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畫山水設色,水墨算嗎
個人觀點。應該不算,山水畫算是一個大門類,包括設色山水,焦墨山水,水墨山水,如果單論設色的話,可分金碧山水、青綠山水,相對設色而言
B. 南京藝術學院 國畫系 水墨方面(包括山水,花鳥,人物)的教師都有誰
中國畫系現復任系主任於友制善副教授,系副主任吳元奎副教授。
方 駿 教授、碩導 碩士 寫意山水、青綠山水、中國畫創作
黃 敦 教授、博、碩導 碩士 書法篆刻史論、書法、篆刻、創作
周京新 教授、碩導 碩士 寫意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徐利明 教授、博、碩導 博士 書法篆刻史論、書法、篆刻、創作
尚 可 教授、碩導 博士 工筆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吳元奎 副教授 大學 寫意人物、寫意花鳥、中國畫創作
江宏偉 副教授、碩導 大學 工筆花鳥、花鳥畫創作
於友善 副教授、碩導 碩士 寫意人物、線 描、中國畫創作
張友憲 副教授、碩導 本科 寫意人物、寫意花鳥、中國畫創作
周志勤 講 師 碩士 寫意花鳥、中國畫基礎
束新水 講 師 碩士 寫意人物、中國繪畫鑒賞
徐 鋼 助 教 碩士在讀 寫意山水、青綠山水
朱友舟 副教授
碩士 正書、隸書、行書、
C. 我是第一次畫水墨山水,請問我要買哪些國畫材料,怎麼畫呢注意些什麼呢能具體說說嗎
毛筆 可以抄買白雲筆 分大中小號 羊毫的 你可以根據需要自己選
宣紙 可以買生宣或麻紙用 生宣比麻紙更吸水 所以我個人認為選麻紙更適合初學
墨汁 <一得閣>最好 需要加水; <曹素功>也還行
毛氈 鋪在宣紙下面的氈布 大小可以自己選
再買本國畫山水教材便於臨摹 中國美術學院的《陸儼少樹石課稿》等
<芥子園畫傳>
國畫一定要多看畫,臨摹才是正道。
山水大家的畫冊有錢就多買點,比如當代的黃賓虹,李可染,張大千
清代的石濤,王原祁、王翚、王鑒、明代王蒙、龔賢,沈周
萬事開頭難,希望對你有用,加油!
D. 山水畫的分類
1、青綠山水(金碧山水)
山水畫的一種。用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有大青綠、小青綠之分。前者多鉤廓,少皴筆,著色濃重,裝飾性強;後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礎上薄罩青綠。
5、沒骨山水
沒骨山水是指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大塊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繪物景。
E. 中國水墨畫中的山要怎麼畫
只要你能畫出好的效果,怎麼畫都行,比如用兩只毛筆畫,一支比沾重墨、另一支沾淡漠,兩只筆拿在一個手裡一起側峰用筆在宣紙上就能畫出現不同的遠山效果。也可 先用濃墨畫接著在用淡漠破 ,也可相反用墨畫都能畫出好的效果。另外還可以用一隻比先沾水 然後用筆尖沾墨在調色盤中調好濃淡過度色後,在到宣紙上作畫,都可以的。總而言之不要一支筆大沾濃墨直接畫那樣會很糟的。一準會出現一團黑的。
畫山水畫講究皴法 可你不太懂。
只有先用淡墨或焦墨水份不要太多,用狼毫筆或石獾筆比較硬點的毛筆畫起來比較好得手!畫前能觀摩學習一下更好,下面是提供的學習山水畫的網站,很好的。也許對你幫助有佳。http://video..com/v?word=%D6%D0%B9%FA%C9%BD%CB%AE%BB%AD%B5%C4%BC%BC%B7%A8&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1024
F. 寫意山水畫的基本顏色。
1、三青:石青的一種,性能與用法大致與石綠相同,石青也分頭青、二 青、三青、四青等幾種,頭青顆粒粗,較難染勻,應多染幾次才好。
2、鈦白:惰性顏料,是傳統白粉的替代物。傳統白粉可分成鉛粉、蛤粉、白堊等數種,蛤粉從海中的文蛤殼加工研細而成,日久易「返鉛」而變黑,用雙氧水輕洗則可返白,至於白堊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畫中常用,亦歷久不變色。
