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污水知识 > 太湖流域污水提标

太湖流域污水提标

发布时间:2022-01-05 06:50:13

⑴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排放氮磷吗

不是。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



法条链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1、第二十五条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纳污能力,向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确定的水质目标和有关要求,充分考虑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订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2、第二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商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具体地域范围和时限。

3、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便于检查、采样的规范化排污口,悬挂标志牌;不得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

在太湖流域新设企业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要求,现有的企业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应当按照清洁生产规划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4、第三十五条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

太湖流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并指导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对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国家鼓励污水集中处理单位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⑵ 2020年全年常州市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投入是多少

摘要 全年完成治气工程1237项,燃气锅炉低氮改造750台,持续推进钢铁企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高效治理工程和制造业重点集群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完成治水工程430项,全面开展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六大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扎实抓好太湖应急防控,累计打捞蓝藻21.2万吨。固废危废利用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危废焚烧处置能力达19.1万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96件,关停、转型和提升沿江一公里内化工生产企业31家,建设沿岸五公里生态廊道。“十三五”期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幅超过17%、21%、26%、22%。

⑶ 江苏省太湖流域污水总磷排放标准是多少

现在太湖流域对总磷排放管理很严格,总磷排放标准为0.5mg/L,可参考
DB32/1072-2007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⑷ 太湖水污染现状

