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的反应条件
新闻背景 据日前新华社报道,英国《环境健康》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显示,妇女怀孕期间如果接触过多的四氯乙烯,会增加新生儿患唇腭裂和神经系统先天缺陷的风险。由于四氯乙烯是衣物干洗的主要去污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机会很多,此消息的发布引起公众对干洗的关切。
四氯乙烯用于干洗已70年 四氯乙烯又称全氯乙烯,为无色透明、具有乙醚或氯仿样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性质稳定,在阳光作用下可缓慢分解成三氯乙酸和盐酸。四氯乙烯与水共存时对铁、铝、锌等金属有腐蚀作用。它在高温时分解为盐酸、一氧化碳,在紫外线作用下可产生光气,它还可与强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四氯乙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及动植物所含有机成分的萃取剂,也是制造氯氟烃及制烟幕剂的重要原料等。人们还利用它对某些金属的腐蚀作用进行金属蚀刻。自从上世纪人们熟悉了它的去污功能而开始用做衣物的干洗剂后,现已使用了70年左右,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干洗剂。1990年的统计显示,全世界四氯乙烯的年消耗量超过50万吨。
四氯乙烯可致畸 从动物试验的数据得知,四氯乙烯的急性毒性很低,远低于三氯乙烯。大鼠经口的半数致死量为3005mg/kg,还有资料说为8850mg/kg。单从这个数据看四氯乙烯应属低毒甚至无毒物质,但临床实践发现它的挥发蒸气对眼及上呼吸道有明显刺激,职业人群接触较高浓度的四氯乙烯气体后可有双眼灼痛、流泪、流涕、口干及咽喉不适等。也有出现皮肤刺激性皮炎的报道。人接触0.7~0.8g/m3浓度的四氯乙烯,有眼刺激和烧灼感;吸入浓度为13.6g/m3的四氯乙烯,可在数分钟内轻度麻醉。它是常见的有害的职业毒物。严重中毒者主要见于过量口服者,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酩酊感等。重者可出现昏迷。部分患者可于中毒数天后出现肝、肾损害。其次,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它可致大鼠白血病及小鼠肝细胞肿瘤。是否能使长期接触四氯乙烯的人群中肿瘤发病危险度增加则尚有争论。 生活性低剂量接触的危害也有研究资料,如美国马萨诸塞州就出现一起饮水污染事件。该州科德角地区铺设了数百公里的含有四氯乙烯涂层的饮水管道,造成饮水中长期溶入微量的四氯乙烯。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显示,接触群体中白血病发病危险度较对照升高,但因病例数太少,无法定论。最近此项研究又有新的进展,研究者调查了这段时期该地区的孕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发现那些受到污染影响的母亲所生育的1658名婴儿中,有61名婴儿患有唇腭裂和神经管发育缺陷等疾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鉴于上述研究结果,孕妇的衣物最好别干洗,以免造成新生儿畸形。
干洗店众多带来大气污染 释放到周围大气中的四氯乙烯,在阳光作用下分解形成的氯化氢、三氯乙酸等,构成破坏臭氧层的因子之一。四氯乙烯是常用的干洗剂,有较多的四氯乙烯直接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四氯乙烯气体做出相关规定,工作环境中连续8小时四氯乙烯的最大浓度允许范围在25ppm~50ppm之间,我国的规定为27ppm;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04mg/L。 目前市场上衣服干洗行业非常发达,不但干洗店数量众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泛分布;而且客源丰富,消费人群数量也非常庞大。统计显示,仅北京干洗店就超过了4000家,但多数为小规模经营。88%以上的干洗店所用的干洗剂都为四氯乙烯,其中绝大多数用的是较廉价的开放式干洗机,不但对从业者构成危害,也是城市排放VOC(挥发性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虽然国外许多地方的干洗业已经淘汰应用四氯乙烯干洗剂,但估计在国内十年之内它还将是干洗剂的主流。业者规定了一整套操作程序,可以降低职业接触者所受危害,但不能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解决之道包括改革经营模式,将分散经营逐渐改成规模经营,应用封闭式干洗机等。根本之道则是找出一种既廉价又环保的替代品作为新的干洗剂。目前也有狠多知名品牌店早也在进行使用石油干洗剂,等各类环保干洗剂合乎国家环保要求的,可解决环保问题和控制对人类环境污染和伤害。环保干洗剂迟早会主导干洗行业的主流。四氯乙烯干洗等有毒干洗剂会逐步淘汰。
⑶ 乙烯怎样制取氯乙烯,该反应是什么反应
乙烯先与氯气加成获得1,2-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消去变成氯乙烯
⑷ 乙烯制取聚氯乙烯
H2C=CH2+Cl2==CH2ClCH2Cl
CH2ClCH2Cl+2NaOH==C2H2+2NaCl+2H2O(用醇溶液做反应体系)
