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除去乙醇中的苯要用蒸馏法
因为苯溶于乙醇,互溶的液体就不能通过过滤或分液的方法分离。如果两种液体不易组成共沸混合物就可以用蒸馏法分离。
❷ 除去乙酸乙酯中含有的乙酸,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
A、因酯和酸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故A错误; B、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专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属部分溶于水,故B错误; C、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水解,反应方程式为CH 3 COOCH 2 CH 3 +NaOH→CH 3 COONa+CH 3 CH 2 OH,故D错误; 故选:C. |
❸ 乙醇里除水,加cao后,为什么是蒸馏 那苯中出苯酚,加naoh后为什么是分液而不是蒸馏
前者加的氧化钙是固体,而且水与乙醇互溶,当然用蒸馏,后者加的是NaOH是液体,与苯不互溶用分液
乙酸乙酯中除乙酸加了饱和na2co3后用蒸馏
当两种液体互溶的时候采用蒸馏,不互溶时用分液
❹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A.蒸馏B.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C.水洗
A、因酯和酸沸点相近而不易蒸馏分离,故A错误;
B、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酸内的酸性比碳酸强,容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被吸收,然后分液可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故B正确;
C、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部分溶于水,故C错误;
D、虽然乙酸能溶于水而除去,但乙酸乙酯也有部分溶于水,故D错误;
故选:B.
❺ 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中,最后得到到有机层可以经过蒸馏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吗另外蒸馏除去的是什么
可以,因为乙酸和乙醇在反应时生成的有机物不只生成乙酸乙酯。
蒸馏主要除去的是乙醚(乙醇和乙醇脱水)、乙酸酐(乙酸和乙酸脱水),还有未反应完成的乙醇和乙酸。
❻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为什么不能蒸馏
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当溶液中的乙醇脱出,反应会向生成乙醇的方向移动,导致乙酸乙酯分解。
❼ 如何操作苯乙酸乙酯的水解,并分离苯乙酸和乙醇,步骤要很详细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 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❽ 为什么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需要洗涤,分液,干燥,蒸馏,直接分液不行么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乙酸可溶。可以水洗分离。而乙酸混在酯中无去分液。
❾ 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A.蒸馏 B.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蒸馏完全不可行,水洗乙酸乙酯不能更充分的析出。现在主要考用碳酸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