3、硃砂:即硃砂,又稱丹砂、辰砂,硃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硃砂做為顏料早在秦漢時期就已應用廣泛,「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硃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這種做法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4、胭脂:用紅藍花、茜草、紫梗三種植物製成的暗紅色顏料,但以胭脂作畫,年代久則有褪色的現象, 目前多以西洋紅取代。
5、曙紅:化工顏料。
6、赭石:又秩士朱,從赤鐵礦中出產,呈淺棕色,目前赭石大多精製成水溶性的膠塊狀,無覆蓋性。
7、朱磦:即朱標,是將朱京研細,兌入清膠水中,浮在上面成橙色的部分。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鮮明成朱紅色者較佳,也有製成墨狀,朱京不宜調石青、石綠使用。
8、酞青藍:化工顏料。
9、花青:用蓼藍或大藍的葉子製成藍淀,再提煉出來的青色顏料,用途相當廣,可調藤黃成草綠或嫩綠色。
10、藤黃:南方熱帶林中的海藤樹,從其樹皮鑿孔,流出膠質的黃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黃有毒,不可入口。
11、墨黑: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煙、松煙兩種,製成的墨稱油煙墨和松煙墨。油煙墨為桐油煙製成,墨色黑而有光澤,能顯出墨色濃淡的細致變化,宜畫山水畫;松煙墨黑而無光,多用於翎毛及人物的毛發,山水畫不宜用。
12、三綠:石綠的一種,通常呈粉末狀,使用時須兌膠,石綠根據細度可分為頭綠、二綠、三綠、四綠等,頭綠最粗最綠,依次漸細漸淡。
(6)山國畫純水墨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畫上色技法
中國寫意畫上色技法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潑彩法、烘托法、反襯法等。下面講解各個畫法的特點與技巧:
1.填色法:也稱勾線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線勾完對象的輪廓,然後用顏色在勾好墨線的范圍內填滿顏色,要填的平整均勻,因此也稱單線平塗。
2.染色法:有淡彩暈染、重彩暈染、接染、托染、點染等等,寫意畫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筆上調淺色,然後在筆尖上調深色,一筆畫到宣紙上,自然表現出深淺不同的顏色。大面積染色則用大筆甚至用底紋筆染,力求有質量感、空間感、忌臟、膩、灰。
3.罩色法:在寫意畫中,在墨色畫了之後,為加強這一部分的色調。再用石色罩一層,使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實。
4.潑彩法:主要用在寫意畫中,在大塊潑墨的基礎上,將飽滿、淋漓的石色(有覆蓋力)潑在畫上,使重色與墨色相結合,從而使物象的色感和體積感更加突出厚重。
5.彩墨法:即色中蘸墨。以色為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為主,進行著色、如畫麻雀。先用淡墨著色。再蘸赭石畫羽毛,畫綠葉。先蘸汁綠。再蘸墨。一筆下去,自然表現出綠葉的濃淡深淺。
6.破色法:有水破色、墨破色、濃色破淡色、淡色破濃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畫花卉葉片,可在葉片顏色快乾時,用重墨勾葉筋,又如在一片淡紅的芙蓉花色快乾時,用胭脂線勾出花瓣筋絡,從而時畫面的質感和韻律更加真實奪目。
7.烘托法:筆畫中運用較多,寫意畫中也常採用,如畫近處芭蕉時。正面用濃淡墨線勾出芭蕉葉脈,反面用石綠襯托等。