2月2日—4日,太湖高级论坛在上海举行。众多院士、专家莅会,水利部高层领导和沪苏浙三位副省市长出席,使论坛不局限于圈内人坐而论道。论坛重在回顾、总结流域管理机构成立20年来太湖的治理、管理经验,探讨太湖水的问题及对策,而人们的聚焦点似乎都落在了1998年“零点达标行动”后的太湖治污问题上。
太湖污染:8年前是“其声呜呜”,8年后是“触目惊心”
太湖被长三角一些城市视作区域的“心脏”。
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如果把太湖流域视为人体的话,无论从其地理位置、轮廓还是战略功能上看,太湖就是上海和苏锡常、杭嘉湖7城市的“心脏”,纵横交错的河网,就是维系该地区生存、发展的各类“血管”。
与会的180多位来宾、专家大都认可这样的的比喻。许多“当局者”对太湖的重要性,甚至还有更加深刻和透彻的认识。
“上海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水不仅关系上海的生存与发展、兴旺与繁荣,也是上海文明素质、文化底蕴的象征,代表着上海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形象。”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致辞中这么说道。
苏浙两省领导也不约而同地用“因水而兴”来表达太湖对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作用”。
“江苏太湖地区因水而得利、因水而兴盛、因水而秀美、因水而文明。”江苏省副省长黄莉新进一步指出,“我省太湖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5%,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37%,这一地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据财政部农经司副司长曹广生提供的数据,行政区划涉及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五省市的太湖流域片,去年以占全国不到3%的土地面积、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
但是,经济繁荣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1996年4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在国务院环委会太湖流域环保执法检查现场会议上非常动情地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这首赞歌已经变了味,现在已经很难唱了。再唱这首歌就不是在歌颂,而是使人感到其声呜呜,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时隔8年多,在这次太湖高级论坛上,无论政府官员还是院士、专家,不约而同地用“触目惊心”来评价当前的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
“零点行动”后的太湖:水质持续恶化
“要是太湖流域的百姓真的能在10年内喝上干净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施雅风出生在江苏海门,在12月2日的大会发言中,85岁高龄的施院士深深记住的,是水利部领导说2015年内要“让百姓喝上洁净水”的承诺。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在长达8000余字的大会发言中认为,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流域各省市水利部门基本完成了治太骨干工程建设,太湖流域初步形成了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和充分利用太湖调蓄的防洪与水资源调度工程体系框架,并在流域防洪保安、水资源调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与区域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太湖流域仍存在防洪标准偏低、水污染触目惊心等问题。流域管理机构“下决心在2015年前使太湖流域老百姓都喝上洁净的水”。
在此之前,为了实现“2000年太湖水变清”、“不让污染进入21世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苏浙沪两省一市发动过声势浩大的水污染治理运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98年底的“聚焦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并在199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前宣布“基本实现阶段性的治理目标”。
当时太湖水“变清”确定的治理目标是:1998年底实现全流域工业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和饭店等单位的废、污水要达标排放;2000年各出入太湖河流的水质都要达到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和规划要求,实现太湖水体变清。所谓的“零点达标”,就是在1998年底,太湖地区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必须全部实现达标排放。这1035家企业中,江苏省占770家,浙江省占257家,上海市占18家。声势浩大的“零点行动”结束,宣布所有这些企业全部实现治理目标。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太湖水不但没有变清,甚至持续恶化。据与会专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在规划“太湖水变清”时,当时估算每年进入河道和湖泊的工业废水只有5.4亿立方米,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也只有3.2亿立方米左右。但在要求“变清”的2000年,排放的污水量惊人地增加:监测数据显示,2000年太湖流域点源污水排放量53.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污水32.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20.9亿立方米。