C2H2+HCl==CH2=CHCl
nCH2=CHCl==(CH2-CHCl)n
⑸ 氯乙烯的作用
氯乙烯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氯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chloroethylene
中文名称2: 乙烯基氯
英文名称2: vinyl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64
CAS No.: 75-01-4
分子式: C2H3Cl
结构式: CHCl=CH2
分子量: 62.5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氯乙烯 ≥99.99% 75-01-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表现为麻醉作用;长期接触可引起氯乙烯病。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可发生昏迷、抽搐,甚至造成死亡。皮肤接触氯乙烯液体可致红斑、水肿或坏死。慢性中毒: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消化功能障碍、雷诺氏现象及肢端溶骨症。皮肤可出现干燥、皲裂、脱屑、湿疹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环境危害: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燃烧或无抑制剂时可发生剧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 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1]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30
前苏联MAC(mg/m3): 5/1
TLVTN: ACGIH 5ppm,13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 纯度≥99.99%。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pH:
熔点(℃): -159.8
沸点(℃): -13.4
相对密度(水=1): 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15
饱和蒸气压(kPa): 346.53(25℃)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142
临界压力(MPa): 5.60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38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415
爆炸上限%(V/V): 31.0
爆炸下限%(V/V): 3.6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50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氯乙烯在环境中能参与光化学烟雾反应,由于其挥发性强,在大气中易被光解,也可被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即能被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亦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成苯甲醚、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21037
UN编号: 108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1 类易燃气体。
⑹ 乙烷跟乙烯制备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哪个方法更好。
第二种方法好
乙烯用氯气加成,得到1,2-二氯乙烷,然后再脱去一分子氯化氢就得到氯乙烯了,(乙烯也可以直接在α碳上直接取代生成氯乙烯,此步反应条件较苛刻)。而乙烷反应后副产物较多不易获取所需要的产物。
⑺ 制氯乙烯的两种方法
86100054100%固体的光熟化的溶剂基含腈涂料组合物及制备光熟化涂料组合物的方法
86100056含非还原糖的环糊精及其制备方法
86100059烯类水悬浮聚合和共聚中控制颗粒大小和孔隙度的体系
86100067乙烯系单体的聚合方法
86100080带有PEO吸墨层的喷墨记录版
86100089一种可擦性书写油墨的组成
86100106氯乙烯系树脂的制造方法
86100176低温下具有柔性的工业共聚醚酰胺
86100185拒水性织物涂层防水加工剂制法
86100205橡胶组合物
86100216由杜仲叶或皮提取杜仲胶的方法
86100232一种电子器件封装用的环氧模塑料成型工艺
86100242抗冷流聚合物粉料的制造
86100270发泡和硫化的聚合物共混体的制法
86100352易浸型聚丙烯薄膜平膜生产工艺
86100355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组份.催化剂和聚合方法
86100452氯化聚烯烃的制备方法
86100457隔声、阻尼、防辐射材料的制造方法
86100477以六亚甲基二胺,己二酸,任选至少一种其它短链二元羧酸和二聚酸制备共聚多酰胺的工艺*
