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鍋爐軟水為什麼要進行除氧
主要是防止鍋爐給水中的溶氧對鍋爐的金屬管壁表面形成氧腐蝕,造成管壁減薄,發生漏氣漏水事故。
『貳』 蒸汽發生器或鍋爐給水為何要用軟化水和除氧水
天然水中含有鈣、鎂離子的鹽類,它們在高溫下會從水中結晶出來,沉積於受熱面上形成堅硬的水垢,從而影響傳熱效果和使用壽命。
『叄』 新鮮水、軟化水、除氧水有和區別與聯系
一般原江水經過簡單的氧化除菌既為新鮮水(硬水)。新鮮水中富含鈣鎂離子,化工生產過程中易於結垢影響操作,通過樹脂交換等工藝,出去後的水既為除鹽水又稱作軟化水。
『肆』 鍋爐給水的除氧途徑的方法
根據亨利定律可知,任何氣體同時存在於水面上則氣體的溶解度與其自己的分壓力成正比,而且氣體的溶解度僅與其本身的壓力有關。在一定壓力下,隨著水溫升高,水蒸氣的分壓力增大,而空氣和氧氣的分壓力越來越小。在100℃時,氧氣的分壓力降低到零,水中的溶解氧也降低到零。當水面上壓力小於大氣壓力時,氧氣的溶解度在較低水溫時也可達到零。這樣,隨著水溫的升高,減小其中氧的溶解度,就可使水中氧氣逸出。
另外,水面上空間氧氣分子被排出,或轉變成其他氣體,從而氧的分壓力為零,水中氧氣就不斷地逸出。採用物理方法除氧,是利用物理方法將水中的氧氣析出,常用的有熱力除氧法、真空除氧法和解析除氧法等。 熱力除氧一般有大氣式熱力除氧和噴射式除氧。其原理是將鍋爐給水加熱至沸點,使氧的溶解度減小,水中氧不斷逸出,再將水面上產生的氧氣連同水蒸氣一道排除,還能除掉水中各種氣體(包括游離態CO2,N2),如用鎂鈉離子交換法處理過的水,加熱後NH3,也能除去。除氧後的水不會增加含鹽量,也不會增加其他氣體溶解量,操作控制相對容易,而且運行穩定可靠,是目前應用最多的一種除氧方法。為了保證熱力除氧器具有可靠的效果。
在設計和運行中應滿足下列條件:
A. 增加水與蒸汽的接觸面積,水流分配要均勻。
B. 保證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壓力與水面上它的分壓力之間有壓力差。
C. 保證使水被加熱到除氧器工作壓力下的沸騰溫度,一般採用104℃。熱力除氧技術是一種普遍採用的成熟技術,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經熱力除氧以後的軟水水溫較高,容易達到鍋爐給水泵的汽化溫度,致使給水在輸送過程中容易被汽化;而且當熱負荷變動頻繁,管理跟不上,除氧水溫<104℃時,使除氧效果不好。其次,這種除氧方法一般要求設備高位布置,增加了基建投資,設計、安裝、操作都不方便。為了達到給水泵中軟化水汽的目的,這種除氧方法一般要求除氧器高位配置,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和震動,帶來不便。
第三,使得鍋爐房自耗氣量增大,減少了有效外供汽。
第四,對與小型快裝鍋爐和要求低溫除氧的場合,熱力除氧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於純熱水鍋爐房也不能採用。 對於採取熱力除氧的鍋爐,在裝新鍋爐時,將大氣熱力除氣器裝在地面,而將除氧後的高溫軟化水輸送管道經過軟水箱,使其與軟水箱中的水進行熱交換,而後溜至鍋爐給水泵,經省煤器進入鍋爐。這樣改進首先可以減少鍋爐房的振動和噪音,改善了鍋爐房的工作環境,還降低了鍋爐房的工程造價。其次,通過在軟水箱中的熱交換,軟水箱中的水溫提高了,熱量沒有浪費,同時也相當於除氧器進水溫度。除氧器將進水加熱到飽和溫度的時間也縮短了,有利於達到預期的除氧效果。 (1) 真空除氧能利用低品味余熱,可用射流加熱器加熱軟化水;
(2) 又能分級及低位安裝,除氧可靠,運行穩定,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
(3) 我國節能工作大力開展以來,工業鍋爐房用此法除氧日漸增多。 現在的解析除氧方法一般採用新型解析除氧器,用加熱器代替了原來的鍋爐煙氣加熱,並採用活性炭加催化劑作為還原劑,從而大大減少設備佔地面積,在解析內部增加隔板控制水流,並加小孔和孔 管,使水中的含氧氣體充分逸出,達到很好的除氧效果。
解析除氧設備小,製造容易,耗鋼材少,投資低,操作方便,運行可靠,不用化學葯品,減少了環境污染,可在低溫下除氧,除氧效果好。目前國內在熱水鍋爐和單層布置的工業鍋爐內已廣泛應用。其缺點是只能除去水中氧氣而不能除去其他不凝氣體,水中二氧化碳含量有所增加;水箱水面不能密封,有時使除氧後的水與空氣接觸從而影響除氧效果。 解析除氧有以下特點:
(1)待除氧水不需要預熱處理,因此不增加鍋爐房自耗汽。
(2)解析除氧設備佔地少,金屬耗量小,從而減少基建投資。
(3)除氧效果好。
在正常情況下,除氧後的殘余含氧量可降到0.05mg/L。
