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环境会不会同时受两个或以上系列多氯联苯的污染 需要权威答案!
家庭中的洗涤剂有多少种?也许你一下子也说不清楚。洗涤剂的数量确实不少,像洗涤碗筷的洗洁精,洗涤衣服的肥皂粉、领洁净、羊毛衫专用洗涤剂,厨房油污清洗剂等等……可是,当我们在为人类发明了那么多洗涤剂而感到庆幸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过众多的洗涤剂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呢?
人类最早生产和使用合成洗涤剂是在1954年。目前,世界年产合成洗涤剂约1300多万吨。含合成洗涤剂的废水主要有洗涤剂生产废水、工业用洗涤剂清洗水、洗衣工厂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早期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ABS)不易分解,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后来人们改用了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情况很快有了改观。ABS和LAS都需要磷酸盐作为增净剂。而磷酸盐排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洗涤剂能使进入水体的石油产品、多氯联苯等有机物因乳化而分散,给废水处理带来困难。
洗涤剂对人体的粘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排入水体后,消耗水中的氧气,并对水生生物产生轻微毒性,造成鱼类的畸形。
此外,洗涤剂污水会产生大量泡沫,使水处理厂运转产生困难。当洗涤剂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对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发酵过程带来不良影响。
Ⅱ 生物实验室废水执行什么标准
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
1.生物实验室废水收集后进入贮水池,然后进入pH调节池,在pH调节池中投加稀H2SO4(30%)作为pH调节剂,使与废水pH降至2左右,搅拌10-30min,进行初步杀菌;
初步杀菌后废水进入反应池,加入NaOH调节为中性,并加入CaO与废水中LAS进行化学反应形成小的沉淀悬浮物,CaO摩尔投加量相当于LAS摩尔浓度的0.75-1.0倍,化学反应时间10-20min,其混合液流入后续混合池,混合池中加入PAFCS进行快速搅拌(300r/min),混合时间为1-2min,投加量为40-60mg/L;
混合液进入絮凝池,絮凝池中投加PAM0.5-1.0mg/L,絮凝时间为15-30分钟,此过程在慢速搅拌(60r/min)中进行,保证大颗粒絮体的形成;
絮凝后的混合液进入第一沉淀池,第一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90-120分钟,大量的絮体沉入沉淀池底部得到去除,沉淀后废水中CODcr去除率达60%以上,LAS去除率达到50%以上,部分细菌同时得到去除;
沉淀后的废水上清液进入Fenton氧化池进行Fenton氧化,运行条件为H2O2投加量0.044-0.18mol/L,硫酸亚铁投加量按照mol(H2O2)/mol(Fe2+)比为20∶0.5-20∶2进行投加,用酸调节法院溶液pH在2-4,反应3.5-5.5h,在此过程进行中速搅拌(100r/min),处理出水CODcr小于100mg/L;
Fenton氧化后废水进入中和池,投加NaOH或者CaO调节出水pH为中性;
最后,经二次沉淀池沉淀90-120分钟后,排放。
经测定其出水COD小于100mg/L,氨氮、总磷分别小于25mg/L、3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的相关要求。细菌总数去除率达到100%,细菌生物活性(ATP)低于检测限,保障出水的生物卫生安全性。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其相对抑光率降至30%以下,属低水平毒性,保障了出水的生态健康安全性。
Ⅲ 多氯联苯是什么
多氯联苯由联苯氯化而得,是一系列化合物,根据氯原子的取代位置和数量不同,共有210种化合物,统称为PCBs。这类化合物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可用作绝缘材料、涂料等。PCBs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一旦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容易蓄积在脂肪组织中。PCBs属于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在自然界不易分解,可以长期存在而造成慢性而持久的危害。八大公害之一的日本米糠油事件就是居民食用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导致的,患者全身红肿、恶心呕吐、心肺功能下降,甚至死亡。PCBs也是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之一,现在应该已经停产了,对于仍然存在的PCBs,一般是用填埋、焚烧或者化学氧化来处理。
