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陇东学院污水事件

陇东学院污水事件

发布时间:2022-01-18 17:22:02

⑴ 从兰州市区到庆阳市华池县怎么走

亚雯子,找我来,省运会在我们学校开呢,庆阳市陇东学院。体育场就建在我们学校。你来吧,我陪你,火车坐平凉,再坐汽车到庆阳。

⑵ 陇东学院怎么样

上面的几个说话怎么这么不负责任!强烈建议你再多多查一下,我是刚刚从那里毕业的,就业居然比西北师大还好!!!到全国大学里面一看,要到最后垫底的几所学校中陇东学院就在最后!不知道的别乱发言,我们班毕业的同学撇开考研的,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同学签到工作!毕业就等于失业,你得重新开始准备考五千名,三支一扶,进村进社之类的考试。

恭喜你被录取了,首先送你一句话,即去之,则安之。我是刚刚毕业的。怎么样 ?关键是看你怎么看待你的前途了,想混个文凭还可以想学点东西?我感觉是你还不如去上个技校.因为你毕业后就能签到工作的几率几乎为零。
至于硬件设备,很一般很一般,
住宿 马马乎乎
领导,教师大都是本地人.

她处于黄土高原,可以说原高土黄。
住宿方面,你最好住6人间的,因为4人间的宿舍楼卫生状况不太好,而且并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标准四人间,只有两张上下铺的床和两张桌子。4人间里带有卫生间和一个水池,但是不敢用,要么水压不够,要么通风不好,一人使用,全宿舍遭殃!我们以前住的时候还是用楼道里面的公共水房,而且没有阳台,不管是晒被子还是衣服都很不方便。六人间人多两个但是住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有独立阳台,通风也好。(宿舍由不得你自己选,学校统一安排的)

餐饮方面 现有一座两层楼的食堂,正在盖的还有一座(因为老校区要搬下来),饭菜的价格还算便宜,卫生不敢恭维,最好自带餐具,不信的话你拿餐巾纸擦一下食堂的筷子,纸上会出现一层黄油的。
娱乐方面 后门出去就有6个网吧,有电脑的话宿舍里面直接上网,每月10元包12G的流量,超出部分一元一个G,后门还有一家KTV十元一个小时,但是歌曲都是几年前的老歌,想K哥可以到前门话5元到紫金皇都KTV里面,环境相对很不错,3元一个小时,但是有50元保底消费哦!
如果去市区购物,最好叫上一个本地的同学帮忙砍价,这很重要!
刚刚盖好的体育馆也不知道给学校生用不用。一号楼宿舍有乒乓球场。

去市里的公交也很方便,1.5元的票价(前门7路,后门2路),周末了可以去市里玩玩,从市区回学校如果打的,市场价十元。周边都是农村,安全隐患很大,我在校时就发生过几件很不好的事情,外面的混混经常到学校里面找茬,保安也只是摆设,如果你私家车进去,他们不拦,要是学生打出租车想进去,就得发烟什么的(也不怪,因为他们工资确实太低)。

对学校的期望不要太高,否则落差会很大,老师都挺好。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环境还是得看你自己,生物系考研一直是在学校最前面,祝你好运!