86100493无溶剂树脂组合物
86100542制备水解聚丙烯腈的方法
86100550氟塑料合金及其制造
86100576应用减低流动阻力的添加物的方法和装置
86100636减少α-烯烃溶液聚合方法中的异构作用
86100648减少α--烯烃类溶液聚合方法中的异构作用
86100665二氢喹啉类橡胶防老剂的工艺
86100667α-烯烃溶液法聚合中催化剂的减活性
86100706固相碱金属硅酸盐复合泡沫材料
86100766一种无毒淬火剂的生产方法
86100791具有游离末端长链支化的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86100803废聚苯乙烯的回收方法
86100856负压常温聚合物浸渍工艺
86100867触变涂料组合物、使用该涂料组合物涂布底材的方法和所得涂覆底材
86100904含有三嗪环或酯基的受阻2-氧代-1,4二氮环烷低聚物和用它稳定的组合物
86100923用于挤出的能交联的混合料
86100925延伸的交联产品的制备
86100961可热恢复制品的温度显示方法
86100983水基脱离涂料组合剂
86100991以环氧树脂和羧基聚酯为主要成份的粉末涂料的制备方法
86100992热塑性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和制品
86101015触变涂料组合物、用此类涂料组合物涂敷基底的方法以及如此获得的涂敷衬底
86101019可转变成良好耐燃性泡沫体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
86101020含非牛顿胶体分散体系的交联性组合物
86101032氯化氢-氯化锌生产聚合松香的方法
86101033一种聚酯多醇的合成方法
86101069交联型乳胶烘烤腻子
86101111低温等离子体的化学检测方法
86101122浅色石油树脂的制造方法
86101133用乳液共聚合法制备含有异氰酸酯基团及其衍生物侧基的高聚物
86101191废合成橡胶脱硫工艺及其设备
86101237热稳定的烯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86101246固态聚合物材料的形成
86101384型煤粘结剂
86101389导电性聚合物复合材料,制法及应用
86101398聚合溶剂的净化方法
86101424部分结晶聚酯制品的生产方法
86101431聚丙烯酰胺胶粒的远红外干燥法
86101462生产氯乙烯树脂的一种方法
86101561制备能吸收紫外线的缩聚聚合物的组合物的方法
86101570耐冲击聚酰胺的组成
86101585丙烯酸系弱酸离子交换树脂合成工艺
86101638一种含聚四氟乙烯的轴承材料
86101649由缩聚聚合物制备定形制品的方法
86101680一种低交联、高交换容量、高机械强度的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工艺
86101723液相色谱用高分子均匀微球及制备
86101762具有高含量丙烯酸酯弹性体的可浇聚氯乙烯的生产方法
86101889同时进行乙烯二聚反应和乙烯与二聚反应产物的共聚反应的方法
86101898微珠回向反射可剥性涂膜层的制造方法
86101978一种可交联的含氟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86101979采用新型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作为悬浮剂聚合氯乙烯的方法
86102001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催化剂的处理方法
86102007以邻二甲苯或萘的催化氧化产物直接生产增塑剂
86102010可溶张聚合物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与以此为基料制得的产品
86102064液体涂料组分和用该组分涂布基体的方法
86102129新型的高稳定性石腊乳液
86102185含有聚酰胺的模制材料
86102197硬聚氯乙烯型件的粘合剂
86102200含有聚酯的模制材料
86102214抗静电组合物及其制品
86102297聚合物组合物
86102325环氧树脂组合物
86102381制造苯乙烯聚合物泡沫的方法以及用此方法制造的泡沫
86102385以聚丙烯为基料的树脂组合物
86102386使基体表面具有防粘性的方法
86102481以沥青和再生橡胶粉料为基本成份的覆盖混合物
86102487紫菜加工用高模量聚丙烯编织物
86102488本体生产以氯乙烯为基本成分的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工艺及立式高压釜
86102498一种制备高分子量多胺组合物的方法
86102520含次磺酰胺促进剂胶料性能的改进方法
86102546用甲基六氢苯二甲酸酐制造电气用浸渍树脂方法
86102616阻燃性树脂组成物
86102635沥青材料及其应用
86102650一种环氧树脂预混物
86102709聚丙烯基质树脂的配方
86102712沥青材料及其应用
86102719关于阻燃性树脂组成物
86102731含100%固体环氧腈涂料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86102824标准胶干燥的方法和设备
86102878聚合合成物的连续处理方法
86102891可固化组合物
86102907烯烃制品粘接剂
86102949速止游离基聚合的方法和稳定的树脂组合物
86102967制备(甲基)-丙烯酸脂的方法