关于多氯联苯,还可以看这里:http://ke..com/view/480147.htm?fr=ala0_1_1
Ⅳ 多氯联苯污染的污染来源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耐热不燃、易溶于油、绝缘性能优越,因而被广泛用作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的绝缘液、油漆、塑料及无碳复写纸的添加剂等。即多氯联苯为亲脂性、低溶解性、半挥发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化工产品。
Ⅳ 求欧盟,美国各州,日本,英国等国家,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一般的污水排放标准也可以
建议你去一些专业的网站查询,或者去一些具体部门咨询。这些问题一般资料都比较难收集。只有专业性的部门和机构才有~~
Ⅵ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要求标准有哪些
标准编号: GB/T 24600-2009
中文标准名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 土地改良用泥质
代替标准号: ,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土地改良利用的泥质指标及限制、取样和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和污泥土地改良利用。排水管道通挖污泥用于土地改良的泥质可参照本标准。
国际标准分类号: 93.030
中国标准分类号: P41
标准状态: 现行
标准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水工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艾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节水水处理技术研究会、天津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城环水务运营有限公司、江苏天雨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大群、赵丽君、王洪云、张述超、赵乐军、顾其峰、刘瑶、王津利、周建芝、李玉庆、王秀朵、许洲、朱雁伯、姜亦增、孙菁、王立彤、张蓁、于洪江、李光新、周丕仁、汪喜生、曹井国、王大华、方跃飞、邱娜、张蕾。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015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5959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伦法
GB/T17134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5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6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9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89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348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
CJ/T22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
CJ308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标准关注次数: 1次
标准上传日期: 2009-8-4
发布日期: 2009-11-15
实施日期: 2010-06-01
首次发布日期: 2009-11-15
英文标准名称: Disposal of sludge from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 Quality of sludge used in land improvement
采用国际标准: 无
标准类别: 国家标准
标准页数: 12页
主管部门: 33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归口单位: 33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起草人: 张大群、赵丽君、王洪云、张述超、赵乐军、顾其峰等
起草单位: 天津水工业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艾杰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
文件格式: PDF格式(文件解压后用Acrobat Reader打开)
Ⅶ 北京市污水排放标准
污水排放标准国家有相关规定,直排的话要达到相关要求标准;如果污水是进污水处理厂的话,一般性标准是达到相关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污水中特殊物质要达到环保局要求的相关标准。