⑶ 我是甘肃理科考生今年考了453我想报陇东学院能被录取吗有啥专业可以选择

如果要报师范专业,最多线下十分左右,如果是非师范,那线下二十分应该可以! 理科最好的专业是土木工程

⑷ 有关黄河治理资料和黄河污染的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⑸ 河水污染、处理资料

(一):制定考察方案
对进行收集材料的学生进行分组:第一组负责收集泾河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泾河在近年来的变化;第二组负责收集泾河的水样标本,与井水的水样进行对比,并利用在水样中放样蝌蚪的存活时间简单的对平凉河流段进行污染分析;第三组负责通过网络或其他方法收集泾河两岸的工厂数目和污水排放情况。
(二):通过对各类历史文献的调查和整理获得有关资料。了解泾河的历史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从源头一出山,就水势洪大,湍湍急流,越泾源县白面镇、园子乡、穿沙南峡,在柳家河坝入甘肃平凉,抵陕西高陵县汇入泾河。在六盘山保护区内全长29公里,流域面积231.49平方公里。泾河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泾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三):实地调查法
1、考察时间
2008年5月19日下午4:30到6:00,次日下午4:30到6:00,第三日4:30到6:00连续三日对泾河水的污染进行目测和取样,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2、水样观察分析
5月19日下午,水质,褐色,有大量的白色泡沫。取一杯河水放入两只小蝌蚪,取同样多的井水放入两只小蝌蚪,次日8:00,盛有河水的杯中的蝌蚪死了,而进水杯中的蝌蚪安然无恙。
三天的水质取样都不能让小蝌蚪存活。而且第三天的水面白色泡沫更多。
3、泾河两岸工厂的调查。
调查河岸两旁的工厂,其中大型造纸厂3个,还有石灰窑水泥厂等,这些工厂的废水加剧了泾河的污染。
四:回到课堂,进行资料整合 ,研究分析。
生1):泾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有两个源头,南源出于泾源县老龙潭,北源出于固原大弯镇。西源流至甘肃平凉市八里桥汇合,东流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流经彬县、永寿、淳化,在泾阳县张家山界入关中平原,于高陵陈家滩与泾河汇合。泾河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包括宁夏东南部、甘肃陇东,陕西关中西北部33个县市,总人口570万,有耕地2025万亩。流域内地貌有山区、丘陵、高源、平原四种类型。山区占4.31%、以六盘山、关山为代表;高原沟壑纵横、沟壑面积占50%以上。泾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雨量和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左右。目前泾河甘肃段正在遭受着生活垃圾、河道采沙和工业及生活废水三大污染,一些河段水质已经变劣,水量也逐年减少。据统计,泾河甘肃段近10年来流量减少了60%,2007年曾断流70多天,严重影响了当地和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2000年以来,河水污染逐年加剧,冬春灌溉期间,水色变红变黑,漂浮着大量的泡沫,气味刺鼻。
生2):据泾河边的群众讲,上世纪70至80年代,泾河水还很清澈,可以洗衣服、游泳,当地百姓还直接从河流中取水生活,泾河边有不少人以打鱼为生。可如今,河面上不时泛起泡沫,黑漆漆一片。走下河滩,浓烈的恶臭味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沿河的老百姓痛心地说:泾河水越来越臭了!据有关资料介绍,泾河污染的三大主要来源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工业废水,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水污染。2004年统计显示,入渭废水排放总量为6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2亿吨,生活污水2.8亿吨。从工业行业统计看,造纸业为第一污染大户。目前,沿渭各市共有造纸企业104家。造纸业所创造的产值约关中整个工业产值的6%左右,所产生的利润也微不足道,污染负荷却占了工业污染的60%以上。此外,还有其他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果汁、化工、化肥、印染等类企业200余家。泾河每年要接纳92.2%的工业废水,其中COD排放量约11.3万吨,接受全省73.2%的生活污水,其中COD排放量约15.7万吨。
生3):观察到泾河两岸土质优良的黄土下面,蕴藏着优质的沙子,有些人们为了谋取暴利,于是在泾河的两岸建起了好多沙场,沙场让周围的土地变成了一个个大土坑,周围的耕地面积逐步减少,导致泾河两岸水土流失严重。
生4):由于污染水体的下渗和固体废物淋滤入渗、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原因,泾河流域一些重要城镇和工业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去年,省人大专门组织了一次执法检查后得出结论,泾河已经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成为黄河流域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接纳了这样的泾河水,黄河污染无疑又雪上加霜。据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调查及沿线村民们反映,造纸企业是泾河污染的重要来源。后来经过政府多次整顿,环保部门三番五次检查,不少造纸企业也被迫关停或整治,添置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泾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
五、分析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体中70%—80%是水分,因此长期饮用不良的水质,而导致体质不佳抵抗力自然减弱,则百病发生乃必然,再者长期累积之污染物到达身体无法承受时,再高明的医生、再有效的药物恐怕也难奏效。水是人机体主要的组成成分,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如营养输送、温度调节、废物排泄等都要靠水来完成。人饮用被污染水或吃了污水污染的食物,就会危害健康。因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动、植物吸收并在生物体内积累。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就是食用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水体中的鱼类所致。如果是急性中毒则会使生物很快死亡,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许多情况下水体中的生物中毒则是慢性的,往往不能被人所注意。人吃了这些食物,毒物会在人体内进一步积累,长期下去人得病则是必然的。如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会引起牙齿珐斑及色素沉淀,严重时会引起牙齿脱落。相反含氟量过低时,会发生龋齿病等。人畜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处理不当也会污染水体,严重时会引起,如伤寒、霍乱、痢疾等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1882年德国汉堡市由于饮水不洁,导致霍乱流行,死亡7500多人。此外农民常常施用了一些除草剂或除虫剂,如苯胺、苯并芘和其他多环芳烃等,它们都可进入水体,使其中还含有一些可致癌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可以在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积累,若长期饮用这样的水,就可能诱发癌症。据统计水污染引发的癌症死亡率,20世纪90年代比30年前高出1.45倍。
六、了解我市对泾河污染的治理状况
我区积极治理工业“三废”,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工程,有效防治了泾河水质的污染。并以造纸、制革、建材企业污染防治为突破口,下大力气进行治理,目前,企业治污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宝马纸业公司采用中美合资兰州捷晖生物环境工程公司造纸废水处理技术,投资1200万元完成了造纸废水处理工程,现已投入运行。市水泥厂分别于2002年6月和2003年5月完成了回转窑节能环保达标技术改造和机立窑烟尘综合治理两个项目,总投资达1794.83万元,实现了机立窑和回转窑两个生产线粉尘达标排放。百兴集团公司采用海南汉氏环境工程公司制革、造纸废水治理技术,实施制革、造纸废水综合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1099.61万元,现已进入调试阶段。平凉城区污水处理工程总投1.411亿元,现已完成投资4322万元,工程完工运行后,将使泾河水污染得到明显改善。
七、活动总结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水污染的严重,认识到了保护泾河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起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思想。

