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泥澆築後要澆水幾天
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為7天,地下1層頂板為14天。
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壓抹及三次抹壓後,及時進行覆蓋養。待混凝土終凝後,先灑水充分潤濕後,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覆蓋,並經常檢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無水珠時,應再灑水。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養護時間為7天,地下1層頂板養護時間為14天。
在土木建築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製成預定形體,混凝土澆築時,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過2m,當超過3m時應採取相應措施。
(1)純水泥要澆水嗎擴展閱讀:
水泥澆築的條件
1、澆築混凝土層段的模板、鋼筋、頂埋件及管線等全部安裝完畢,經檢查符合設計要求,並辦完隱、預檢手續。
2、澆築混凝土用的架子及馬道已支搭完畢,並經檢查合格。
3、水泥、砂、石及外加劑等經檢查符合有關標准要求,試驗室已下達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單。
4、磅秤(或自動上料系統)經檢查核定計量准確,振搗器(棒)經檢驗試運轉合格。
水泥澆築的注意事項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傾倒沖擊模板或鋼筋骨架,當澆築高度大於2M時,應採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澆築層的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於1.5M。
2、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澆築完畢(從發車時起),為防止混凝土澆築出現冷縫(冷縫: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澆築時間間隔超過初凝時間而形成的施工質量縫),兩次混凝土澆築時間不超過1.5小時,交接處用振搗棒不間斷的攪動。
Ⅱ 為什麼人家都說水泥凝固後要澆水3天以上
澆水這個動作叫做"養護",這是為了補充混凝土硬化時揮發的水分,這樣可使混凝土中的水泥,能有充分的水分可以水化,也因為降低了混凝土硬化時的水化熱,減少混凝土表面乾縮太快造成的裂痕。
澆水養護是比較經濟的一種養護方式,只要跟後續的工種錯開(放樣、升柱筋),不用特殊的技術都可以進行;另外噴塗養護劑在混凝土表面也是一種養護方法。
土木工程例如橋梁則常見用蒸氣養護;還有,先鋪設麻布袋在混凝土表面,噴水保持濕潤比間斷噴水更佳,因為麻布袋可以保溼,選擇哪一種"養護"就端看工地需求選擇養護方法!
(2)純水泥要澆水嗎擴展閱讀:
水泥混凝土的凝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拌有物理反應、化學反應過程。這個水化反應過程需要水的參與支持。其實如果澆上水聽到有滋滋滋滋的聲音,說明養護不到位(有點太滯後了)尤其是前2-12小時要不聽的澆水的。
水泥凝固後需要澆水3天以上。
澆水的作用其實歸根結底就是水化。水化是一種化學反應,它讓混凝土的各種配料發生反應後緊密結合在一起,達到強度要求。
理論上是越潮濕的地方,時間越長,混凝土的強度越高。
另一個作用就是起到散熱作用,混凝土發生水化時其內部高溫可達到60度以上,普通的溫度計可以瞬間爆炸,水可以通過蒸發帶走混凝土表面散發的熱量,而過高的水化熱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
澆注好的混凝土需要保證它的「初凝」,這個過程大概是在剛澆注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初凝後就要開始澆水,澆水的要點就是要面積大,頻率高。
如果是在現在這種高溫暴曬的天氣澆注的話,我建議你長時間澆水,越多次越好,因為氣溫可以讓水分很快蒸發。
Ⅲ 在冬天水泥要澆水么
冬天混凝土的養護一般是不澆水養護的,在澆注好的混凝土表面覆蓋一層農用薄膜(用於保水和防裂)之後,要用草簾子等保溫材料覆蓋。
Ⅳ 剛做好的水泥地為什麼要澆水
是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原因:
混凝土澆注後,如氣候炎熱、空氣乾燥,不及時進行養護,混凝土中水分會蒸發過快,形成脫水現象,會使已形成凝膠體的水泥顆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轉化為穩定的結晶,缺乏足夠的粘結力,從而會在混凝土表面出現片狀或粉狀脫落。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備足夠的強度時,水分過早的蒸發還會產生較大的收縮變形,出現干縮裂紋。所以混凝土終凝後應立即進行養護,干硬性混凝土應於澆築完畢後立即進行養護。
(4)純水泥要澆水嗎擴展閱讀
養護方法:
(一)、自然養護
自然養護分灑水養護與噴灑塑料薄膜養護。灑水養護用草簾等將混凝土覆蓋,經常灑水保持濕潤。養護時間取決於水泥品種,如普通硅酸鹽水泥混凝土不少於7晝夜。
噴灑塑料薄膜養護適用於不易灑水養護的高聳構築物和大面積混凝土結構等,是將過氯乙烯樹脂塑料溶液用噴槍噴灑在混凝土表面,溶液揮發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將混凝土與空氣隔絕,阻止混凝土內水份蒸發保證水泥水化作用正常進行,養護完成後薄膜能自行老化脫落。
(二)、蒸汽養護
將混凝土構件放在充滿飽和蒸汽或蒸汽與空氣混合物的養護室內,在較高溫度與濕度環境中加速混凝土硬化。養護效果與蒸汽養護制度有關,包括: 蒸汽養護前靜置時間、升溫和降溫速度、養護溫度、恆溫養護時間、相對濕度等。蒸汽養護室有坑式、立窯式和隧道窯式。
Ⅳ 水泥凝固後為什麼要澆水保養
水泥澆完要等12小時左右終凝後再澆水,澆水的目的是養護。混凝土澆其中的水泥要進行水化,水化要吸收大量的水,放出很多的熱,同時收縮體積,容易在內部和表面產生裂縫。澆水可以降溫,為表面水化提供額外的水分,防止收縮時產生的應力會使混泥土產生裂紋、裂縫的產生而導致工程質量下降,所以要定期灑水保持濕度。
Ⅵ 水泥為什麼要澆水
水泥屬於水硬性材料,即水泥必須與水進行化學反應才能形成水泥石晶回體.其主要組成為:含結晶水的硅答酸二鈣,硅酸三鈣,鐵鋁酸四鈣等.
