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个封闭的池塘,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则其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曲线是()A.B
A、该图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一个定值,这不符合实际,版故A错;
B、该图水中溶权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这是不可能,因为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植物死亡,水中氧气越来越少了,故B错;
C、该图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先减少,后来又逐渐增多,而且呈周期性变化,这也是不可能的,故C错;
D、最初是水体污染较小,水中植物死亡的少,水中氧气还能维持较高的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污染加重,植物死亡的增多,水中氧气含量就大幅度减小,几乎被一些微生物耗尽,故D正确.
故选D.
『贰』 轻度污染的水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1)在该河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 2 ,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 4 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图中看出,藻类呈上升趋势,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水体中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河流,最终会导致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是由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故答案为:
(1)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 2 ,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 4 等无机盐离子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的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叁』 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与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的关系
BOD5与溶解氧微生物的关抄系:当生化需氧量值很高时,溶解氧量很低,甚至测不到DO值,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其实是人工模拟的自然生物降解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机械曝气的方式往污水中通入氧气,微生物利用通入的氧气维持生存环境,同时利用污水中的BOD,来生长繁殖。
『肆』 污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哪个范围之内
没有一定的标准。进水中溶解氧视废水水质而定;对于好氧处理来说,出水中溶解氧应版该大权于等于2mg/L,溶解氧过低,一是处理效果不好,二是出水排入地表水体后会降低水体的溶解氧。
处理污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中和法、化学沉淀法、铁氧体沉淀、其他化学沉淀、氧化还原法、化学物理消毒法等方法,具体的处理要根据水质的情况来进行处理。
(4)污水中溶解氧数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①试剂加人时应往意不要与空气接触,以免将空气中的氧带入样品影响测定。
②注意淀粉指示剂加人的时间。应先将溶液由棕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再加人淀粉指示剂,否则终点会出现反复,难以判断。
③样品中悬浮物质会吸附析出碘,使结果偏低。此时需预先用明矾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待沉淀析出后再测上层清液中的溶解氧。
④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人叠氮化钠使水中的亚硝酸盐分解而消除干扰。其加人方法是预先将叠氮化钠加人碱性碘化钾溶液中。
⑤如水样中含Fe2+达100-200mg/L时,可加人1mL40%氟化钾溶液消除干扰。
⑥如水样中含氧化性物质(如游离氯等),应预先加人相当量的硫代硫酸钠去除。
『伍』 污水中溶解氧一天变化情况
一般不会改变,白天有藻类造氧
『陆』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控制多少合适
B\/C比较高则可生化性强(0.4左右),基本生化可处理到一级排放(COD去除95%),看难降解大分子物质对COD的贡献率,必要添加水解酸化等工艺.溶解氧控制在2mg\/L以上即可.控制好停留时间(可通过小试确定),污泥浓度控制在8以上即可,必要时增加污泥回流.问题比较笼统,可根据具体污水性质分析处理方法和流程,确保达标.控制方法和成本是关键.单独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到一级排放难度较大
『柒』 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曝气池通过增加曝气量,大幅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是否可以对氨氮起到吹脱作用
在城市污水中利用吹脱除氨氮是不可能的,一般只有在氨氮浓度相当高的条件下,同时还要在强碱性条件下,才利用吹脱的办法除污水中的氨氮,一般只应用在水量较小的工业废水。没办法,只能靠硝化菌。
『捌』 水体污染溶解氧减少有哪几个方面
主要是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需要消耗溶解氧。体现在:排入水体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内中有机物,容动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有机物,氮磷营养元素造成的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残体分解后与水生动物竞争溶解氧等方面。
将本溶液加入碘化钾酸化溶液中:取500g氢氧化钠溶于300ml-400ml水中,取150g碘化钾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均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如果有沉淀,过夜,倒出上清液,保存在棕色的瓶子里,用橡胶塞密封,避光。酸化后的溶液,淀粉不应出现蓝色。
(8)污水中溶解氧数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预防措施:
1、添加试剂时,不宜与空气接触,以免把空气中的氧气带入样品中,影响测定。
2、注意添加淀粉指示剂的时间。将溶液由褐色滴定至淡黄色时,应加入淀粉指示剂,否则会重复终点,难以判断。
3、样品中的悬浮物会吸附并沉淀碘,使效果较差。此时,需事先在碱性条件下用明矾水解,沉淀后测量上清液中的溶解氧。
4、当水样中含有亚硝酸盐时会干扰测定,可加入叠氮化钠使亚硝酸盐在水中分解并消除干扰。添加剂法是在碱性碘化钾溶液中预先加入叠氮化钠。
『玖』 DO(溶解氧)污染指数如何计算
DO(溶解氧)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溶解氧的污染指数为:pi=(CO饱-COi)/(CO饱-CO标)。
式中: 根据DO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S(DOj)=|DOf -DOj|/(DOf-DOs)
Pi=为溶解氧的污染指数;CO饱=为监测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CO标=为地面水溶解氧标准;COi=为i段面的实测值。
污染指数,DO低于某个值的时候就是污染严重,比如当DO等于0的时候水已经彻底污染,主要是查一下不同水质污染等级的标准,国家水质标准里就有。
(9)污水中溶解氧数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水质检测指标
1、物理指标:感官物理性指标:温度、颜色和色度、浑浊度和透明度;其它物理性指标;总固体(TotalSolids):水样在103-105℃下蒸发干燥后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也称蒸发残余物。电导率:电导率是指一定体积溶液的电导,即在25℃时面积为1平方厘米,间距为1厘米的两片平板电极间溶液的电导。
2、化学指标:非专一性指标:电导率、pH值、硬度、碱度、无机酸度等;无机物指标:有毒金属、有毒准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总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有机碳、高锰酸钾指数、酚类等;溶解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
3、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数量等;放射性指标,总α射线、总β射线、铀、镭、钍。
4、其它。有些指标用某一物理参数或某一物质的浓度来表示,是单项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而有些指标则是根据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表明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水质状况,称为综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