⑹ 过度开采煤矿、石油会怎么样

美国的约翰·霍德伦曾指出,能源是环境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而环境则是能源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能源对环境的影响有目共睹。能源在给我们提供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提出了挑战。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90%是依靠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这些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费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引起地球暖化,此外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氮化硫和氮氧化物会形成酸雨,严重破坏地球环境。因此,解决能源开采与利用中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问题迫在眉睫。

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牛冲槐。

记者:能源开采与利用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牛冲槐:一是煤炭。

1.地表沉陷。煤矿地下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导致相应范围内建筑物、铁路变形,土地与水利工程破坏,农业减产等。据估算,矿井每采万吨煤塌陷土地0.3公顷。

2.洗煤水与矿井排水污染。

3.煤矸石山自燃。全国煤矸石堆存量达20亿吨。目前年新增煤矸石量达一亿多吨,但综合利用率仅为10%左右。至今常有部分煤矸石山自燃,排放大量的烟尘,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4.煤矿甲烷气体污染大气。据估算,平均生产一吨煤炭,大约要产生几立方米的甲烷气体。此气体是一种温室气体。目前,甲烷利用量仅占排放量的一部分。

5.城市大气污染。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烟尘、SO2、NOx等污染物,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6.二氧化碳排放。

二是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往往出现井喷事件,产生大量的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以及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

2.气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底层水,含有硫、锂、钾、溴等元素,主要危害是使土壤盐渍化。

3.油气开采过程中排放的硫化氢。

4.油气加工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炼油废水、废气(含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烃类、一氧化碳和颗粒物)、废渣(催化剂、吸附剂反应后产物)。

5.海洋油气污染,在油气生产中对环境影响最为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估计每年有一亿吨的石油因井喷、漏油、海上采油平台倾覆和油轮事故等原因泻人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运活动产生严重影响。

6.战争破坏。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即将结束时,伊拉克纵火烧毁了科威特油田的727口油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三是水电。

水力发电要修建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对生态环境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1.淹没。修建水库会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三峡工程淹没土地七万公顷,其中耕地占40%,水电站淹没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5%。

2.淤积。水库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界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

