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混凝土地面上打水泥漿起皮如何解決
水泥砂漿拌合物的水灰比過人,即砂漿稠度過大。根據試驗證用;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約為水泥重量的20%-25%,即水灰比為0.2-0.25。這樣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難的,所以實際施工時,水灰比都大於0.25。但水灰比和水泥砂漿強度兩者成反比,水灰比增大,砂漿強度降低。如施工時用水量過多,將會大大降低面層砂漿的強度;同時,施工中還將造成砂漿泌水,進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強度,完工後一經走動磨損,就會起灰。
不了解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壓光工序安排不適當,以及底層過千或過溫等,造成地面壓光時間過早或過遲。壓光過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剛剛開始,凝膠尚末全部形成,游離水分還比較多,雖經壓光,表面還會出現水光(即壓光後表面游浮一層水),對面層砂漿的強度和抗磨能力很不利;壓光過遲,水泥已終凝硬化,不但操作困難,無法消除面層。表面的毛細孔及抹痕,而且會擾動已經硬結的表面,也將大大降低面層砂漿的強、度和抗磨能力。
養護不當。水泥加水拌合後,經過初凝和終凝進入硬化階段。但水泥開始硬化並不是水化作用的結束,而是繼續向水泥顆粒內部深入進行。隨著水化作用的不斷深入,水泥砂漿強度也不斷提高。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須在潮濕環境下才能進行。水泥地面完成後,如果不養護或養護天數不夠,在乾燥環境中面層水分迅速蒸發,水泥的水化作用就會受到影響,減緩硬化速度,嚴重時甚至停止硬化,致使水泥砂漿脫水而影響強度和抗磨能力。此外,如果地面抹好後不到24h就澆水養護,由於地面表面較嫩,也會導致大面積膠皮,砂粒外露,使用後起砂。
水泥地面在尚末達到足夠的強度就上人走動或進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表面遭受摩擦等作用,容易導致地面起砂。這種情況在氣溫低時尤為顯著。
水泥地面在冬季低溫施工時,若門窗來封閉或無供暖設備;就容易受凍。水泥砂漿受凍後,強度將大幅度下降,這主要是水在低溫下結冰時,體積將增加9%,解凍後不再收縮,因而使面層砂漿的孔隙率增大;同時,骨料周圍的一層水泥漿膜,在冰凍後其粘結力也被破壞,形成鬆散顆粒,一經人走動也會起砂。
冬期施工時在新做的水泥地面房間生炭火升溫,而又不組織排放煙氣,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是有害氣體,它的密度比空氣大,擴散慢,常處於空氣中的下層,又能溶解於水中,它和水泥砂漿(或混凝土)表面層接觸後,與水泥水化後生成的、但尚末結晶硬化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粉末狀的新物質一碳酸鈣。這是一種十分有害的物質,本身強度不高,還能阻礙水泥砂漿(或混凝土)內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進行,從而顯著降低地面面層的強度,常常造成地面凝結硬化後起砂。
原材料不合要求
①水泥強度等級低,或用過期結快水泥、受潮結塊水泥,這種水泥活性差,影響地面面層強度和耐磨性能。
②砂子粒度過細,拌合時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強度降低。試驗說明,用同樣配合比做成的砂漿試塊,細砂拌制的砂漿強度比用粗、中砂拌制的砂漿強度約低25%-35%;砂子含泥量過大,也會影響水泥與砂子的粘結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2. 混凝土表面起皮的原因是什麼
混凝土表面起皮,如果是上表面起皮(地面、路面、橋面等)一般是浮專漿造成的屬。如果是側面起皮則很可能是化學腐蝕引起的,例如酸雨、硫酸鹽等腐蝕。
產生浮漿的原因並不復雜。低強度混凝土(用水量較大或水灰比較高)與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如使用礦渣水泥、摻加礦渣或水泥磨的不夠細),澆搗後會有泌水到上表面,在混凝土上表面形成一層浮漿層。該浮漿層由於含水量太高,水分蒸發後有收縮裂縫,且強度非常低,硬化後基本不耐磨,表現為起皮。
以前,防止起皮的方法是「二次收漿」,即初次抹面完成後,等表面泌水蒸發後,再進行第二次抹面,此時浮漿層水含量已經降低,通過抹面壓實浮漿層。
