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些酒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酒:
第一批:407Ⅷ-57茅台酒酿制技艺、贵州省;408Ⅷ-58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四川省泸州市;409Ⅷ-59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山西省汾阳市;410Ⅷ-60绍兴黄酒酿制技艺、浙江省绍兴市。
第二批:927 Ⅷ-144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 河北省衡水市、平泉县、承德县;山庄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山西省朔州市;板城烧锅酒传统五甑酿造技艺、 辽宁省沈阳市;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吉林省通化县;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河南省宝丰县;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 四川省宜宾市、成都市;宝丰酒传统酿造技艺、 绵竹市、古蔺县、射洪县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928 Ⅷ-145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江苏省丹阳市、金坛市(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 浙江省金华市。
2. 蒸馏酒与白酒酿造工艺有什么不同
人类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酒文化,可以说白酒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白酒,亦称烧酒、高粱酒、白干酒,建国后统称白酒、白干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就是无色的意思,白干酒就是不掺水的意思,烧酒就是将经过发酵的原料入甑加热蒸馏出的酒。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酒相比中国白酒有不可比拟的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白酒名称繁多,在工艺上比世界各国的蒸馏酒都要复杂,原料各种各样,酒名也五花八门。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等,就是以高梁、大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还有的按发酵、贮存的时间长短命名,如特曲、头曲、二曲等;有的以生产工艺特点命名,如二锅头、回龙酒等。而且五种香型的酒各有特色,酒色洁白晶莹,无色透明,香气馥郁;口味醇厚柔绵,甘润清洌,酒体谐调,回味长久,给人以极大的欢愉和幸福之感。
中国白酒的分类也比较复杂,按使用的主要原料不同,可分为粮食酒、瓜干酒和代用原料酒;按生产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调香白酒和串香白酒;按糖化发酵剂的不同,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和麸曲酒;按产品档次的不同,可分为高档酒、中档酒、低档酒;按酒精含量的不同,可分为高度酒(60度左右的酒)、降度酒(54度左右的酒)和低度酒(39度以下的酒)。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同时还含有别的微量成分,这些微量成分虽然含量极少,但它决定着白酒的风味、香气以及口味,而且对白酒质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又由于各品种白酒的生产工艺、发酵技术以及酿酒设备等条件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风格和香型,有什么样的酿酒条件,就生产什么样香型的酒。目前,中国白酒的香型主要有五种:即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董香型、凤香型、芝麻香型等)。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白酒,属大曲酒类,它的代表产品有茅台酒、郎酒等。这类白酒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以高粱、小麦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酱香型白酒发酵工艺最为复杂,采用凉堂、堆积、清蒸、回沙等酿造工艺,用石窖或泥窖发酵。其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香而不艳,清澈透明,色泽微黄,空杯留香,经久不散。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而且酱香型白酒具有酱香、窖底香和醇甜香三味合一的特殊香味。
浓香型白酒:亦称泸香型白酒,属大曲酒类。代表产品有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酒、剑南春酒、古井贡酒等。这类型白酒采用混蒸续渣工艺,陈年老窖或人工老窖发酵,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是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在国家名优白酒和地方名优白酒中,浓香型白酒占很大比例。这类白酒无色透明,嗅之芳香浓郁,品之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悠长。其特点可用六个字、五句话来概括:香、醇、浓、绵、甜、净;窖香浓郁,清洌甘爽,绵柔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浓香型酒的主体香气成分是窖香(乙酸乙酯),并有糟香或老白干香(乳酸乙酯),以及微量泥香(丁乙酸等),酯类成分约占香味成分总量的60%。