G. 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有那些
張大千、於志學、黃賓虹、林之源、白雪石。
1、張大千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志。
2、於志學
於志學,筆名問津、干城,1935年生於黑龍江肇東市。系冰雪山水畫創始人,現任黑龍江省畫院名譽院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創作研究員。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美國國際傳記研究院傳記協會副理事長,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傳記中心研究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中國美協理事,一級美術師。
3、黃賓虹
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4、林之源
林之源,男,字半溪,號石門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溫州人,中國著名山水畫家。曾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中國書畫院副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教師等職。
他生於儒醫世家,幼時天資聰穎,好讀書,喜臨池;及長學詩書、習字畫,且兼攻金石。後移居滬上十數載,廣交四方名流。他曾被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館館刊《中華書畫家》大型刊物聘為特邀編審,他不是公務員,卻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破格聘為文史館員。
5、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齋號何須齋,北京市人,自幼習畫,早年師從趙夢朱,後拜梁樹年為師,1937-1948年期間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同時參加湖社畫會和中國畫研究會;後執教於北京師范學院、北京藝術學院。
後在中央工藝美院任教,還兼北京山水畫研究會會長;多次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繪制巨幅國畫;多次出國舉辦畫展。
他的山水畫師宗北派,旁及南派,廣采博取,兼收各類畫種之精華,具有宋畫之嚴謹,元畫之輕快,水彩畫之秀潤,版畫之純凈而具裝飾美;其中尤以桂林為題材創作的青綠山水畫最能體現和代表白雪石的繪畫風格。
H. 為什麼中國古人畫的水墨畫基本都是山水畫很少有大海或荒漠
劉安祥著中國山水畫總論之六-12-1012:4928、山水畫泉水論山水畫自然離不開水,山水相依,水有山而威武,山有水而秀潤,水作為山水畫的基本組成部份,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以水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南方山水畫,更是畫之靈魂。水在南方人眼中是財富的象徵,選房舍墓冢均重江河水流,故畫南派山水應重視畫水及水上景物,且水面面積應大一些,充分展示水之韻味。水的類型可分為江河水、湖泊水、溪流水、瀑布水四種,又以靜面水、微波水、流動水和浪濤水四種形態表現其存在方式。靜面水以湖泊水為最常見,其畫法也簡單,留出空白就行了。微波水可是湖泊,也可是平坦的江河,用纖細的波浪線條表現即可,流動水多以溪流水、瀑布水和江河水表現出來,而浪濤水主要為大海和江河中表現較多,其畫法也復雜一些。歷史上以畫水聞名的畫家不少,如南宋馬遠、清代二袁等都是高手可參見其作品。29、山水畫雲霧論雲霧為山水增添了深遠、高遠和幽遠感,使山水更具韻味,那種山在慮無飄渺間的鏡象更使畫面具有仙山意境。