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洛河在哪里
古称雒水,来黄河支流之一。发源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是我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传说周时已有水利灌溉,东汉开阳渠引洛为漕,隋建通津渠,明修大明渠,清时继有发展。
㈡ 洛河从从那里汇入那条河入海
洛河发源于陕西洛南的灌举山,东过熊耳,流经河南卢氏、洛宁、宜阳、在洛阳以东汇合伊河后,东北经巩县神堤注入黄河。全长453公里,流域面积为12000多平方公里。洛河水清可鉴,严冬不冰,故谓之“温洛”。古时洛水纳伊、涧诸水后,流量大增,因而颇富航运之便。
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位于河南省西部。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县杨村附近纳依河后称伊洛河,到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大致以洛宁的长水为界,上段洛河穿行在峡谷和盆地之间,多险滩急流;范里至长水一段,两岸悬崖陡壁,谷深在200米左右;出长水后,洛河脱离山区,水面渐宽,水中多沙洲。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24条。其中最著名的是涧河。
2.黄河下游北岸支流。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称头道川发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南梁山向东南,流经吴旗县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汇入,在甘泉县拆向南流,于黄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芦河汇入后流向东南到大荔县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长达660公里。洛河又称北洛河,上、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地区,河水含沙量较大。下游平原地区,有洛惠渠灌溉工程,农业比较发达。
㈢ 卢氏县水峪河与文峪河是一条河吗
卢氏县水峪河与文峪河是一回事,当地人习惯叫“水河”,地图上往版往标为“文峪河”权
文峪河为洛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卢氏县文峪乡 香子坪村的抱犊寨下西板长沟,西北流经通河、煤 沟口、大石河、磨上、文峪、望家村、麻家湾,至涧西村注入洛河,流长26千米,流域面积 124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4,落差1072米。
㈣ 洛河的发源地经过哪里
洛河的发源地是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流经陕西省东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在回河南省巩义市注入黄河。
漯河答水利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在河南境内,“水井卓谷水注”说,在西周洛阳附近,有一个汤通道。在唐代,有人提到伊拉克和洛水灌溉地形高的农田,这是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心形成的重要地理条件。
(4)卢氏县污水直排洛河扩展阅读
洛河属于黄河的一条支流,本作“雒水”,发源于华山的西南部陕西省洛南洛源,向东流入河南省,于河南巩义入黄河,全长共420公里。洛河虽然不算中国境内非常长或非常大的河流,但因为它流过中国中部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因此是中国境内一条非常有名的河流。
洛河边的重要城市有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巩义等。三国时期曹植作有名篇洛神赋借洛水神女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㈤ 洛河在哪里入黄河
