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南京大学环境工程好不好啊我是13的,想知道大约要多少分才进复试,网上那个应该没那么低吧
建议浙大吧,南大比较偏重理论的研究,浙大更注重点实用。两个学校难考程度差不多!
Ⅱ 这些资源的情况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18%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
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亿―150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6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1.8%。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单位国土面积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
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积量列第7位。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的61.3%,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积量的1/8。
全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全国人工林面积(不含台湾省)4666.7万公顷,蓄积量10.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国常规天然气的总资源量为38.4万亿立方米,最终可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3.2万亿立方米。我国有着比较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预测地质总储量在38万亿立方米,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10位,占世界天然气总资源的2%。从分布上讲,存在着西多东少的特点,仅中西部地区就蕴藏着2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总量的67%。总探明储量8.4万亿立方米,中西部地区占69%。而东南沿海地区不足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资源的7%。当前,我国天然气产量仅居世界第19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消费量排名在世界第20位以后;消费量是世界总量的0.9%。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2.1%,远远低于23.8%的世界
参考资料: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过18%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
Ⅲ 2O18年攀枝花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多少钱一吨
2018年攀枝花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收取标准为1.9元/吨,并加收20%管网损耗量及0.55元/吨的污水处理费。
资料扩展
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群众工作局2017年官方回复。
Ⅳ 保护长江的倡议书
有两篇,你自己选。如果想少点字就自己删!
一:保护母亲河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
我以下几条建议:1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观,要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们要号召大家共同看护生态,爱护黄河.
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二: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您是那样的宏伟壮观,您是亿万华夏儿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经全国九个省市,滋润着祖国富饶的大地,养育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可是,近年来您清辙的河水已经浑浊,绿色的河床已经风化,您蕴藏的水土日趋流失……
黄河,一年的运沙量有几万吨,可是随着黄河被不断开发,岸上的树木被砍伐,河边的草坪在枯萎,工厂的马达在黄河边与波涛形成不和谐的轰鸣,河里污染多了,水中鱼虾少了;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河频频断流。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湿地萎缩、湖泊干涸、雪山消失……生态恶化触目惊心。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合理和不合理地开发着黄河的资源,正是因为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因素,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置滞后的原由,母亲河的肢体经受着严重的摧残,有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母亲河命运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保护黄河刻不容缓……
据了解,国家在黄河流域已修建了以小浪底工程为代表的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林业部门已决定用5元捐植一棵树,200元捐植一亩林的方案来保护黄河;环保部门也决定要将那些污染黄河的工厂查封……这些举措真是大快人心!我想起了《保卫黄河》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战争时代要保卫黄河,和平
年代更要保护黄河,国家在行动,我们这些黄河儿女也责无旁贷。
我们作为吮吸黄河乳汁成长的孩子们,更应该投入到保卫母亲河的活动中去,让我们开展“我为母亲河植一棵树活动!”以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让母亲河生命常绿.
Ⅳ 如何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近年来,极端性天气频发,对现代农业影响极大,农户损失惨重。为更好地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需要提升农业抗灾能力,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一、对农业灾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灾意识薄弱
防灾抗灾宣传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意识偏低,防灾抗灾意识薄弱,灾后农民束手无策,缺乏抗灾自救意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由于财政紧张,
经费投入有限,农业科技宣传不到位,
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较重,加之大量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弱妇女等对农业防灾减灾知识技术更不容易接受和实施,农民作为独立生产经营者已30余年,
但在生产活动中很少主动防灾避灾,灾后也没有主动自救的意识,而是等政府安排, 靠政府救济,向政府要补助,使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屡屡发生。
一些本是轻灾、小灾的变成了重灾、大灾。政府也存在开展避灾农业研究少,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农业抗灾救灾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二)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
一是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在运行管理中因技术、经济、体制等条件限制而未得到维修、更新改造、续修配套, 造成重建设、轻维护的现状,导致沟渠壅塞,堤坝闸门受损,机泵、线路老化或被盗,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减弱。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仅坝区几个乡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多,但配套不完善,水利化设施化程度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部份片区重复建设锦上添花,偏远山区却无人问津,山区乡镇小水窖只能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及育苗用水,在大田里基本没有浇灌水源,部份农田交通不便,也给抗灾救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仍极其微弱,农民靠天吃饭的困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三)农业应急保障机制薄弱
农业保险刚刚起步,且仅限于烤烟生产农业、早市蔬菜等效益高或企业保障企业,而且还存在农户与保险公司之间意见不一致的相互扯皮现象。灾后救助机制尚未建立,救灾以政府为主导,资金来源也主要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社会捐助少,救灾资金投入不足,灾后恢复生产的资金、物资缺口很大。由于财力有限,灾后仅能启动安置和过渡等,关键的救灾物质资金却无法启动或满足。可以解决灾情监测、预警和灾后培训、指导,无法解决救助保障,对于灾害的救助补偿更是微乎其微。
(四)预测预报时限不够准确,预警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不能准确预测暴发时间及灾害强度,导致应急防范措施不能及时组织落实。农户不能及时获取灾害天气信息。预警信息不畅是多年来灾后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农户未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灾措施而造成大的灾害损失。2013年12月我市发生低温冻害天气时,采用了灌水、熏烟和树干涂白的芒果种植户比没有采取任何防冻措施的种植户灾害损失减低了50%。农民需要的是灾前预警信息和灾后减灾措施,而这些信息没有较好的发布给农户。