雲霧通常有五種畫法,古祥雲、皺擦雲、留白雲、拉絲雲、墨染雲,工筆畫多用祥雲法,寫意畫多用留白法和破白法,破白渲染雲更能表現雲山意境,故也是本人的最愛。破白雲有干染濕染之別,干染雲層清晰,界限分明,濕染雲霧蒙籠,意韻悠遠,各有情趣。雲霧的畫法熟宣干染、濕染均可,生宣則應濕染才行,否則,筆與筆之間會留下一道白印,不能交融。渲染可用分染法、混染法、積墨法、刷染法等,根據用紙和風格而定。古代的雲霧畫法通常採取留白法和祥雲法,留白法即在山頂、山腰、山谷等處留出空白以示雲霧,但此法似霧卻不太象雲,祥雲法採用線條勾肋法勾畫出祥雲狀態,但多用於工筆畫中,寫意畫尚末發現更好的表現方法,現代畫家為此作了不懈探索,發明了破白法,即大膽破壞留白的地方,或點或皺或擦或染,用淡墨染出雲頭雲腳,從而更有效表現了雲的形態,使山水畫更加形象生動。30、山水畫題跋論山水畫的題跋是畫龍點睛之筆,是實現詩書畫印合一,提高作品藝術價值和品相的重要環節,不可偏廢,不可隨意。題跋可分為題款、題字、題詞、題跋等。題款是指款識,多題自已的名稱和年份,題字多指畫作本身的名稱,如山水冊、仿某某山水等,題詞多指題詩詞,題跋則多指題內容較長的句子。內容盡量與畫面相吻合,書法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再加上篆刻的印鑒,從而達到詩書畫印合一的目的,這樣的作品無疑其藝術價值要高許多。31、山水畫寫意論除工筆外,寫意山水是山水畫的主要表現方式,也是文人畫的主要表現方式,在山水畫中占絕大多數份量。所謂寫意,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物象形態不同,它區別於寫真版的山水畫,寫真山水以實景實物為原型,以寫生原稿為基礎,其畫以真山水為原型進行創作,強調形似,具有與照片相類似的物象,西方的風景畫大多如此。而寫意並不以真山水為原型,而是概括了所有山水的最美一面進行組合創造,強調神似,中國的寫意山水要求如此。二是筆墨技法不同,它區別於工筆山水,在筆墨技法上,不象工筆那樣嚴謹細膩,而以一種較粗放的,隨意的筆墨技法進行描繪,其物象在似與不似之間。寫意山水可分為小寫意和大寫意兩種,小寫意筆墨上介於工筆與大寫意之間,屬於工寫結合式畫法,既有工筆嚴謹的成份,又有大寫意隨意的成份。在筆墨技法上,主要以勾、皺、擦、點、染的方法繪制,其主旨強調筆法(線法和皺法)為主,是典型的傳統技法,歷史上自五代以來至當代,絕大多數山水畫都是小寫意畫法。大寫意畫法是近現代蓬勃興起的一種畫法,它打破了勾、皺、擦、點、染的方法程式,用近乎於塗抹的筆墨技法大揮大就,甚至用潑撒的潑墨方式作畫,此種畫法強調的是以墨韻墨法取勝,筆法己退居其次。大寫意畫法其物象較為模糊,重在似與不似之間,此種畫法往往不作初稿,一氣呵成,所以看似簡單,實則較難,需要深厚的造型能力和筆墨功夫,因此作得好的作品不多。寫意畫法有濕畫和干畫二法,干畫是指不濕紙,用濃淡不同的墨色直接在干紙上勾畫,畫好後也不渲染,畫好即成,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主景就是全部用枯筆干畫而成,山體主要用解索皺勾畫,樹木主要用點簇法和勾畫法繪畫,明清以後的許多畫法亦如此,此種畫法不太擇紙,生宣熟宣絹紡都較適用。濕畫又有兩種方法,一是將紙噴濕後再勾畫各種景物,此畫法因墨色遇水易浸染,故景物多呈蒙籠狀,最善於表現雲霧中的景色,大寫意畫中常用。二是主要景物先干畫,然後再濕染,此畫法主景山石樹木清晰,虛景遠山雲霧蒙籠,小寫意畫中常用。32、山水畫水墨論水墨山水畫是運用墨汁遇水所散發出的迷人墨韻這一特性所作的畫,自從唐王維發明了水墨入畫的畫法後,畫家都很推崇這一技法,但怎樣運用水墨這一技巧卻大有學問,從繪畫的歷史看,水墨山水畫水墨的運用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水墨代色,墨分五色,古人尤其是文人畫家不太主張用彩色,而是以焦、干、濃、淡、清五種濃度不同的水墨代替色彩,去表現景物的層次感。二是水墨渲染,用濃淡不同的水墨渲染景物陰暗面,以表現景物的立體感,其畫面格外有韻味。三是水墨作畫,直接用水墨勾畫、皺畫、點畫、染畫景物,其畫法多種多樣,如米芾的米點雲山,倪瓚的白描畫法,李可染的塗染畫法,張大千的潑墨畫法等。