“按现在的城乡排污量和达标排放的标准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远达不到清洁地面水的要求。2015年要吃上干净水,任重道远。”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乾清在发言中毫不客气地指出。
现行排放标准:即使全部达标,照样污水横流
太湖水难以按计划“变清”,国家投入上百亿元的治理资金还没有给太湖流域的近4000万居民带来记忆中清洁的湖水,原因错综复杂。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治理措施跟不上长三角地区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说,水消耗量越来越多,而对工农业和居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水、废水,治理措施和治理标准严重滞后。
“实现达标排放后水质为何还在恶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目前达标排放的标准定得很低,从工厂排污口和污水处理厂出来的,仍然是劣于五类的污水。”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高而坤直言说,“最近我随全国人大环资委到云南昆明考察滇池的水污染防治,结果非常失望。三年前的滇池清水中发现有蓝藻,而三年后却在蓝藻中没有找到清水。”
太湖流域管理局原总工程师黄宣伟教授从上世纪80年初就关注太湖治理工作,并直接参与主持了太湖综合治理规划。对于“达标”了却仍然污水纵横的现状,黄感到深恶痛绝。
“那些所谓已经‘达标’了而可以合法向河道、湖泊排放的废水,如果按1∶9以上比例用洁净水来稀释后,纳污水体才能够勉强达到地面三类水的标准,也就是达到了合格的地表水标准。但现在太湖流域的水体,哪里有这样的好水来释污?污水加污水,只能是脏上加脏。”黄宣伟说。
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分为五个等级:一类水质最好,三类水为合格,四类、五类水为污水,劣于五类的水体就丧失了基本的环境功能。化学耗氧量(COD)和氨氮(NH3-N)浓度是重要的水质指标。一类水的COD、NH3-N浓度分别不能超过15毫克?"升、0.15毫克?"升,三类水的浓度分别不超过20毫克?"升、1.5毫克?"升,五类水的该指标浓度分别不超过40毫克?"升、2.0毫克?"升。
而我们现在制定的达标排放标准,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COD、NH3-N的浓度分别不超过100毫克?"升、25毫克?"升就视为达标,一些工业企业的合法排放标准更低,比如造纸、制浆行业,COD浓度不超过100毫克?"升、NH3-N浓度不超过450毫克?"升就可以“达标排放”。这样的“达标”废水中,COD和NH3-N浓度分别是地表五类水标准的2.5倍和225倍!这样的废水,就是用100倍的清水稀释,也仍然是污水!
此外,据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介绍,目前,流域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年排放量达53亿吨,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0%左右,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网,污染物总量已远远超过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即使流域污废水都能达标排放,仍超出流域水环境的可承载能力。
跨流域调水热:解近忧添新忧
根据国务院领导提出的“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要求,2002年起太湖流域正式启动“引江济太”调水试验,也就是说,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和“清水走廊”望虞河,从江苏常熟引水,经望亭进入太湖。
据介绍,3年来共引调长江水入太湖流域60多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多亿立方米。“引江济太”调活了流域水体,加快了水体置换,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的有效供给,保障了流域重要城市和地区的供水安全,增加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水体水质和流域河网的水环境,太湖周边和上海、杭嘉湖等地区普遍受益。
但是,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提醒说:“跨流域调水要科学决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类要学会‘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调水应当坚持‘少取、高效、补偿’的原则。”
据透露,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水污染问题没能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太湖流域一些有条件的城市纷纷舍近求远,甚至“弃湖而去”,实施跨流域调水。除了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主持的“引江济太”工程外,苏锡常诸城市在多年前就利用靠近长江的地理位置,从长江调水。上海也积极在长江口建设新的水源地甚至设想规划浙江千岛湖水源地。一直以水乡自居的杭嘉湖地区,如今也把目光投向钱塘江,提出实施跨流域从新安江、钱塘江口调水,以寻求解决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
“今天要强烈呼吁,尽管目前长江、钱塘江的水比太湖好,但千万不要忽视这样的事实,就是这样的‘好’是相对的,而且这些河流也在不断地被污染,污染量不断地在增加。‘引江济太’,首先要‘保江’、‘保湖’,然后是节水,根本在于治污。如果还是按现在的城乡分割的思路和现在的所谓的达标排放的要求来治理,就难以解决太湖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激动地说。(编辑:郭琼丽)
某些有害的物质(如:农药、化肥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进入水体,超过其自净能力,引起天然水体的物理上、化学上的变化。
水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因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

