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现浇混凝土水池,池壁需要设置竖向施工缝吗
在砼初凝前完成施工不需要。除非特殊要求。设了施工缝就得考虑防渗措施
『贰』 为什么池壁要在离底板以上五十公分左右设施工缝
1、什么叫施工缝?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施工缝留设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 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常出现问题的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等。 4、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 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已浇筑的混凝土, 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MPa。 ( 2)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 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 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 且不得积水。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 微露粗砂, 表面粗糙。 ( 3) 浇筑前, 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 mm~15 mm 厚的水泥砂浆一层, 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 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 5) 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 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 6)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宜少留置施工缝。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 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 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第二, 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 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 的墙体上。当墙体有孔洞时, 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 mm。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 宜留在拱( 板) 墙接缝线以下150 mm~300 mm 处, 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 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 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第三,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 7) 高度大于2 m 的墙体, 宜用串筒或振动溜管下料。
『叁』 水池壁的施工缝为什么一定要留在距底板30-50cm处,情给出受力分析
单向板,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原则是: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具体位置是:梁、板等受弯构件的一般留在距支座距离为三分之一跨度的位置处,因此处的弯矩与剪力均较小。其它构件可根据受力情况确定,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 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 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 mm 处。当板下有梁托时, 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单向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 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 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 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 7)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 8)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 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处理方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肆』 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 mm~500 mm 的竖壁上。 这个怎么布置啊最好配图说明一些,谢谢
http://luchen7.blog.163.com/
到这里看看
『伍』 求混凝土水池池底和池壁一次浇筑方法,不想留施工缝。
老实说池子不小了,而且又高4.3米吧,非常麻烦的。内墙模板采用吊模下部用支凳顶稳,与外墙模板采用止水螺杆加固。然后内外墙加固撑牢成整体,估计相当够呛。
『陆』 水池壁施工缝钢板止水带做法在哪个图集中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749页。
止水钢板的是因建筑物地下室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无法一次性浇筑,一般采用在基础底板上300mm
位置留置水平施工缝,施工缝位置放置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一般在400mm宽,新旧混凝土内各埋置一半。
新旧混凝土接缝位置称为施工缝,此属于防水混凝土防水的薄弱环节,增加止水钢板后,水沿着新旧混凝土接茬位置的缝隙渗透时碰见止水钢板即无法再往里渗,止水钢板起到了切断水渗透路径的作用。
及时沿着止水钢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渗透,止水钢板有一定宽度,也延长了水的渗透路径,同样可以起到防水作用。
(6)污水池池壁施工缝位置图扩展阅读:
防渗漏措施
1、采用适合工程特点的后浇带接缝形式和其与两侧混凝士接缝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渗漏措施的关键,通常应采取企口缝或阶梯缝,并选择接缝中部设置止水条或止水带的组合做法;
2、如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250mm,焊接必须四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
3、在内墙、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弹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在结构的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
4、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士应局部加厚,并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5、后浇带应采用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柒』 组合水池施工缝
不是结构专业,就个人经验,埋深不一样,最好不要这样做,另外,这样的池版子最好不要做垂直施工缝,个人观权点,更多信息,更好建议,免费提供混凝土防水渗漏水修复技术咨询,免除今天修,明天漏,年年修,年年漏的烦恼
『捌』 一建市政池壁底部施工缝位置在多少页
300mm
过高的话,影响反边的模板质量与稳定性;
过低的话,影响地下室墙施工缝的防水效果。
因此,一般的设计图纸里面皆要求在底板面300mm高度处设置施工缝。
『玖』 污水池内池壁砼施工缝需要安装止水钢板吗
污水池内池壁砼施工缝需要安装止水设施,但不一定是用钢板,还可以用橡胶条之类的止水材料。
现行的砼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500㎜的竖壁上,接缝形式有多种,如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其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砼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未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砼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影响新老砼的粘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易在浇注砼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水池的长久使用。
根据设计文件,以及以前水池施工经验,发现采用400㎜宽、2㎜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均很好。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