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青稞酒可以加雪碧喝吗
味道会奇怪吧。。。
Ⅱ 白酒的最新国家标准是啥
白酒执行标准简述
[作者: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陈戈
目前,我国有关白酒质量、卫生标准有16个,相关标准5个,它们分属于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和豉香型白酒及贵州茅台酒。其中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各有一个高度酒和低度酒的国标。另有4个行业标准,分别为《液态法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及《浓酱兼香型白酒》。近年来出现的新产品诸如营养型白酒等,还只有企业标准。
不管任何类别的白酒,不论其原料、工艺、香型如何不同,也不论执行国标、行标或企业标准,只要是白酒,都必须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57-19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以及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要求。
浓香型白酒是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清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米香型白酒是具有小曲米香特点的蒸馏酒;凤香型白酒是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豉香型白酒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蒸煮,用大酒饼作糖化发酵剂,采用边糖化边发酵工艺,釜式蒸馏,陈肉坛浸勾兑而成的,具有豉香特点的蒸馏酒;芝麻香型白酒是以高梁、小麦(麸皮)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具有芝麻香型白酒风格的蒸馏酒;特香型白酒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具有特香型白酒风格的蒸馏酒;液态法白酒是以谷物、薯类、糖蜜为原料,经液态法发酵蒸馏而得的食用酒精为酒基,再经串香、勾兑而成的白酒。
以白酒产量占60%的浓香型白酒为例,GB/T10781.1-1989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该产品必须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等级分为优级、一级和二级。酒精度要求在41.0(V/V)%~59.0(V/V)%,固形物≤0.50g/L,作为主体香气的己酸乙酯含量最低等级的二级酒要达到0.60g/L~2.00g/L。
国家《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白酒中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含量不得大于0.04g/100ml,杂醇油含量(以异丁醇与异戊醇计)不得大于0.20g/100ml。
我国白酒标准体系多为1989年建立,随白酒产业的发展,已无法满足不同白酒工艺的需要,许多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很不完善,水平较低,对白酒产业发展已产生不利影响,可喜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已在着手规范完善和提高白酒标准,这将对白酒行业及消费者带来深远影响。酒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我国的传统白酒多采用了独有的固态发酵工艺,在卫生条件和质量控制上相对开放,酒醅中的微生物种群庞杂,形成了白酒成分的多样性,也就构成了白酒风格的多样性。但是固态发酵由于酒醅中微生物种群难于做到精确控制,发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物质,如甲醇、醛类、高级醇类等。如果白酒中甲醇含量超标,对饮用者身体的危害极大,轻者致残,重者致命;乙醛在人体内可以积累,代谢周期长,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是酒精几十倍,饮用乙醛含量高的酒,会引起口干、头疼、胃疼、消化道黏膜损伤等危害;高级醇类对人体的危害也很大,而且是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加,毒害作用加强,饮用后会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长期饮用会伤害肝脏功能。这些物质的产生在传统的发酵工艺中是很难避免的。
随着白酒酿造工艺的不断进步,“陈酿”、“不上头”、“口不干”等等原有的优越品质的标志已经日渐成为白酒品质的基本要求,更丰满的口感、更香醇的味道、更少的有害物质甲醇的含量、更具个性的酒体特征等成为优越品质的新标准。消费者依照自己对白酒品质的判断来选择品牌,来确定是否购买。白酒是典型的民族工业产品,只有充分依靠现代科技的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发挥中国各类蒸馏白酒的质量特色,运用先进的设备、方法、模式,改造传统工艺,生产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优美独特风味的中国名优蒸馏白酒为主的多品种酒类产品,才是21世纪中国蒸馏白酒的发展方向。
Ⅲ 白酒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
1、 甲醇。国家标准规定,以粮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6g/L,以其他原料生产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0g/L。(甲醇指标按 100%酒精度折算)
2、 铅。国标规定,60%vol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b计)。铅超标会引起中毒。
3、 锰。卫生标准要求锰在酒含量中,不得超过2mg/l(以Mn计)。锰是人体正常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
4、 酒度。高度白酒,酒度在41度以上,多在55度以下,一般不超过65度。低度白酒,采用了降度工艺,酒度一般在38度,也有的20多度。
白酒的功效:
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可使血液中的含糖量降低,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减痛:不慎将脚扭伤后,将温白酒涂于伤处轻揉,能舒筋活血,消除疼痛。
去腥:手上沾有鱼虾腥味时,用少许清洗,即可去掉腥气味。
除腻:在烹调脂肪较多的肉类、鱼类时,加少许白酒, 可使菜肴味道鲜美而不油腻。
Ⅳ 2022年6月实施的白酒新国标
