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2)已知100攝氏度時水的離子積Kw=1乘於10的負12次方 問題[1]此溫度下純水的PH為問題[2]向100攝氏度...
問題一 100'C時純水的pH=6
問題二 加入NaOH後溶液呈鹼性pH大於六 但是你不說你加了多少 所以我也算不出具體是多少
⑵ 在純水中加入少量鹽酸,水的離子積(Kw)仍為10^-14,這句話對么
對。水的離子積為一常量,受溫度影響,而溶液濃度、酸鹼性等對它無影響。如25度時,該常數為10^-14,100度時為10^-12。
⑶ 水的離子積為10的負15次方時純水pH為多少
純水的氫離抄子濃度等於襲氫氧根濃度
離子積為10的負15次方時 二者都是10的負7.5次方
PH指的是氫離子濃度的指數的負值 就是7.5
酸性水溶液,c(H⁺)>c(OH⁻),pH<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強;
鹼性水溶液,c(H⁺)<c(OH⁻),pH>7,pH值越大,表示鹼性越強。
水只有在25度是才是中性的
⑷ 關於水的離子積常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Kw值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純水中,25℃時,c(H+)c
A、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水的離子積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乘積,值隨溫度升版高而增大,故A正確;權
B、純水中,在25℃時,水的離子積c(H+)?c(OH-)=1×10-14,故B正確;
C、在任何溶液中,水的離子積Kw=c(H+)?c(OH-),取值和溫度有關,25℃時,c(H+)?c(OH-)=1×10-14,故C正確;
D、蒸餾水中,水的離子積Kw=c(H+)?c(OH-),取值和溫度有關,25℃時,c(H+)?c(OH-)=1×10-14,故D錯誤.
故選D.
⑸ 90度時水離子積Kw=3.8×10×-13,該溫度時純水的ph是大於等於還是小於7
此溫度下,純水中氫離子濃度大於10^(-7),所以PH小於7.
⑹ 某溫度下,純水中c(H + )=2×10 -7 molL -1 ,則此溫度下水的離子積為______.若溫度不變,滴入稀鹽
純水中c(H + )=c(OH - )=2×10 -7 mol?L -1 ,K w =c(H + ).c(OH - )=2×10 -7 ×2×10 -7 =4×10 -14 , 溫度不變,水的離子積常數版不變,所以權
故答案為:4×10 -14 ;8×10 -11 mol/L;8×10 -11 mol/L;高於. |
⑺ 在純水中加入少量鹽酸,水的離子積(Kw)仍為10^-14,這句話對么
同離子效應來有兩種,一種是降源低弱電解質的電離度;另一種是降低原電解質的溶解度。即,在電解質1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和電解質1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2,因而降低電解質1的溶解度的效應叫同離子效應。在弱電解質溶液中加入含有與該弱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強電解質,從而使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朝著生成弱電解質分子的方向移動,弱電解質的解離度降低的效應稱為同離子效應。
氯化鈉的溶解度大於氯化銨,所以,在同一體積的水中,氯化鈉溶解的較多,相對的氯化銨就溶解的少了,它的溶解度就降低了
⑻ 關於水的離子積常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蒸餾水中,c(H+)c(OH-)=1×10-14B.純水中,25
A、蒸餾水呈中性,離子積隨溫度變化,溫度不知離子積不能計算,故A錯誤;
B、純水在常溫回下電離出氫離子和答氫氧根離子濃度相同為10-7mol/L,結合離子積常數計算25℃時,c(H+)?c(OH-)=1×10-14,故B正確;
C、離子積常數在常溫下c(H+)?c(OH-)=1×10-14 ,適用於任何稀的水溶液,25℃時,任何以水為溶劑的稀溶液中c(H+)?c(OH-)=1×10-14 ,故C正確;
D、水的電離是吸熱過程,離子積隨溫度變化,溫度升高,電離平衡正向進行,離子積增大,Kw增大,故D正確;
故選A.
⑼ 90℃時水的離子積常數KW=3.8×10-13,該溫度時純水的pH值大於7還是小於7還是等於7
pH值小於7, 但還是中性, pH值的計算方法不管多少度都是一樣的, 但中性pH值在不同的溫度有所不同。
⑽ 100°C時水的離子積為kw=1*10^-12,若此溫度下向純水中加入PH=6的鹽酸溶液,則溶液是否仍為中性
不會的。ph值的定義是怎麼來的,先可以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