用水墨作畫感覺有個問題應探討。即依本人所見,寫意水墨畫構圖應簡練高雅,不太適合畫較復雜的畫面,這是因為,一是水墨不太好掌控,太復雜的畫幅很容易畫出敗筆,二是純水墨無法有效表現山石的質感,尤其畫高山大嶺僅靠一個大墨團是難以滿足畫面品相需要的,所以,本人主張寫意水墨山水應遵循寫意花鳥畫的章法特點,構圖簡約、典雅、枯筆為上。事實上,從元代開始,水墨畫就以這種方式在傳承,尤以清四僧表現最突出。33、山水畫語言論無論講話、作文、賦詩、繪畫,都有語言表達的問題,而且傳統和現代的表達是很不同的,例如講話、作文,傳統表達是文言文,現代表達是白話文,如果用文言文去作會議報告,恐讓人笑掉大牙。又如作詩,古韻律詩、古宋體詞必用古語詞彙,如用現代白話詞彙恐又讓人笑掉大牙。繪畫亦如此,古典山水的繪畫語言和現代山水的繪畫語言也是不同的,如果用現代語言去畫古典山水,畫出來肯定沒有古韻味道,所以,不懂繪畫語言是不行的。那麼,古典和現代的繪畫語言區別在哪裡呢?經初步分析,至少有七個方面的不同。一是線性的運用,山石樹木曲線造型和折線造型較能體現古韻,而直線包括直弧線造型則較能體現現代風格,君不見,現代產品和建築造型大多採用直線或弧線黃金分割法造型,如電器、房屋大多是直線方形或長方形,汽車、玩具等多是直弧線流線型造型。而古代建築、家用具、器具多採用曲線或折線造型。山水畫線法亦如此,現代山水多用直弧線畫成饅頭山狀,而古典山水多用曲線或折線畫山石和樹木等主景更顯高古蒼桑。二是山體的構造,古典山水多採用層疊式的造型更顯高古,而單一的山體造型更具現代感。三是樹木的形態,古畫尤其北派山水多以蒼松古柏為樹景更能彰顯古韻,而花柳雜樹顯得現代一些。四是雲霧的畫法,工筆畫的古祥雲和寫意麵的留白雲古韻更濃,而破白雲等現代風味更重。五是畫法的區別,通常古畫以工筆和小寫意畫法為主流,大寫意畫法是近現代才發展起來的畫法,自然現代風味濃重一些。六是理念的不同,古畫講究意向描寫,反對實景入畫,現代山水注重寫生,寫實畫法盛行。七是色彩的運用,古畫以水墨為基色,反對濃裝艷抹,現代山水七彩俱備,真實感極強。古今繪畫語言的不同,還可列出很多,需要大家探討,其中最根本的區別是寫實與寫意的區別,或者說是國畫與西畫的根本區別,當代畫壇受西畫影響太深,許多人巳經不懂國畫的繪畫語言了。34、山水畫方法論學習中國山水畫採取什麼樣的方法,有必要作些探討。目前通常採用了兩種方法一是美術類院校大多採取西式教學方法而正統國畫院及民間畫家多採用傳統式的學習方法。西式學法強調光影效果,三維空間,色彩運用,野外寫生等現代繪畫技法,以寫實性理念為基礎,強調物象的真實性,畫出的畫作具有照片一樣的效果,具有真實感,但缺乏意趣,更談不上意境韻味,所以這種學習方法並非學國畫的理想方法,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實際上也形成了一個畫派—寫實派。傳統畫法以寫意為基礎,以臨摹入手,先師古人再師造化,循行漸進自成體系為基本方法。先廣為瀏覽古今名家山水畫作品,初步選定自巳喜歡的風格畫家,仔細觀察分析其特點及畫法,在此基礎上進行臨摹,從臨摹中去揣摹前人的筆法墨法,構圖造型的規律等,當較為熟練後,可臨摹一些其它畫家的作品,了解揣摸各個畫家不同的畫法和特點,盡量集大成於一身。見得多了練得多了必有不少心得與感受,這些感受自然是自成體系的基礎,並在實踐中集各家之長創出自已獨立的風格。獨立的風格是畫家追求的重要目標,但並非是憑空想像創造出來的,而是在博覽群書,廣摹名家,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法,集合了各家之長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是畫家的個性、情趣、愛好、技法的反映。所以創立自巳的風格要根據自我的特質確定,不能老是去追摹別人。即便是師承也不能一味摹仿老師,也應自出機杼。山水畫還涉及寫生問題,一些初學畫者急於深入大自然寫生,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寫生是西畫的學習方法,卻並非國畫的學習方法,學國畫急於寫生,很容易墮入將寫生稿直接入畫,造成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畫風中去。