86103126微细胶囊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86103179水可固化的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86103183热塑性丙烯酸聚酯树脂
86103219聚苯乙烯粘接剂的合成方法
86103237高聚物温度敏感材料
86103263高分子涂料的激光化学固化方法
86103269以二氧化硅和氯化镁为基础的载体,其制备方法及由此载体出发制得的催化剂
86103288改进了的制备医用交联葡聚糖颗粒聚合物的方法
86103327丁二烯聚合和共聚的改进方法
86103331防污涂料的基料
86103346制备高体密度乙烯类树脂的方法
86103350改进的丁二烯聚合或共聚方法
86103356用于烯烃聚合催化体系的一种过渡金属组成物的制备方法
86103422模制制动片
86103442低摄水量的热塑性聚酰胺膜塑材料
86103465由1-(1-异氰酸基-1-甲基)乙基-3-或4-(1-甲基)乙烯基苯制备官能化单体的方法法)
86103485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86103607可用于糊的悬浮聚氯乙烯制造方法
86103692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86103808含芳香基醚酮的嵌段聚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86103812异戌二烯的聚合方法
86103816一种具有自限温特性电热带生产方法
86103840甲基丙烯酸及其酯类的复合阻聚剂
86103842用于聚酰胺消光的母炼胶
86103847以乙烯聚合物为主的混合液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86103852供高浓度聚合物体系进行聚合反应的反应器
86103892聚烯烃树脂泡沫的制造方法
86103927环氧树脂混合料
86104074可渗合在聚合物中的含有很高粉沫矿物质含量的热塑性组合物
86104081制备三环癸烷的(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的方法及其应用
86104111高吸水性树脂的制造方法
86104141聚丙烯酸酯类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方法
86104196合成含有N-(2-羟基-3-磺酸丙基)酰胺的聚合物的方法
86104223丁苯乳胶改性酚醛树脂制造工艺
86104233聚丙烯阻燃抗静电母粒及制造方法
86104268聚烯烃填充剂及其制备方法
86104292新的氟化高聚物溶液
86104301一种具有抗血栓形成.溶解纤维蛋白.消炎活性的解聚的硫酸氨基己糖聚糖,其制方法以及
86104340制备透明耐热苯乙烯型共聚物的方法
86104504改进了的丁二烯的聚合或共聚合方法
86104545制备可硫化氟弹性体的方法及其产品
86104577环氧树脂组成物
86104597一种聚合物的速溶方法及装置
86104604捕鼠粘胶及其制作工艺
86104608一种涂布纸的生产方法
86104672相稳定聚酯模制材料
86104710环氧树脂组合物
86104741刺激动物生长的方法
86104757氯化聚丙烯-有机硅胶粘剂的合成
86104759自固化的氨基甲酸乙酯粘结桨料系统
86104775聚烯烃胶粘剂的制备
86104776氯化聚丙稀-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合成
86104811聚乙烯醇缩醛类水性粘接剂
86104817化学稳定性好的氟弹体共硫化组合物
86104826改进聚酯纤维及制备方法
86104852利用可水解硅烷制备改性聚烯烃方法
86104877在石油溶剂油中稳定的羧酸聚合物
86104918弹性环氧补强固结化学灌浆材料
86104955含官能化的选择加氢的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86104970用含纤维素的废料制备重金属捕集剂的方法
86104972含有有限溶混性结晶聚脂的聚氯乙烯复合聚合物及其增强复合材料
86104975对气体和有机液体具有低渗透性的韧性聚对苯二甲酸乙脂制品的加工方法
86104989一种环氧大豆油的生产方法
86105004共聚多酯
86105006转移法镀铝纸生产方法
86105015醇镁球形颗粒的制备方法
形成光学各向异性熔体的以叔丁基氢醌为主要成分的芳族共聚聚酯的制备方法
⑻ 饱和食盐水和乙烯能不能制氯乙烯
你真有想象力~如果你以后能研发出这样的方法那你肯定能拿诺贝尔.
现在用乙烯制取氯乙烯一般都是 先加成(加氯气)再消去(消去氯化氢)再加成(加氯化氢),或者直接氧化氯化.当然,最后都得通过提纯.现在的方法都是通过有机反应,而你说的用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跟乙烯不能直接反应.
⑼ 乙烯废水的处理工艺进行分析
氯乙烯分厂主要生产工艺为氯乙烯(VCM)工段,并以保全、冷冻等工段作为辅助生产工段。内 氯乙烯(VCM)工段包容括100单元、200单元和300单元。其生产工艺流程图见图2-5。 图2-5 氯乙烯分厂工序流程图 100单元的主要目的是用乙烯(C2H4)在低温的环境下直接被氯气(Cl2)氯化完成二氯乙烷的合成,并且通过精制为裂解炉单元提供合格纯净的二氯乙烷,以及为保护环境进行相应的废水和废气的处理。 200单元生产主要目的是以气相二氯乙烷(EDC)在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