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打开盛有雪碧饮料的易拉罐后,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来,请你设计实验,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逸出气体是
方法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这一性质可设计实验内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罐口容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方法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这一性质可设计实验将逸出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说明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
㈡ 为什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先把导管放入水里,然后加热,看是否有气泡。
㈢ 如图实验为研究金属腐蚀的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食盐水中有气泡逸出 B.铁表面的
A.该实验属于钢来铁的吸氧腐蚀源,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 - =Fe 2+ ,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2H 2 O+4e - =4OH - ,所以食盐水中没有气泡逸出,故A错误; B.铁表面的反应为Fe-2e - =Fe 2+ ,故B错误; C.食盐水周围液体少,氧气量多,所以红色首先在食盐水滴的周围出现,故C错误; D.该实验是在中性条件下发生的腐蚀,为吸氧腐蚀,故D正确; 故选D. |
㈣ (2008株洲)如图所示,打开活塞,将液体A滴入到试管①中,若试管②中没有大量气泡逸出,则液体A和固体B
A、盐酸和铁能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会产生氧气,所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盐酸和碳酸钠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D、稀硫酸和铜混合时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导管口没有气泡产生,故正确.
故选:D.
㈤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
A、烧复开水时,沸腾前水中制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产生,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出鼻腔,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是因为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大量的气体冲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符合题意.
D、夏天温度较高,饮水桶的内壁挂满一层气泡就是由于温度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造成的,D能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故选:C.
㈥ 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这是因为 ______.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说
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内溶解度减小,所以有大量气泡从容瓶口逸出.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 故答案是: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从瓶口逸出;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水中的气体逸出. |
㈦ 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A.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逸出; CO
A.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盐酸,碳酸钙固体溶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离内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容
B.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振荡,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反应后溶液变浅绿色,不是红色,故B错误;
C.将金属镁投入稀盐酸中,反应生成氢气,所以有无色气泡产生,氯化镁应该拆开,不能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D正确;
故选D.
㈧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B.揭
A、烧开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气泡会溢出,故此选项错专误.
B、揭属开啤酒瓶盖,瓶内气压变小,则会有有大量气泡逸出,是压强对气体的影响,故此选项正确.
C、喝下汽水,气体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变小,是温度对它的影响,故此选项错误.
D、夏季黄昏,气温较高,水中的氧气溶解量变小,鱼会出现浮头现象,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㈨ 一般密封的啤酒瓶内的压强是2个大气压左右,打开啤酒瓶盖后,有大量气泡逸出,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打开啤酒瓶盖,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有大量气泡逸出,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质量版减权少,溶液仍是饱和溶液,A不正确;
B、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多余的二氧化碳逸出,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正确;
C、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溶解度变小,C不正确.
D、打开啤酒瓶盖后,气压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仍然饱和,D不正确.
故答案选:B.
㈩ 对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后滤液的相关探究:(1)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过滤,测得
(1)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氯化钙在溶液中以钙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水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二氧化碳逸出;根据溶液的pH值和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可以知道,pH=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
(2)①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200g,需要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200g×26.5%=53g;水的质量为:200g-53g=147g,即为147mL;
②用天平称量物质时,对于有腐蚀性的固体应该在烧杯中称量,应该将烧杯放在左盘,然后将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向左盘加入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③溶解时为了加速溶解,通常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
④为了方便识别试剂,应该将试剂瓶贴上标签;
(3)①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溶液中含有氯化钙、盐酸,所以将碳酸钠溶液滴入溶液中,即AB段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的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可以据此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BC段的pH=7,且不再发生改变,则可以判断盐酸已被完全反应,即该段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所以产生的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③CD段pH值升高,说明溶液中的氯化钙已被完全反应,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当氯化钙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会显碱性,故pH会逐渐增大.
(4)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而沉淀为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生成的,但是碳酸钙可以溶于盐酸中,所以必须把盐酸消耗完全才能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图中数据可以知道当滴入10g碳酸钠溶液时盐酸被消耗完毕,即开始产生了沉淀,最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g;
设氯化钙的质量为x,则: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5g
111 |
100 |
x |
5g |
5.55g |
5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