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電解水能用銅絲做電極嗎
不能,用銅絲電解水就會生成氫氧化銅
Cu
+
2H2O====Cu(OH)2
+
H2
❷ 用銅絲當導線電解食鹽水,為什麼會生成藍色絮狀沉澱
因為生成了氫氧化銅唄。
❸ 電解水用銅絲做正電極為什麼會生成白色絮狀物 直接用銅絲電解自來水
電解水用銅絲做陽極吧
陽極反應式: Cu ----2e ====Cu2+
陰極反應式: 2H+ +2e===== H2
總反應式: Cu + 2H2O====Cu(OH)2 + H2
生成白色絮狀物可能是Cu(OH)2
❹ 電解水時用正負極用銅線通電,加入氯化鈉
氯化鈉是性質非常穩定的鹽,緣於鈉是還原性特別強的金屬,氯氣是氧化性非常強的非金屬,兩者分別通過失、得電子相互結合,生成性質穩定的強酸強鹼鹽。結合成為鹽的鈉離子氧化性(即得電子能力)不及由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氯離子的還原性(即失電子能力)不及由水電離出的氫氧根離子。因此,電解水時加入氯化鈉,不僅不會阻礙水的電離,相反,因為強酸強鹼鹽在水中可電離出大量可以自由活動的離子,增強了溶液的導電性,將更有助於水的電離。
❺ 以銅絲為導線來電解水,水被電解後變成藍色,這種水有什麼作用
純電解水是不可能變成藍色的,由於水(純水)的導電性很弱,電解很難進行反應很慢,一天都收集不了一試管的氧氣,一般就會在水裡加入導電物質,使反應加快,你有可能假如了NaCl,這樣就相當於電解少部分的NaCl溶液了,銅極出來的氯氣就一部分氧化了銅,這樣就產生了藍色的CuCl溶液,但還沒有完,由於電解NaCl溶液會產生NaOH溶液,由於復分解反應因此CUCl溶液就消失換成了CuOH那樣像明礬凈水那樣的懸浮物,但兩個氯才和一個銅結合,所以也有CuCl2,所以藍色的水的主要成分可能是CuCl溶液和CUoh膠體,如果量少的話容易看成是溶液,所以說電解水一般拿碳棒做正負極,,一道小小簡單的實驗都會蘊含著不同方面的知識,這就是化學方面的魅力
❻ 電解水,銅線變色是怎麼回事
銅被氧化了了。應該是在電的作用下,銅和水發生反應,變成氧化銅。
❼ 就是那個「電解水的反應」
將電池正負極接入兩根碳棒,通入水中,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生成氧氣的那支碳棒自然和氧氣發生反應.(我曾經直接將銅線接入水中,結果氧化地更厲害,水都綠了,我想那就是銅綠吧!)
❽ 在家怎麼電解水
加熱高錳酸鉀、氯酸鉀或者儲備大量的雙氧水。電解水雖然是常見的工業內制氧手段,但不容太推薦自己在家裡搞,因為同時產生的氫氣比較危險,沒憋死先被炸死就不劃算了。
另外,無視制氧不制氧,題主說的這種情況下,最優解應該是直接儲存壓縮空氣。氣泵+鋼氣瓶即可,操作簡單量又足
最好再搞個石墨做電極,要不陽極的銅會被氧化的銅出來,看起來不好看,可能看不到陽極的氧氣泡,一節5號電池電解出來氫氣並不多,危險系數並不高,
❾ 如何電解水
實驗名稱:電解水
實驗類別:演示或學生實驗
改進目的:通直流電分角水的實驗對研究水的組成至關重要。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書化學48頁所示簡易裝置水槽中需電解液量大,同時收集氣體的試管放入或取出電解液時手被溶液沾污而受腐蝕,為克服上述不足之處,特自製電解水實驗器。
製作電解水實驗器所需原材料:見附頁圖中所示。
電解水實驗器的製作過程:
1.將上底半徑為6厘米的圓台形的橡膠塞打上與注射器管和長頸漏斗管相匹配的三個孔。
2.將兩只相同的注射器管和一個長頸漏斗管旋轉插進橡膠塞的孔內,管的下沿不要超過塞子的下底面,以免裝電解液時杯內留下氣泡。
3.截取一小段帶孔的傘骨子(鍍鉻不銹鋼)將外附橡膠的細鋼絲一端裸露部分穿入傘骨於孔內並夾緊,再將傘骨手插入已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管內的膠塞中心(此塞剪有幾個孔),最後將制好的電極插入注射器管內,導線的另一端從漏斗管內穿出來,在導線上作好正負極的記號,與注射器管記號一一對應。
此步須注意以下兩點:
①電極既不能露出管底,又不能插入管內太深。電極露出管底則產生的氫氣和氧氣混合;插入管內太深則產生氣體的速度慢。
②電解器內部的細鋼絲除與電極接觸部分能裸露外,其餘部分不能裸露。
4.將與注射器管相匹配的注射針尖截斷且夾扁密封,留下針帽。
5.將制好的塞子塞到與之匹配的茶杯口內,把針帽扭到注射器管的上端。
操作步驟及現象:
1.扭下針帽,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向漏斗內倒入5%至10%純凈的氫氧化鈉水溶液,當電解液升到注射器管內後,加液體的速度放慢,待三個管的注段達到頂點不再改變時,將針帽扭上(不要扭得太緊)。
3,通直流電源12伏至6伏,電解液濃度小則電壓調大,電解液濃度大則電壓調小。不到半分鍾,負極(陰極)產生5毫升氣體,正極(陽極)產生約2.5毫升氣體。
4.切斷電源,點燃木條,扭下與負極相連的針帽,迅速在管尖處點火,氣體燃燒,呈淡藍色火焰——氫氣。
5.為使實驗現象明顯,再通電源,扭下與正極相邊的針帽,迅速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到管尖處,木條復燃——氧氣。
改進後的效果:
自製電解水實驗器所需的原材料易得,製作不難。實驗操作安全方便,便於觀察。電解的速度快,所得氫氣和氧氣體積很接近2∶1;檢驗生成氣體的現象十分明顯。實驗所需電解液的量不多,同時可避免手被溶液沾污而受腐蝕。實驗器可長久使用,必須時更換電極也十分方便。演示實驗可改為學生實驗。
附:自製電解水實驗器平面圖。
如圖所示:
1.直徑為6厘米圓台形橡膠塞。
2.口徑為6厘米的透明玻璃杯。
3.5毫升或10毫升注射器玻璃管。
4.長頸漏斗。
5.電極(鍍鉻不銹鋼——帶孔一小節傘骨子)。
6.外絕級導電線(細鋼絲)。
7.與注射器管相配套的針帽(針尖切斷且夾扁密封)。
8.帶孔小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