3.诱发地震。20世纪60年代,赞比亚——津巴布韦的卡里巴、希腊的克雷玛斯塔、印度的柯纳伊等大型水库相继发生6级以上地震,引起世界关注。中国丹江口水库建成后,发现地震活动异常活跃。专家估计,三峡水库建成后也可能诱发地震,震级约5.5~5.6级。

4.对水生和陆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5.对水环境的影响。建库会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

四是其他能源。

其他一些能源虽然是洁净能源,但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或大或小的影响。比如,核能会对人体造成辐射,发生核事故以及产生一些放射性废物等;风能主要是噪声、影响景观和电磁干扰等影响;太阳能主要是占用土地、影响景观等。

记者:我国能源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牛冲槐: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纵观我国的能源生态环境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绿色能源发展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万元GDP能耗1.43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可见,我国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75%以上,然而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发展缓慢。截至2004年末,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76万千瓦,尚不足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千分之二。

在太阳能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解决硅片生产的核心技术,所以太阳能发展更是缓慢。然而在旧金山,风力发电占总供电量的44%,甚至在纬度很高的加拿大、北欧都尽量考虑利用太阳能。目前,我国绿色能源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有:(1)优惠政策扶持“疲软”,国家现行的关税、贷款及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效果不明显;(2)电网建设滞后、市场割据严重,绿色能源产区与消费市场难对接;(3)配套产业“短腿”,绿色能源难以“自力更生”。

二是能源过度开采造成海洋、淡水污染严重。

石油在开采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一般来说,一口油井每天排七立方米的污水。按2004年我国共有油井近八万口计算,全国每天因开采石油排放污水近56万立方米,全年就超过两亿立方米。同时,由于我国许多油田处在西部少水区,淡水资源缺乏,石油对淡水的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如甘肃庆阳市是甘肃最缺水的地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量1300立方米的25.7%,是全国人均水量2400立方米的13%。然而,2002年,仅陇东油田在庆阳就排放废水113万吨,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29%。另外,海洋油田的开采对我国海洋污染也十分明显。2003年我国海洋石油开采向海洋排污近7600万立方米,其中南海最多,达7000万立方米。

我国煤炭开采量大,对水污染更加严重。与石油资源相似,我国煤矿区水资源也普遍缺乏。据统计,全国有71%的煤矿缺水,40%的煤矿严重缺水,80%以上的煤矿职工饮用不洁水。而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却相当惊人,2002年全国煤矿外排矿井水达22亿吨,选煤水0.28亿吨。其他工业废水0.3亿吨,生活污水4亿吨;北方矿区平均吨煤破坏地下水资源约10立方米,生态环境脆弱的中西部矿区,因采煤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加剧。如果按平均吨煤破坏水资源约10立方米,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21亿吨计算,全年因煤炭造成的水污染就达210亿立方米。

三是能源消费过度使得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1.城市大气污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煤炭消费国,2004年煤炭消费量达19.6亿吨,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的43%。大量煤炭和石油燃烧所排放的污染物,使中国城市大气质量状况严重恶化,主要污染物是烟尘、二氧化硫、NOx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包括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癌症以及智力障碍等,并损害动植物、水体、材料等。目前,城市大气污染依然严重,2003年监测的340个城市中,只有14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国排放烟尘1048万吨,S022159万吨。SOx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81%,SO2约85%是燃煤排放的。而SO2极易引起酸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估算,1995年全国酸雨和SO2造成的生态系统和健康损失达1100亿元。

2.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煤或柴草所造成的室内污染是中国能源生态环境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仍有62%的城乡居民烧煤和柴草,农村居民生活消耗薪柴2.038亿吨,秸秆3.33亿吨,占生活用能源消费量的56%;农村民用煤消费量也比1991年增加97.4%。但是室内燃煤可以释放可吸人颗粒物(RMP)、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物、醛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呼吸系疾病、肺癌、砷中毒等病症。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监测资料表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高达1000—10000微克/立方米,超过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标准(100微克/立方米)的10—100倍。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的室内颗粒物暴露水平是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7—26倍。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炊烟伤农”现状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燃煤型氟中毒在我国14个省市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有氟斑牙患者165万,氟骨症患者108万;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分布于2个省市,3个地市,受影响人口33万人,其中燃煤砷>100毫克/升的高砷暴露人口5万人,查出砷中毒2400人。