洛河古称雒水,黄河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境华山南麓,流经洛南、卢氏、洛阳,于巩县境入黄河,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最早地区之一。
㈥ 卢氏县五里川镇2010年7月24日暴雨灾情怎么样了
上一年发生的事,现在都好了
7月28日,副省长刘满仓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来到遭受严重洪灾的三门峡市,实地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防汛工作。
刘满仓一行先后到灵宝市西阎乡杨家湾村、焦村镇纪家庄窄口灌区一干渠和窄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地察看,对三门峡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开展抗洪救灾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敬意和感谢。他强调,要从关注民生的角度,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好、照顾好,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抓紧建设受灾群众房屋,努力使群众在天冷前住上新房。要抓好秋粮生产,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立足长远,把重要的基础设施纳入长期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同时,要认真总结群防群治防洪防灾的成功经验,为山区防洪防灾体系建设提供样板。在抓灾后重建的同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全省抗洪救灾工作作出新贡献。②9
水文预警让8万多人及时转移
“如果不是水文部门及时提供预警,后果不堪设想。”提起7月24日的那场特大暴雨,淅川县防汛办负责人至今心有余悸。
7月23日至24日,受强降雨影响,丹江荆紫关站出现了10000立方米每秒的特大洪峰,重现期均超过百年一遇。当地水文站将这一水情信息提前2个小时通知了淅川县政府,丹江荆紫关站下游4万多群众及时转移,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省水文水资源局局长杨大勇介绍,7月24日,因上游普降暴雨,淅川县寺湾镇等地一片汪洋。在这场历时短、强度大、范围广的洪水中,水文部门及时的灾前预警、洪水预报对防汛减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杨大勇说,从今年起,我省水文部门雨情水情遥测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全面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报汛方式,雨情反应时间由原来的2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0分钟。在“7·24”洪水中,卢氏县水文部门提前2小时向全县发出山洪灾害红色预警,4万多名群众得以及时转移。尽管这次洪水比2007年“7·30”洪水迅猛,但灾情却降到了最低限度。
据统计,在这场暴雨洪水中,我省水文部门共收集雨情水情遥测信息20.6万份,向有关部门转发信息22.6万份,为实时监测降雨情况、及时向有关乡镇预警、主动防灾避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门峡枢纽科学调控黄河中游洪水
7月22日~24日,黄河中游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多条支流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水过程。据水文数据显示,洛河卢氏站15时42分洪峰流量为1510立方米每秒,伊河东湾站19时36分洪峰流量为3750立方米每秒。
面对严峻的汛情,为应对中游即将出现的高含沙洪水过程,黄河防总办公室决定实施中游水库群(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水库)联合防洪调度,其中,根据渭河洪水演进情况,依据2010年黄河中下游洪水调度方案,经研究决定,三门峡水库于7月26日6时开始按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泄洪,直至敞泄运用。