2022年6月1日,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在新修订的两项国标中,规定了白酒和饮料酒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饮料酒分类原则,更加通俗易懂,便于消费者在选购时了解各类酒产品的特点,将助推酒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规范酒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关于白酒定义,新国标中表明,“白酒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明确了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
对“粮谷”的定义,《白酒工业术语》也有解释,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
关于调香酒定义,《白酒工业术语》中显示,调香酒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
新国标中将调香型白酒从“白酒”中剥离出来,归入配制酒,将其与传统固态法白酒进行区别,这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在以后的白酒选购中更好地辨别。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均明确规定“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即不能使用食品添加剂,要求更加严格,这能够很好地避免“鱼目混珠”。
在新国标中,修改了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凤香型白酒、豉香型白酒、芝麻香型白酒、特香型白酒、浓酱兼香型白酒、老白干香型、酱香型白酒等的术语定义;增加了兼香型白酒、董香型白酒、馥郁香型白酒、糖化发酵剂、发酵容器、固态发酵、固态蒸馏、特殊工艺等术语的定义。
新国标中各香型白酒定义的清晰界定,既方便消费者在选购时了解各类酒产品的特点,也将会助推酒产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与创新,规范酒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GB/T 17204-2008《饮料酒分类》中对饮料酒分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三类,而新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在原标准基础上,对标准框架进行了调整,将露酒从配制酒中独立出来单独列为一类,这一举措将有利于露酒行业的发展。
另外,勾兑调味是白酒酿造生产必须的工艺,但由于社会逐步将“勾兑”一词异化,进而造成消费者对白酒勾兑的不接受不理解,修订标准中,将旧标准各个定义中“勾兑”二字统一改成“勾调”,更符合当下为白酒正名的需要。
Ⅳ 白酒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
白酒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试验方法标准、原辅材料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1、基础标准
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8951—1988白酒厂卫生规范
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
GB/T10346—2006白酒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GB/T15109—2008白酒工业术语
GB/T17204—2008饮料酒分类
GB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
GB/T23544—2009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T24694—2009玻璃容器白酒瓶
SB/T10391—2005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
SB/T10392—2005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
2、产品标准
GB10343—2008食用酒精
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
GB/T10781.1—2006《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10781.2—2006清香型白酒
GB/T10781.3—2006米香型白酒
GB/T14867—2007凤香型白酒
GB/T16289—2007豉香型白酒
GB/T20821—2007液态法白酒
GB/T20822—2007固液法白酒
GB/T20823—2007特香型白酒
GB/T20823—2007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20824—2007芝麻香型白酒
GB/T20825—2007老白干香型白酒
GB/T23547—2009浓酱兼香型白酒
GB/T26760—2011酱香型白酒
GB/T26761—2011小曲固态法白酒
3、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9.48—2003蒸馏酒与配制酒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
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方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23545—2009白酒中锰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4、原辅材料标准
GB1350—2009稻谷
GB1351—2008小麦
GB1353—2009玉米
GB1354—2009大米
GB/T8231—2007高粱
GB/T10460—2008豌豆
GB/T20886—2007食品加工用酵母
5、地理标志产品标准
GB/T18356—2007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
GB/T18356—2007《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第1号修改单
GB/T18624—2007地理标志产品水井坊酒
GB/T19327—2007地理标志产品古井贡酒
GB/T19328—2007地理标志产品口子窖酒
GB/T19329—2007地理标志产品道光廿五贡酒(锦州道光廿五贡酒)
GB/T19331—2007地理标志产品互助青稞酒
GB/T19508—2007地理标志产品西凤酒
GB/T19961—2005地理标志产品剑南春酒
GB/T19961—2005《地理标志产品剑南春酒》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GB/T21261—2007地理标志产品玉泉酒
GB/T21263—2007地理标志产品牛栏山二锅头酒
GB/T21820—2008地理标志产品舍得白酒
GB/T21822—2008地理标志产品沱牌白酒
GB/T22041—2008地理标志产品国窖1573白酒
GB/T22045—2008地理标志产品泸洲老窖特曲酒
GB/T22046—2008地理标志产品洋河大曲酒
GB/T22211—2008地理标志产品五粮液酒
GB/T22735—2008地理标志产品景芝神酿酒
