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水蒸气蒸馏,为什么蒸出液变澄清后还要多蒸10~20毫升
水蒸气蒸馏,为什么蒸出液变澄清后还要多蒸10~20毫升?
答:这个主要是作为容器的损耗,因为容器壁会有杂质,而且还会沾上一些。所以多蒸10~20毫升是为了保证蒸馏的量和蒸馏的纯净程度。
B. 水蒸气蒸馏时,蒸出液由浑浊变澄清后再多蒸出10到20毫升的透明蒸出液是为什么不这样做有什么影响
因为仪器中可能有杂质,需要将最初蒸馏的少量水倒掉,再进行收集。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蒸馏的量和蒸馏的纯净程度。
C. 甲苯检测蒸馏刚初馏时液体有点混浊是怎么原因
不能完全蒸干
因为蒸馏瓶中最后剩下的液体杂质含量较高,完全蒸干则可能将某些杂质也蒸出来了
没有意义
建议自己下去查查资料
D. 蒸馏时,最初馏出液通常呈乳浊状,为什么
不知你蒸馏的是什么物质。有些物质蒸馏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E. 1-溴丁烷的制备中,最后产物是浑浊的,求高人解答
有水。这是制备有机物常见现象,产物中如果有微量水,就是浑浊的。加入干燥剂就可以了。
F. 薄荷挥发油蒸馏过程中馏出液的颜色变化原因
薄荷挥发油蒸馏过程中馏出液的颜色变化原因:因为有些水被共沸蒸出来了,水不溶于二氯甲烷,所以混浊,而此时的温度一般低于正常的沸点。
加入硫酸后一般仍然为清澈,小火加热不救就会发生强烈的炭化,整体变黑,待不再冒泡后改至大火(约420℃)加热,之后液体颜色变为酱色,变为深黄,最后逐渐变淡成为亮蓝色。样品消化液丌易澄清透明时,可将烧瓶完全冷却后加入30%,直至消化液澄清透明呈蓝绿色为止。
概述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
G. 乙醇蒸馏时,最初馏出物呈乳浊状,为什么
应该是存在杂质跟水的共沸物,比如苯水共沸物就是混浊的,乙醇里,更可能是乙酸乙酯水共沸物
H. 乙酸正丁酯蒸馏时为什么先浑浊后澄清
乙酸正丁酯的制成的失败原因? 最后一步用清液蒸馏时温度一直在100度不溶物A加入盐酸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I. 在水的蒸馏实验中,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这是为什么
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物,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导致效率降低.
J. 用热的蒸馏水配制FeCl3溶液时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应怎样操作可防止浑浊现象出现
那是因为FeCl3在热的水溶液里发生水解,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操作有2 第一是把水的温度降下来 第二 滴入几滴盐酸,抑制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