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檢驗時,當二氧化碳和水同時存在時,需先證明水的存在.為什麼
是的,如果先經驗二氧化碳時,要通過澄清石灰水,那麼就會帶入水汽,所以需要先檢驗水,可以用無水硫酸銅,若變藍就說明有水
不懂問
2. 種子萌發過程中有機物為什麼需要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細菌和真菌與動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這種現象叫共生;如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可以供給藻類水和無機鹽.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有機物+氧氣線粒體 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細菌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一生理過程屬於呼吸作用.
腐生性細菌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營養方式是異養,可把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所以細菌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著重要的作用.
3. 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嗎
硝化細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兩個階段
1)NH3+ O2 →HNO3 或HNO2 + ( 化學能)
2)6CO2+12H2O*───→C6H12O6+6O2*+6H2O
與光合作用不同;合成有機物的能量來自化學能.
因此需要二氧化碳和水.
4. 二氧化碳和水具體怎樣生成
答案有兩種:
1、水和二氧化碳都是固體受熱分解的。比如說碳酸氫鈉受熱就會分解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固體受熱分解的,而水是固體中殘存的
5.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是可逆的么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中,可以生成碳酸,同一條件下碳酸又可以分解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這個反應是可逆反應
2、二氧化碳在葉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糖類,同時放出氧氣
3、糖類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上面的反應條件不同,所以不是可逆反應
6. Ⅰ.從海水得到的粗食鹽水中常含Ca2+、Mg2+、SO42-,需要分離提純.現有含少量CaCl2、MgSO4的粗食鹽水,
Ⅰ、鎂離子用氫氧根離子沉澱,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可以將鎂離子沉澱;硫酸根離子用鋇離子沉澱,加入過量的氯化鋇可以將硫酸根離子沉澱;至於先除鎂離子,還是先除硫酸根離子都行;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澱,除鈣離子加入碳酸鈉轉化為沉澱;但是加入的碳酸鈉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鋇之後,這樣碳酸鈉會除去反應剩餘的氯化鋇.離子都沉澱了,再進行過濾,最後再加入鹽酸除去反應剩餘的氫氧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1)4種試劑①鹽酸;②Na2CO3;③NaOH;④BaCl2來除去食鹽水中Ca2+、Mg2+、SO42-,加入試劑的順序是④③②①,氯化鋇可以將硫酸根離子沉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SO4+BaCl2═BaSO4↓+MgCl2,故答案為:MgSO4+BaCl2═BaSO4↓+MgCl2;
(2)試劑d是鹽酸,鹽酸可以和碳酸根離子之間反應生成水以及二氧化碳,當不再產生二氧化碳時,證明鹽酸已經過量,故答案為:鹽酸;溶液中不會再產生氣體;
(3)濾液中加稍過量的氫氧化鈉,把鎂離子生成氫氧化鎂沉澱,加入稍過量碳酸鈉,鈣離子、及過量的鋇離子生成碳酸鈣、碳酸鋇沉澱,故沉澱B、C、D分別為碳酸鈣、碳酸鋇、氫氧化鎂沉澱;
故答案為:CaCO3、BaCO3、Mg(OH)2;
(4)過濾實驗用到的儀器:漏斗、玻璃棒、燒杯等,根據實驗裝置,過濾出沉澱A、B、C、D時必須用到漏斗,故答案為:④;
Ⅱ、蒸餾裝置需要的儀器有:酒精燈、蒸餾燒瓶、單孔塞、冷凝管、牛角管、錐形瓶,故答案為:②③⑤⑥;
Ⅲ、從碘水中提取碘,可以採取萃取分液操作,使用的萃取劑是四氯化碳,使用的儀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為:①;分液漏斗;萃取.
7. 科學實驗中要研究純凈物的組成、結構、性質等,常需要把混合物進行除雜、分離和提純等.(1)除去二氧化
(1)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二氧化碳反應,因此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的水蒸氣,可選用濃硫酸,故答案為:濃硫酸;
(2)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時可與銅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Cu+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