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人为何要热衷于修护城河呢,难道仅仅是防御这么简单吗
护城河可不是简单的防御军事功能,我国古代很多建筑物周围都有护城河,甚至是一些小村庄都有护城河。有的护城河有上百米宽,历史记载最宽的护城河是宋朝时期的襄阳护城河。平均宽度超过180米,最宽处达到了250米。为什么古代人热衷于修建护城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我们再来看一下襄阳城的护城河。襄阳护城河之所以很宽,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地的历史地位比襄阳更来的重要,但是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他们的护城河并没有襄阳来的宽。
襄阳护城河在建造初期并没有这么宽,它经历了拓宽拓深的过程。每逢打仗的时候,城内居民就可以直接取护城河的水来饮用。
㈡ 急求襄樊护城河资料!请尽快答复!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宽度就超来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馀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
襄阳护城河为什麽宽?是地理原因形成,还是人工修建而成?从古到今,襄阳护城河有过怎样的变迁?
襄樊地处华夏中部,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樊,地表水骤然丰沛。而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民族,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军事重镇的襄樊城下,往往会望水兴叹。聪明的襄樊人逐步认识了水的城防功能,护城河於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战争间隙被拓宽、掘深,从而形成了“中国第一”。
㈢ 襄阳护城河的介绍
襄阳护城河位于襄阳市襄城区,长5060米,最宽处达250米,平均宽度180米,面积91万平方米,为亚洲最宽护城河。得益于此,襄阳城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
㈣ 2020襄阳护城河可以钓鱼吗
2002年襄阳富城河可以钓鱼吗?2020襄阳富城河是不可以钓鱼的。
㈤ 为什么说襄阳护城河是全国昀宽的护城河
襄阳城垣以它历史悠久,城高池深而著称,并以它坚固而闻名。在历史上,它不仅是防御的有效堡垒,而且又多次力敌洪水的侵袭。人们记忆昀深的莫过于1935年的一次洪水,当时沿汉水两岸的城镇、村庄,均被淹没,唯独襄阳城内未进水,这全靠襄阳城防水性能良好的缘故。
人们常赞美襄阳城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除了城南环山这天然的屏障外,护城河也为襄阳起到铜墙铁壁的作用。襄阳护城河比起我国北京、开封、洛阳等城的护城河都要宽,可以说,襄阳护城河是全国昀宽护城河,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
㈥ 襄阳护城河最宽处在哪儿
宽度都差不多吧,襄城卉园跟仲宣楼那估计最宽
㈦ 怎样可以让护城河的水变干净
抓到往护城河丢垃圾的就把他扔进去清污,丢一袋垃圾就让他检出来一顿。
㈧ 襄阳护城河
从火车站 对面坐 1路 公汽 到襄阳公园下车,对面就上护城河 风景环境 都很不错。
㈨ 护城河的襄阳护城河
襄阳地处华夏中部,据历史学家研究证明:中国从北至南,到了襄阳,地表水骤然丰沛。而只善陆战不善水战的北方民族,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兵临军事重镇的襄阳城下,往往会望水兴叹。聪明的襄阳人逐步认识了水的城防功能,护城河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在战争间隙被拓宽、掘深。 根据史料记载和历史考证可以得知,襄阳护城河是中国最宽的护城河之一。襄阳护城河之所以这么宽,原因之一,就是源于襄阳悠久的历史。襄阳学者严爱华在《襄樊风情·历史》一书中曾撰文指出,历史上的襄阳是古代几条重要水陆交通线的枢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至春秋战国时期,襄阳声名渐隆,地位日重,成为一座重镇。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襄阳境内的诸侯国先后为楚所灭,了为抵御韩国的南侵,楚国将具有重要战略、交通意义的襄阳置为军事防御的“北津戍”。襄阳当时就成了楚国的北大门,成了联接楚国与周天子及郑、晋、卫等诸侯国的通道。而距襄阳不过数十公里的宜城(现在的宜城市),曾一度是楚国的都城。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立郡县,将襄阳以汉江为界,置南阳郡(江北)和南郡(江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据襄阳,分南郡置襄阳郡,襄阳置郡从此开始。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虽然封建王朝屡经兴废更替,行政区划的设置、名称也历经嬗变,但襄阳始终是州、郡、府、道、路的治所。 由于襄阳是我国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并一直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因此,护城河的宽度为天下之最,并不为过。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视襄阳为“恢复中原之基本”;清朝著名学者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中对襄阳、武昌、荆州三个重镇在湖广形势中的不同地位曾作过一番分析比较,结论为:“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三郡相较,襄阳殆非武昌、荆州之比也。”
后代史学家对襄阳的军事战略地位有这样的总结:“襄阳为楚北大郡……代为重镇,故典午之东迁,赵宋之南渡,忠义之士,力争上游,必以襄阳为扼要;晋之平吴,元之伐宋,皆先取襄阳,为建瓴之势。”(清·王万芳《襄阳府志》)
历史上,襄阳发生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共有200多次。从每次的战局来看,襄阳的得失,直接关系到中原战争的全局。尤其是当中国出现南北政权对峙时,襄阳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襄阳历史上历时最长、战斗最残酷的一次战役是南宋末年的襄阳大战。这场战争发生在公元1267年至公元至1273年,持续了6年之久。最后,樊城失守,襄阳失去依附,加之长期遭受围困,城内物质匮乏,等待救援无望,守将吕文焕率部投降。
襄阳城失守后,南宋军队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公元1274年,元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于1276年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其中,襄阳城高池深,是造成襄阳大战之所以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主要原因。 襄阳护城河之所以很宽,还有客观的自然条件因素存在。北京、西安、洛阳、南京等地在历史的地位比襄阳还重要,但受自然条件因素制约,它们的护城河并没有襄阳护城河宽。
池宽水深,水是必要条件。襄阳护城河的宽度与襄阳的水资源丰富是分不开的。古襄阳城内,除了汉水之外,还有襄水。这为了护城河的水源补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际上,襄阳护城河在形成之初,并没有这么宽,它也经历了拓宽、拓深的过程。
当时,不仅汉水、襄水的水源补给充足,水质也相当好。每逢战事吃紧时,城内军民就取护城河的水来直接饮用。后来,随著城内居民的逐年增多,为了保证战时能有充足的饮用水,人们便不断地拓宽护城河。不仅如此,襄阳护城河还有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据《襄阳县志·岁修章程》一文记载:“宋郭杲旧设二闸,盛涨之时闭北闸,开南闸,放浑水入汉(汉江);大水既退,则闭南闸,开北闸,导清水入壕,方法极为尽善。”过去,城内居民是通过护城河上的吊桥来与城外取得联系的。护城河加宽后,城内居民如何与外界联系呢?为了方便城内与外界联系,当时在文昌门、阳春门、西成门与陆路相通处,人工修建了一个环岛,以此为支撑建成两段吊桥,帮助城内外联系。环岛内既可以屯兵,又可以成为城内防御的前线。
㈩ 襄阳护城河的简介
天下护城河,以襄阳护城河宽度为最。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襄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也正因为有护城河的庇护,襄阳城声名显赫,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