⑸ 太湖流域不得排放氮,磷生产废水何时实施的

不是。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应当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

法条链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1、第二十五条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管理应当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纳污能力,向两省一市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两省一市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确定的水质目标和有关要求,充分考虑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订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两省一市人民批准并公告。两省一市人民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县人民应当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2、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商两省一市人民确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具体地域范围和时限。
3、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便于检查、采样的规范化排污口,悬挂标志牌;不得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在太湖流域新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要求,现有的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应当按照清洁生产规划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两省一市人民应当加强监督检查。4、第三十五条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太湖流域市、县人民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并指导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对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国家鼓励污水集中处理单位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⑹ 目前太湖流域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边,是我国仅次于鄱阳湖和洞庭湖的第三大淡水湖泊,不仅担负着为太湖地区居民提供饮水的功能,而且还担负着农业灌溉、蓄水调水和旅
游养殖等职能,在太湖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治理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使得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存
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居民的安居乐业。因此,加强对太湖生态环境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一、太湖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现象严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使得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其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的工业污染;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农业污染;未经净化或精华不达标的生活污水污染和缺乏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污染等。这些污染不仅影响了影响了太湖地区居民的安居乐业,阻
碍了太湖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了太湖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给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渔业
资源的枯竭趋势明显。渔业资源的丰富为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也是维护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利
工程的建设、围垦造田工程的实施、过度捕捞与不合理渔具的使用和不良的引种措施使得太湖流域的渔业资源已经呈现逐渐枯竭的趋势。这既对太湖地区的渔业资源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又影响太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其水污染问题进一步恶化,给有效治理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难度。
3.水生植被被破坏情
况严重。太湖的水生植被可以吸收沉积物中的营养盐,提高水体对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净化能力,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维持太湖流域的营养平衡,防止太湖出现
富营养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污染和营养盐的过度输入,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被破坏,导致太湖的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严重,以蓝藻为代表的藻类过度生
长,使得太湖生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其水质状况、渔业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收到的影响十分严重。
二、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太湖流域的治理,减少和消除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首先,要完善和改革太湖流域的管理体制,建立综合治理的模式。地方政府要坚持流域管理和行政管
理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行政决策和治理决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以及各治理部门行动的统一性和规划性,做到有效的经验交流沟通和资源共享,实现彼此的优势互
补,提高生态环境治理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搭建信息化和系统化的交流平台,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监管,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可以顺利的贯彻执
行。
其次,注重市场调节,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水污染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地方政府可以有效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拓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
治理的融资渠道,以利于加大对其的资金投入和治理力度。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银行信贷、出台优惠政策和吸引投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既吸引企业
的资金投入,又有效的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使太湖生态环境治理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作保障,对于改善治理的设备和引进先进的治理技术与手段都大有裨益。地方政府
还要做好太湖流域水污染预警机制和应对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对于太湖流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一旦发现存在污染的问
题,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将污染的情况降到最低。
最后,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太湖流域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加大对太湖流域污染
状况的执法力度,强化政府的监督监管职能,使治理工作在行动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于有高污染风险的企业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监控
和监测,并及时的公开有排污行为的企业单位,使其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2.坚持走生态渔业的发展道路,维持渔业资源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在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要平衡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协调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而坚持发展生态渔业是唯一的可行性道路。这样既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和渔
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又可以维持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期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对养殖基地的建设。地方政
府可以对水产品采取证明销售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水质的安全管理,并由国家政府、省市地方和直管部门等不同级别检测部门对太湖流域水质实施定期检测,确保
水质质量始终处于监管体系之中。同时,地方政府要严格控制药品和养殖饲料在渔业作业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合理用药的管理制度,并对养殖基地做好卫生监测登记
和食品安全的检测工作,并将检测结果中的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布。此外,地方政府还要促进养殖基地的发展壮大和水产品产业的升级,以利于渔业养殖的规范化、规
模化和技术化管理。
地方政府要指导养殖户应用生态养殖的技术,对渔业作业采取轮养的制度。地方政府可以指导养殖户采取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
手段,既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太湖流域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年度性轮养制度和季节
性轮养制度相结合的策略,让太湖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的休养生息循环状态,在丰富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维持其长久的发展。
3.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生植被,发挥其净化水质和抑制藻类的作用。水生植被对太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水生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条件的特点,地方政府可以采取降低水位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光照条件,以利于水生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
减少太湖流域悬浮物的浓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制造较小风浪的措施,以去除附着在水生植物叶片与根茎上的生物,避免其对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
响,并增加水生植物的叶片和水体之间碳交换的频率,从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得到强化,促进其有力生长,进而净化太湖流域水质。
地方政府
要将营养盐对太湖流域的注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使其既能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又不使太湖流域富营养化,从而使得藻类的过度繁殖对水生植物
的生长造成损害。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围网养殖的措施,调节太湖水底沉积物的状态,使其不再处于悬浮的状态,可以有效提高太湖水域的透明度,为水生植物
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为了避免水生植物和藻类的过度生长破坏水质,地方政府可以放养适量的草鱼对水生植物的生长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数目以30条
/公顷为宜。
三、结束语
总之,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加强对其的治理和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只有建
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管理制度,加大对水污染状况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对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合理发展养殖业,以及为太湖流域的水生植物生长创造良好
的生存环境,做好水生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工作,才能真正的使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发挥其真正的功能和价值,为促进太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
民的安居乐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http://www.xzbu.com/7/view-5356068.htm)

⑺ 太湖流域地跨哪三个省

(1)苏州;无锡;常州 (2)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3)1万;太湖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4)限制污水、废水的排放,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绿化带。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水资源配置,从节约、保护、治理、开源等方面统筹解决。

⑻ 太湖的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太湖流域是长江水系最下游的一个支流区域,以太湖为中心,西界天目山、茅山,东、北、南三边面江临海,面积36500平方千米,以黄浦江为主要泄水道,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水资源区。

由于优越的水土资源和水运条件,有史以来,该地区就以经济和文化发达著称。目前太湖流域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已分别占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8和财政收人的1/6。我国目前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城市有20个,而在这个区域就占了5个。

流域内在50年代初除苏州河外,基本上没有污染,水体环境良好,水色清,鱼虾游。60年代黄浦江水质开始恶化,发生黑臭,江南运河各城市段也相继开始出现污染。目前全流域每天排放废水达1000万吨,其中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杭州、嘉兴、湖州七市废污水排放量约占80%,这些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水污染来自工业排污、农业的农药和化肥流失,以及城市生活用水、水运船舶排污等,而主要是工业污水,因此污染水域与工业污水处理密切相关。污染物以有机污染为主,其排入量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