現在,防止浮漿/起皮的方法包括:1)提高混凝土保水性。如在混凝土內摻加高比表面積材料硅灰、超細礦粉、超細偏高嶺土等礦物摻合料,或使用保水性好的聚羧酸減水劑,或使用低水膠比;等等。2)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撒一層硅灰,然後加壓抹面,可以製成高強度、高耐磨混凝土表面。方法2)現在較多應用於要求高耐磨性能的倉庫、工業地面。
3. 我的手自從碰到水泥漿之後現脫皮開裂
你好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皸裂症 皸裂是手、足部皮膚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皮膚乾燥版和線狀裂隙的一種疾病。權平時要多注意:1、手足皸裂是冬季較為常見的一種皮膚病,在乾燥寒冷的季節宜多吃油脂。2、病程較長或年老患者應該增加營養,適當多吃一些豬肝、豬皮、羊肉、阿膠、魚肝油丸之類食品。3、由於冬季氣候寒冷乾燥,出汗較少,皮膚易乾裂起皺,因此應特別注意手和足部的防寒保暖,經常用溫熱水泡洗,外搽一些油脂性的護膚品,以免發生凍瘡而加劇手足皸裂。4、平時生活中還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多吃水果和蔬菜,多飲水,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保持皮膚的水分和彈性,這樣就可預防手足皸裂的發生。
4. 室內水泥砂漿地面起皮
原因:
1,沙子裡麵灰塵多
2,冰凍起皮
3,水泥質量差
4,添加的水泥比例少了
解決辦法:
1,重新做地坪
2,貼地板磚蓋住
5. 雙腳踩了水泥漿以後就老是脫皮怎麼回事
這個是由於水泥刺激導致的,一段時間以後一般就會痊癒了,可以適量的補充一些維生素的,或者局部塗一些軟膏
6. 混凝土表面起皮如何處理最科學
混凝土表面起皮,如果是上表面起皮(地面、路面、橋面等)一般是浮漿造成的。如果是側面起皮則很可能是化學腐蝕引起的,例如酸雨、硫酸鹽等腐蝕。產生浮漿的原因並不復雜。低強度混凝土(用水量較大或水灰比較高)與保水性差的混凝土(如使用礦渣水泥、摻加礦渣或水泥磨的不夠細),澆搗後會有泌水到上表面,在混凝土上表面形成一層浮漿層。該浮漿層由於含水量太高,水分蒸發後有收縮裂縫,且強度非常低,硬化後基本不耐磨,表現為起皮。以前,防止起皮的方法是「二次收漿」,即初次抹面完成後,等表面泌水蒸發後,再進行第二次抹面,此時浮漿層水含量已經降低,通過抹面壓實浮漿層。
現在,防止浮漿/起皮的方法包括:
1)提高混凝土保水性。如在混凝土內摻加高比表面積材料硅灰、超細礦粉、超細偏高嶺土等礦物摻合料,或使用保水性好的聚羧酸減水劑,或使用低水膠比;等等。
2)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撒一層硅灰,然後加壓抹面,可以製成高強度、高耐磨混凝土表面。
7. 找平層表面水泥砂漿成片脫落或出現起皮、起鼓現象
水泥砂漿施工前,首先應將屋面基層清掃干凈,並充分濕潤,但不能有積水。攤鋪時,應用水泥凈漿薄薄塗刷一層,保證找平層與基層良好粘結。在初凝收水前,還應用鐵抹子進行二次壓實和收光。
屋面找平層施工後應及時覆蓋澆水養護(用薄膜塑料布或草袋),使其表面保持濕潤,養護時間為7~10d。還可採用噴養護劑、塗刷冷底子油等方法進行養護。
若找平層表面出現起砂、起皮和空殼現象,可根據其輕重程度來進行處理:
(1)對面積不大的輕度起砂,在清掃表面浮砂後,可以用水泥凈漿進行修補;對大面積起砂的屋面,則應將起砂找平層鑿至一定深度,然後用1:2(水泥:砂,體積比)的水泥砂漿進行修補,修補厚度不可小於15mm,修補范圍應適當擴大。
(2)對局部起皮或空殼部位,可在鑿開找平層後用1:2(水泥:砂,體積比)的水泥砂漿進行修補。修補時應做好與基層和新舊韶位的接縫處理。
(3)對成片或大面積起皮、起鼓的屋面,應鏟除後返工重做。
8. 水泥混合防水為什麼起皮
分析原因:
(1)水泥砂漿拌合物的水灰比過大,即砂漿稠度過大;如果是使內用防水劑,拌素灰容漿,抹第一層砂漿面層是應按防水劑與水泥(重量比1:3)攪拌均勻(攪拌時不加其他液體。第二、三層水泥砂漿按水泥劑與水泥、砂(重量比1:2:6)攪拌成均勻砂漿。所加水泥強度控制在32.5R或以上的高標號的硅酸鹽水泥,砂子中含泥量應低於3%,含水量應低於15%。
(2)工藝、工序安排不適當;養護不適當;抹第一層砂漿面層是施工部位塗刷、均勻、密實,塗刷厚度控制在2~3毫米。二、三層水泥砂漿每遍的抹灰厚度10毫米左右,做到平整,光滑、均勻、密實。施工20小時後灑水養護,陽光直曬是需遮蓋同時養護。
(3)水泥地面在尚未達到強度就上人施工;防水砂漿初凝固是102分鍾,終凝固時間3小時50分鍾。請不要在未達到強度要求上人破壞砂漿的個晶體的連接。
(4)冬季施工時未採取相應保溫措施;防水材料最合適的施工溫度應該控制在+5C°至+40°C。
(5)原材料不符合要求;應嚴格使用個原材料的,謹防假冒產品。
9. 打水泥地面,水泥給少啦,收面時用純水泥收光,會不會返沙脫皮
會,水泥地面都會有起砂現象,用合美水泥地面固化劑就可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