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純化水系統toc警戒線是每個取水口一個限度還是整個系統一個限度
純化一般是不進行TOC檢測,一般注射進行有機碳TOC在線檢測。
TOC檢測取樣點多為總回水,因此檢測結果是整個系統的限度。
當然,單一使用點取水進行檢測代表單一出口限度。
B. 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警戒線怎麼設置,有什麼標准可以參考嗎
摘要 對於易燃易爆危化品,其警戒半徑一般定為500-100米;對於核放射性物品,警戒半徑一般定為300米。
C. 制葯用水微生物及潔凈區懸浮粒子警戒線與糾偏限度制定的理論依據和方法是怎樣做的
根據自己企業往年的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如果數據顯示都是在可接受標准內,那就再設定一個標准高於可接受標准,即為警戒線。
D.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示線國際公認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是40%,是在不考慮廢污水處理與利用以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示線探討
李 東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 河南鄭州 450004)
摘要:國際公認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是40%,是在不考慮廢污水處理與利用以及「洪水資源化」的前提下的設立的標准;目前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平均接近25%,但南北差異很大極不平衡,北方河流長時期水資源利用程度高達80%,甚至更高;隨著我國廢污水的處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和「洪水資源化利用」的常態化,結合中國特點與實際,經分析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示線可適當提高,我國北方設高為60%,南方也可維持在40%。
關鍵詞: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率) 警示線 中水利用 洪(雨)水利用
1.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的概念
1.1 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定義
水資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標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率」。
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區域耗水量占水資源總量的比例,是水資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
通常從水資源規劃利用角度,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即保證率為75%時可供水量與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的比值,是表徵水資源可利用程度的一項指標。
從水資源利用統計分析計算的角度,除了實際耗水量,也可採用供水量與總的水資源量之比,體現的是水資源量被耗用即供用水利用的程度。
水資源開發利用又可分為河川徑流(簡稱地表水)水資源開發利用和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一般以河流為單元只統計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流域為單元時綜合統計,或分別統計,但不特別指出時(如綜合利用率),也僅是指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比如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就是指該河流的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
由於河流來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又有豐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計算當年實際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時,隨著水量的變化又有所不同。當然,一年裡也有豐水與枯水期,豐水期即汛期的水水庫攔蓄後枯水期使用。
1987年9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計委和水電部「關於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報告的通知」。黃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為依據黃河河川徑流量為370億m3。黃河可供水量是扣除輸沙水量及生態水量,亦稱河道外的可利用量。
如黃河斷流最嚴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徑流量只有18.6億m3,當年地表水資源利用率高達80%,當然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說80%的水被耗用掉,那麼當年的利用程度更高一些,因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回歸河道並沒有被消耗。
1.2國際公認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
2002年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國人大司法解釋權威性提出:國際上一般認為的對一條河流的開發利用不能超過其水資源量的40%的警示線。
該數值是大范圍長時段的平均值。對於不同年份以及年內不應該是一個固定數據,同時具有兩個明顯特徵:各時段各地區是不一致的;隨著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雨水利用遍地開花與大型工程洪水集中利用、污水處理後中水利用等各種手段得到應用,應該說該警示線數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隨之改變;同時,中國屬於嚴重缺水國家並且旱澇頻繁不可能完全照搬所謂的國際上警示線。
2.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接近25%,從全國而言,不完全一樣,呈現「北高南低」,南方特別是西南,水資源豐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乾旱地區和華北地區利用程度高。
2.1 北方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高