四是煤炭大幅消费造成CO2排放量激增。

中国使用能源排放的CO2,约占各种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从1990年到2002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长了4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86%。而单就2002年来说,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953百万吨煤,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3.87%,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燃煤排放的占80.1%。这说明我国要想解决CO2的排放问题,煤炭是重中之重。

五是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农村薪柴消费量超过合理采伐量的20%以上,薪柴的过度消耗导致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而石油入海后漂浮在海面形成的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影响海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散油和乳油破坏了浮游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引起植物大量死亡,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石油的毒性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发育,据研究,遭受严重石油污染的海域要经过5—7年生物才能重新繁殖。修建水电站也会对生态造成影响。水库建成后,会改变河流的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从而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例如,葛洲坝建成后,大坝截断了鱼类回游通道;珍稀水生动物中华鲟的繁衍生息受到影响。新安江水库蓄水后,富春江水温降低,珍贵鱼种鲋鱼不再上溯产卵。

记者:确保能源开采与利用中生态环境安全的建议与措施是什么?

牛冲槐: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主导作用。

政府作为环保的重要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好其作为第一机制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强调对公共物品提供的重要作用。因为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特殊制度是难以完全利用市场手段得到解决的。由于环保资金不足,政府应在环境和能源保护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主导投资的作用。其次,能源行业往往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因此要做好危机处理的准备,要完善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比如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和能源不合理使用的危机管理资源保护系统;建立领导责任制和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进入工业化以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就是要寻求环境污染的源头治理范式,而这个范式就是循环经济。其技术经济特征就是通过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技术融合,降低资源消耗、回收和利用生产废弃物,减少污染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它的实质就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从生产活动的源头对生态进行保护与治理,实现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能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

三是加快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是减少污染物和CO2排放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中国到2020年能源需求如按目前趋势发展,将达35亿吨煤。强化节能可减少9亿吨煤,价值8510亿元,相当于减排SO216.3百万吨,CO2540百万吨煤。

全球环境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减排温室气体的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能效减排温室气体的净费用为零,因为提高能效都是“无悔”项目,即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益,并非专为减排温室气体的项目。风力发电、水电、核电、光伏发电的净费用分别为提高能效的6.1、6.2、7.0和9.5倍。

四是积极实行绿色开采技术,确保能源安全。

绿色开采技术是一项有益于环境保护的开采技术,绿色开采技术将成为21世纪中国能源工业主要采用的开采技术。它与传统技术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指导思想不仅考虑开采的数量,还要把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综合考虑在内,提出有益于生态环境的安全可靠的技术。当前,单就煤炭的绿色开采的技术已有不少,如房柱式开采、部分开采、分层间歇开采、充填法管理顶板和离层带注浆技术等。21世纪的绿色煤炭开采技术还包括减轻地表沉陷的技术、减少开采中造成的废弃物排放技术,露天矿剥离——采煤——排土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技术和地下气化技术等。实行绿色开采技术可使能源产业走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确保能源安全。

五是大力发展洁净能源,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

1.发展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高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洁净煤技术涉及到煤炭加工、燃烧、转化、污染控制等,其目的在于降低污染,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选煤、型煤、水浆煤、流化床燃烧技术、先进的燃烧器、煤炭气化以及烟气净化技术。我国是世界煤炭消费大国,发展洁净煤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但目前水电装机容量为8200万千瓦,其利用率仅为13%。我国每年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风能资源量约为16亿千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2.5亿千瓦。地热资源中,仅中低温直接利用量就超过2000亿吨标准煤。我国生物质能也十分丰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量每年约有3.1亿吨标准煤,薪柴资源量约为1.3亿吨标准煤。另外,还有海洋能、波浪能、温差能等等。如此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国家应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来加快对它们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因为这些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与煤炭所带来的问题相比要小得多。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可以确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发展。

六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加强环保方面的作用。

1.征收能源税。当前,对能源可以征收能源资源税和污染税。目前,中国已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开采进行收税,但是征税的规模很小,对减少资源生产和消费,保护资源的效果甚微。因此,应加大对能源资源税的征收规模。征收污染税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例如,可以尝试征收煤的污染税,按照煤的不同质量(灰分和含硫量)对低质煤征收污染税,这样可以使人们选择优质的煤,推进煤的洗选加工以及其他治理措施,或者选择更清洁的燃料。