三门峡枢纽局高度重视此次泄洪排沙运用,目前,正密切关注汛情发展,根据黄河防总的要求进行泄洪排沙运用,以确保黄河防洪安全。②13
洪阳河畔生产自救忙
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洪水裹挟的石块使村边的河床一夜间长高了2米;护佑村庄的河堤被冲得支离破碎;多处水泥路路基被洪水掏空……
虽然柳庄村受灾严重,但村民并没有被洪水击垮,记者看到了一幅幅让人振奋的生产自救场景。
大水过后,农作物水毁严重,该村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迅速开展抢救工作。据村支书石小江介绍,大水冲倒了1000多亩玉米,目前已扶起300多亩。被掏空路基的路段,村民已用木桩石块支撑固定。
紧邻柳庄的德厚村,村民们也在积极行动。该村的六一桥桥洞当时被洪水冲来的树木堵塞,村民第二天便将桥洞清理通畅。
柳庄村、德厚村是洪阳镇灾后生产自救的缩影。
洪灾中,洪阳镇15个村全部受灾,交通、通信、供电全部中断,全镇经济损失达1.33亿元。最让洪阳镇人痛心的是洪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耗时5年,投资1.2亿元,眼看秋天就要竣工,却在洪水中毁于一旦。目睹满目疮痍的洪阳河堤,镇党委书记李聪梅禁不住潸然泪下。
7月30日记者见到李聪梅时,曾经黯然神伤的她如今信心满怀。据她介绍,目前该镇正在掀起灾后重建、生产自救的高潮:灾后3天,全镇电力、通信全部抢通;14个行政村的交通主干道已基本畅通;全镇已治理水毁农田1500亩。②13
“防汛演练救了俺们村”
7月30日上午,嵩县旧县镇上川村村民李新娃正坐在自家门楼的一张罗圈椅上纳凉。回忆起几天前洪水冲来的那一幕,他仍有些后怕。李新娃今年60岁,因患脑溢血行动不便。“7·24”洪灾发生时家里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紧急时刻,村干部带人来到家里,背上他就走。李新娃说:“当时水已经涨到了胸口。如果再晚一会儿,简直不敢想……”
村委会主任吴永见告诉记者,上川村22个村民组、3600多口人,全部是沿伊河背山面水而居,东西绵延十四五公里,是县里的防汛重点村。
早在今年6月汛期之前,县里就组织该村村干部和50多名防汛突击队员进行了防汛抗洪演练。7月23日特大暴雨前,乡里及时通知村里做好了防汛准备。7月24日上午,接到乡里发出的洪水警报后,村干部按照分片包干立即组织住宅地势较低的群众向高地转移。
“乡亲们都说,是提前进行的防汛演练救了俺们村。”吴永见说,当时一接到洪水信息,村里立即按照演练的方案一方面用大喇叭向村民喊话,一方面逐家逐户组织群众疏散和安全转移。事后统计,洪灾造成全村房屋倒塌49户、232间,1400多人受灾,没有一个人员伤亡。
吴永见说,目前全村住房倒塌的近200口人都已得到妥善安置,全村人正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争取将洪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②8
让灾难从百姓身边走开
7月26日,有人在内乡县政府网站——亲民网“群众呼声”栏目留言:7月24日上午,内乡县城湍河发生大洪水,而无一人伤亡,关键时刻领导决断正确,挽救了数十条生命。
7月27日,网友在南阳新闻网“书记市长留言板”上发帖:俺内乡县领导在这次抗击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果断地爆破了湍河上的截潜流坝,使滔天洪水没有给我们造成重大灾难。
顶着指责封桥,不到半小时桥垮
7月23日,内乡县北部普降暴雨,湍河水位暴涨。24日8时许,县长全新明等人来到湍河老桥察看汛情。
在洪峰的冲击下,老桥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征询了水利专家的意见后,全新明果断下令:立即封死老桥。
一听说要封桥,一些途经此处去上班的人议论纷纷:老桥历经几十年风雨,咋能说塌就塌呢?
面对不解和指责,执法人员开始有些犹豫。
关键时刻,全新明提高嗓门命令:“大桥必须立即封堵,这是命令!”
命令迅速得到执行。
就在封桥令下达不到半小时,一排恶浪袭来,湍河老桥3孔桥梁轰然垮塌。不到半分钟,突然一声巨响,桥体坍塌,恶浪四溅。
顶着“怨言”炸坝,两次分洪成功