Ⅷ 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的附录A
废物中多氯联苯(PCB)的测定
(参考件)
多氯联苯是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它是各种氯化联苯的混合物,国内生产使用的多氯联苯大部分为“三氯联苯”(PCB3),作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多氯联苯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有机氯农药相似,在气相色谱测定时互相干扰,因此,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薄层色谱法进行确证试验。 A1.1 本方法采用碱解破坏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水蒸气蒸馏--液液萃取(必要时硫酸净化),然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法测定。
A1.2 试剂
A1.2.1 正己烷(或石油醚):全玻璃蒸馏器蒸馏,收集68~70℃馏分,色谱进样应无干扰峰,如不纯,再次重蒸馏或用中性三氧化二铝层析柱纯化。
A1.2.2 硫酸:一级吨。
A1.2.3 氢氧化钾:一级吨。
A1.2.4 无水硫酸钠:取100g加入50mL正己烷,振摇过滤,再加入25mL正己烷,振摇过滤,风干,置150℃烘15h。
A1.2.5 脱脂棉:用丙酮提取处理后备用。
A1.2.6 有机氯农药标准溶液:P,P′--DDE,配成1.00ppm,其他有机氯农药配成适宜浓度。
A1.2.7 多氯联苯标准溶液: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环境分析标准品三氯联苯(PCB3)(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研制品),配成5mg/mL贮备液,稀释成不同浓度标准溶液。或用PCB3正己烷溶液标准物质(200ppm)(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制品),稀释成不同浓度标准溶液。
A1.3 仪器
a. 水蒸气蒸馏--液液萃取装置。见图A1。
b. 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
c. 电加热套。
d. 调压变压器。
e. 干燥管。
图A1 水蒸气蒸馏-液液萃取装置
A1.4 试样
试样(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按国家环保局(86)环监字114号颁发《工业固体废物有害特性试验与监测方法》(试行)第一章第三节规定进行。
A1.5 分析步骤
A1.5.1 碱解与蒸馏
准确称取10~40g风干废物试样(同时另称取约20g于60C下烘干24h,测水分含量),放入10.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50mL 1mol/L氢氧化钾溶液,加少量沸石,按图A1将A与B安装连接,加热回流1h(用加热套加热,调压变压器控制温度)。冷至室温,取下B部,在C中加入5mL正己烷,将A、C、D部连接,加热蒸馏90min,每分钟流速80~100滴(加热和控制温度方法同上)蒸馏完毕,冷至室温,将C中液体移入分液漏斗中,再将A、C、D部连接,自冷凝管上部加入10mL蒸馏水冲洗,再将C中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弃去水层,再加入少量正己烷洗涤C 2次,合并正己烷层(杂质多时,再用硫酸净化,加入与正己烷提取液等体积的硫酸,振摇1min,静置分层后,弃去硫酸层,净化次数视提取液中杂质多少而定,一般1--3次,然后加入与正己烷等体积的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振摇1min,静置分层后,弃去下部水层),将分液漏斗中的正己烷提取液通过底部塞有脱脂棉的5cm高无水硫酸钠脱水柱,分液漏斗用少量正己烷洗3次,每次均通过脱水柱,收集于5或10mL容量瓶中,定容,供色谱测定。
A1.5.2 色谱条件
a. 固定相:5% SE--30/ Chromosorb W(AW.DMCS),80--100目。
b. 色谱柱:长2m,内径3mm玻璃柱。
c. 柱温:195C。
d. 气化温度:250C。
e. 检测温度:240C。
f. 载气:高纯氧,流速为70mL/min。
A1.5.3 定量测定
将PCB标准溶液稀释不同浓度,定量进样以确定电子捕获检测器的线性范围。
试样测定时,定量进样所得峰高(应在线性范围内)与相近浓度标准溶液的峰高比较,求出PCB含量。
A1.6 计算
多氯联苯含量(mg/kg)=
式中:N标----标准溶液浓度,
V标----标准溶液色谱进样体积,
h样----试样萃取液峰高,
V ----萃取液浓缩后的体积,
h标----标准溶液峰高,
V样----试样萃取液色谱进样体积,
W ----试样重量,g(以换算成60C烘干试样重量计算)。
A1.7 准确度与精密度
本方法的回收率101%~116%,变异系数4.9%。
