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滤芯资讯 > 浓差极化现象为什么超滤最严重

浓差极化现象为什么超滤最严重

发布时间:2022-05-16 04:21:23

㈠ 浓差极化对超滤反渗透有何影响

由于浓抄差极化现象增大了膜两袭侧的渗透压,在同等工作压力作用下,系统的纯驱动压减小,与纯驱动压成正比的水通量将下降。与此同时,由于浓差极化现象增大了膜两侧的盐浓度差, 与盐浓度差成正比的盐通量将上升。因此,浓差极化现象将使反渗透系统的水通量下降及透盐率上升。
对超滤的影响没有反渗透严重。

㈡ 求助: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的浓差极化各是什么

摘要 您好亲;超临界流体CO2萃取与化学法萃取相比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㈢ 超滤膜的净水原理是什么

超滤膜的过复滤原理是什制么?

  1. 超滤膜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2. 每米长的超滤膜丝管壁上约有60亿个0.01微米的微孔,其孔径只允许水分子、水中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通过,而较小细菌的体积都在0.02微米以上,因此细菌以及比细菌体积大得多的胶体、铁锈、悬浮物、泥沙、大分子有机物等都能被超滤膜截留下来,从而实现了净化过程。在单位膜丝面积产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滤芯装填的膜面积越大,则滤芯的总产水量越多。

你所问的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这两种都有,因为超滤膜有两种分别是:内压式和外压式

内压式的超滤膜就是从内到外。

外压式的超滤膜就是从外到内。

㈣ 浓差极化的现象

① 膜分离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会降低透水率,是一个可逆过程。是指在超滤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而使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加,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向本体溶液扩散,在达到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
② 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时,如整个电极过程为电解质的扩散和对流等过程所控制,则在两极附近的电解质浓度与溶液本体就有差异,使阳极和阴极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电位发生偏离,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㈤ 超滤中的浓差极化现象分析

什么是浓差极化?

在压力驱动膜过程中,由于料液中水透过膜,而溶质被膜阻留,使膜表面上溶质的浓度升高。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从膜表面向本体溶液反向扩散,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和渗透压增加,从而导致溶剂透过通量减小。

当溶剂向膜表面流动引起的溶质流动速度与由浓度梯度引起的溶质向本体溶液的扩散速率达到平衡时,在膜表面附近形成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区,膜表面浓度C2高于主体溶液浓度C1,这一区域称为浓差极化边界层,这一现象叫浓差极化;C2/C1叫浓差极化度。

浓差极化的危害

1. 浓差极化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 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会在膜表面形成沉积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 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 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时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溶解,恶化膜的性能。

5. 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

浓差极化防治

既然超滤膜的浓差极化现象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怎么防止浓差极化现象的恶化呢?

主要防治途径:

1. 加强进料的预处理。

2. 选择合适膜组件:组件结构;加入紊流器;料液横切流向设计;螺旋流。

3.合理的过程设计:料液脉冲流动;提高流速。

4.合适的操作参数的选择:适当提高进料液温度以降低粘度,增大传质系数等。

超滤膜的浓差极化不仅会使膜通量减小,不及时处理还会引起膜的性能恶化,寿命大大减少,因此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及其重要的~

㈥ 超滤膜分离实验中,什么是浓度极差

随着超滤膜抄使用时间的袭增加,膜的通量会逐渐减小,浓差极化现象就是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掌握其发生机理和降低这种现象发生的具体措施,对超滤膜膜分离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超滤膜浓差极化有哪些危害呢?

1.浓差极化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会在膜表面形成沉积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时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溶解,恶化膜的性能。