内乡县赵店乡东南部,地势平坦。当地政府在湍河上建起的截潜流坝,方便了两岸数千名群众的通行。没想到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面前,截潜流坝影响泄洪,威胁着两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7月19日深夜,内乡北部山区遭遇暴雨,山洪暴发。22日,洪水越来越大,截潜流坝西端的台地已经被洪水冲刷出几米深的槽沟。眼看洪水很快就会漫过大堤,淹没附近的村庄。正在现场指挥抗洪抢险的全新明在征求专家意见后,立即决定炸掉截潜流坝。当地老百姓一听说要炸坝,坚决反对。
全新明来不及和群众讲道理,要求立即执行命令。很快,爆破专家潜水实施爆破分洪。随后,又组织了第二次爆破分洪。尽管洪水越来越大,但堤坝东边村庄的2000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护。
㈦ 洛河流经哪几个县市
有两条河流都称为“洛河”:
1、洛河,黄河下游南岸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洛回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答向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偃师市杨村附近纳伊河后称伊洛河,在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千米。
2、又称“北洛河”的“洛河”,它位于陕西省北部,是渭河的下游支流。上源称头道川,发源于陕西省西北部的定边县南梁山,向东南流经吴旗县于川口附近有支流周河汇入,在甘泉县拆向南流,于黄陵附近又有支流葫芦河汇入后流向东 南到大荔县南的三河口附近注入渭河,长达660 公里。
㈧ 穿越卢氏境内有多少河流起名称叫什么
(1) 洛河: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木岔沟,从河口街入卢氏县境,贯于崤山、熊耳山之间,经山河口入洛宁县到巩义入黄河,卢氏境内流长113公里,流域面积2425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5.29亿立方米,为县境内第一大河流。县境内的水能蕴藏量84200千瓦。
洛河的主要支流有兰草河、索峪河、官坡河、潘河、沙河、横涧河、卜象河、文峪河、秦家河、范里河和寻峪河等。
历史上洛河曾多次泛滥成灾。建国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始了组织人民治理洛河、化害为利的新时代。1972年,开凿了洛北大渠,可灌溉农田8300亩,从而改变了“洛水不浇卢氏田”的历史状况。1960年和1974年先后在南窑、黄村建成两座公路大桥 ,消除了洛河两岸的交通障碍。
(2) 老鹳河:发源于栾川县冷水镇小庙岭,从马驹口入县境,向西南温口与五里川支流汇合,向东南流经朱阳关分别出县境,过西峡至淅川县汇入丹江口水库,年经流量1.58万立方米,境内流长57.5公里,流域面积589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五里川河、小沟河、涧北沟、衙玉沟等 。
(3) 淇河:发源于狮子坪乡大阴壕,至瓦窑沟乡的碾子湾出县境,经西峡汇入丹江,境内流长60.1公里,年经流量1.33亿立方米,比降 1/400 米,境内流域面积494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黄柏沟河,观沟河、瓦窑沟河、明朗河、毛河等。
老鹳河、淇河的共同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弯曲度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多,水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
㈨ 卢氏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边陲,与陕西省的洛南、丹风、商南三县接壤,横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脉,以熊耳山为界,南部为长江流域,北部为黄河流域。
旅游资源概况
(一)城隍庙
位于县城西北隅,这座典型的明代建筑,正殿五间,座北向南,香祭亭转角楼和乐楼转角楼各三间,东西厢房各十二间,左右香积厨房各两间,前门三间,均系黄龙脊,绿瓦与各种脊兽相映成趣。整体建筑金碧辉煌,檐牙飞翘,工艺精湛,朱门高柱,明丽豁敞,浑然一体。
