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质固定剂添加后需要摇匀吗
一般来抄说添加水质固定袭剂(比如说硫酸、碳酸镁等固定剂)不需要特意去摇匀。如果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摇匀水样也是可以的,一般是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即便不摇匀,水样还会在多种过程中摇匀。
运送途中也必定会有摇晃
调节PH时,水样检测氨氮,总氮等的时候还需要将水样PH调为中性,此过程中更是会多次摇匀水样
取样的时候,GB明确规定“应仔细摇匀,以得到溶解部分和悬浮部分均具有代表性的试样”
所以,摇匀只是个时间问题,换个说法来讲,水质固定剂添加后多久会扩散均衡?会不会影响水质指标的测量?
在加入水质固定剂的时候,固定剂会发生扩散现象。举个例子,在采集浮游植物水样的时候会加入“鲁哥氏液”,可以发现,水样会逐渐变成红棕色。
水质固定剂主要作用:为了保持水样中需要测量的指标不发生较大差异的变化。
扩散现象(diffusion):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
『贰』 什么时候用什么固定剂固定剂有哪几种
固定样品的化学试剂。可快速穿过细胞质膜,并将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固相化,版从而使权死细胞的结构接近原生活状态。常用的固定剂有乙醇、冰醋酸、甲醛、戊二醛等。
http://ke..com/view/2387709.htm
『叁』 固定剂是什么药
固定样品的化学试剂。可快速穿过细胞质膜,并将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固相化,从而使死细胞的结构接近原生活状态。常用的固定剂有乙醇、冰醋酸、甲醛、戊二醛等
『肆』 场调地下水固定剂有哪些
要不然低估地下水固定胶有哪些?这个是有很多交的,这个你可以看他们厂家生产的好不好?希望能帮助到你。
『伍』 固定剂的使用注意
电镜中使用的固定剂都有毒性,操作时都要很小心,尽可能在通风橱中完成操作。如果实验室中发生固定剂泄漏,必须立即用大量奶粉覆盖泄漏出来的溶液,待反应充分后收集处理。
『陆』 测COD的污水超过几个小时才加固定剂也就是说几个小时内做不需要加固定剂固定
一般要求当日完成检测,不能完成的,加硫酸固定,24小时内完成,当然不是所有的水样加固后都不变化,污水成分复杂,最好还是及时检测
『柒』 固定剂是不是香蕉水
固定剂最先应用在光学显微技术中,但光学显微镜中使用的沉淀凝集蛋白版性的固定剂权对电镜并不特别适用。于是人们引入四氧化锇和中性甲醛进行固定。早期的电镜生物样品化学固定法都采用四氧化锇单一固定,但四氧化锇不能很好地保存糖原和其它碳水化合物,而且四氧化锇在组织中的渗透速度比较慢(约2mm/h)。
『捌』 谁知道环境检测采样标准 比如取水样,怎么取的、什么项目该用什么瓶子装、怎么使用固定剂等等!
你的问题分两个部分回答,第一个是采样依据,第二个是保存依据。
怎样版取水是采样依据的问权题,参考标准如下:
1.地下水:HJT164-2004
2.地表水及废水:HJT91-2002
3.生活饮用水因为涉及到微生物,这里暂且不说。
再给你个采水的指导意见,当不知道用哪个采样依据的时候,可以当一个兜底条款用HJ494-2009
保存依据,也就是你说的用什么瓶子装固定剂怎么加。
HJ493-2009
『玖』 稳定剂 废水
这种废水我也没做过,只能提供一般实验室都能做的初步工艺论证方法:内
1:物理化学处理法:做容一下物化过滤实验,铁盐铝盐和其他混凝剂都试一下,沉淀后取上清液测一次,比较几种混凝剂的去除效果,再将上清液分别使用1微米的(1毫米粒径的石英沙或PP滤芯);0.5微米的(PP滤芯或超滤膜);0.2微米(超滤膜)的过滤设备过滤处理一下测一下处理效果,连续测几次,均能达到处理标准则采用该处理方式。
2:生物处理法:原水混合厌氧污泥后密封,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后(期间注意泥与水的混合,最好加填料)分别取上清液混合好氧污泥后曝气4小时,沉淀取清液测。如果几次检测结果均能达到处理标准则选用该处理方法。
3:根据两种处理方式的几种处理结果分析水中污染物的混杂程度和各种方式所能针对去除的污染物的量,将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化学法的相应处理方法结合,确定处理工艺。
『拾』 固定剂的种类
四氧化锇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呈浅黄色结晶,分子量254,饱和水溶液的浓度为7.24%,它的水溶液为中性,有极大毒性。市售有密封的四氧化锇晶体和四氧化锇水溶液两种。四氧化锇晶体溶于水的速度很慢,必要时可以使用超声波设备来加速溶解。市面上也有已经配制好的2%四氧化锇水溶液出售,使用相当方便。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是四氧化锇晶体还是水溶液都会挥发出四氧化锇气体,因此应将四氧化锇置于密闭容器(玻璃容器)中保存。四氧化锇气体对呼吸系统有刺激,对眼睛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尽可能在通风橱中进行,并且严格控制用量。废弃的四氧化锇溶液应加入酒精水溶液或硫酸亚铁溶液,使四氧化锇转化为黑色沉淀,以降低毒性方便收集处理。 四氧化锇作为固定剂有如下优点:
1.四氧化锇可以与脂类、糖类和蛋白质反应。其对脂类的固定作用可以补充醛类固定剂对脂类固定不足的缺点。
2.能增加膜的反差,起到电子染色作用。用四氧化锇固定的材料,往往细胞膜结构比较清晰。这是由于被还原的锇沉积在细胞膜结构上,而锇是一种原子序数较高的元素,能加强它们的电子散射(质量密度大),所以四氧化锇作为固定剂的同时,又可作为电子染料,使被固定的样品图像有较好的反差。
3.四氧化锇会破坏大部分细胞膜的半透膜特性,配制四氧化锇固定液不用考虑渗透压。
四氧化锇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它也存在不少缺点:
四氧化锇渗透力弱,所以组织块要小。否则,将从组织块表面到中间形成一个固定梯度,致使内部自溶过程继续进行引起组织块内部固定不好。
不能保存糖原也不能有效固定核酸,而且对微管固定效果也不理想。
固定的时间不宜太长。时间过长,会使组织变脆,给切片带来困难。此外四氧化锇与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交联形成的复合体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特别是在长时间的固定后,更易溶解。因此,使用四氧化锇固定样品,时间控制在12小时较为适宜。
四氧化锇能与乙醇或醛类起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沉淀。所以,醛类处理过的样品转入四氧化锇固定之前或四氧化锇固定之后转入乙醇溶液脱水之前都必须用相应的缓冲液充分漂洗干净。
四氧化锇是酶的钝化剂,不能用于细胞化学的研究。 甲醛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含有一个醛基,分子式为$CH_2O$,分子量为30。市面上虽然有多种形式的甲醛溶液出售,但它们含有少量的甲酸和甲醇,对被固定的样品产生不良影响,适合电镜固定使用的只有通过由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新鲜制备的甲醛溶液。甲醛溶液的毒性很大,即使是稀释液也要格外小心操作。甲醛溶液对皮肤有硬化作用,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破裂、皮炎或是过敏症状;甲醛极易挥发,它对呼吸道也有影响,长时间暴露在甲醛气体中会使嗅觉敏感度降低;此外甲醛对眼睛也有影响,而且还被认为是致癌物质。因此在操作甲醛粉末或溶液时都必须很小心,带上手套并在通风橱中进行。少量废弃的醛类试剂(甲醛、戊二醛和丙烯醛等)可以直接在大量流水冲稀的情况下倒进水池内(但要注意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当然少量的醛类试剂与过量的1M甘氨酸混合后,再在大量流水冲稀的情况下倒进水池,会更安全。通常100ml的甲醛(1%)需要50ml的1M甘氨酸,100ml1%戊二醛则需要35ml,而丙烯醛需要40ml。大量的醛类试剂必须集中回收处理。
甲醛作为固定剂有如下特点:
由于甲醛的分子量小,它的穿透能力比戊二醛强,反应温和,可用于细胞组织化学研究的前固定。而且它不象戊二醛有两个醛基,引入较少的游离醛基到组织细胞中,因而在一些细胞组织化学研究中更有利。但它的反应是部分可逆的,对细胞基质保存差,脱水后大部分基质丢失,所以不少实验室不单独使用甲醛来固定样品,而将它与戊二醛配制成混合固定液使用。
甲醛对生物样品的作用与戊二醛相似,主要引起蛋白质交联。在水溶液中,单个的甲醛分子以HO − CH2 − OH的形式存在。
与戊二醛不同,甲醛既与DNA又与核蛋白反应,但这些反应都是部分可逆的。另外,甲醛固定脂类的能力不强,可以与脂类相连的蛋白质作用。 戊二醛是一种五碳醛,含有两个醛基。分子式为$C_5H_8O_2$,分子量为100。电镜固定通常用市售的25%的戊二醛水溶液稀释成需要的浓度。其pH为4.0$sim$5.0。氧气、高温、中性或碱性pH均能使戊二醛发生聚合失去醛基,并降低交联效力,所以平时这种原液应保存在低温处。此外戊二醛存放时间过长时,pH值会降低,颜色变黄,固定效力也大大降低,若戊二醛pH值降至3.5以下或含有其它杂质时,必须纯化后才能使用。戊二醛对皮肤有硬化作用,但它的挥发性较甲醛弱,最好能在通风橱中操作。
戊二醛作为固定剂有如下特点:
它的反应速度快,是优良的前固定剂。但它的渗透速度较慢,必要时配合甲醛使用效果更佳。
它是蛋白质的强固定剂。它能快速而不可逆地与氨基反应,和甲醛相似,戊二醛的一个醛基与氨基反应,脱水后生成不稳定的Schiff键化合物。
由于戊二醛有两个醛基,它可以通过与相邻的另一氨基反应,而产生交联作用。戊二醛的两个醛基也可能与同一氨基作用,形成环状结构