5.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

㈦ 浓差极化现象该怎么解决

你的问题太模糊了。
这是摘自其他文献的解决办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增高流速
首先可以采用化工上常用的增加骚动的措施。也就是说设法加大流体流过膜面的线速度,其中也包括采用层流薄层流道法。
二、填料法
如将29~100us的水球放入被处理的液体中,令其共同流经反渗透(借助于半透过膜的膜分离技术)器以减不膜边界层的厚度而增大透过速度。不球的材质可用玻璃或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此外,对管形反渗透(借助于半透过膜的膜分离技术)器来说,也可向进料液中填加微形海绵球操作温度造成超滤浓差极化.不过,对板式和卷式组件而言,加填料的方法是不适宜的,主要是因有将流道堵塞的危险。
三、装设湍流促进器
所谓湍流促进器一般是指可强化流态的多种障碍物。例如对管式组件而言,内部可安装螺旋挡板。对板式或卷式的膜组件可内衬网栅等物以促进湍流。实验表明,这些湍流促进器的效果很好。
四、脉冲法
主要作法是在流程中增设一脉冲发生装置,使液流在脉冲条件下通过膜(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装置。脉冲的振幅和频率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对流速而言,振幅越大或频率越高,透过速度也越大。
虽然动力增加了25%~50%,但是,换来了透过速度提高了70%的得益,有相当的经济价值。
五、搅拌法
是目前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测试装置中必定使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作法是在膜面附近增设搅拌器,也可以把装置放在磁力搅拌器上回转使用。试验表明,传质系数与搅拌器的转数成直线关系水处理公司。
六、加分散阻垢剂(hindersthedirtyagent)
为防止反渗透(借助于半透过膜的膜分离技术)膜结垢(是水中溶解的钙镁离子形成不溶性碳酸盐而沉积的产物),某厂过去曾以加硫酸或盐酸来调节PH值,但因酸系统的腐蚀和泄露使操作者很感麻烦,并使水处理(通过物化方法去除水中一些物质的过程)系统运行正常。

㈧ 你知道哪些关于超滤法的知识

超滤又称超过滤,用于截留水中胶体大小的颗粒,而水和低分子量溶质则允许透过膜。超滤的机理是指由膜表面机械筛分、膜孔阻滞和膜表面及膜孔吸附的综合效应,以筛滤为主。超滤膜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超滤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常用的超滤膜有:醋酸纤维素膜,聚砜膜,聚酰胺膜。超滤装置:主要有板框式、管式、卷式和中空纤维式等,与反渗透装置类似。

超滤工艺参数主要参数有膜通量、膜清洗和膜寿命。在操作压力为0.11~0.6Mpa,温度小于60℃时,超滤膜的膜通量以1~500L/m2h为宜。影响膜通量的因素有:进水流速、操作压力、温度、进水浓度和原水预处理等。膜必须定期清洗,以延长膜的寿命,正常使用的膜的寿命为12~18个月。超滤原理也是一种膜分离过程原理,超滤利用一种压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动力(压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胶体、颗粒和分子量相对较高的物质,而水和小的溶质颗粒透过膜的分离过程。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筛选可截留分子量为3x10000—1x10000的物质。当被处理水借助于外界压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过膜表面时,水分子和分子量小于300—500的溶质透过膜,而大于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于筛分作用被截留,从而使水得到净化。也就是说,当水通过超滤膜后,可将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胶体硅除去,同时可去除大量的有机物等。超滤原理并不复杂。在超滤过程中,由于被截留的杂质在膜表面上不断积累,会产生浓差极化现象,当膜面溶质浓度达到某一极限时即生成凝胶层,使膜的透水量急剧下降,这使得超滤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此,需通过试验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和运行条件,最大限度地减轻浓差极化的影响,使超滤成为一种可靠的反渗透预处理方法。

㈨ 影响超滤膜运行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对产水量的影响:

温度对超滤膜系统的水分子的活性增强,粘滞性减小,故产水量增加。反之则产水量减少,因此即使是同一超滤膜系统在冬天和夏天的产水量的差异也是很大的,温度与产水量的关系是成正比的。一般在允许的温度条件下,温度系统约为0.0215/1°C,即温度每上升一度,则相应的产水量增加2.15%,因此可以使用调节水温的方法来实现超滤系统的产水量的稳定一致。

水质变化:

一方面,进水水质经由10μ过滤后,保证浊度小于1NTV,浓度不大于百分之五,且水温应在5至40摄氏度之间,压力应不大于0.2MPa,在此基础上,保证进水回收率在80%以上,酸碱度为2至13之间。另一方面,水质异常也是影响超滤出水量的重要条件,包括在雨季,原水中所蕴含的颗粒物、悬浮物会增多,使浊度达不到相关要求。加之进水的主要来源是地表水,所蕴含的有机物较多,在压力不均衡和连接不紧密的情况下会混入一定质量的生水,被截留于超滤膜表面,致使定期的清洁难以维持,直接导致超滤出水量降低。

操作压力对产水量的影响:

在低压时超滤膜的产水量与压力成正比关系,即产水量随着压力升高而升高,但当压力值超过0.3mpa时,即使压力再升高,其产水量的增加也很小,主要是由于在高压下超滤膜被压密而增加透水阻力所致,因此在超滤系统设计应注意;


