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次氯酸鈉用於水質消毒,一般用量是多少
那要看你消毒的對象是什麼水?用途是幹嘛的?如果是污水,用量就要很大才能達到排放標准,比如有效率達到50-100PPM都有可能。如果是清水消毒後作為生活用水使用,那就要很低濃度了,比如十幾PPM
⑵ 純化水制備是否可以不加次氯酸鈉
純化水制備可以不加次氯酸鈉,用少許高錳酸鉀代替即可。
一般自來水或者專河水中,都會有少量的有機物,屬為避免有機物被蒸餾進入純水,都會加一些氧化劑對少量有機物進行氧化。高錳酸鉀不揮發,比次氯酸鈉帶入的雜質更少。
⑶ 次氯酸鈉用於消毒的原理
消毒原理是:
作為氧化劑使用時主要在強鹼介質使用。在酸性介質下迅速分解:
4ClO⁻+2H₂O→2CI₂↑+O₂↑+4OH⁻,方程式中加H⁺促進反應正向進行,酸性越強,反應越激烈。
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擴散到細菌表面並穿透細胞膜進入菌體內,使菌體蛋白氧化導致細菌死亡。
氯相當活潑,濕的氯氣比乾的還活潑,具有強氧化性。除了氟、氧、氮、碳和惰性氣體外,氯能與所有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氯化物;氯還能與許多化合物反應,亦能破壞菌體。
所以綜上所述為次氯酸鈉的消毒原理。
(3)純化水消毒次氯酸鈉擴展閱讀:
次氯酸鈉注意事項:
1、沖洗時不可加壓,針頭不可堵住根管,以免溶液超出根尖孔,損傷根尖周圍組織。為了使葯液達到根尖1/3處的根管,應在根管預備充分通暢後使用。
2、應新鮮配製,避光、避熱、密閉保存。
3、濃度高時對黏膜有刺激。
4、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膠手套。
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5、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酸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強氧化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消毒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次氯酸鈉
⑷ 現在自來水消毒能用次氯酸鈉嗎
出於符合環保要求和公眾飲水安全的考慮,不建議飲用水廠採用次氯酸鈉(包括電解次氯酸鈉發生器、次氯酸鈉消毒粉)消毒,次氯酸鈉屬於鹵素類消毒劑,與水反應易產生三鹵化合物(該物質屬於「三致物質」——致癌、致基因突變、致胎兒畸形),對人體健康有害,對水產生二次污染。現在食品加工行業已禁止使用次氯酸鈉消毒,飲用水領域不少水廠已經採用秀霸成品二氧化氯消毒粉替換掉次氯酸鈉。
⑸ 次氯酸鈉可以消毒純水儲罐嗎
可以用次氯酸鈉代替
⑹ 製造純凈水會用到次氯酸鈉嗎
次氯酸鈉消毒可能造成較高殘留,影響水質,所以有的地方會用次氯酸鈉,更多的會採用臭氧消毒殺菌
⑺ 次氯酸鈉能適用於飲用水消毒嗎
可以,目前常用的飲用水消毒是漂白粉,主要物質是次氯酸鈣,其中起作用的是次氯酸根,次氯酸鈉也可以用於飲用水消毒,但是會引起飲用水鹽鹼化,對水質有一定的影響
⑻ 純化水管道消毒用什麼好
標准都是建議用內80℃ 巴氏消毒的方法進行系統消毒。120 ℃過熱水也可以,這兩種都是比較好的,國內很都也採用臭氧的,
⑼ 次氯酸鈉在水處理中起到什麼作用
次氯酸鈉廣泛運用於給水、排水工程及其它領域之中,可以進行消毒、漂白、助凝、抑制絲狀菌、洗膜等等,作為一篇科普+專業類文章,本文從次鈉的自身性質及作用機理談起,方方面面討論一下次鈉。
一、次氯酸鈉的性質
次氯酸鈉是一種無機物,分子式為NaClO,在沒有作為廣泛的水類消毒劑之前,廣泛用於漂白、消毒中,近幾年來,隨著氯氣及二氧化氯的弊端漸露,採用次鈉消毒大有取代了氯氣及二氧化氯消毒趨勢,成為水處理消毒的主流消毒工藝。
次氯酸鈉消毒液一般成微黃色液體,顏色和二氧化氯溶液差不多,溶液隨著次鈉濃度的增加,黃色漸深,一般含量在13%的濃度達到極限,再高會有不少結晶析出,次鈉屬於強鹼弱酸鹽,見光、遇熱均容易分解,生成氯化鈉和氧氣,此外次鈉屬於危化品(5%以上溶液),但等級不高,在《危險化學品名錄(2015版)》中:次氯酸鈉溶液[含有效氯>5%]的危險貨物編號是:83501;別名:漂白水;UN號:1791;CAS號:7681-52-9。
二、次氯酸鈉的作用
1、消毒作用
消毒作用是次鈉的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作為氯類消毒劑,其消毒機理和氯氣基本相同,主流認為有以下兩種:
其一是次氯酸鈉在水中水解成次氯酸:
NaC1O+H2O=NaOH+HC1O
HClO =HCl+{O}
而後次氯酸分解生成新生態氧,生態氧的極強氧化性使菌體和病毒的蛋白質變性,從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
其二是認為次氯酸不僅可與細胞壁發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帶電荷所以可以侵入細胞內與蛋白質發生氧化作用,破壞其磷酸脫氫酶,使得其糖代謝失調死亡:
R-NH-R+HC1O=RNC+H2O
個人認為,兩種反應應該都有作用。
在作為給水消毒劑的時候,一般後加氯投加量可以在2mg/l有效氯左右,而前加氯視原水特點而定,前後加氯量最好進行小試實驗,如果遇到水中有氨氮的時候,會發生折點加氯效應,更應該進行小試實驗進行投加。
次鈉的投加點可以有多個,一般設置在配水井、出水跌落井、消毒專用混合井等利於次鈉混合的地方,接觸時間不得小於30分鍾,但一些廠將次鈉投加點設置在濾池進水端,認為定量投加可以有利於濾砂的反洗,我個人是不推薦的,因為次鈉的投加將破壞濾砂的生物作用,削弱濾砂的過濾效果,且影響後續投加的計量計算。
在作為污水的消毒劑的時候,投加量一般是自來水消毒的3~7倍,實際投加量也應以小試實驗作為指導;投加點一般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