太湖是太湖流域水资源的主要调节湖泊,年平均蓄水量44.3亿立方米,现在的200来条进口河道每年带进来的水约52亿立方米,这样,太湖水体每年都可得到一次更换。它担负着流域防洪和供水的任务,约有2000万人口的饮用水与太湖密切相关,其中上海市1200多万人的饮用水大多从黄浦江抽取,太湖来水量的大小与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黄浦江的水质。由于沿太湖的城镇将污水排入河道,流入太湖,太湖部分水域也受到轻、中度污染。太湖污染源以沿湖城镇和入湖河流带进来的污染物为主,由于太湖容积大,清洁水补给来源多,以致目前太湖仍能保持比较好的水质。但近年来,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营养型污染,已经引起广泛注意。

黄浦江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河道,每年泄水量达100亿立方米,占全流域的70%~80%。上游有拦路港、园泄径和大柳港三条河流汇入于米市渡,米市渡以下至入海口吴淞口长83千米。黄浦江既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泄水河道,又是上海市的纳污河道。目前上海市工业废水每天约有400万吨,生活污水约有100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除一部分直接排入长江口外,大部分都排入黄浦江,造成黄埔江水体严重的污染。

江南运河自长江边的谏壁至杭州,全长312千米,从古到今运河两岸一直是商业和工业地带,人口密集,行船如梭。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五大城市均在运河沿岸,运河从谏壁南下,地势不断降低,到苏州、嘉兴之间为最低点,嘉兴以南地势又有升高。运河沿线横切了数十条大河道,因此,运河水情复杂,流量小,流水不畅,流向不定,污染扩散问题十分复杂。目前污染主要集中在常州至苏州段和杭州段。在这两段里,常州、无锡、苏州和杭州向运河排入大量废污水,由于运河水量不足,河流中大部分是废污水,因此污染严重,经常发生黑臭。

⑼ 近年来,太湖蓝藻爆发,造成无锡市水质的严重恶化。这些事件再次敲响了我国水危机的警钟。在太湖流域某化

(1)Ba 2 、OH Fe 3 K 、Cl -
(2)用铂丝蘸少量试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发现火焰呈紫色,则说明含有K ;另取少量试液于一洁净试管中,加几滴AgNO 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后沉淀不溶解,则说明溶液中含有Cl -

⑽ 分析水在太湖流域的重要作用

问题1,目前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且有限的淡水分布不均匀,限制了多地的经济发展。2,太湖流域的乡镇企业依然有必要的节约用水,此外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大都是水质性缺水,即大量的河流地下水资源被污染以致无法使用,乡镇企业不仅需要节约用水,更需要对排放的污水进行简易处理,不能随意排放污水,更不能以为交了所谓的排污费就可以肆意排污

与太湖流域污水提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垢是晶体 浏览:917
辽阳自来水厂生产废水如何处理 浏览:963
洗碗厂污水设备多少钱 浏览:832
滤芯器什么牌子好 浏览:392
电流互感器如何提升精度 浏览:701
自己清洗ro膜 浏览:565
一体式净水器滤芯有什么区别 浏览:3
大话西游2男鬼用什么武器回血最好 浏览:312
如何选择饮水器滤芯的规格 浏览:875
水龙头净水器出水少怎么办 浏览:965
义骑v8摩托车机油滤芯在哪里 浏览:423
瑞士原厂空气滤芯多少钱一个 浏览:146
进口纯净水机哪个品牌好 浏览:100
硫酸亚铁处理污水方法 浏览:716
一套污水排水系统大概多少钱 浏览:921
污水处理厂一个月有多少污泥 浏览:180
前洲污水处理厂厂长 浏览:180
我的世界神秘高效要素蒸馏 浏览:553
深圳废水处理设备 浏览:615
钣金清洗为什么要用纯水 浏览:837
© Arrange www.bh1978.com 2017-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