2.实施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是环保部门根据某地区某种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给每个排放源的排放量限额指标。排放量超标的企业可以从排放量低于限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排污权交易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以从总体上降低污染控制成本,有利于达到总量控制目标。我国在90年代开始试行排污权交易,目前正在山东、陕西、江苏、天津、上海等省市开展SO2排污权交易示范工作。

⑺ 关于黄河之忧的资料,写作文用

从1972年起黄河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断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全球变暖——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情况的加剧,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发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内陆局部气温低于往常,减小了内陆和海洋之间的温差,进而造成季风减弱,缺少季风从海面带进内陆的水汽。虽然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却抵消不了蒸发量的提高和季风减弱的影响效应。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减少。
2. 植被破坏——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缺少植被涵养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发量变高,土地干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经河道才能补充。
3. 灌溉方式落后——黄河中上游流经的多为经济较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缺少节水灌溉的技术和资金,多为大水漫灌,黄河水浪费严重。
①上游属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率级少,中游为主要补给区但水土流失严重、季节变化大,下游流域面积小,补给少;
②流域内人口增长快,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粮食增长率;
③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发展,黄河沿岸工业和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引黄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④水库调节能力较低,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⑤水费低廉,低水价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工农业用水浪费极大;
⑥环境污染急剧降低黄河水的利用率。
悬河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它因而被称为“悬河”。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在这里, 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黄河奔流在中条山与秦岭之间,东行经河南孟津。由这里距黄河30公里处,就是我国著名的都城洛阳。洛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从东周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帝)、唐(武则天)、后梁、后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灭殷以后,就把传国之宝九鼎迁到洛阳,有定都洛阳之意。武王死,当时辅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规模地营造洛邑,分别建立王城和成周城两座。在涧水东、水西间的为王城,即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在水东,即今白马寺附近的为成周城。周平王迁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迁都成周城。东汉刘秀称帝后,建都洛阳。
汉魏时的洛阳城是在成周城遗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史载洛阳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称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阳西50里处就有“仰韶文化”,可见当时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当发达。由此为发端,愈发辉煌。

⑻ 黄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建国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治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下游,大力巩固了堤防,战胜了洪水、凌汛,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工农业生产;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蓬勃发展,一些多泥沙支流治理也初见成效;三门峡水库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库区淤积有所缓和;全流域水利水电事业取得很大进展。沿黄广大人民群众在治黄斗争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对黄河的情况和规律有了更多的认识。但是,黄河的洪水和泥沙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近几年来,黄河下游又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由于工农业用水增加等原因,河道淤积加重,河槽抬高,有些地方形成悬河中的悬河,排洪能力降低。不仅大洪水有危险,中小洪水也有顺堤行洪,冲决大堤的可能,严重威胁两岸安全。凌汛问题也未完全解决。黄河安危,事关大局。确保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已是当务之急。

阅读全文

与陇东学院污水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卡特320D上面三个滤芯是什么 浏览:351
机油滤芯很紧拧不开怎么办 浏览:583
蒸馏海水为什么不用温度计 浏览:828
国产伊罕过滤桶声音 浏览:252
超滤膜孔径测试方法 浏览:837
蛋白纯化后离子交换 浏览:557
污水管网公司如何管理 浏览:202
1升的环氧树脂有多少千克 浏览:193
tds值低于50要换ro膜吗 浏览:579
废水消毒工艺最经济 浏览:386
发酵和蒸馏区别 浏览:781
蹲便上的纯水箱怎么拆 浏览:872
虎8怎么取空调滤芯 浏览:613
西藏什么叫空气消毒净化器 浏览:751
格尼星净水机哪个是废水管 浏览:494
饮水机热水堵了是怎么了 浏览:619
树脂罐树脂容量计算 浏览:736
用树脂补牙为什么容易掉 浏览:295
居住小区污水官网采用什么材质 浏览:771
净水器超滤和纯水到底哪个好 浏览: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