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白酒,属大曲酒类。典型产品为山西杏花村汾酒。这类型白酒采用清蒸清渣工艺和地缸发酵,以粮谷等为主要原料,经糖化、发酵、贮存、勾兑而酿制成。这类酒的特点是工艺条件严格,要求卫生清洁。生产出的白酒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尾净余香。它是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为主体香。其特点是:清、正、甜、净、长,清字当头,净字到底。具体标准就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我国北方地区的二锅头及老白干大多都属于这种类型,其酒的度数一般都在60度左右。因此,清香型白酒入口刺激感比浓香型白酒稍强,但它的特点突出爽口,喝一点会特别适口,爽口而不腻口。
米香型白酒:亦称蜜香型白酒,属小曲酒类。典型产品为桂林象山牌三花酒。这类型白酒是采取浓、酱两种香型酒的某些特殊工艺酿造,以大米为原料,经半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制成的,是具有小曲米香特点的蒸馏酒。它的酿造工艺比较简单,香气不十分强烈,为我国南方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特点可概括为: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味舒畅。并具有以乙酸乙酯、乳酸乙酯B-苯乙醇为主体组成的幽雅清柔的香气。
其他香型酒:亦称兼香型、复香型、混合香型,属大曲酒类。典型产品有西凤、董酒、景芝白干等。此类酒生产工艺各有特色,大小曲都用,发酵时间长。其具有绵柔、醇甜、味正、余长等特殊风格。其他香型酒里面又可为四种香型,分别是:兼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
3. 唐代的蒸馏酒的制作的特点
(一)自然制曲
中国蒸馏酒传统使用的糖化发酵剂是大曲和小曲,均采用自然接种,使用的原料是小 麦、大麦、豌豆、大米(米饭)、黄豆等,有的还添加中草药,尽管使用的原料不尽相同, 但都是网罗空气、工具、场地、水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富集,盛衰交替,优胜劣汰,最终保留特有的微生物群体,包括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等,在淀粉质原料的糖化发酵和香味成分的形成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制作工艺,特别是培菌温度的差异,对曲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造成各种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不同和风格的差异,使中国蒸馏酒具有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风味。
大曲培菌中,又分高温曲、偏高中温曲、中温曲、低温曲等,造就了白酒三大基本香型及以其为基础演变的多种香型,曲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采用间歇式、开放式生产,并用多菌种混合发酵
中国蒸馏酒主要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生产的主要环节除原料蒸煮起到灭菌作用外,其他过程都是开放式的操作,种类和数量繁多的微生物,通过空气、水、工具、场地等渠道,进入酒醅,与曲中的微生物一同参与发酵,产生出丰富的芳香成分。
(三)采用配糟、双边发酵
中国蒸馏酒生产大多采用配糟来调节酒醅的淀粉浓度、酸度,浓香型白酒使用“万年糟”,更有利于芳香物质的积累和形成。固态法酿酒,采用低温蒸煮、低温糖化发酵,而且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即双边发酵),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共酵和酶的共同作用,使微量成分更加丰富。
(四)独特的发酵设备
中国蒸馏酒的发酵设备与其他蒸馏酒比较,差异甚大,十分独特。发酵设备对白酒香型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酱香型白酒发酵窖池是条石砌壁、黄泥作底,有利于酱香和窖底香物质的形成;清香型白酒采用地缸发酵,减少杂菌污染,利于“一清到底”;浓香型白酒是泥窖发酵,利于己酸菌等窖泥功能菌的栖息和繁衍,对“窖香”的形成十分关键,为中国白酒三大基本香型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五)绝无仅有的酿造工艺
中国蒸馏酒以茅台、泸州老窖、汾酒等为代表,都是珍贵的民族遗产,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酿造工艺,创造了多种香型的白酒。酱香型白酒以高梁为原料,采用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发酵周期长、贮存期长的“四高二长”工艺;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二次清、高温润糁、低温发酵的“一清到底”工艺;浓香型白酒则是以单粮或多粮为原料,采用混蒸混烧、百年老窖、万年糟、发酵期长的工艺。这些独特的工艺酿造出丰富多彩的中国蒸馏酒。
(六)固态甑桶蒸馏