北方主要河流已超過50%,其中海河流域和黑河流域個別年份已超過90%。黃河、海河、遼河、淮河的水資源利用率一般都超過了國際警示線,其中海河和淮河每年大約引黃河水100億m3,部分內陸河超過100%。
2007年甘肅省水資源公報: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即毛用水量與水資源量(自產地表水與不重復地下水之和)之比。全省為45.8%;內陸河流域為100.2%;黃河流域為37.8%;長江流域為4.1%。
淮河水資源公報:2008年淮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49.9%(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是指地表水供水量佔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山東半島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19.9%,淮河片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45.6%。
2008年海河流域天然徑流量為126.93億m3,地表水供水量123.10億m3,扣除跨流域調水43.25億m3,當地地表水供水量79.85億m3,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62.9%
2.2 南方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普遍較低
根據中國水資源公報,2008年從國境外流入我國境內的水量為233億m3;從國內流出國境的水量為6057億m3,流入國際邊界河流的水量為647億m3;全國入海水量為16101億m3。
從2008年來看,每年我國超過2.2萬億m3河川徑流水資源沒有被利用入海出境了。
南方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長江流域僅為18%。
根據雲南水資源公報2008年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河道外供水量與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的比值)為6.9%。
2007年珠江流域片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0.2%,但個別地區經濟發達地區也超過80%,其中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最高,達83.1%。
2.3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地區差異大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呈現北高南低與降雨帶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
因受人口密度、經濟結構、作物組成、節水水平、水資源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用水指標值差別很大。
1999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根據水資源量計算和供用水統計成果,並考慮跨流域調水、水庫蓄水變數和地下水儲存變數等因素的影響,對九大流域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源供水量佔地表水資源量的百分比)進行了估算。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也是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松遼河片為24%(其中遼河流域為52%),海河片為94%,黃河片為76%,淮河片為78%,長江片為15%,珠江片為18%,東南諸河片為14%,西南諸河片為2%,內陸河片為34%(其中河西內陸河為80%)。
總之,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地區分布不均,「北高南低」,隨氣候和人類活動而變化,乾旱年高,豐水年低,隨社會發展總用水量增加。
3. 我國乾旱缺水狀況決定了必然需要大量水資源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 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是聯合國認定的「水資源緊缺」國家。
我國年年有乾旱,平均不到3年發生一次重特大旱災,尤其經常發生區域性特大旱災。正是我們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水利是農業命脈」,大興水利,在許多大旱之年仍然奪取農業大豐收,使我國糧食產量逐年創新高。
我國又是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差異很大,西南、東南沿海地區因受季風和台風影響,降水量相對比較豐富,水資源量也就相對較為豐富,但北方特別是西北,尤其是西北內陸地區降水量稀少,水資源量匱乏,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數的1/8—1/10。過去,我國旱災高發的區域主要在乾旱缺水的北方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近幾年,在傳統的北方旱區旱情加重的同時,南方和東部多雨區旱情也有所發生,甚至在擴展和加重。
2010年中國西南大旱范圍波及中國西南五省市區(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重慶)並蔓延到湖南等省市。旱災影響范圍已由傳統的農業擴展到工業、城市、生態等領域,工農業爭水、城鄉爭水、超采地下水和擠占生態用水現象越來越嚴重,特別是人畜飲水嚴重困難,花費很大人力物力。
據氣象專家分析,這是有氣象資料以來,西南地區遭遇的最嚴重乾旱。乾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氣溫高,兩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續時間很長,導致自然災害造成損失嚴重。
4. 我國水資源受海洋季風控制降水時空分布不均
要充分認識水資源性天然可再生資源。在太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表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環流,隨著氣流運移與上升,冷暖氣流的交匯,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為水循環。在大氣環流的影響下,把海洋和大陸的水循環溶成一體,我國水資源補給來源主要為季風大氣降水,東南季風、西南季風是形成我國降水的主要水源,把太平洋、印度洋的水汽輸送到我國西南、東南廣闊地區,特別是東南季風深入到我國中西部地區,連我國新疆降水也是西風環流把大西洋的水汽輸送過來。比如台風是一個典型的海陸水循環的氣象現象,台風輸送大量的海洋水汽,短時間帶來大量降水,形成暴雨,給所到陸地造成災害。
河流來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受降水影響,有豐、枯之分。而我國幅員遼闊,東西南北氣候差別大,同時受到環流和季風影響,降水年際年內都變化非常大,導致我國水資源從空間分布不均、時間上年際有豐枯差異、年內多集中於汛期。