不主張寫生並不是說寫生不重要,而是有個階段性問題,在掌握了基本技法,進入創作作品階段時,多寫生多深入大自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應明白的是,絕大多數寫生稿都只能是創作的素材,並非是直接作畫的畫稿,而是應當經過選擇、剪裁、組合、再創造才能進入畫面,既人們常說的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所謂高於生活,即經過再創作,比真景真物更優美更吸引人,那種將寫生稿直接作成畫的作法是幼稚的作法。不可否認,寫生是創作的基本方法,畫家行萬里路,看萬座山,歷萬道水,閱歷豐富,素材豐足,創作起來必然泉思如涌,得心應手,這是畫家不竭的創作源泉。35、山水畫四寶論文房四寶是作畫的基本原素,有必要作些了解。作畫用宣紙,有生宣熟宣之分,生宣宜畫寫意,尤以大寫意較佳,因易浸潤卻不宜畫工筆。熟宣宜工筆,也宜寫意,但寫意墨韻不如生宣。按常理通常工筆用熟宣較好,寫意則用生宣作畫較好,但也不盡然。我作過許多實驗,事實證明,寫意花鳥畫用生宣不錯,因為寫意花鳥畫很少用到渲染,而山水畫渲染是必不可少的,如染雲霧,染山石的陰面,而生宣渲染很不好掌握,特別是大型復雜的畫很容易出敗筆甚至作廢,而熟宣則易作,所以用熟宣畫寫意,包括大寫意山水往往比生宣效果好。絹的特牲介於生宣與熟宣之間,但成本高一些。毛筆作畫是中國畫的特色,其千變萬化的筆法使國畫世界生輝,毛筆多用制式毛筆,也應自製一些特製毛筆,如本人自製的禿筆、鈍筆、刀筆等,這樣用起來即得心應手,還創造出許多特殊的筆法和效果,對提高作品的品相作用不可低估。畫山水用筆要求不高,一般的筆就行,但大中小號都應有,筆毛硬一些的狼毫較佳,羊毫太軟,畫出的筆痕無力度。墨要用鮮墨,隔夜陳墨無光澤且染不開不可使用,一幅畫其實只需幾滴墨就夠了,墨分五色,即運用焦墨、干墨、濃墨、淡墨、濕墨五種濃度不同的墨色表現景色,在用墨時,一般以淡為要,切忌濃墨重筆,通常焦墨相當於用墨錠直接作畫,濃度最高,未加水的墨汁為干墨,加三至五倍水為濃墨,五至十倍水為淡墨,十至二十倍水為濕墨,山水畫多用後三種足矣,焦干二類用得很少。繪畫與書法不大一樣,不一定用硯台,可用幾個碟子和色盤代替,備一個缸或盆作洗筆用即可。36、山水畫現代論現代山水畫是相對於古典山水畫而言,現代山水畫目前主要有四種形態,一是近代史上以黃賓鴻、傳抱石、李可染以及嶺南派、關中派為代表的粗狂黒體山水,二是以吳冠中等為代表的中西融合式抽象山水,三是當代以白雪石、宋滌為代表的以真山真水為描繪對象的寫真山水,四是當代以劉有成、周俗國、曾剛、張泉蹤為代表的彩墨山水,這幾類山水是現代山水畫中風格比較突出,而且作得比較精到的山水畫。山水畫作為中國畫的第一大科,經過五代,元代兩個發展高峰期和宋代,清代兩個復古期的曲折發展,而今出現了一些反傳統的狀況。之所以如是說,是清未民初開始,一批畫家為了突破舊的傳統,探索了內容上寫真山真水,技法上走中西融合之路的路子,時至今日,絕大多數畫家均走的這一條路,真正以古典風格作畫的人己很鮮見了。當然,典型的古典繪畫,包括唐宋元明大師畫的一些技法畫法在今天看來也都存缺陷,無必要全盤摹仿,繼承其精髓,開創新的畫法技法也是勢在必然,然當今畫壇人才濟濟,山水作品層出不窮,但創新之路走得並不理想,細細想來,感覺以真山真水為描寫對象的路是對的,但因畫法有別有許多問題應當探討。描寫真山真水與畫古典山水是有很大區別的,古典山水的技法和繪畫語言、形式都已非常成熟,而畫真山真水許多人拋異了千餘年來人們探索總結出的許多傳統技巧和法度,這就意味著自己要去重新探路,而這種探索絕不是十年百年能成的。因而成功者聊也是情理之事。古代的山水畫強調意向描寫,並非以真山真水為原型,而是概括提煉了所有山水景物最美的特徵,並將其組合起來,以自我意向作畫,講究整體構圖、景物造型和各種勾皺之法,技法上體現的是以筆法為主,墨法為次的理念,墨法僅是區分陰陽面,表現立體質感的手法之一。古代山水畫中,雖然很推崇水墨、但除米氏雲山外,幾乎沒有不用勾皺全用水墨作山水畫的。這是因為,古畫最講究氣韻生動,而氣韻主要來自於筆法對畫面的總體構思勾畫。