所謂"剛做好的水泥地"應該是指水泥初凝後,即硅酸二鈣大部分形成以後,大量硅酸三鈣開始形成之時.這時水泥的繼續水化所需要水,僅靠剛剛硬化的水泥(實際應該說是混凝土)內部的水量是不夠的,尤其是結構的表面,由於水大量地蒸發,表面缺水需進行補充,才能夠形成硅酸三鈣晶體所用.
這時進行澆水即"養護"或稱為"養生",主要就是為補充水化所用,同時可以避免因水化不充分而造成的"表面裂紋",也就是"收縮裂紋".
Ⅶ 水泥凝固後為什麼要澆水保養
當水泥與適量的水調和時,開始形成的是一種可塑性的漿體,具有可加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漿體逐漸失去了可塑性,變成不能流動的緊密的狀態,此後漿體的強度逐漸增加,直到最後能變成具有相當強度的石狀固體。如果原先還摻有集合料如砂、石子等,水泥就會把它們膠結在一起,變成堅固的整體,即我們常說的混凝土。這整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水泥的凝結和硬化。從物理、化學觀點來看,凝結和硬化是連續進行的、不可截然分開的一個過程,凝結是硬化的基礎,硬化是凝結的繼續。但是在施工中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要求在水泥漿體失去其可塑性以前必須結束施工,因此人們根據需要以及水泥漿體的這個特性,人為地將這整個過程劃分為凝結和硬化兩個過程。凝結是指水泥漿體從可塑性變成非可塑性,並有很低的強度的過程;硬化是指漿體強度逐漸提高能抵抗外來作用力的過程。此外,對凝結過程還人為地進一步劃分為初凝和終凝,用加水後開始計算的時間來表示。例如,國家標准規定:普通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得早於45min,終凝不得遲於12h。使用時施工澆灌過程的時間,必須早於45min;到終凝後,才能脫去模板開始下一個周期生產。
水泥的凝結和硬化,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其根本原因在於構成水泥熟料的礦物成分本身的特性。水泥熟料礦物遇水後會發生水解或水化反應而變成水化物,由這些水化物按照一定的方式靠多種引力相互搭接和聯結形成水泥石的結構,導致產生強度。
普通硅酸鹽水泥熟料主要是由硅酸三鈣(3CaO·SiO2)、硅酸二鈣(β-2CaO·SiO2)、鋁酸三鈣(3CaO·Al2O3)和鐵鋁酸四鈣(4CaO·Al2O3·Fe2O3)四種礦物組成的,它們的相對含量大致為:硅酸三鈣37~60%,硅酸二鈣15~37%,鋁酸三鈣7~15%,鐵鋁酸四鈣10~18%。這四種礦物遇水後均能起水化反應,但由於它們本身礦物結構上的差異以及相應水化產物性質的不同,各礦物的水化速率和強度,也有很大的差異。按水化速率可排列成:鋁酸三鈣>鐵鋁酸四鈣>硅酸三鈣>硅酸二鈣。按最終強度可排列成:硅酸二鈣>硅酸三鈣>鐵鋁酸四鈣>鋁酸三鈣。而水泥的凝結時間,早期強度主要取決於鋁酸三鈣和硅酸三鈣。現分別簡述它們的水化反應。
首先,介紹鋁酸三鈣。它的水化反應可用下式表達。
上述鋁酸三鈣的水化反應如果進行得很快,會導致水泥的凝結過快而無法使用,因此,一般在粉磨水泥時都摻有適量的二水石膏作為緩凝劑,摻石膏後鋁酸三鈣的水化反應如下式所示。
由於這個反應就不會引起快凝。當水泥中的石膏完全作用完後,還有多餘3CaO·Al2O3時將發生下列反應。
如果還有過量3CaO·Al2O3時,就會生成4CaO·Al2O3·13H2O。在正常緩凝的硅酸鹽水泥中,石膏摻入量能保證在漿體結硬以前,不會發生後兩個反應。
其次,談一下硅酸三鈣。它的水化反應可表示如下:
由於CaO0.8~1.5SiO2·H2O0.25與天然的托勃莫來石很相似,因而稱它為托勃莫來石,通常用CSH(B)來表示。
