,在临床治疗上得到
发挥,除多种药物中毒外,还被用于重金属毒物的中毒和严重的乳酸
性酸中毒、挤压伤综合征、急性溶血、高热、中暑等。
三问CRRT怎么用?
使用CRRT需要在患者床旁建立持续性的血液体外循环系统;使用
高通透性的生物相容性好的滤过器;并配备高精度的液体平衡系统。
目前使用的CRRT置换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商品的置换液,但因
为含有较多的乳酸盐不适合肝功能损坏的患者,临床上更多使用的是
利用静脉输入的各种电解质液体自行配制,如改良PORT配方可得到与
人体细胞外液相当的最终电解质浓度。置换液的输入量,国内外学术
界尚无定论,常常是急性肾衰竭每日置换液12升~24升,而像败血症
或SIRS等需要大量置换液清除炎症因子,可达每日60升~75升。
⑧ 什么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指企业或单位的一部分没有记录在公账上的资金活动,表现多为流动资金,特别是现金的自收自支或座收座支,它通常是一种违规行为。
由于“体外循环”的目的就是逃避监管,其运行隐蔽,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收益的真实性难以判断,发生应税义务等通常也逃避履行,由于没有记录在财务账上,审查相对困难,为腐败滋生、偷税等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因此“体外循环”通常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⑨ 什么是超滤液
循环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可以滤入肾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滤过液。这种滤过液就是超滤液。
尿液首先在肾脏,通过肾小球滤过,形成超滤液,人体每天正常生成的超滤液可以达到180升。超滤液进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那么肾小管和集合管可以把人体大部分的水分和各种溶质重吸收回血液,称之为重吸收。
除此以外,肾小管和集合管还有分泌的功能,可以将某些物质分泌入小管腔内,称为分泌。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人体正常每天生成的尿液只有1.5升。
(9)体外循环的超滤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超滤技术: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
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x10000—1x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
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
超滤原理并不复杂。在超滤过程中,由于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上不断积累,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当膜面溶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即生成凝胶层,使膜的透水量急剧下降,这使得超滤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为此,需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使超滤成为一种可靠的反渗透预处理方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UItrafil-tration 简称UF)。能够将溶液净化,分离或者浓缩。超滤是介于微滤与纳滤之间,且三者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一般来说,超滤膜的孔径在0.05 um–1 nm之间,操作压力为0.1–0.5 Mpa。
主要用于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粒、细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质。超滤膜根据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为:平板式、管式、毛细管式、中空纤维和多孔式。目前家用超滤净水器,多以中空膜为主。
超滤膜的工作以筛分机理为主,以工作压力和膜的孔径大小来进行水的净化处理。以中空纤维为例。
以进水方式可分为外压式:原水从膜丝外进入,净水从膜丝内制取。反之则为内压式。内压式的工作压力较外压式要低。超滤膜在饮用水深度处理,工业用超纯水和溶液浓缩分离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资料资料:网络-原尿
参考资料资料:网络-超滤技术
⑩ 南方电网的体外循环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