中国白酒传统采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采用独创的甑桶蒸馏设备。白酒蒸馏甑桶呈花盆状,虽然它的形状结构极其简单,但其机理至今尚未解决清楚。有人认为,甑桶是一个多层的填料塔(可能是从酒精蒸馏的角度考虑)。在蒸馏过程中,甑桶内的糟醅发生着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理化变化,酒、汽进行激烈的热交换,起着蒸发、浓缩、分离的作用。固态发酵酒醅中成分相当复杂,除含水和酒精外,酸、酯、醇、醛、酮等芳香成分众多,沸点相差悬殊。通过独特的甑桶蒸馏,使酒精成分得到浓缩,并馏出微量芳香组分,使中国蒸馏酒具有独特的香和味。
由于中国蒸馏酒沿用千百年来的传统工艺、操作、设备,使中国白酒在世界酒林中独树一帜,充分显示了中国酿酒技艺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
4. 52度葡萄蒸馏白酒是好酒吗
是。
1、蒸馏是一个精度提升的过程,52度葡萄白酒经过蒸馏之后,能够达到一种味香醇厚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因此是好酒,口感是比较丰满独特的。
2、经过蒸馏可以保护原本的味道,52度葡萄蒸馏白酒保持了葡萄品种的独特香气,回味清新,因此是好酒。
5. 五粮人格守酿技艺有什么原则
简介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五粮液酒在“陈氏秘方”基础 上不断创新,如“跑窖循环”、“固态续糟”等发酵技术,使发酵后的酒味导入醇和、醇厚、醇正、醇甜的绝妙境界。拥有了陈氏秘方,包包曲制曲工艺,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入窖,分甑分级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酿酒工艺,原酒陈酿工艺,勾兑工艺以及相关的特殊技艺,五粮液的酿造工艺达到了令人叫绝的境界,所以获得了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
酒的历史也是一部恢弘的中国文化巨制,错综复杂的工艺依赖四川宜宾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气候氛围,独有的五种粮食配方只是其一,五粮液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三大工艺流程:制曲、酿酒、勾兑。想到制曲不得不提五粮液令人折服的638年的明代古窖,几百年来窖泥中微生物来不断发酵繁衍,依托窖泥中的微生物与宜宾水土风气交融互合,五粮液酿造技艺中的包天包地“包包曲”才如此藏风聚气,造就出五粮液无法复制的芬芳口感,体现出五粮液酿造技艺天时地利的鲜活文物的价值所在。
渊源
五粮液能够成为中国白酒业界最富有影响力的品牌,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由古传"陈氏秘方"的传承,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升华的五粮液酿造技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不同的酿酒技艺决定着不同的酒品品质。五粮液精选五种粮食作为酿酒原料,形成了酿酒物质基础上的先发优势。相对于单一粮食原料,多种粮食具有更加丰富的味觉物质基础和营养基础,为酒产品"酒味全面"提供了保障。
其二,五粮液独创的跑窖循环等工艺,使古谚"千年老窖万年槽"中的"万年糟"成为现实。专家认为,这就为酿酒有益微生物繁衍的连续性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优良酒质奠定了基础。五粮液独有的600多年老窖池,明代洪武年间,从未间断过发酵生产,古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达到数百种,这些微生物参与发酵酿造而成的五粮液,其品质和口感不言而喻。五粮液独有的"包包曲",集高温曲、中温曲的优势于一身,为出好酒提供了重要保证。五粮液独有的十里酒城、世界最大的产能规模,以丰富的基酒形成了五粮液的品质和安全保证。
其三,长期以来,五粮液坚持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酒业,做到该传统的坚持传统,能现代的一定现代,在诸多方面形成了领先全国的突出优势。从80年代在业界率先开发的微机勾兑专家系统,到世纪之交引进的国际先进检验检测设备、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包装流水线;从80年代业界最早的企业科研所,到省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从污染严重的传统小作坊,到引领行业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旗帜,成为科学发展的现代企业。 [1]
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粮液酿造技艺的独特配方历来秘不示人,其勾兑技巧至今尚不能科学言说,其古窖池的微生物数量也让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更说明了五粮液酿造技艺的科学价值非常重大。它是上千年丰富实践的总结,是酿造工人的智慧结晶,是考证和研究中国酿酒历史的重要依据。其老窖池群见证了五粮液的悠久历史,成为中国酿酒业的实物遗存,因此它有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还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天人合一”贯穿其间,“止于至善”不断追求,民族融合影映其中。
1995年~2005年,在整个制酒饮料行业中,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连续保持第一,生产规模在全球蒸馏酒企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五粮液获得了商务部颁布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殊荣。 [1]