注:关于多氯联苯定量计算方法,因其是混合物,故有多种表示方法,鉴于国内废物主要受“三氯联苯”(PCB3)污染,若试样和标准物质(PCB3)峰形没有大 的差异,可采用特定峰高,以P,P′--DDE的保留值为100,选取相对保留值为38*的峰或以全峰高或者选择几个峰高和计算含量。 A2.1 多氯联苯的物化性质与有机氯农药类似,因此在分析测定时,确证试验是不可缺少的。
同气相色谱法采用碱解破坏有机氯农药,水蒸气蒸馏--液液萃取,硫酸净化,然后采用吸附薄层和反相分配薄层色谱相结合的方法与标准品比较,进行确证实验。
A2.2 试剂
A2.2.1 正己烷:全玻璃蒸馏器重蒸馏,收集68℃~70℃馏分。
A2.2.2 甲醇:分析纯。
A2.2.3 液体石蜡:二级。
A2.2.4 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
A2.2.5 硅胶GF254:E.Merck。
A2.2.6 显色剂:取硝酸银2g,溶于10mL蒸馏水中,加甲醇适量至100mL,混匀即得。
A2.2.7 多氯联苯标准溶液:同气相色谱法的多氯联苯标准溶液。
A2.2.8 薄层板的制备:
a. 吸附硅胶薄层板:称取15g硅胶G或GF254加约40mL蒸馏水,按常规方法铺成(200mm×200mm)厚度为0.25mm的薄层板,105℃加热活化1h,置于无水氯化钙干燥器中贮存备用。
b. 反相分配硅胶薄层板:称取27g硅胶G或GF254置具塞三角瓶中,加3g液体石蜡和60mL三氯甲烷,振摇,铺成(200mm×200mm)厚度为0.25mm的薄层板,在室温下风干,置密闭器中贮存备用。
A2.3 仪器
a. 紫外灯:波长254--360nm。
b. 微量注射器。
c. 铺板仪。
d. 喷雾器。
e. 展开缸:200mm×190mm×100mm。
A2.4 分析步骤
A2.4.1 吸附薄层色谱定性试验
将供气相色谱法测定用的试样溶液与标准溶液,分别各点不同量置于硅胶G或GF254薄层板上,用正己烷为展开剂,上升法展开10--12cm后,取出薄层板,室温风干后,将硅胶G板置紫外灯下,距离10cm照射约30min,然后用硝酸银甲醇溶液喷雾显色,如法再置紫外灯下,照射1min,取出观察斑点展开后的Rf位置,将试样与标准溶液对照比较予以定性,或将硅胶GF254板,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展开后的Rf值位置,将试样与标准溶液对照比较予以定性。
A2.4.2 反相分配薄层色谱确证试验
用反相分配薄层板,展开剂用甲醇:水=9:1,其他操作步骤与吸附薄层相同(必要时,可进行二次,三次展开)。观察斑点展开后的Rf值位置,将试样与标准溶液比较予以确证。
各种多氯联苯经吸附薄层展开后,其Rf值接近,呈现一个圆形斑点。
当试样中含有P,P′--DDE时,它的Rf值与多氯联苯接近,干扰多氯联苯(见图A2),因此,不能单靠吸附薄层色谱Rf值确证多氯联苯,还要结合反相分配薄层色谱特征进行确证。
图A2 PCB与DDE等在硅胶G上的吸附薄层色谱
1-P,P′-DDT;2-O,P′-DDE;3-P,P′-DDE;4-Aroclor 1242;5-PCB;6-Aroclor 1254;7-PCB5
各种多氯联苯经反相分配薄层色谱展开后,呈现数个彼此成串且重叠的圆形斑点(斑点Rf值位置与多氯联苯含氯数目的不同而有差异,见图A3),这是多氯联苯具有的色谱行为特征,利用这种特征可作确证试验,而P,P′--DDE等有机氯农药,只呈现一个斑点,不干扰多氯联苯的确证。
图A3 PCB与DDE等在反相分配硅胶GF254上的薄层色谱
1—P,P′-DDT;2-O,P′-DDT;3—P,P′—DDE;4—Aroclor 1232;5—Aroclor 1242;
6—PCB3;7—KC-400;8—Aroclor 1254;9—PCB5;10—Aroclor 1260;11—十氯联苯
表A1 PCB与DDE等吸附薄层Rt值及最小检出量 品名 Rf值 最小检出量,μg 硅胶G 硅胶GF254 硅胶G 硅胶GF254 a b P,P′-DDT 0.37 0.30 0.1~0.2 0.1 a b O,P′-DDT 0.43 0.37 0.05~0.1 0.1 a b P,P′-DDE 0.51 0.45 0.1~0.2 0.05 P,P′-DDD 0.02 .036 Aroclor1232 0.39 0.25 a b Aroclor1242 0.53 0.42 0.15~0.3 0.15 a b PCB3 0.53 0.42 0.15~0.3 0.15 KC-400 0.44 0.25 a b Aroclor 1254 0.54 0.47 0.2~0.4 0.20 a b PCB5 0.51 0.47 0.2~0.4 0.20 Aroclor 1260 0.48 0.45 十氯联苯 原点 注: a 系照射后放置8h显斑点, b 系即时可见斑点。
表A2 PCB与DDE等反相分配薄层Rf值及最小检出量 品 名 Rf值 最小检出量,μg 硅胶G 硅胶GF254 硅胶G 硅胶Gf254 P,P′-DDT
P′-DDT
P,P′-DDE 0.41
0.38
0.35 0.48
0.41
0.34 0.2
0.1
0.2 0.4
0.2
0.4 c d c d Aroclor1242 0.27~0.69 0.20~0.50 1 1 c d c d PCB3 0.25~0.70 0.23~0.52 1 1 c d c d Aroclor1254 0.13~0.47 0.18~0.35 1 0.5 c d c d PCB5 0.15~0.48 0.19~0.38 1 0.4 注: c距斑点下端的Rf值, d+距斑点上端的Rf值。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极德、庄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