鐵鋁酸四鈣水化反應和鋁酸三鈣相似,而硅酸二鈣水化反應和硅酸三鈣相似。
那麼,這些水化產物怎樣會導致水泥漿結硬並產生強度呢?水泥凝結硬化的機理究竟是什麼?按結晶理論認為水泥熟料礦物水化以後生成的晶體物質相互交錯,聚結在一起從而使整個物料凝結並硬化。按膠體理論認為水化後生成大量的膠體物質,這些膠體物質由於外部乾燥失水,或由於內部未水化顆粒的繼續水化,於是產生「內吸作用」而失水,從而使膠體硬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X—射線和電子顯微技術的應用,將這兩種理論統一起來,過去認為水化硅酸鈣CSH(B)是膠體無定形的,實際上它是纖維狀晶體,只不過這些晶體非常細小,處在膠體大小范圍內,比面積很大罷了。所以現在比較統一的認識是:水泥水化初期生成了許多膠體大小范圍的晶體如CSH(B)和一些大的晶體如Ca(OH)2包裹在水泥顆粒表面,它們這些細小的固相質點靠極弱的物理引力使彼此在接觸點處粘結起來,而連成一空間網狀結構,叫做凝聚結構。由於這種結構是靠較弱的引力在接觸點進行無秩序的連結在一起而形成的,所以結構的強度很低而有明顯的可塑性。以後隨著水化的繼續進行,水泥顆粒表面不大穩定的包裹層開始破壞而水化反應加速,從飽和的溶液中就析出新的、更穩定的水化物晶體,這些晶體不斷長大,依靠多種引力使彼此粘結在一起形成緊密的結構,叫做結晶結構。這種結構比凝聚結構的強度大得多。水泥漿體就是這樣獲得強度而硬化的。隨後,水化繼續進行,從溶液中析出新的晶體和水化硅酸鈣凝膠不斷充滿在結構的空間中,水泥漿體的強度也不斷得到增長。
影響水泥凝結速率和硬化強度的因素很多,除了熟料礦物本身結構,它們相對含量及水泥磨粉細度等這些內因外,還與外界條件如溫度、加水量以及摻有不同量的不同種類的外加劑等外因密切相關。
Ⅷ 水泥凝固後要澆水嗎
水泥在凝固過程中,需要適當撒一下水,保證不會出現局部乾裂。完全凝固後就不需要了。
Ⅸ 衛生間防水可以用純水泥漿澆嗎
單純的水泥漿防水作用有限,很容易開裂,即使暫時有用肯定也不會長久,想版省權事省錢可以在水泥漿中添加有機硅類的防水劑,其防水效果將大為改善,更加穩妥的辦法還是塗刷JS、K11或其他類的防水塗料。
衛生間防水材料:聚氨酯類防水材料,粘合性好,適合潮濕的衛生間使用;丙烯酸類防水材料,延伸性、耐候性、耐鹼性都不錯,而且施工方便;
聚合物水泥類防水材料,環保、無毒無味、乾燥速度快、粘合好、透氣性較佳,但施工較麻煩;水泥灰漿類防水材料,環保性極佳、乾燥快。
衛生間在做防水施工時,對於邊邊角角的位置一定要重點刷塗,特別是牆縫、陰陽角、地漏、管道邊緣等等位置一定要用防水塗料多刷塗幾遍,這樣可以避免出現滲漏,而且這些地方本來就屬於防水施工的薄弱部分,更需要注意。
防水塗料在施工時,一般是要塗刷兩遍才行,刷第一遍時除了邊角薄弱位置外,其他部位可以大面積施工,橫向刷塗或者豎向刷塗都可以。
兩遍防水施工都幹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做閉水測試了,這是防水施工後非常重要的一環,可以檢測到防水施工的效果,閉水的時間要超過24小時才行。
Ⅹ 水泥凝固後需要澆水多長時間
大概需要3天以上。凝結時間:水泥加水攪拌到開始凝結所需的時間稱初凝時間。終凝時間:從專加水攪拌到凝結完成屬所需的時間稱終凝時間。硅酸鹽水泥初凝時間不早於45分鍾,終凝時間不遲於6.5小時。澆水是因為水可以通過蒸發帶走混凝土表面散發的熱量,而過高的水化熱會導致混凝土內部產生裂縫。然而水化是讓混凝土的各種配料發生反應後緊密結合在一起,混凝土發生水化時其內部高溫可達到60度以上,但是如果在越潮濕的地方,時間越長;澆注好的混凝土需要保證它的「初凝」,這個過程大概是在剛澆注後的幾個小時之內,初凝後就要開始澆水,澆水的要點就是要面積大,頻率高。如果天氣很炎熱的話,最好長時間澆水,越多次越好,因為氣溫可以讓水分很快蒸發。