(二)夏禹导洛处
位于该县范围里乡山河口,距县城15公里,为洛河在卢氏境内最险要的一道关口。传说为夏朝大禹凿山导洛处,悬崖上的“古雒”字样为大禹亲手篆刻,另有唐宋两代所刻的字迹。崖下有“禹王庙”和伊尹乐道外,旧时艄公放筏竹舟自至此,常驻船敬神,以求“保佑来安”。清人刻有“神属导洛处”五字于壁上,至今犹存。河上新建一单孔跨度为百余米的山河口大桥,气势宏伟。随着下游故县水库的建成,游船可直抵库坝,使该地区成为“小三峡”旅游点。
(三)九龙洞
位于该县双槐树乡石门村,距县城26公里,为一天然石洞。传说有一富家小姐吃了河中漂下的仙桃,在此生下了九条小龙而得名。洞口有一棵多产于南方的清风藤科柯楠树,约生于300年前,树高18米,冠幅13米,胸径38厘米,其开化颜色有赤、紫、黄等色,年年异样,果实为黑色球状,北方稀有。近年来双槐树乡对此洞进行了大力开发,初具旅游规模。
(四)汤河温泉
位于该县汤河乡境内,温泉由陡崖壁缝中涌出,每小时出水量7吨,平均温度51
㈩ 卢氏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一)城隍庙
位于县城西北隅,这座典型的明代建筑,正殿五间,座北向南,香祭亭转角楼和乐楼转角楼各三间,东西厢房各十二间,左右香积厨房各两间,前门三间,均系黄龙脊,绿瓦与各种脊兽相映成趣。整体建筑金碧辉煌,檐牙飞翘,工艺精湛,朱门高柱,明丽豁敞,浑然一体。
(二)夏禹导洛处
位于该县范围里乡山河口,距县城15公里,为洛河在卢氏境内最险要的一道关口。传说为夏朝大禹凿山导洛处,悬崖上的“古雒”字样为大禹亲手篆刻,另有唐宋两代所刻的字迹。崖下有“禹王庙”和伊尹乐道外,旧时艄公放筏竹舟自至此,常驻船敬神,以求“保佑来安”。清人刻有“神属导洛处”五字于壁上,至今犹存。河上新建一单孔跨度为百余米的山河口大桥,气势宏伟。随着下游故县水库的建成,游船可直抵库坝,使该地区成为“小三峡”旅游点。
(三)九龙洞
位于该县双槐树乡石门村,距县城26公里,为一天然石洞。传说有一富家小姐吃了河中漂下的仙桃,在此生下了九条小龙而得名。洞口有一棵多产于南方的清风藤科柯楠树,约生于300年前,树高18米,冠幅13米,胸径38厘米,其开化颜色有赤、紫、黄等色,年年异样,果实为黑色球状,北方稀有。近年来双槐树乡对此洞进行了大力开发,初具旅游规模。
(四)汤河温泉
位于该县汤河乡境内,温泉由陡崖壁缝中涌出,每小时出水量7吨,平均温度51ºC,HP值为8.5,水中含有硫酸根和钙、氟等14种微量元素,常洗此水可医治皮肤病和妇科常见病。目前在此建有温泉疗养院,每年到此洗浴者络绎不绝。
汤河温泉又名“汤池”,系天然形成,背靠汤池边,山势险峻,冬青松柏覆盖,终年绿色。光绪十九年“卢氏县志”记载“汤池在熊耳山足,夏可薰鸡,冬可沐疡……”,神话传说为泉山之下压一太阳,乃后羿所射之日,经专家测定,泉山时流量20吨,水温49.5℃,富含硫酸根、氟、铁、钙、镁、磷等二十多种矿物质身微元素,水质PH值8.5,总硬度9.25,经医学鉴定,常沐此水,可医类风湿、关节炎、皮肤病以及麻痹症、神经痛等多种疾病,许多实例证明泉水具有消食、散寒、导气、化瘀、杀菌去毒、舒筋活络、抗增生、去疲劳、助睡眠的神奇功效,许多客人称为“天赐圣水”。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青山脚下,大河岸边,男女轮日裸浴,向着蓝天白云,尽情沐浴自已的胴体,形成独特罕有的裸浴奇观,汤河乃我国著名文学家、前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曹靖华先生的故乡,其父清秀才曹植甫先生制订了“男界一、四、七、二、五、八,女界三、六、九”男女轮日共享泉水裸浴俗习沿袭至今,形成中原一绝的裸浴文化,令无数外来游客为之感叹。
熊耳山系秦岭支脉,北侧耳为黄河流域,南侧为长江流域,熊耳山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篇“导洛自熊耳”,《水经注》载“双峰齐秀,望若熊耳”,因其两峰向中斜,状似熊耳,帮得此名,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自唐宋至今,香火不断,从一些遗存的石像上可以得到鉴证,与武当山一脉相承,“武当山志”曾有记载,其山势走向,古建遗迹,与武当山多有相似。熊耳山的山水集大气、秀气、灵气于一体,居山顶远眺,四周层峦叠嶂,群山皆向熊耳山主峰,呈万山朝拜之势,真可谓“一览众山小”,近看大小青龙壁环四周,展翅欲飞,呈五龙捧圣之状,熊山巍巍,灌洛荡荡,此乃大气。