從年內角度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其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經對汛期和冬季降水統計,扣除雪山冰川融水(降雪降雨又有補充)外,中國水資源每年更新來源於海洋季風大氣降水超過90%以上。
正因為洪水期為了防洪,每年我國超過2萬億m3河川徑流水資源沒有被利用流入海或出境了。
5. 人類活動的影響著我國警示線標準的設立
5.1 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
只有通過建立高壩大庫有更多的蓄水庫容,才有可能實現「洪水資源化」。我國建設了小浪底,特別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具備了特大型水庫的建設經驗和能力,具有調節洪水能力大庫高壩大系統骨幹工程作基礎,依靠關鍵技術作支撐。
洪水資源化就是把入海汛期洪水攔截下來留在陸地以備利用,增加水力發電量、作為社會供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等。在黃河流域用來調水調沙,即利用洪水通過水庫調度水沙把庫區和河道內的泥沙排入大海。把洪水大量蓄在陸地有利於對抗海洋的升高趨勢。
在我國很多地方形成了傳統的看法,洪水是災害,要盡快排走、入海為安;沒有把洪水當做資源,「興利與除害結合」也僅是說利用非洪水資源和防大洪水。洪水給人類帶來過巨大災難,同時洪水也可利用,即具有水害和水利雙重特性。
洪水資源化的提出意在防洪減災、除害與興利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給洪水出路,讓部分洪水為我所用」的治水戰略,進一步促進人水和諧發展。
坦率說洪水是不能完全控制的,也是無法完全根治的,盡管我國在大江大河已經建立了有效的防洪體系,洪水難題仍將是中國長期的心腹之患;既然不能掌控洪水,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工程措施和「管理洪水」,採取包括「洪水資源化」為主要內容的措施綜合治理洪水。洪水利用和洪水資源化在我國水資源相對緊缺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水庫調節能力有限,比如黃河上僅有龍羊峽為多年調節水庫,而著名的三峽水庫也只是季調節水庫。
我國正在大力開發水利水電清潔能源,主要河流已經做了規劃,建議在可行性的基礎上適度提高壩高增加庫容,為防洪和洪水利用增加有效的「公益性」庫容。一方面多蓄洪水達到防洪目的、另一方面多發電彌補水電因枯水期帶來的調峰、同時也為社會供水和跨流域供水提供的可能。如長江流域以三峽水庫以上可分為三級,在干支流前端的水庫作為一級,可在汛期中蓄洪,中間大量水庫依次8月中下旬蓄洪、三峽水庫和丹江水庫可在9月蓄洪,這樣就形成了汛期中後期的蓄洪達到了梯級利用洪水發揮更大的效益。
5.2 集水工程
雨水利用就是把從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進行收集、集中和儲存,以備人類所用的一種方法。
雨水利用將會為解決未來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做出重要貢獻。
收集雨水用於人畜飲用和農業生產,我國2010年西南大旱部分地區的水窖發揮的很大作用。水資源匱乏的甘肅省開展雨水集蓄利用技術的研究及推廣工作,2009年已累計建成各種蓄水窖253萬眼,穩定解決了252萬人的飲水困難,發展集雨節灌農業457萬畝,在雨水利用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在治理水土保持也發揮巨大作用,淤地壩與層層梯田能夠達到「水不下山」。
雨洪利用是解決城市缺水和防洪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北京市從2003年就制定並執行了《關於加強建設工程用地內雨水資源利用的暫行規定》,要求以後所有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均應加入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設,否則有關部門將不予驗收。
5.4 跨流域調水工程
中國水資源分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空間分布很不平衡。河川徑流主要來自降水,影響中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是來自西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和印度洋、孟加拉灣的西南季風。
跨流域調水工程水資源與洪水資源化重新分配有了保障。
毛澤東同志視察黃河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點來是可以的。」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把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起來,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我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規劃設想三條調水線路的多年平均年調水總規模448億m3,其中東線148億m3,中線130億m3。
把南水北調工程近期的主要供水對象確定為城市,可逐步置換擠占農業及生態用水,限制超采地下水、利用豐水年增加北調水量,恢復和改善地下水環境,增加農業、生態用水量。
根據近期規劃結果,2020年,全國將從跨流域調水工程中利用118億m3的水量來支持地下水超采治理,壓縮相應的地下水開采量。
5.5污水處理與利用
國際公認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不考慮廢污水處理與利用的前提下的設立的標准。
根據國際普遍情況,在一般情況下社會用水大約有70%最終會轉變成污水,重新排入河流系統。因此,如果水資源的利用率為40%,那麼就大約有28%的污水排入河流,與原來的60%未使用過的河水相融合,整條河流就幾乎增加了一半的污水,對河流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污染。這里的社會用水中主要污染物來源於工礦企業和城市生活。
國際普遍情況並不一定適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高達80%,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河流生態逐步得到恢復,特別是污水處理再利用或達標排放或零排放,因此,所謂的國際上公認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早已或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建議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示線可設為50%較為合適。