超滤过程:

原水在管道内或管道外流动,小分子溶质及溶剂穿过膜逐渐形成超滤液,并降低浓度,成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分离和浓缩。超滤过程具有动态性,且膜不易堵塞,但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产生吸附作用,使超滤膜表面形成残渣等物质。因此,超滤的各项特征是保证出水量的必要条件。

进水浑浊度对产水量的影响:

进水浊度越大时,超滤膜受到影响的产水量越少,而且进水浊度大更易引起超滤膜的堵塞,在确定超滤膜产生量时也应考虑进水浊度的影响,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降低浊度的影响;

A、 增加前级预处理降低原水浊度;

B、 使用错流过滤方式,并降低系统回收率;

流速对产水量的影响:

流速的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虽不像温度和压力那样明显,流速过大时反而会导致膜组件的产水量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流速加快增加了组件压力损失而造成的,因此在设计超滤系统流速时,一定要控制在给定的流速范围内,流速太慢影响超滤分离质量,容易形成浓差极化,太快则影响产水量。

㈩ 浓差极化的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

莱特.莱德浓差极化是指分离过程中,料液中的溶液在压力驱动下透过膜,溶质(离子或不同分子量溶质)被截留,在膜与本体溶液界面或临近膜界面区域浓度越来越高;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又会由膜面向本体溶液扩散,形成边界层,使流体阻力与局部渗透压增加,从而导致溶剂透过通量下降。

折叠浓差极化浓差极化会使实际的产水通量和脱盐率低于理论估算值。浓差极化效应如下:膜表面上的渗透压比本体溶液中高,从而降低NDP;降低水通量(Qw);增加透盐量(Qs);增加难溶盐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并结垢。浓差极化因子(β)被定义为膜表面盐浓度(Cs)与本体溶液盐浓度(Cb)的比值:因电解槽中电极界面层溶液离子浓度与本体溶液浓度不同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是电极极化的一种基本形式。电解过程中溶液在电解槽内出现的这种浓度差异,是由于液相传质即,通过界面层溶液的扩散速度跟不上电解速度引起的。结果,当电极反应在一定电流密度下达到稳定后,阴极界面层溶液的浓度必低于本体溶液;而在阳极,例如可溶阳极,界面层溶液的浓度必高于本体溶液。根据能斯特(w.Nernst)电位方程,这两种情况都要导致电极电位偏离按本体溶液浓度计的平衡电位:阴极电势变小(向负方向移动),阳极电势变大(向正方向移动),即发生了电极的浓差极化。浓差极化随电流密度增加而增大。浓差极化是大电流密度下产生的主要极化形式。浓差极的大小用浓差超电位钕£表示,阴极浓差超电位与电流密度i的关系为:式中i极限为正离子一到达阴极表面便被立即还原,致使界面层溶液中该离子浓度趋于零的电流密度,称极限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由实验确定,它相当于阴极极化曲线出现水平段时的电流密度。极限电流密度越大,容许的电流密度上限越大,对电解和电镀越有利。提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搅拌和加热溶液,都能提高极限电流密度。浓差极化对金属电解、电镀没有任何好处,它使槽电压升高,电耗增大,并使阴极沉积或镀层质量恶化,甚至造成氢的析出和杂质金属离子的放电。浓差极化可以通过搅拌、加热溶液或移动电极而消除至一定限度,但由于电极表面扩散层的存在而不能完全避免。

阅读全文

与浓差极化现象为什么超滤最严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除垢剂用在哪 浏览:993
反渗透净水机压力桶怎么接触 浏览:305
超滤膜是不是ro膜 浏览:477
海亇净水器不出水是什么原因 浏览:635
壶里的厚水垢土豆能去除 浏览:718
沃讯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浏览:929
木桶水垢怎么清理 浏览:806
半透膜可以用什么替代 浏览:196
海水简单蒸馏可以喝吗 浏览:675
家用净水器出水量一般多少 浏览:899
净水器的增压泵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浏览:112
关于蒸馏实验原理 浏览:280
办公楼直饮水机怎么选 浏览:633
绿之源洗衣机除垢剂怎么用 浏览:840
梦到污水横流 浏览:646
危废名录中印刷废水属于哪一类 浏览:102
阳离子交换量试验仪器 浏览:805
楼下污水管破 浏览:250
产颜树脂 浏览:657
葡萄蒸馏酒行业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