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取3克水垢,加入3.65%的盐酸反应,消耗了盐酸w克,若水垢中一定含氢氧化镁、则w的取值范围是
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份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份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部分钙、镁化合物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OH-CO32-HCO3-Ca2+微溶不溶可溶Mg2+不溶微溶可溶[提出猜想]
猜想一:水垢的成分是 CaCO3、Mg(OH)2 CaCO3、Mg(OH)2
猜想二: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Ca(0H)2
猜想三: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MgCO3
猜想四:水垢的成分是CaCO3、Mg(OH)2、Ca(0H)2 MgCO3
[方案设计]
(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有碳酸镁
[实验步骤]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再滤液中加入 Na2CO3 Na2CO3溶液有 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产生水垢中有
氢氧化钙(2)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完成(2)的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400.00g
Ⅱ.按上图组装后,将3g水垢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至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Ⅲ.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401.54g(碱石灰主要成份为CaO和NaOH,不考虑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加入样品前还应 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C的作用是 吸水吸水,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使二氧化碳完全进入D、E装置/被吸收使二氧化碳完全进入D、E装置/被吸收
②装置D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③装置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1.54 1.54g,水垢中 A A含MgCO3.
A.一定 B.一定不 C.可能 D.无法确定
[反思延伸]
如何证明水垢中确实有氢氧化镁,小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另取质量为3g的水垢,加入3.65%的稀盐酸与之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Wg,结合以上实验结论,判断W的值满足 w>70g w>70g条件时,水垢中一定含有Mg(OH)2.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提出猜想]根据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的信息和溶解性表回答.
[设计方案]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回答.
[实验讨论]①使用或制取气体的实验要求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回答装置C的作用;反应前通入空气是为了排除装置中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通入空气是为了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D中;②根据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书写装置D中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装置D的增重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4g;但3.0g碳酸钙根据方程式计算可生成的二氧化碳1.32g,所以含碳酸镁;
[反思延伸]:根据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它们3g消耗盐酸的质量,其中氢氧化镁消耗最多,其次为碳酸镁,假设3g全为碳酸镁,消耗盐酸70g,w>70g时,定有氢氧化镁.解答:解:[提出猜想]根据溶解性表,碳酸镁和氢氧化镁不溶,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碳酸盐的水溶液呈碱性,即含氢氧根离子,碳酸氢某受热易分解成碳酸某,所以水垢中定有CaCO3、Mg(OH)2.
[设计方案]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有不溶物,说明有碳酸钙;过滤时除去了碳酸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沉淀生成,所以氢氧化钙.
[实验讨论]①使用或制取气体的实验要求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装置气密性;浓硫酸朋吸水性,装置C的作用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通入空气是为了排除装置中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后通入空气是为了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D中去吸收;
②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D中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③装置D的增重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4g;但3.0g碳酸钙根据方程式计算可生成的二氧化碳1.32g,所以含碳酸镁;
[反思延伸]: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计算它们3g消耗盐酸的质量,其中氢氧化镁消耗最多,其次为碳酸镁,假设3g全为碳酸镁,消耗盐酸70g,即如没有氢氧化镁,3g水垢最多消耗盐酸为70g,当w>70g时,一定有氢氧化镁.
故答案为:【提出猜想】CaCO3、Mg(OH)2;
【方案设计】【实验步骤】:
(1)Na2CO3;白色沉淀;
(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吸水;使二氧化碳完全进入D、E 装置/被吸收;
②CO2+2NaOH═Na2CO3+H2O;
③1.54g; A
【反思延伸】:w>70g.点评: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是中考必考内容,试题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是变相考查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⑵ 若某水垢中含氢氧化镁【Mg(OH)2】40%,要得到镁需要水垢多少克
请问你需要得到多少克的镁?不给出这个怎么给你求
设需要水垢m克,则含有【Mg(OH)2】为0.4m,所以含有Mg为0.4m x【24/(24+17x2)】=24,求出m=?,结果自己算了哈,我就不算了,可以的话采纳一下,谢谢!
⑶ 长期使用的水壶底部结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较准确测定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实
2.20;5.00.
⑷ 长久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学校化学课外兴
(1)二氧化碳的生成量应该逐渐增多,但在120s时突然增大,而后又减下来内,说明此时间时的测量有容较大的误差. 150g | 200g | |
⑸ 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可以清除水垢.某学校化学研究性
(1)氢复氧化钠因吸收二氧制化碳而质量增加,根据生成中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和反应时间确定点,把点用平滑曲线连接;
故答案为:
⑹ 长期使用热水瓶底部或热水器中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假设无其它杂质).某课外小组想测定
(1)由题意知加入足量盐酸后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与其反应的盐酸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7344
x14.6%y6.6g
100 |
x |
44 |
6.6g |
73 |
14.6%y |
44 |
6.6g |
58 |
5.8g |
73 |
14.6%a |
⑺ 用稀盐酸除去茶壶内的水垢水垢中含有氢氧化镁
铝制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稀盐酸清洗,稀盐酸不仅可以除去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还可以与氧化铝以及铝反应可能把铝制水壶腐蚀破坏,所以不合理,洗涤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Mg(OH) 2 +2HCl=MgCl 2 +2H 2 O,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2Al+6HCl=2AlCl 3 +3H 2 ↑,故答案为:不合理;稀盐酸可以与氧化铝以及铝反应可能把铝制水壶腐蚀破坏;(1)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2)Mg(OH) 2 +2HCl=MgCl 2 +2H 2 O;(3)Al 2 O 3 +6HCl=2AlCl 3 +3H 2 O;(4)2Al+6HCl=2AlCl 3 +3H 2 ↑.
⑻ 通过计算说明锅炉水垢中存在氢氧化镁而不是碳酸镁
收集水垢,烘干,
方法一:称量质量为m克,加热至350
℃,保温10
min,真空冷却,称量质量为m1克,若m>m1,说明水垢是氢氧化镁而不是碳酸镁,这是因为氢氧化镁在350℃就分解为氧化镁和水了,失去了水,固体质量减轻了;而碳酸镁在700℃以上才开始分解。
方法二:放入试管,称量总质量为M克,加入1mol/L的盐酸(或稀硫酸)溶液n克,充分反应,再称量总质量为M1,若M=M1,则说明水垢为氢氧化镁,因为若为碳酸镁,会有二氧化碳放出,体系总质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