GB/T22736—2008地理标志产品酒鬼酒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我们国家标准代号分为GB和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
GB代号国家标准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GB/T代号国家标准为全文推荐性。
强制性条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
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四级。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
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一份国标通常有封面、前言、正文三部分组成。
标准号:标准号至少由标准的代号、编号、发布年代三部分组成。
标准状态: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
归口单位:实际上就是指按国家赋予该部门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各司其责,按特定的管理渠道对标准实施管理。
替代情况:替代情况在标准文献里就是新的标准替代原来的旧标准。即在新标准发布即日起,原替代的旧标准作废。另外有种情况是某项标准废止了,而没有新的标准替代的。
实施日期:标准实施日期是有关行政部门对标准批准发布后生效的时间。
提出单位:指提出建议实行某条标准的部门。
起草单位:负责编写某项标准的部门。
Ⅵ 白酒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代号是什么,最好是所有白酒的标准
GB/T 10781.1-2006
浓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10781.3-2006
米香型白酒
GB/T 20821-2007
液态法白酒
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
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
GB/T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GB/T 14867-2007
凤香型白酒
GB/T 16289-2007
豉香型白酒
DB52/550 -2013
董香型白酒
GB/T 23547-2009
浓酱兼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酱香型白酒
GB/T 26761-2011
小曲固态法白酒
GB/T 23546-2009
奶酒
GB/T 22736-2008
馥郁香型白酒
QB/T 4259-2011
浓香大曲
DB50/T15-2001
小曲酒
GB/T 27588-2011
露酒
GB/T 11856-2008
白兰地
GB/T 11857-2008
威士忌
QB/T 1983-1994
山楂酒
QB/T 2027-1994
猕猴桃酒
DB22/T221-2007
吉林烧酒
DB31/T 384-2014
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白酒
GB/T 19327-2007
地理标志产品 古井贡酒
GB/T 19328-2007
地理标志产品 口子窖酒
GB/T 19329-2007
地理标志产品 道光廿五贡酒
GB/T 19331-2007
地理标志产品 互助青稞酒
GB/T 19508-2007
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
GB/T 19961-2005
地理标志产品 剑南春酒
GB/T 21261-2007
地理标志产品 玉泉酒
GB/T 21263-2007
地理标志产品 牛栏山二锅头酒
GB/T 21820-2008
地理标志产品 舍得白酒
GB/T 2182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严东关五加皮酒
GB/T 21822-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沱牌白酒
GB/T 2204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国窖1573白酒
GB/T 2204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泸洲老窖特曲酒
GB/T 222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五粮液酒
GB/T 22046-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洋河大曲酒
GB/T 18356-2007
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茅台酒
GB/T 22735-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景芝神酿酒
DB53/T092-2008
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
T/CBJ003-2016
固态法酱香型白酒原酒
T/CBJ004-2016
固态法小曲清香型白酒原酒
T/CBJ002-2016
固态法浓香型白酒原酒
DB13/T306-1997
DB14/T80-1996
新型白酒
DB15/T253-1997
新工艺白酒
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GB 2758-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
Ⅶ 配制酒和蒸馏酒什么区别
按国标《GB 2757-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定义:
1)蒸馏酒系指以粮谷、薯类、水果、乳内类等为主要原料,容经发酵、蒸馏、勾兑而成的饮料酒。
2)配制酒的配制酒为以蒸馏酒和(或)食用酒精为酒基,加入可食用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进行调配、混合或再加工制成的,已改变了其原酒基风格的饮料酒。
换个说法,蒸馏酒是发酵后蒸馏加上勾兑(加入部分香精香料等)处理得到,有蒸馏过程;
配制酒是以蒸馏酒或使用酒精为基础,加入食用辅料及调配(如各种酒混合)等方式处理后得到的酒,其不一定有蒸馏过程。
具体的可以参见国标及网络1(蒸馏酒):网页链接;网络2(配制酒):网页链接
Ⅷ 国标配制酒的卫生标准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GB 2757--81 )
国家标准总局 发布 1982-06-01实施
蒸馏酒系指以含糖或淀粉原料,经糖化发酵蒸馏而制得的白酒。配制酒系指以发酵酒或蒸馏酒作酒基,经添加可食用的辅料配制而成。
1.感官指标:
透明无色液体(配制酒可有色),无沉淀杂质,无异臭异味。
2.理化指标见下表: 项 目
指 标
甲醇(g/100mL)
以谷类为原料者 ≤
0.04
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者 ≤
0.12
杂醇油(g/100mL,以异丁醇与异戊醇计) ≤
0.20
氰化物(mg/L, 以HCN计)
以木薯为原料者 ≤
5
以代用品为原料者 ≤
2
铅(mg/L, 以Pb计) ≤
1
锰(mg/L, 以Mn计) ≤
2
食品添加剂
按GB 2760-81规定
注:以上系指60度蒸馏酒的标准,高于或低于60度者,按60度折算.