因此,古代山水畫的一些名畫首先給人的感覺是以畫面總體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再細看各種景物如樹、石、雲、水的造型亦非常別致,非常美麗,用筆刻劃也非常細膩,從而構成了無懈可擊的精品風范,這是古代山水畫最大最顯著的特點。而現代山水大多不注重筆法,不注重各種景物的構圖造型,許多山水畫體現的水墨和色彩的運用,追求的是墨法色法為主,筆法為次的技法,部份北派山水尚有勾皺筆跡,而南方山水尤其是水墨彩墨山水近似於沒骨畫法,全用水墨渲染,強調以墨韻取勝,所以,無論是畫高山大嶺,還是江南水鄉,都喜用濃烈的墨團色團一抹了之。從以上特點分析不難看出,現代山水畫的畫法與傳統畫法己有很大的不同了,不但繪畫理念、構圖方式有區別,筆法墨法也有很大變化,就其特色看,寫真派以追求高度逼真為主要目標,與中國畫寫意為重的基本要求相去甚遠,寫意派則水墨淋漓,近似於沒骨畫法,也與國畫要求有筆有墨的規范不相符合,故這兩種畫法均有創新,且各有千秋,具有較為鮮明的特色,代表了今後國畫發展的趨勢。但雖如此,卻還很不成熟,因此,怎樣繼承傳統,在傳統繪畫技法基礎上去求變創新對發展較為有利,那種試圖拋棄傳統另闢奚徑的作法並不可取。我們知道,山水畫有南北派風格之分,北派風格構圖雄偉壯麗,較能表現山的精神山的氣勢,南派山水構圖典雅雋秀,較能表現水的柔情,水鄉風光。畫真山真水也須分別要表現的對象,根據自己的筆墨特長把握應追隨的風格和描寫對象,如果弄得不南不北,不東不西,自然難有鮮明的獨立風格名世。山水畫還有粗筆細筆之分,粗筆較適合表現高山大川,卻不太適合表現江南水鄉風情,細筆適用范圍較廣,各種景物均可適用,故要根據不同對象運用不同筆墨方法。山水畫有勾斫法與水墨法之別,勾斫較能表現山石樹木特質,水墨較適合表現水鄉風情並用於渲染山石樹木,並不太適合單獨表現山石質地,如果用大寫意的墨團墨塊去表現高山峻嶺,其效果並不看好,相反,用勾斫之法去表現江南水鄉,則缺乏韻味,應有所區別。山水畫的寫真和寫意從描寫對象上看亦有不同,寫真派畫法具有北派山水的特性,能較好表現山石樹木的本質,卻不太適合表現水鄉風情,寫意畫法相反,對山石本質的表現力要差得多,故寫真派多畫名山大川,寫意派多畫江南水鄉。除此之外,感覺還有以下幾點深層因素需注意:首先是急功近利作崇。當代畫家太多受功利主義影響,不是潛心在研究探討怎樣作得更精,而是潛心研究怎樣標新立異,炒作自已,只要身價上去了,哪怕是胡塗亂抹也成了寶貝,價格不菲,這樣即可名利雙收,非常現實。畫史表明,歷史上的山水畫大師大多是淡泊名利,退隱山林,潛心事畫,與世無爭,自由自在的寫心中所想,靜心靜氣的抒胸中情懷,故能成就力作問世。大凡畫家畫作成了商品,追名逐利,畫風跟著市場走,亂抹一氣,也就難出真正的大師了。例如明代以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開始尚可,後索畫的人多了,潤格也高了,來不及創作就臨摹,甚至以學生及他人作品代替自己作品,濫竽充數,整體品質大大下降,也就逐步衰微了,當今畫壇再加上媒體為利亦推波助瀾,或根本沒有專業藝術眼光,或有鑒別力卻視而不見,人為造出許多「大師」「精品」,起了很壞的誤導作用。其次是未諳國畫真諦。國畫以寫意為主要特徵,並非是採取寫意的運筆用墨技巧作畫就叫寫意,而是指畫家在縱觀名山大川的基礎上,概括提練出山水景物最美的特徵,並將這些特徵科學合理的組合起來,採用最能表現這些特徵的筆墨方法將其反映在紙上,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在這里,概括提煉和科學組合是關鍵,至於採用何種筆法,用工筆還是寫意去表現,用水墨還是青綠去表現,用何種筆法墨法,何種線型皺法去表現,沒有固定的程規,這要根據描繪對象來決定。所謂概括提煉,是指將真山水的美感看透,把最美的景物,最能反映此山此水的特徵提練出來,所謂合理組合,是指按照傳統國畫的構圖造型法則和美學原則將其組合起來,再用精細的筆墨描繪在畫面上。而許多畫家只研究運筆用墨技巧,沒有概括提練和構圖造型的傳統功底,更沒耐心作精細的筆墨煅煉,所以作不出好作品理所必然。誠然國畫講究筆墨功夫,但許多畫家對筆墨功夫的理解太狹義,僅為運筆用墨而巳,縱觀許多畫家的作品,其實運筆用墨功夫並不差,有的還很深厚,但作出的作品卻難看,究其原由,其根在於未諳國畫之真諦。