6. 保护非遗重要保护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文物)最大的区别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面比较广,不具体,形态各异,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增值,因为它是属于特定时代下的产物,往往面临消亡。
四川省国家级非遗项目:
●民间文学
格萨(斯)尔
彝族克智
大禹的传说
羌戈大战
●传统音乐
巴山背二歌
川江号子
薅草锣鼓(川北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
多声部民歌(硗碛多声部民歌)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南坪曲子
竹麻号子
川西藏族山歌
玛达咪山歌
藏族民歌(藏族赶马调)
文昌洞经古乐
口弦音乐
觉囊梵音
成都道教音乐
●传统舞蹈
雨坛彩龙
火龙灯舞
巴塘弦子
锅庄舞(甘孜锅庄 德格卓且)
锅庄(真达锅庄)
锅庄(木雅锅庄)
锅庄(新龙锅庄)
锅庄舞(马奈锅庄)
卡斯达温舞
舞
翻山铰子
羌族羊皮鼓舞
得荣学羌
甲搓舞
博巴森根
跳曹盖
●传统戏剧
川剧
灯戏(川北灯戏)
藏戏(德格藏戏)
藏戏(巴塘藏戏)
藏戏(色达藏戏)
四川皮影戏(阆中皮影戏)
四川皮影戏(何家班皮影戏)
木偶戏(川北大木偶戏)
●曲艺
四川扬琴
四川竹琴
四川清音
金钱板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峨眉武术
●传统美术
绵竹木版年画
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
蜀绣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竹刻(江安竹簧)
泥塑(徐氏泥彩塑)
竹编(渠县刘氏竹编)
竹编(青神竹编)
竹编(瓷胎竹编)
草编(沐川草龙)
石刻(白花石刻)
石刻(安岳石刻)
藏文书法(德格藏文书法)
木板年画(夹江年画)
羌族刺绣
民间绣活(麻柳刺绣)
糖塑(成都糖画)
川派盆景技艺
棕编(新繁棕编)
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
蜀锦织造技艺
四川苗族蜡染
扎染技艺(自贡扎染技艺)
成都漆艺
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卓筒井盐深钻汲制技艺
竹纸制作技艺
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
制扇技艺(龚扇)
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陶器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
毛纺织品及擀制技艺(彝族毛纺织品及擀制技艺)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藏族牛羊毛编织技艺)
藏族金属锻造技艺
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豆瓣传统制作技艺(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豆豉酿制技艺(潼川豆豉酿制技艺)
藏族碉楼营造技艺
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传统医药
成都中药炮制技术
藏医药(甘孜藏族自治州南派藏医药)
●民俗
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羌族瓦尔俄足节
都江堰放水节
灯会(自贡灯会)
羌年
抬阁(大坝高桩)
抬阁(青林口高抬戏)
三汇彩亭会
彝族年彝族传统婚俗
7. 山西特产汾酒是看什么闻什么尝什么摸什么听什么
汾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的杏花村。是山西省名酒,更是中国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名酒。汾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最典型代表,在白酒界有着“宗师”级别的领军地位。如今的汾酒大名鼎鼎,而且早已经是走出国门享誉海外了。
据专家考证汾酒已经有着4000年左右的悠久酿造历史,北魏《齐民要术》评价:“河东神曲”:此曲一斗杀粱米三石,笨曲杀粱米六斗,省费悬绝如此。说的是山西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相当于外地笨曲的5倍以上。直到今天,山西依然是中国酿酒技术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可见山西自古善酿造名不虚传。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清酒即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皇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使汾清酒一举成名。被誉为最早国酒,国之瑰宝,汾酒是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和劳动成果。时至今日,优质的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汾酒以入口绵、落口甜、酒体清爽甘冽、回味悠长的特色而著称于世。
一、 历史悠久