这种环状结构可以进一步与另一戊二醛反应,生成丁间醇醛冷凝物(Aldol condensate)。这种化合物与氧分子共同作用,生成稳定的嘧啶类衍生物(Pyridine derivatives),并在此过程中发生交联。
与甲醛不同,戊二醛的这一步反应是不可逆的,而且需要氧气的参与。由于大块的样品内部氧气供应不足,戊二醛在大块样品的内部无法形成稳定的生成物,会导致样品内部的固定效果不佳。因而在使用戊二醛固定时,小块的样品固定效果较为理想。戊二醛通过交联作用固定蛋白质的过程会伴随氢离子的释放,使样品pH值降低。为了维持pH值稳定在最佳水平,在戊二醛的固定剂中要加入足量的缓冲液。
戊二醛能通过固定核蛋白来固定组织和细胞中的DNA和RNA,能保存糖原,也可以固定和蛋白质有关联的或含有氨基和亚氨基的脂类。但是只使用戊二醛固定的样品无法阻止后面的脱水、渗透和包埋过程对样品脂类的抽提,因而对细胞膜的固定效果不理想。
戊二醛在固定过程中并不完全破坏细胞膜的半透膜特性,因而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压,以免造成固定假象。但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压随被固定细胞和缓冲液的种类改变,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渗透压。在实际操作中,$1.0\%-2.5\%$戊二醛(使用0.1M磷酸盐缓冲液或0.1M二甲胂酸盐缓冲液)在一般情况下,已经能提供理想的固定效果。除非观察到明显的渗透压造成的假象,一般不对固定液专门进行渗透压调节。
用戊二醛前固定的样品不易变脆,可以进行长时间固定(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星期),因而适用于远离实验室或野外现场取材。但戊二醛在稀释溶液中会自行发生一系列反应,因而固定液应尽可能新鲜配制中。 醋酸铀(uranyl acetate)}既是一种固定剂又是一种染色剂。它可以与磷酸基团反应,从而固定DNA和RNA,以及含有磷酸基团的磷脂,从而对膜结构的保存有帮助。另外,它可以与蛋白中的酸性基团(如天冬氨酸残基、谷氨酸残基)和碱性基团(如赖氨酸残基)反应,从而起固定蛋白的作用。但醋酸铀不能很好得保存糖原。通常在使用了醛类固定剂和四氧化锇固定剂后,再使用$0.5-1.0\%$的醋酸铀水溶液,进行第三重固定。操作醋酸铀时要特别注意,尽管市售的醋酸铀放射性不强,但它仍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醋酸铀应密封于棕色瓶阴凉处保存。
丙烯醛(acrolein)是一种三碳醛,含有一个醛基和一个双键。它比甲醛和戊二醛活泼,渗透组织的速度也比甲醛和戊二醛快。它可以很好地保存蛋白和磷脂,最好作为甲醛或戊二醛固定液的添加剂使用。通常使用市售密封的100%丙烯醛液体,固定时使用的浓度小于1%。它溶于水的速度慢,毒性很大,着火点低,储存和使用它都比上述另外两种醛类危险,非必要时不推荐使用。丙烯醛非常活泼且挥发性很强,即使是操作稀释后的溶液也要格外小心,所有与丙烯醛相关的操作绝不能离开通风橱进行,并且最好有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在场指导。丙烯醛适合于固定大块的样品,植物组织或有厚细胞壁的微生物样品,以及表面覆盖有几丁质或蜡质的样品。但丙烯醛不适用于整个动物的灌注固定。
丹宁酸(Tannic acid)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物质,泛指五倍子酸(gallic acid)糖苷或多聚糖苷。大分子很难渗透到组织中,因此电镜中使用低分子量的丹宁酸。丹宁酸既是一种强的固定剂,能固定许多蛋白以及糖类衍生物,又是一种媒染剂,能增强对重金属(如铀、铅)的吸收,从而增强样品反差,特别是细胞外膜、弹性纤维、细胞连接、肌肉纤维等。由于丹宁酸渗透速度慢,通常只用作渗透速度快的固定剂的添加剂使用。丹宁酸没有固定的用法,0.5-2.0%丹宁酸和0.5mg/ml皂角苷(saponin,增加丹宁酸的渗透速度)与2.5-4.0\%戊二醛一起使用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但固定时间要延长到3-4小时以上,并且推荐使用醋酸铀作第三重固定。丹宁酸适用于灌注固定。
重铬酸钾(potassium dichromate)在固定中有两种作用,一是缓冲作用,二是固定作用,帮助保存脂类和糖类。在处理神经组织样品时,因为重铬酸钾能很好地保存髓磷脂,可与四氧化锇配合使用,作为第二重固定剂。但需要注意的是,重铬酸钾是一种致癌物质,应小心操作。
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可以与脂类反应,增强膜结构的反差。可以保存DNA和糖原,但有一定的抽提作用,几乎无法固定细胞内的颗粒性或纤维状结构,可能会引入一些假象。穿透性强,适用于有厚细胞壁或蜡质层包被的植物及昆虫样品。使用时可以不加缓冲液,固定时间不宜太长,,0.5-1.0%高锰酸钾溶液固定30分钟到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