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院污水测余氯怎样记录
记录中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取样地点、余氯含量(mg/L)、检测人员签名等信息。
⑵ 医院污水测试余氯记录标准是多少是2-8mg/l还是0.5mg/L
标准为0.5mg/L。
0.5mg/L的限制指的是直排,就是入河流、湖泊、海洋的。而采用有效氯消毒排入市政管网的,则是2-10mg/L的范围。总余氯指的是游离氯与结合氯的总和,游离氯如次氯酸,结合氯如次氯酸与氨反应生成的氯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国家不提倡采用有效氯对污水进行消毒,但还没出台标准依据。部分省已经对余氯有严格要求,因为有效氯会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致癌物质,且难以去除。
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的工艺控制要求为:一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 ≥ 1h ,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3-10 mg/L 。二级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 ≥ 1h ,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2-8 mg/L 。采用其他消毒剂对总余氯不作要求。
(2)医院污水的日常监测扩展阅读:
有效氯测定方法-碘量法原理
洗涤剂中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与碘化钾起氧化作用,释放出一定量的碘,再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碘,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有效氯含量。
余氯对人危害
余氯,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菌消毒手段,仍被世界上超过80%的水厂使用着。所以,市政自来水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但是,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比如三氯甲烷等。
自来水余氯浓度过高的话,主要危害有:刺激性很强,对呼吸系统有伤害。易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氯仿等致癌物。
⑶ 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里,有一个在线监测测装置
现在一般都进行进出水在线检测,例如在北京就会实时数据上传环保回局,便于环保局的检测,答确定你的正常运营,避免出现不达标排放的情况,这个你可以上网搜一下,好多的,需要检测什么数据根据水质和当地的环保要求。工作无非就是微量取样分析,或者安装探头对水质进行分析。
⑷ 医院污水监督监测归哪个部门管
看你们当地环保要求吧,如果说是接管,那看你接的是什么污水厂的管道,污水厂归环保管,他们监督你们的出水水质;如果是处理到直接排放,那看当地环保局要求的排放标准是多少,他们采样监督
⑸ 在医院污水和工业污水进入生活污水(前)应该做哪些项目的检测
医院废水有专门的标准的,《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达到该标准要求内以后可以接入生容活污水管,工业污水要分行业,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没有的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达到三级标准后可排放。需要检测的项目和方法在标准里都讲得很清楚
⑹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
5、每月做好污水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
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检测,不得少于2次。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8、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9、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10、专人操作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处理人员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并能正确掌握设备操作及相关卫生知识,负责设备的保养、维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11、病人呕吐物、引流液、手术吸出液、检验科液体标本等污染液体消毒后倾倒入厕,进入院内污水处理系统。
12、污水处理设备自动定时定期对污水投放次氯酸钠进行消毒,污水处理人员每日测余氯含量两次,符合标准后方可排放,并做好记录。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的污水、污泥不得排放,清掏或作农肥。污水池内的杂物定期打捞后焚烧。
13、处理后的污水、污泥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GB18466-2005《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定期接受疾控中心和县环保局的监测,院感科开展自行监测工作。
14、后勤科每月对污水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院感科不定期抽查,检查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实行奖惩兑现。
⑺ 医院处理后的污水余氯量用什么方法来检测需用到哪些试纸
可以选择在线检测的仪器,但是这样比较贵点。比如GCL-310型工业余氯分析仪,可在线监测的 ,适用于工业企业比如自来水厂、电镀厂、热电厂等。医院废水的余氯应该也可以的,限制在0.01~20mg/L,足矣。便宜点的是不定期或者定期检测的那种,可以选择便携式YL-1Z型台式余氯仪或者 CY105 型余氯检测管,在0~10mg/L内可以的。针对医院废水这样的,使用后者便携式的就可以了,无须在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