Ⅸ gb2757-2012是什么标准
国家标准:GB2757-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本标准适用于蒸馏酒及配制酒。
配制酒,又称调制酒,是酒类里面一个特殊的品种,不能专属于那个酒的类别,是混合的酒品。配制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酒品系列,它的诞生晚于其他单一酒品,但发展却是很快的。
产出国家
配制酒(integratedalcoholicbeverages),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者食用酒精为酒基,配制酒的酒基可以是原汁酒,也可以是蒸馏酒,还可以两者兼而用之。配制酒较有名的也是欧洲主要产酒国,其中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希腊、瑞士、英国、德国、荷兰等国的产品最为有名。
Ⅹ 白酒的国家标准都有哪些
中国白酒按国家标准分为3类:
1、固态法白酒
用纯粮食在窖池里发酵,呈固态,故名。这也是传统酿造法。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微生物(酒曲)把淀粉转化为糖,把糖转化为酒精。粮食还含有脂肪、蛋白以及很多种微量的其他有机成分,它们或被微生物转化,或与酒精反应,或者相互反应,生成几百种有机分子。
1瓶固态法白酒,酒精和水占98%,几百种有机分子占2%。酒的优劣,不决定于那98%,只决定于这2%。这2%中,最重要的是酯类。酯类分子有大有小,酯类大分子是这样产生的:微生物把脂肪转化为脂肪酸,再转化为脂肪酸酯。脂肪酸酯不溶于水,溶于酒精,酒精度高则溶解度高,酒精度低则溶解度低。1瓶固态法白酒,脂肪酸酯大分子溶在酒精里,所以酒是无色的,如果兑水,酒精度降低,则脂肪酸酯大分子析出,于是呈白色浑浊。这是鉴定固态法白酒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2、液态法白酒
以富含淀粉、糖类的原料加曲、加水发酵,呈液态,故名。其发酵产物基本是酒精,其他有机分子微乎其微。食用酒精企业也是这样发酵的,所以国家标准允许白酒企业直接利用食用酒精。因为食用酒精不含其他有机分子,所以国家标准又允许勾兑香精以改善口感。勾兑的香精都是小分子,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很高,有的甚至也溶于水,所以,液态法白酒对水后不会有析出,不会呈现白色浑浊。
3、固液法白酒
30%固态法白酒+70%液态法白酒。但是绝大多数酒企加的固态法白酒都不够30%,即便加够,兑水也仅呈现微微浅蓝。
为了遏止白酒标签欺诈消费者,2013年11月28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液态法白酒标签必须标注食用酒精、水、香精,不得标注粮食;固液法白酒中必须有30%的固态法白酒,标签只标注粮食是不行的,也要标注食用酒精、香精。
白酒生产大省四川更进一步,从2015年10月1日起,四川省施行新的《酒类管理条例》,规定:瓶装白酒标签应标注是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还是固液法白酒;年份酒标签应标注所含“陈酿酒”的比例和贮存年限,厂内应保存材料、资料以备追溯、查验。
⑴、感官。白酒质量的优劣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分析和感官检验的方法来判定,正确的反映出酒的色、香、味的内容,必须依靠人的感官鉴定。白酒的感官质量包括色、香、味、格四个部分。要通过眼、鼻、舌三方面的形象来判断酒体。
⑵、酒精度。在20℃时,100mL酒样中含有酒精的毫升数或100g酒样中含有的酒精的克数。
⑶、固形物。白酒固形物是指在100~105℃下测定,经蒸发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组分后的残留物。
⑷、甲醇。国家标准规定,以粮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6g/L,以其他原料生产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0g/L。(甲醇指标按 100%酒精度折算)
⑸、铅。国标规定,60%vol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b计)。铅超标会引起中毒。
⑹、锰。卫生标准要求锰在酒含量中,不得超过2mg/l(以Mn计)。锰是人体正常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