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混凝气浮池设计
一、设计:
(1)混凝工艺
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常称之为混凝剂),使在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状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由于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搭接而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污染物更易于自然下沉或上浮而被除去。混凝剂可降低污水的浊度、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19]。
混凝剂的投加分为干投法和湿投法,本设计采用湿投法,相对于干投法,湿投法更容易与水充分混合,投量易于调节,且运行方便。
(2)气浮工艺
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由于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并且节省能源、操作稳定、资源利用较充分,所以本次设计采用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流程。
二、气浮池的简单介绍:
气浮池是气浮机的另一名称,南北叫法不同,有的称气浮,气浮机,气浮池,超效浅层气浮都是运用主要是运用大量微气泡扑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不同的气浮池效果不同,主要取决于气浮溶气系统和释放效能系统。目前市场上从外形上区分,主要分两大类气浮池:圆形气浮池和长方形气浮池;圆形气浮池称为超效浅层气浮,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气浮机,主要是是运用了浅池理论和零速度原理,及高效运用了国际先进的微氧化技术和高密度的离子气泡技术,改变了水的表面张力,大规模的提升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量的吸附了水中的短链有机物分子和有色基团,取得了生化和物化都难以降解的COD的技术突破。而长方形气浮池是传统的气浮工艺,只是运用在水中注入大量气泡,使水中颗粒状悬浮物上浮,在运行过程中达不到静态上浮效果,一般出水稳定性较差。
㈡ 混凝后的沉淀池设计数据有哪些
混凝抄后的沉淀池设计数据: 1.面积负袭荷20-80m3/(d·㎡); 2.停留时间1-4h; 3.池深2-4.5m; 4.池内流速2.5-15mm/s; 5.进水渠流速0.15-0.6m/s; 6.出水堰溢流负荷1-7L/(s·m)。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㈢ 急求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 不知道混凝沉淀池的设计怎么算
一、 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内投配装置容,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2.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时间为15-30min左右.
取流速为20cm/s,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Q=0.012m3/s,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8.10900012.0Qt (m3) 取水深为h = 0.5 m,则反应槽面积为 S = V/h = 10.8/0.5 =21.6 (m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21.6/6 = 3.6 (m2) 取廊道宽为0.6m,则长为6m .
㈣ 急求混凝沉淀池设计计算过程
一、 混凝反应池
1.混凝剂投加方法
选用湿法投加,适于各种形式的混凝版剂,易于调节。采用重力投权配装置,操作方法简单,混凝剂在溶药箱内溶解后直接将溶液投入管中。 2. 平流式隔板反应槽
由于对场地使用没有限制,故混凝反应池采用平流式隔板反应池,该池反应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絮凝体形成的适宜流速为15-30cm/s,时间为15-30min左右。
取流速为20cm/s,停留时间为T=15min=900s,Q=0.012m3/s,则反应池容积为
V = 8.10900012.0Qt (m3) 取水深为h = 0.5 m,则反应槽面积为 S = V/h = 10.8/0.5 =21.6 (m2) 分6个廊道,则每个廊道面积为 S1 = S/6 =21.6/6 = 3.6 (m2) 取廊道宽为0.6m,则长为6m 。
㈤ 混凝反应池之后还需要加沉淀池吗
混凝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整套组合,可以分开设计,也可以一体化。但是必须两者都有。版水权.处.理问题可到环-保-通进行交流。混凝池也是反应池,混凝剂在这里发生反应吸附水中SS后,流到沉淀池进行污泥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质,去除SS的效果。
㈥ 混凝沉淀池的介绍
混凝沉淀池是废水处理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是工业用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内中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处理容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混凝沉淀工艺在水处理上的应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具有出水水质好、工艺运行稳定可靠、经济实用、操作简便等优点。
㈦ 如何根据混凝实验设计加药反应装置和沉淀装置
第一:这套工艺使用了多久了,如果时间长了,考虑是不是清理絮凝沉淀池中的回污泥;答
第二:絮凝沉淀前加次氯酸钠,是考虑前加氯吗看加多少次氯酸钠看如果原水中藻类不多,或者没有的话,不建议加类似次氯酸钠除藻杀菌剂。
第三:你的沉淀器是什么看斜管沉淀吗看 用了多久了看倾斜的角度多大看
㈧ 混凝沉淀池分为两段---反应段,沉淀段.想问下,分别这两段怎么设计需要具体方案。谢谢啦
反应段要求快速搅拌,达到混匀的效果;沉淀短要求缓慢,以便絮体的形成,由小变大,逐渐沉降下去
㈨ 混凝沉淀池的混凝沉淀池
2.1 絮凝反应池池型及特点 型式 优缺点 使用条件 隔板絮凝池 往复式 优点:絮凝效果好,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容积较大,水头损失较大,转折处絮粒易破碎, 出水流量分配不易均匀。 水量大于30000m/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 回转式 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较小,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出口处易积泥, 出水流量分配不易均匀。 水量大于30000m/d的水厂,水量变动小 ,适用于旧池改建和扩建 旋流絮凝池 优点:容积小,水头损失较小。
缺点:池子较深,地下水位高处施工较困难,絮凝效果较差。 一般适用中小型水厂 涡流絮凝池 优点:絮凝时间短,容积小,造价较低。
缺点:池子较深,锥底施工较困难,絮凝效果较差。 水量小于30000m/d的水厂 折板絮凝池 优点:絮凝时间短,容积小,絮凝效果好。
缺点:造价高。 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穿孔旋流絮凝池 优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
缺点:絮凝效果差。 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机械絮凝池 优点: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较小,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缺点:需机械设备和经常维修。 大小水量均适用,并适应水量变动较大的水厂 2.2 隔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 絮凝时间一般宜为20~30min;
(2) 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渐变进行设计,起端流速宜为0.5~0.6m/s,末端流速宜为0.2~0.3m/s;
(3) 隔板间净距宜大于0.5m。
2.3 机械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宜为15~20min;
(2)池内设3~4挡搅拌机;
(3)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4)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2.4 折板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
(2)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 m/s;
第二段:0.15~0.25 m/s;
第三段:0.10~0.15 m/s;
(3)折板夹角采用90°~120°;
(4)第三段宜采用直板。
2.5 栅条(网格)絮凝池设计要点
(1)絮凝池宜设计成多格竖流式;
(2)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2~20min,用于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时间可适当延长。
(3)絮凝池竖井流速、过栅(过网)和过孔流速应逐段递减,分段数宜分三段,流速分别为:
竖井平均流速:前段和中段0.14~0.12m/s,末段0.14~0.10m/s;
过栅(过网)流速:前段0.30~0.25m/s,中段0.25~0.22m/s;
竖井之间孔洞流速:前段0.30~0.20m/s,中段0.20~0.15m/s,末段0.14~0.10m/s。
(4)絮凝池宜布置成2组或多组并联形式。
(5)絮凝池内应有排泥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