汾酒是我国古老的历史名酒,经过考证汾酒生产遗址产基本上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但是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因何而命名?由于版本过多,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是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发源于汾河之畔没有任何怀疑,因为汾河而命名也没有任何怀疑,但是关键是断代问题。而且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山西当地就已有“汾清“这个酒名。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高湛是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洋的胞弟。皇建元年,高湛邺都发动宫闱政变。高演立高湛为皇位继承人。皇建二年十一月,高演去世,高湛继承皇位,改皇建二年为大宁元年。史称武成帝)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信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以为和也。”其亲爱如此。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这些古老的历史资料记录的都是山西汾酒。组建汾酒历史的悠久,而且属于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欢的名酒。
唐代中前期结束了国家的分裂动荡,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时期更是“杏花村”汾酒酿酒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代晋阳(太原)为北都,属于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晋阳的繁华与发展带动了周边大片地区的繁荣。到唐朝仅杏花村的酿酒作坊达70多家,汾阳地区酒馆、酒肆、茶楼林立,文人墨客都以一品杏花村的汾酒为荣,竞相来汾阳游历,所以在当时汾阳繁华一时。出现了诗人描绘的“长街恰副登瀛处,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况。大诗人李白慕名前来在“醉校古碑”写下:“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的诗句。
周恩来总理与汾酒。在新中国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时,著名生物学家、白酒专家秦含章与邓颖超分在一个小组,一天大家一同用午餐的时候,秦含章让邓大姐转告周恩来总理,总理平时迎接各国领导人,应酬多、宴会多。今后总理应多饮杏花村汾酒,邓大姐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汾酒纯正。饮后不伤人。”邓大姐回答:“一定转告总理,让他平时多注意。”因为一个“纯正”道出一位老科学家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对汾酒品质的高度赞扬。
孙中山先生与汾酒。1905年6月,海外飘泊多年的孙中山先生为了延揽人才,从法国马赛港乘船于7月底抵达日本。日本好友白浪滔天向中山先生推荐了文武兼备、性格豪爽,善骑射演阵、挥兵作战,又素有献身民主之雄心、推翻帝制之壮志的黄兴。不久,中山先生终于见到黄兴。黄兴聚众豪杰,在东京著名的中国餐馆凤乐园为中山先生洗尘。黄兴特意备了中山先生最喜欢喝的山西汾酒。这是黄兴特意为中山先生点的名酒。席间中山先生高举酒杯慷慨激昂:“今天我们用祖国的名酒共同举杯,誓死推翻满清腐朽帝制,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不息。”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曾说:“原来我国的名酒有4个香型,即浓、酱、清、凤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浓那烈;只求这纯这真,属于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艳丽少妇,或如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始祖。” “据史料记载,贵州的‘茅台’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个山西盐商传去的。至今我国不少地方的名酒中仍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见其渊源。” “汾酒是中国的红高粱,中国的清泉所酿成的,是中国母亲的‘乳汁’啊。”
据郭沫若先生自己说,郭家祖上是唐代山西汾阳郭子仪的后代,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旧居里,至今还挂着“汾阳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时代也曾给自己作号——“汾阳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第一次踏上汾阳的土地。当他来到汾酒厂时,早已被久远就闻到的酒香所吸引,他兴致勃勃地观赏了汾酒、竹叶青酒生产流程的全过程。中午,酒厂摆宴为郭老接风。当大家正要举杯痛饮时,郭老的随行医生出面干涉了:“您的身体可不允许多喝酒!”郭老幽默地说:“到了家乡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坚决不听你的了。”一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当主客都以为郭老要休息时,郭老却突然诗兴大发,为了感谢杏花村人的盛情,他当场挥毫写下了一首诗作“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
山西汾酒传承了千年的酒文化,这是值得我们保护并加以传承的珍贵历史文化!品一杯清洌干爽、芳香宜人的汾酒,它的香气让人久久回味。我们品的不单单是汾酒的本身,我们需要细细品味的是它所饱含的我们国家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