繪畫是製造美的藝術,注重畫面的總體美才能出精品,絕非單憑筆法墨韻就能美,懂得個中含義方解作畫真諦,失之真諦那怕筆墨功夫再好也只能是塗鴉。應當說,衡量筆墨功夫的核心標尺是畫家對景物的概括提練能力和組合能力,單純的運筆用墨技巧僅僅是畫家的基礎功,如果連運筆用墨基礎功都還值得誇耀,豈能當畫家之名。吳冠中曾說筆墨等於零,其意恐也是如此。古人作畫講究氣韻生動,氣從筆出,韻從墨生,筆法即指怎樣運用點線面去構圖造型,構畫出有氣勢的山魂,墨法既指怎樣滋潤的表現景物的質感,只重墨法不重筆法即為有墨無筆,有韻無氣,只重筆法不重墨法叫有筆無墨,有氣無韻。當今許多畫家,不重此道,強調學國畫的去練素描,寫生,然後把這些素描寫生稿拿來直接作畫,從而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不中不西,不倫不類的「國畫」。在現代山水畫中,吳冠中的江南風情,白雪石的桂林山水,劉有成的黃山雲松有些特色,是真正概括提煉並組合出了特徵的,不妨一觀。再次是隨意性用之不當。國畫很講究隨意,即隨心描寫自已胸中情懷。尤其是文人寫意畫,更是抒發文人雅士心源的抒情之作,歷來文人畫家很講究這些,比較卑視那些圖式式製作的工匠型畫家,但這里講的隨意性主要是講描繪題材內容和筆法上的隨意性,隨意寫心中沖動之所想,不畫世俗規矩之所求,隨意寫胸有成竹之所圖,不畫眼中現實之所見,運筆用墨下筆流暢,不疑不滯,揮灑自如,不去刻意為之,但涉及畫面布局,景物造型卻是態度非常嚴謹,非胸有成竹而不為,所以,縱觀史上名畫,其題材內容筆法雖千恣萬態,各不相同,但畫面布局構圖造型卻給人強烈的美感。而今的畫家卻本未倒置,隨意性用錯了地方,致使作品大失層次。
I. 中國有哪些山水畫大師
一、齊白石
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二、黃賓虹
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練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三、徐悲鴻
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四、張大千
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五、傅抱石
「新山水畫」代表畫家 ,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他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
J. 國畫(水墨畫)喜歡畫山水 或者小舟有什麼特殊的原因嗎
國畫講究意境,也講究以靜觀動。很多時候所化的一草一木,都是內以靜態讓人感容受其動態。所以講究傳神、入微。
這和西方繪畫要求的如同一幅照片之類的截然不同,沒有所謂的悟性,是不可能看懂的。而這個悟性,實際上大多都是飽學之士才具有的文學底蘊。
如果你看過國產的水墨動畫,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那個(齊白石畫),你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定格時感覺就是個平面,但一旦運動起來,雖然沒有畫出透視感,卻能讓你感覺到一個完整空間的存在。
同理,山水或舟船相對比較容易表達這種以靜觀動的藝術形態,再一點,好畫,三五年就可入室。尤其山水,畫錯一點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意境不會有所疏漏。
你如果接觸過國內外的畫家,會有很深的感觸。國外的畫家可能講的一堆頭頭是道的道理,但如果真要說,他只會說「我覺得它很美,所以才會畫它」
而中國畫家不會跟你扯這些所謂繪畫藝術上的技巧,見畫如見人,觀人如觀畫。兩者是一體的存在,而且他們畫的是能讓你感受到美,而不會告訴你什麼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