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氢氧化钠,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钠含量
1.1400g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是x。
100*30%=(100+x)*2%
x=1400g
2.设200g废水中NaOH的质量是x,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是y。
消耗HCl的溶质质量是73*2%=1.46g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x 1.46g y
40/x=36.5/1.46=58.5/y
x=1.6g
y=2.34g
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1.6/200*100%=0.8%
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是200+73=273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34/273*100%=0.86%
答:1.废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0.8%
2.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0.86%
2. 重庆市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小刚同学取了一瓶废水进行如下实淀生成,过滤:将所得的
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和硫酸钡,(1)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只能是银盐的沉淀,故为AgCl;原溶液略显蓝色,说明了存在铜离子,加入 NaOH溶液时,所有的钠盐都溶于水,只能是氢氧化铜沉淀; (2)滤液中加硫酸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了原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有钡离子就不会存在硫酸根离子,原溶液略带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就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故BD正确. (3)①已知白色的Fe(OH) 2 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OH) 3 ,根据白色沉淀在空气中会转化成红褐色的固体,说明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沉淀,红褐色固体是氢氧化铁沉淀,说明了B中存在亚铁离子,可知加入的金属X是铁,因为铁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后有剩余,还有置换出的铜,故为Fe、Cu; ②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沉淀,红褐色固体是氢氧化铁沉淀,转化的方程式为: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滤液中加硫酸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了原溶液中存在钡离子,有钡离子就不会存在硫酸根离子,原溶液略带蓝色,说明原溶液中存在铜离子,就不会存在碳酸根离子,所以原溶液中可能有氯化钡或硝酸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1)AgCl、Cu(OH) 2 (2)BD(3)①Fe、Cu②4Fe(OH) 2 +O 2 +2H 2 O=4Fe(OH) 3 、BaCl 2 +Na 2 SO 4 =BaSO 4 ↓+2NaCl(或Ba(NO 3 ) 2 也可). |
3. 我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调查报告如下:调查对象: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取样地点:废水排放口.取样时间20
废水中含有的大量哪种阴离子,根据①取少量废水,加入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沉淀物和滤液.向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②将所得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物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③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只产生蓝色沉淀.这三个现象可知废水中含有银离子、钡离子和铜离子,只有硝酸银能大量溶于水,故答案:溶液中的阴离子是NO3-,阳离子是Ag+,Cu2+,Ba2+.
重金属离子的除杂通常使用置换的方法,Fe粉容易获得而且活泼性比Ag和Cu都活泼,因此X固体是Fe粉,铁粉将Ag+硫和Cu2+置换出来,因此A固体是Ag和Cu,因此溶液中还剩下Ba2+和反应生成的Fe2+,溶液中的阴离子是NO3-,因此B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NO3)2和Ba(NO3)2.然后向滤液B中加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又变成红褐色沉淀由题中信息知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C溶液和硫酸钠反应即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故答案为:(1)Fe;Cu、Ag;(2)BD (3)Ba(NO3)2+Na2SO4═BaSO4↓+2NaNO3.
故答案为:
阴离子是NO3-,阳离子是Ag+,Cu2+,Ba2+.
(1)Fe;Cu、Ag;(2)BD (3)Ba(NO3)2+Na2SO4═BaSO4↓+2NaNO3.
4.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Na+、
(1)污水无色,说明不含铁离子,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一定不含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10,说明废水呈碱性,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存在与否无法确定,所以本题答案为:Ba2+、OH-,Fe3+、CO32-、SO42-,Na+、Cl-.
(2)①若物质G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的硫酸铜,而物质E既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又能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判断E物质为黑色的氧化铜;故答案:CuO,CuSO4
②D→F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5. 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会影响鱼类生长
工厂排放的污水会影响到鱼类生长。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一,污水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将导致鱼类无法生存,鱼卵无法孵化,鱼苗无法存活;二、污水里含有大量耗氧物质、有机物较多吸收江水养分,导致鱼类缺氧死亡;三、污水中有很多有害物质沉淀水底,污染产卵场地。鱼类产卵后,鱼卵会随着水流漂浮并孵化,所以,并不是某个产卵场水质好,鱼苗就能健康孵化。漂流的过程中,鱼苗如果遇到受污染的江水就会死亡。所以,某个产卵场受到污染,将导致整个孵化链断裂。
水体中氨的浓度能够影响鱼的呼吸率,每种试验鱼的呼吸率随水体氨浓度增大而有减少的趋势,都低于清水对照水体中的呼吸率。在低浓度水体中,试验鱼在水体中长时间放置后,呼吸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是在高浓度污染水体(氨浓度0.05mg/L)中,没有出现呼吸率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反而出现试验鱼死亡。通过调查文献资料发现,氨对鱼类的致死浓度一般为0. 05~ 0.2mg/L。本试验结果表明,污染水体开始致死的氨浓度为0.05mg/L,草鱼最早出现死亡,随后是青鱼和鲤鱼。
通过试验对试验鱼类生活行为的直接观察,结合试验鱼的呼吸率测定,发现当鱼类生活在含低浓度氨的水体中,虽短期内未发现中毒死亡,但鱼类已经呈现受氨中毒的症状。中毒症状首先表现在鱼体粘液增多,表皮细胞充血,尤以鳃部组织为突出。
通过生物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受氨刺激,使毛细血管扩大,损害了上皮细胞所致。说明在低浓度污染水体中也可能存在氨类污染物抑制鱼类的生长。鱼类受氨中毒时可使血红蛋白丧失结合氧的能力,呼吸率及心跳率增加,直至完全失去供氧能力导致死亡。
6. 沿河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的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中,对河水造成严重污染.经检测:两车间废水
(1)由于甲车间废水是无色的说明不能含有铜离子溶液(因为铜离子溶液是蓝色),不能含有铁离子溶液(因为铁离子溶液是黄色溶液),所以甲车间中废水中的三种物质是BaCl 2 、NaOH、NaCl; (2)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的沉淀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硫酸钡白色沉淀,所以为三种沉淀; (3)最终该厂排放的废水中还存在的物质是将能产生沉淀的离子直接去掉,剩余的离子组合即可,除去沉淀后只剩余钠离子、氯离子,所以剩余物质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1)BaCl 2 、NaOH、NaCl;(2)3;(3)NaCl. |
7.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污染了水池,鱼死了,渔民讨说法,公关怎么解决
农民渔民是弱势群体,在公关事务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在化工厂是媒体广告客户情况内下处境更加不利。容化工厂常常是地方缴税大户,与地方政府关系也很密切,因此投诉无门的可能性也很大。不要指望与气大财粗的化工厂比公关“打点”投入,还是要靠讲理,靠向广大民众揭露真相。把有限的公关经费用于摄录像拍照化验并且制作一些展板,放在市场进行曝光宣传,发动市民关注食品安全,甚至直接展示死鱼,使舆论媒体和官方认真对待此事,不再敷衍了事。首先让市民和市场管理部门站在渔民一方,然后是环保部门,然后是媒体。祝你们顺利讨到说法,得到赔偿。
8. 某化工厂将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流入秦某的鱼塘,造成渔塘的鱼全部死去
你这个是民事纠纷:(2年)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9.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10%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
(1)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g×30%=(10g+x)内×10%
x=20g.
(2)3.65g稀盐酸中含溶质容的质量为3.65g×10%=0.365g
设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HCl+KOH═KCl+H2O
36.5 56
0.365g y
36.5 |
0.365g |
56 |
y |
0.4g |
2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