数十处自然景观险、峻、独、奇,头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大孤山、小孤山挺拔竞秀;梳妆楼一根独木横跨悬岩峭壁之间,历经千年而不朽,堪称神来之笔;透眼窑一径穿山,朝阳洞一线贯天,风洞四季有冰,雾雨岩飞流直下,冒云洞是百姓的气象站,古有“熊耳戴帽,长工睡觉”之说;观月楼、望乡台、仙家洞都有着各不相同的独特景色,而“熊耳积雪”为卢氏古八景之一,素有“熊耳不墨千秋画,白云积雪映仙境”之称,是豫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汤河温泉—熊耳山景区境内奇山异峰遍布,河流涧溪众多,野生动植物种类数不胜数。属暖温带至亚热过渡地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既有“骏马秋风蓟北”的粗犷,又有“杏花春雨江南”的灵秀,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五)玉皇尖森林公园
位于该县狮子坪乡境内的国营淇河林场卢氏县和洛南县交界处,海拔2057.9米,为该县最高点,山上有原始森林,林涛声声,风光秀丽,淇河林场在此建有“麒麟宾馆”,是县内最具有山区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
(六)伏虎山卢敖洞
位于文峪乡境内的伏虎山上(俗称老虎鼻子),相传古时神医扁鹊救活虢太子后,曾在此著书立说。后有秦博士卢敖在此炼丹灭疫,得益成仙。据清代《卢氏县志》载:卢氏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即为纪念卢敖而得名。另据大明寺碑记载:“卢氏居万山之中,为卢敖得道之乡,乃扁鹊降升之地,因名卢氏”。
(七)鱼鸭混养示范园
位于该县文峪乡伏虎山卢敖洞下的洛河大坝内,占地400亩,建池塘22个,人工湖1个,形成水面面积240多亩,建鸭舍16座112间4000平方米,养鸭20000只,养鱼1000万尾。示范园内10米宽砂道环绕畅通,沿路栽植垂柳、黄洋球、百日红等花木2.13万株,湖光、山色,分外妖饶,是集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区。
(八)石峪牧场
位于该县杜关镇西北部,总面积31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实现了水、电、路、电话四通,修建了具有蒙古特色的牛、羊、圈舍27座,162间,养牛存栏1408头,羊2230只,目前已形成了集生产经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畜牧基地。
(九)豫西大峡谷
豫西大峡谷风景区位于豫、秦、晋三省结合部的三门峡市卢氏县官道口镇境内。豫西大峡谷风景区峡谷内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挥浆击水、穿流于翠岑幽谷之间、尽享峡谷漂流激情,龙泉沟原始森林区峰峦叠嶂、古藤缠绕,野生锦鸡、松鼠、草鹿嬉戏其间,野趣横生,民谷--天井窑院内剪纸、皮影戏、木偶戏、猴戏等民俗荟萃。这一切构成了美丽奇特的峡谷风光和引人入胜的豫西民俗风情画卷,实为绝妙的旅游胜地,豫西大峡谷风景区和玉皇山原始森林,汤河温泉裸浴风情区,九龙洞风景区连为一体是您豫西旅游的首选。
豫西大峡谷漂流----中原第一勇士漂
豫西大峡谷中原勇士漂流刺激浪漫,全长3公里,全程约90分钟,双人漂流船安全系数高,操作简单,虽有惊但无险,堪称中原第一勇士漂,峡谷内飞瀑高悬,溪流淙淙,潭幽池清,乘橡皮舟挥桨击水,穿流于翠岭幽谷之间,尽享峡谷漂流激情。
豫西大峡谷呈东西走向,象一条由西向东延展的飘带,总长度30余公里,宽度30米到50米,深度50米到200米,两侧山峰最高海拔1111.20米,最低620米。狭长而深邃的峡谷河流滩多水急,由大大小小99级瀑布及300多个潭池组成。每当汛期来临,潭上飞珠溅玉,雾气腾腾,声响如雷,气势磅礴;风和日丽时节,瀑布则如白练悬空,皎美绝伦。漫步风景区,只见青山如黛、幽谷叠翠、银练飞泻、野花丛生,宛如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能给人以极好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享受。峡谷内几处悬崖绝壁势如刀削,两旁植被丰茂,满谷苍翠,石峰形态各异,峰峰相连如画卷,畅游其间移步换景,别具风韵。每逢云蒸雾绕之时,山峰宛如空中楼阁,点缀于缥缈云海之间,望之倍感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