污水處理再利用量是指經過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後的污水回用量,不包括工業企業內部廢污水處理的重復利用量。中水又稱再生水、回用水,是指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經凈化處理,水質改善後達到國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如果能將這些廢污水通過處理轉化為中水無疑將是一塊巨大的資源。提高污水處理率,增加污水利用量,污水資源化邁入進行大量使用階段。
根據中國水資源公報,2008年全國總用水量5910億m3,用水消耗總量3110億m3,綜合耗水率(消耗量佔用水量的百分比)為53%,2008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58億t;廢污水排放量是指工業、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等用水戶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
提高其他水源如污水資源化、海水淡化利用量,未來將有超過1000億m3潛力。
6. 結語
我國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接近25%,但流域之間差異很大。
國際上公認的一個流域或國家的水資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線是40%,是在不考慮廢污水處理與利用的前提下的設立的標准,並且我國北方河流長時期水資源利用程度超過此警戒線,有些年份高達80%,甚至更高。
隨著我國廢污水的處理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中水達標排放或零排放,雨洪工程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工程,以及隨著水利工程高壩大庫骨乾性工程的建成,「洪水資源化利用」的必將常態化,結合中國特點與實際,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的警示線可適當提高,我國北方設高為60%,南方也可維持在40%。
跨流域調水與國際河流開發利用、減少入海徑流、「洪水資源化」,通過建立高壩大庫容骨幹工程達到這一目的,通過工程措施應對氣候異常「超標准洪水」,結合管理科學化智能化,汛期前後「電調」嚴格服從於「水調」,有利於大江大河的長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略。
E. 水位19.18米,高於警戒線0.18米,怎麼寫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這樣寫:堤岸固定水位線為19米,現在堤岸水岸線為19.18米,高於警戒線0.18米,應採取措施。知識拓展:水位是指自由水面相對於某一基面的高程,水面離河底的距離稱水深。計算水位所用基面可以是以某處特徵海平面高程作為零點水準基面,稱為絕對基面,常用的是黃海基面;也可以用特定點高程作為參證計算水位的零點,稱測站基面。一般實際水岸線超過警戒線時應該立即採取措施,防止造成更大的損失。
如果覺得合適,請採納我的回答。
F. GMP 糾偏限度與警戒線怎麼界定
這個比較復雜,來
一個是根據自業內通用標准,比如環境監測時,動態粒子的行動限為超標,而警戒線一般為80%,水系統的微生物也可以這么設定,
再一個是根據自身以往數據統計,做出分布曲線,按照統計學方法進行劃分,
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兩個限度都不能過嚴或過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G. 制定純化水警戒線或行動限要多少個數據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是循環的管路,但我們檢測數據的時候還是明顯發現許多點的均值要高於總體數據的均值的,是否對每個實用點定義一個單獨的限度(警戒限,行動限)?
H. 懸浮粒子和純化水微生物的糾偏線怎樣制定啊
根據產品的抄生產環境的實際情況制定
簡單的說,警戒線同於內控標准。糾偏限介於內控和法定之間,糾偏措施就是就是達到糾偏限時需採取的處理方法
給你個論壇帖子,裡面討論
合格限、警戒限、糾偏限、行動限的http://www.chinagmp.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833&extra=page%3D2你看看吧 希望能對你有點啟發
I. 純化水設備管理制度
日常保養的主要內容:
清除設備表面的油漬、灰塵、污物,使設備外觀清潔。
檢查供水設施是否完好暢通,是否有街頭松動、漏水等現象。
日常保養工作的具體措施由配料間負責人督促操作工進行,並填寫
《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設備部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抽查。
維修保養
維修保養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修復,如要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一般保安過濾器濾芯需要一到三個月拆洗一次,如洗後仍透水效果差就需要更換。具體操作詳見說明書「保安過濾器維護」。
原水泵和純水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0.6MPa,一級和二級增壓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1.2MPa。
檢查電器裝置,保證電器各部件處於完好狀態,並做好機械部分的潤滑工作。
對設備的維修,若本廠無能力可委託設備生產廠家進行。
維修保養後填寫《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
設備臨時故障的維修程序
操作工在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報告設備維修人員。
設備維修人員根據提供的信息查看設備的故障情況,進行故障的排除。
對不能排除的故障,由設備部門上報廠長並聯系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故障排除後,設備維修人員詳細填寫「設備維修單」。
設備日常檢查操作
操作員每天應對機器易松件、易損部位進行檢查,檢查水泵電機有無異常發熱的現象。
要求每天記錄各測試數據4次,記錄時間分別為上班時、上午11:00點、下午14:00點及下班前。若設備長時間不使用,應每隔一天運行2小時,防止系統內結垢和細菌滋長。
生產中發現異常情況時報告設備維修員,並對相應嫌疑產品原料進行適當處理。
每周至少對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督查。
J. 請問純化水的警戒限度和糾偏限度怎麼設定呢如果有法定標準的話,請寫明標准名稱,謝謝!
純化水自控系統的警戒值、糾偏值和不合格值是保證純化水設備正常運行和純化水產水指標內的重容要措施,一般的得設定依據為:葯典純化水標準的電導率標准20度小於4.2個電導率,還有就是大多數企業採用的內控標准2個電導率為不合格值,超過2以後說明純化水不合格了,系統會自動切換不合格水回上一級水箱或者排放,警戒值一般設到1.7---1.8也就是到這個位置的時候要注意水質發生變化了,糾偏值一般在1.8---1.9到達後說明要檢查下設備,設備有問題出水要不合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