(4) 解析除氧的缺點是裝置調整復雜,管道系統及除氧水箱應密封。 早在60年代,國內外許多鍋爐房曾廣泛的採用了此種技術,但由於當時的反應器是設置在煙道里,不能適應熱負荷的變化。因此,該技術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至90年代,研製出了一種幾種設置電加熱反應器的第二代解析除氧器,使這項技術又有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清華大學和機電部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研製的新型解析除氧器,克服了原來的不足和缺點,將加熱爐與反應器分開,加熱爐加熱從解析除氧器出來的氣體,加熱後的氣體經反應器時脫氧,使待脫氧水中的含氧氣體能充分解析出來,保證了運行可靠性和除氧效果。
且體積和耗電量都比原來設備小。採用新型解析式系統,省去了除氧水箱,解決了原有水箱的密封問題。多家鍋爐房運行證明,解析除氧器操作簡單,投資低,運行可靠,效果好。但同時存在著影響除氧因素較多,只能除氧氣,不能除其他氣體的問題。 當水通過樹脂層 後,把水的溶解氧由零價還原成負二價,形成氧化物(氧化銅),樹脂失效後可用氨還原,Cu2+被樹脂上的交換基因吸收。使用中應注意出水中含有微量氨,不能做生活飲用水。除氧水箱應與空氣隔絕,同時要設兩個除氧罐,才能保證連續供應脫氧水。 對於給水除氧技術,要時刻關注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勇於探索和改進創新,尋求除氧效果好、運行可靠、管理簡單、且所需投資少的方法,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零位熱力鼓泡膜化除氧、真空除氧和解析除氧等技術在近幾年取得的進展是很好的範例。 鍋爐給水除氧方式多種多樣,要想高效經濟、穩定安全運行,必須結合爐型和實際情況,根據鍋爐的熱力參數、水質、噸位、負荷變化、經濟條件等情況綜合考慮,因地制宜選用。鍋內所加葯品的數量是:鍋內用軟化水的,每噸水加10kgNaOH或20kgNa3PO4。每隔5天化驗一次鍋水PH值,控制指標為10~12。如果鹼度低,要再補充些鹼液。濕法保養適用於短期停用的鍋爐,氣溫較低的地區不宜採用濕法保養,以免鍋水結凍損壞鍋爐
『伍』 鍋爐給水先除氧還是先軟化
先軟化後除氧,因為如果採用熱力除氧,除氧水的溫度高達104度。軟水器不能接受如此高溫
『陸』 鍋爐給水除氧的軟化水除氧裝置性能特點:
除鹽水處理裝置系統設備產品特點
採用先進的反滲透膜元件,壓力容器等設備,能生產符合國家或行業鍋爐給水標准(GB1576-79、DL/T561-95)超純水。
一、是傳統型的反滲透+混床除鹽裝置;
二、是改良型的反滲透+EDI連續電除鹽裝置,第一種採用反滲透+混床,這是目前製取超純水較經濟工藝,需要用酸鹼進行再生便可連續製取超純水,對環境有一定的破壞性。
其優點在於初投資相對比較劃算,這也是很多公司可以接受的工藝;第二種採用反滲透作預處理再配上電去離子(EDI)裝置,這是目前製取超純水經濟,環保的超純水制備工藝。優點是不需要用酸鹼進行再生便可連續製取超純水,對環境沒什麼破壞性。其缺點在於初投資過於昂貴。
鍋爐水處理樹脂規格:
1.外觀:金黃至棕褐色球狀顆粒
2.出廠形式:鈉型
3.主要性能指標:
序號指標名稱指標
1含水量% 46-52
2全交換容量(mmol/g) 4.5
3濕視密度(g/ml) 0.77-0.87
4濕真密度(g/ml) 1.24-1.28
5粒度(0.315-1.25mm) ≥95
6磨後圓球率% ≥95
鍋爐軟化水填料使用時參考標准:
1.PH范圍:1-14
2.高使用溫度:氫型≤100°C 鈉型≤120°C
3.型變膨脹率%:(H+-Na+)8-10
4.再生液濃度:NaCl:3-10%;HCl:4-5%;NaOH:4-5%
5.再生液用量:NaCl:(8-10%);體積:樹脂體積=1.5-2:1
HC1(4-5%)體積:樹脂體積=2-3:1
NaOH(4-5%);體積:樹脂體積=2-3:1
6.再生液流速:5-8m/h
7.再生接觸時間:30-60min
8.正洗流速:10-20m/h
9.正洗時間:約30min
10.運行流速:10-40m/h
『柒』 請問軟化水經過除氧器除氧水的硬度不合格是怎麼回事 軟水箱的水的硬度和氯跟是合格的,但經過除
軟化水經過催化樹脂除氧器硬度升高是怎麼回事,沒有其他管路相連,只有軟化水進入!
『捌』 軟化水,除鹽水,除氧水有什麼區別嗎
經過陽離子交換器處理,除去鈣、鎂等離子的水稱為軟化水。
經過陽、陰離子交回換器處理,水中的答陽、陰離子基本上全部除去的水稱為除鹽水
除氧水就是除去了氧氣的水,一般用於鍋爐循環回用給水,進行脫氧操作的目的就是防止鍋爐的氧腐蝕。
『玖』 鍋爐房水處理除氧水箱和軟化水箱的作用
一般鍋爐房不設置軟化水箱,設置軟化水箱大多是因為其它工藝需要軟化水,內為容了分流而設置,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除氧水箱可能因為其它因素,儲水量不能滿足要求而設置軟化水箱。
除氧水箱是與除氧器聯合使用的,它需要密閉、保溫(熱力除氧時使用)。它的作用有:按照鍋爐房設計規范,除氧水箱的水容量必須保證鍋爐運行一小時能力,這一點是為了保證過路的安全和緩沖;第二點,不管是用哪種除氧方式,去除氧氣的水都需要密閉,否則氧氣還會匯入水中,這是根據「亨利定律」而設置的。
軟化水箱和除氧水箱都具有緩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