(五)生态环境恶化,灾害发生频率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乱砍滥伐,随便排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农业废弃物遍布田间等都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增加了自然灾害爆发的风险,加大了防灾抗灾的难度。
三、对农业灾害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农业灾害预案,建立灾害预防监测机制。建立和加强农业重大灾害的预警机制是抗灾减灾的工作重心。全面制定攀枝花市预防农业灾害预案,健全测、报、防、救信息网络。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御。
1、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农业自然灾害无法抗拒,灾害一旦发生,势必造成农业生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范工作是抵御灾害的重点。要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
2、建立完备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要整合现有的技术资源和设备,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重组技术设备和监测手段,加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报预警,增强预测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拓展预警信息发布途径,有效提高灾害的防御能力和水平确保对自然灾害进行超前预报,提早防范。
3、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做好信息发布.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统筹兼顾的要求整合资源,通过通讯、有线电视、网络等多种平台有效传递灾害防范措施,灾害预警信息在灾后快速、准确传递灾害信息,为政府及时实施救助提供依据,为民众正确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指导。全市农牧部门实行农作物类灾情周报制,各区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保持信息畅通;建立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值班人员,确保灾情信息畅通;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条件,认真将灾情动态和抗灾自救典型经验总结分析及时上报市农牧局。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抵抗灾害能力是提高农业抗灾避灾的关键手段。针对我市现状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
退耕还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规划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建有所用, 用有所管。
(三)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科学制定农业产业规划,进一步调整完善优势特色产业的区划布局"
进行适地规模种植、养殖,从区域布局上避灾。二是合理安排种植茬口,从生产季节上避灾,按照作物熟期及畜禽品种生产周期长短有机结合的原则,多品种发展,既避免自然灾害对生产的集中影响,又能实现错时上市。通过发展设施栽培,温室育苗和改进栽培技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等,使作物生长的关键期和成熟期,牲畜怀孕期,家禽产蛋期避开自然灾害多发期。三是引进推广抗逆性强的作物。
从品种结构上避灾,作物品种的适应性及抗性好坏,对抵御自然灾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加快筛选耐涝、抗旱、抗寒、抗病虫的优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
(四)研究推广农业减灾技术
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保护性耕作,秸秆、杂草覆盖,节水农业,保水剂抗旱等避灾抗旱农业生产技术。低温冻害发生后,要派出技术人员到一线指导群众开展抗灾救灾,落实以下技术措施:一是组织群众熏烟防冻驱霜,尽可能减轻霜冻、降雪对果树的影响;二是指导群众在天气转暖后及时对果树施用施肥,尽快恢复长势;三是指导群众加强早春蔬菜大棚保温,避免低温影响蔬菜生产;四是指导群众利用此次降雨土壤墒情增加的时机,对前几次受冻重剪的芒果树喷施叶面肥、土壤追施高氮复合肥,促发新梢,加快恢复树势;五是在靠降雪区域近和受霜冻影响大的的区域,指导群众剪除正在开的芒果花穗,推迟花期,避开此次低温。
(五)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财政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规避农业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国家、社会、集体和农户的合力作用。通过农业保险实现农业风险转移的社会化,以保障农民利益的最大化。要健全救灾投入机制,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以政府补贴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农业自然灾害的合作保险制度,政府和社会共同联办的农业保险集团等多种方式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抗灾物质贮备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抗灾物资储备制度。建立财政救助体系,建议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物质贮备和抗灾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的抗灾专项资金。建立储备制度,滚动使用,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
(六)加大科技培训和宣传力度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农业抗灾避灾的基础,各级政府及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增强基层干部及农民防灾抗灾的意识。要加强对抗灾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坚定抗灾救灾的信心。有线电视、网络等平台应开辟农业科普专栏,广泛宣传灾害的产生,预防等科普知识。
合理引导农民改善生态环境,选种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加强田间管理, 发布预测预报信息,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
Ⅵ 2022年1月22上街停水啥时候来水
如果你的视频应经缓存好可,开启飞行模式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在线的看的话开启飞行模式的话会导致网络连接失败,,是不能正常看视频的
Ⅶ 日常生活造成水污染的主要物质 来源及危害
1 灰尘 来源: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 危害:由于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极少,除了细菌以外,其它生物较少
2 废水 来源:工业废水直接注入水体引起污染;耕作或开荒使土地表面疏松,在土壤和地形还未稳定时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悬浮物;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注入水体引起水体污 危害:使水中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矿物含量超标,从而使人或动物长期饮用后或饮用后中毒甚至死亡。
3 废气 来源:工业废气被排出后残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气中,通过降雨,经过地表径流的冲刷进入地表水和渗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危害:(同上)
大概就这些 to所有可怜的攀枝花市七中二年级同学
Ⅷ 读长江沿江地带图回答: (1)A城市是______,是长江与______江的交界处,有______铁路经过.E是______
(1)读图可得:A城市是重庆,是长江与嘉陵江的交界处,有成渝、川黔、襄渝铁路经过.E是洞庭湖,D是鄱阳湖湖; (2)在C处建三峡的原因地质稳定,深切峡谷,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灌溉、调水; (3)长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汉市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 (4)在G市即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武汉市发展轻纺工业的资源条件是接近棉花产地; (5)为防治长江水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农业方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引导农民多用农家肥.工业方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对不达标排放的工厂进行关、停.生活方面:家庭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故答案为: (1)重庆;嘉陵;成渝、川黔、襄渝;洞庭;鄱阳; (2)地质稳定、深切峡谷;防洪、发电、灌溉、调水; (3)B;F; (4)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接近棉花产地; (5)农业方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引导农民多用农家肥.工业方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对不达标排放的工厂进行关、停.生活方面:家庭少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
Ⅸ 攀枝花市生活垃圾在什么地方处理的
攀枝花有炳草岗,仁和区,和西区垃圾处理厂,西区的在河石坝后山,钢渣厂哪。 这是大型的,其他小型的就多了,新县城,矿务局,好像马家田也有。说是处理厂,其实就是填埋场,好东西捡完了,其他的推土机一埋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