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性污泥为什么要污泥回流
因为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活性污泥培养是要很长时间的,回流最主要是起到接种的作用。没有回流的话,新污泥的处理能力有限,回流也是一个让微生物加速繁殖的过程。
活性污泥可分为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主要用来处理污废水。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的微生物絮体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
(1)污水回流和污泥回流区别扩展阅读:
影响活性污泥活性的因素:
1、水温:温度作用非常重要。参与活性污泥处理的微生物,多属嗜温菌,其适宜温度在10~45摄氏度,为安全计,一般将活性污泥处理的温度控制在15~35摄氏度,低于5摄氏度微生物生长缓慢。
2、有毒物质:“有毒物质”是指对微生物生理活动具有抑制作用的某些无机质及有机质,主要有重金属离子(如锌,铜,镍,铅,铬等)和一些非金属化合物(如酚,醛,氰化物,硫化物等)。
3、溶解氧:局部区域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耗氧速率高,溶解氧浓度不易保持2mg/L,可以有所降低,但不宜低于1mg/L。
4、PH值: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与环境的酸碱度密切相关,只有在适宜的酸碱度条件下,微生物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参与污水生物处理的微生物,一般最佳的pH值范围,介于6.5~8.5之间。
⑵ 什么是污泥回流
污泥回流能够促进澄清作用,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反应工艺段的接触絮凝——污泥中的矾花颗粒是一种吸附剂、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反应生成的沉淀物,使其与水分离。同时,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又起着结晶核心作用,促使沉聚物逐渐长大,加速沉降分离;
净水的污泥回流
预沉—澄清工艺段的架桥过滤和碰撞混凝——由于泥渣中含有较多的矾花,该矾花在形成过程中构成许多网眼,这时的泥渣层好象是一层过滤网,能够阻留微小悬浮物和沉聚物的通过,从而产生了架桥过滤作用。
污水的污泥回流目有以下几点:
1、
首先明确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区别,生物膜法是靠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的,而活性污泥法是靠活性污泥胶团作为生物载体的。生物膜法因为有固定的填料作为生物载体,生物菌不易流失。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菌较易流失,所以必须要回流部分污泥继续担当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回部分流失出去的活性污泥菌落,补充失去的碳源,多余的污泥可以排掉。
2、
污泥的泥龄并不是20天,也有很短或很长的,尽管泥龄有的较短,已变成泥渣,但并不影响泥渣继续担当载体并补充失去的碳源作用。
3、
对活性污泥法而言,适当地保持一定的污泥量,是相当的重要,因为它能保正生物菌着床的条件。也可根据池水中足量污泥成絮的形状,观察判断装置运行状态。
4、
生物膜法一般是不需要作污泥回流的,因为生物菌有一个稳定的着床条件,活性污泥不易流失。但也有列外,一旦因操作不当,发生着床的生物菌意外脱落,就必须要进行污泥回流,也可以另外重新投加外援的活性污泥。
5、
污泥回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氨氮的去除,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⑶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中,污泥回流比是什么及如何确定回流比
回流污泥比就是曝气池产水与回流污泥的比值
怎么确定就要看你那个污水厂的污泥浓度和来水量及污染程度老
⑷ 回流污泥泵 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的区别
污水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的区别在于剩余污泥泵一般是链接在污水回流泵之后的二次污水处理设备。
⑸ 关于污泥/污水回流比的一些疑问
外回流Q2一般指污泥回流,内回流Q3一般指混合液回流。回流比均为回流量与进水流量之比。
内回流比为:Q3/Q1
外回流比为:Q2/Q1
⑹ 污泥回流比定义请问污水处理中的回流比的定义是什么
指 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符号为R。
计算公式版:①回流污泥权量Qr=污泥回流比R*污水流量Q
②R·Q·Xr = (R·Q + Q)·X
式中:Xr——回流污泥的悬浮固体浓度,mg/L。
R——污泥回流比。
X——混合液污泥浓度,mg/L。
Q——污水流量
⑺ 污水处理中混合液要回流,那回流比定义是什么
这个是根据回流量/处理流量来计算的。
1、污泥回流比是为了回维持生化池内污泥的数答量(浓度)而从二沉池沉淀污泥回流的,回流比是根据你生化池要维持的浓度和二沉池底泥浓度确定的,经验数据是50%-100%。 污泥回流比计算 是指沉淀池回流到生化池A池的污泥流量与进入A池污水流量的比例
2、混合液回流比由曝气池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或者是缺氧池,主要作用是脱氮除磷。回流比大约是100%-400%
⑻ 请教污水处理的外循环与内循环的区别,循环方式是说的混合液的回流,还是污泥回流.
外循环是通过泵加压循环,内循环是通过产生的沼气增压下自动循环,不需要动力消耗,主要是污泥的回流,
⑼ 污水处理中的污泥回流比指的是回流的污泥量与进水量之比,这里回流的污泥是从二沉池底部抽出来的吗单位
先上图
Q是进水流量,单位m3/d;Qr是回流污泥量,单位m3/d;回流比R=Qr/Q,无量纲,上图下部的RQ就等于内Qr。
由于系统整体呈流动容态,因此流量的单位以体积计(而非质量),即立方米/天。
从图中可以看出,典型的活性污泥工艺二沉池的底泥去向有二,①作为剩余污泥Qw排出进入污泥处理设施;②作为回流污泥Qr返回至曝气池,以维持其污泥浓度的稳定(其损失主要来自曝气池向二沉池的输送过程)。
更进一步,污水中的污染物去向也有二:①在曝气池中被活性污泥(即微生物)生化降解;②难降解物质转移富集到剩余污泥中,进一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